新一线城市2019排名(新一线城市有哪些)
新一线城市有哪些,根据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发布的情况来看,四个一线城市排位由“北上广深”变为“上北深广”。15个“新一线”城市的席次依次是成都、杭州、重庆、武...
新一线城市有哪些
新一线城市有哪些,根据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发布的情况来看,四个一线城市排位由“北上广深”变为“上北深广”。15个“新一线”城市的席次依次是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苏州、西安、天津、南京、郑州、长沙、沈阳、青岛、宁波、东莞和无锡。
新一线城市排行榜出来后,引起网友热议,纷纷评论道:“画重点,四川新一线城市成都*,二线城市,四川没有。三线城市晃眼一看有绵阳和南充。果然是成都省”、“成都*的长处是包容,地域包容,阶层包容。”、“杭州均价四万,厦门均价四五万,而成都均价两万左右,重庆武汉均价都比成都高,因此,以后的房价大家可以猜测上涨还是下跌呢?
新一线城市2019排名
在201年一线城市的榜单中,一线城市略微调换了座次,但今年又变了回来,排序仍是北上广深。不过广州、深圳两市差距非常小,广州指数为118.91,深圳这一指数为116.45。2019年,15座新一线城市依次为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西安、苏州、天津、南京、长沙、郑州、东莞、青岛、沈阳、宁波、昆明。其中,安徽的合肥为二线城市,芜湖、阜阳、滁州、蚌埠、马鞍山、安庆为三线城市。
新一线城市2019排名中,北方城市一共有5座,南方城市的数量达到了10座。再算上一线城市中南北城市3:1的格局,南北差异确实已经超越东西部之间的差距,成为了中国*城市之间竞争格局的重要特征。
新一线城市标准
新一线城市是《*财经周刊》根据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五大指标综合评比后划分的名单。这批“新一线”城市,它们或为直辖市,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庞大的中产阶层人群以及可观的政治资源;或为区域中心城市,对周边多个省份具有辐射能力,有雄厚的教育资源、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便利的交通;或为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省会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有良好的经济基础、便利的交通和独特的城市魅力。
新一线城市标准是什么呢?新一线城市评选标准是根据一系列的经济、政治和学术资源等指标综合评比进行制定和评选的。西安周边几个城市再次入选“新一线”城市,引起了全国关注。作为西部城市中的代表,在各种指标相近的情况下,谁将成为发展新动力?记者调查显示,能走在“新一线”城市的队伍中,成都、武汉、郑州、西安等各有千秋。
新一线城市有哪些拓展阅读
新一线城市排行榜出炉!一二线城市格局再洗牌
2021年5月27日,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2021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评点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的最新商业魅力。
这个榜单虽然颇多争议,但贵在坚持,已连续制作六年之久,加之挺多人关注,所以还有一定的传播价值。今天我们就来挖掘下,这一榜单背后的有用信息。
01
一线城市座次再洗牌
榜单一大热点是,一线城市排名变为“上北深广”,这是继2018年之后,又一次出现“上北深广”。
图片来源: 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微信公众号
具体来看,2021年榜单中,上海超过北京1.3分,深圳超过广州0.23分,都是小幅领先。
而2020年榜单中,北京超上海、广州超深圳的分数都不止这些。
微弱差距+罕见超过,这次,上海超过北京,深圳超过广州,实在不算上什么历史性的超越。更何况,榜单的权威性、合理性一直备受争议。
与其陷于瑜亮之争,不如关注下城市的商业魅力正处于历史低谷。疫情冲击是一大原因,不过新一线城市研究所也指出,现在,城市正在回归,这种回归不仅是生活上的,更涉及商业、文化、产业等方方面面。
02
新一线城市座次再洗牌
《2021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中,15个进入新一线名单的城市依次是成都、杭州、重庆、西安、苏州、武汉、南京、天津、郑州、长沙、东莞、佛山、宁波、青岛、沈阳。
比较明显的变化是,比上一年,宁波取代合肥,跻身新一线俱乐部。沈阳降三位至第15,勉强站稳新一线脚跟。佛山排名持续提升,2021年榜单中,佛山升三位至第12。苏州升两位至第5,武汉降两位至第6,天津降两位至第8。
另外,部分新一线城市座次微调,但考虑到榜单或有误差,仅列出以供参考:杭州超过重庆,升至第2,重庆则降为第3,西安升一位至第4,南京升一位至第7,青岛降一位至第14,
新人来去、旧人易位。不变的是,一座城市遥遥领先、大家公认的商业魅力。
一晃六年,新一线城市俱乐部阵容逐渐清晰:
固定嘉宾11位:成都、杭州、重庆、西安、苏州、武汉、南京、天津、长沙、青岛、沈阳。自榜单发布起,它们便一直位列“新一线城市”。可以说,它们是北上广深之后,最具实力的城市。
飞行嘉宾9位:郑州、东莞、宁波,它们5度入围“新一线”,差一点大满贯。此外,无锡、佛山和大连入围2次,合肥、昆明、厦门入围1次。
03
二线城市都有哪些?
