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额本金还款法公式(等额本金还款法特点)
等额本金还款法特点是每月的还款额不同,呈现逐月递减的状态。它是将贷款本金按还款的总月数均分,再加上上期剩余本金的利息,这样就形成月还款额。因此,等额本金法*个月...
等额本金还款法特点
等额本金还款法特点是每月的还款额不同,呈现逐月递减的状态。它是将贷款本金按还款的总月数均分,再加上上期剩余本金的利息,这样就形成月还款额。因此,等额本金法*个月的还款额*多,然后逐月减少,越还越少。
具体来说,等额本金还款法的本金在整个还款期内平均分摊,利息则按贷款本金余额逐日计算。每月还款额逐渐减少,但偿还的速度是保持不变的。
这种*比较适合于还款初期能力较强,并希望在还款初期归还较大款项来减少利息支出的贷款申请人。
等额本金还款法公式
等额本金还款法的基本算法原理是在还款期内按期等额归还贷款本金,并同时还清当期未归还的本金所产生的利息。还款*可以是按月还款和按季还款。对于银行来说,由于银行结息惯例的要求,一般采用按季还款的*。银行利息的计算公式是:利息=*额×利率×占用时间。
等额本金还款法公式如下:
每月还本付息金额=(本金/还款月数)+(本金-累计已还本金)×月利率
每月本金=总本金/还款月数
每月利息=(本金-累计已还本金)×月利率
还款总利息=(还款月数+1)×贷款额×月利率/2
还款总额=(还款月数+1)×贷款额×月利率/2+贷款额
注意:在等额本金法中,人们每月归还的本金额始终不变,利息随剩余本金的减少而减少,因而其每月还款额逐渐减少。
等额本金还款法的计算
等额本金还款法的计算规则具体如下:
每季还款额=贷款本金÷贷款期季数+(本金-已归还本金累计额)×季利率
例如:以贷款20万元、贷款期是10年为例:
每季等额归还本金:200000÷(10×4)=5000元
*个季度利息:200000×(5.58%÷4)=2790元
则*个季度还款额为5000+2790=7790元;
第二个季度利息:(200000-5000×1)×(5.58%÷4)=2720元
则第二个季度还款额为5000+2720=7720元。
以此类推,
第40个季度利息:(200000-5000×39)×(5.58%÷4)=69.75元
则第40个季度(*一期)的还款额为5000+69.75=5069.75元。
由此可见,随着本金的不断归还,后期未归还的本金的利息也就越来越