2021年二线城市阵容中,新增了从新一线掉下来的合肥,和从三线升上来的潍坊、临沂,保定、廊坊退居三线城市,宁波晋级为新一线城市。
过去一年,二线城市进步明显的有:珠海升四位、长春升三位、绍兴升三位、温州升两位、金华升两位、烟台升两位;
退步明显的有:徐州降三位、福州降三位、惠州降三位、石家庄降两位、南昌降两位、兰州降两位。
几乎不变的:昆明不变、无锡升一位、厦门升一位、济南升一位,大连降一位、哈尔滨降一位、泉州不变、南宁降一位、贵阳不变、常州不变、嘉兴升一位、南通不变、太原不变、中山升一位、台州升一位。
04
城市枢纽性等权重提高
与往年一样,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依然沿用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五大一级维度,来衡量337座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商业魅力。
但五个维度的权重每年都有微调,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官方微信号回应称,权重的变化主要来自于专家委员会与新一线对城市发展趋势的最新判断。榜单的主要框架基本延续不变,也会纳入一些对城市新鲜事物接纳的数据考量。不同年份的排名趋势是横向可比的。
对比2020年与2021年榜单,商业资源集聚度权重下降0.03,生活方式多样性权重下降0.02,城市枢纽性权重提升0.02,城市人活跃度提升0.02,未来可塑性提高权重提升0.01。
随之而来的,影响2021年城市商业魅力最重要的因素变为:未来可塑性、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
参考这几个维度的计算方法和内容,对应的就是:企业创新氛围、人才吸引力、消费潜力、城市GDP与常住人口增长、交通便利程度、物流通达程度、消费社交活跃程度等。
这与近年的城市发展风向一致。
比如,城市枢纽性的重要程度从TOD项目风起就可见一斑,近年TOD项目成为城市新中心。2007-2011年,摩根士丹利、瑞信、德意志银行等大型国际投行离开香港中环搬到坐拥香港首个TOD项目的西九龙。上海大虹桥也因为TOD的优势成为近年最受欢迎的企业总部安家地。
现在,TOD模式已经在大湾区风行,广东省GDP三强城市都落定了自己的主推TOD:广州有新塘TOD、广州南站、白云机场;深圳有深圳北站、深圳机场;而佛山则开始打造佛山新城。
最近公布的七普数据也佐证了这一趋势。常住人口增长越多的城市、年龄结构越年轻的城市,往往经济发展越好,商业魅力越强。
图片来源: 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微信公众号
05
各细分领域排名
我们再来看城市的细分排名。
在商业资源集聚度排名中,郑州是排名变动最大的新一线城市,最近一年,商业资源集聚度从第15上升到了第11。此外,从2017年到2021年,西安的商业资源集聚度排名上升三位到第9名;长沙排名提升了5位至第8。
相比2020年,郑州取代东莞,跻身商业资源集聚度全国TOP10。
在城市枢纽性排名中,苏州取代南京,跻身TOP10。其他城市名次几乎不变。
新一线城市研究所认为,城际交通的运力还没有充分恢复,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依然稳步增长。高铁的建设则开始进入填补空白的阶段。
在城市人活跃度排名中,佛山取代郑州,跻身TOP10。东莞跃升四位,重庆降三位,其他城市名次几乎不变。
城市人活跃度受三个指数影响。
新一线城市研究所指出,消费活跃度指数上,据饿了么数据,外卖行业已快速复苏,到2020年年底,上海、杭州等大城市的外卖活跃度已经基本恢复到上年同期水平;社交活跃度指数上,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直播活跃度最高。
此外,上海、西安、大理、成都等城市的现场娱乐演出场所增长较快。北京、广州酒吧数量增幅较大,成都酒吧有所减少,但仍为全国酒吧最多的城市。
在生活方式多样性排名中,青岛取代郑州,跻身TOP10,其他城市名次几乎不变。
在未来可塑性性排名中,苏州升三位,天津降五位,其他城市名次小幅变动。
五份细分榜单中,七座城市一直榜上有名:成都、重庆、杭州、苏州、武汉、西安、天津,它们也都是新一线城市的固定嘉宾。
此外,南京入围四份细分榜单,距离榜单大满贯,进一步之遥。
图片来源: 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微信公众号
以上就是关于新一线城市2019排名(新一线城市有哪些)的所有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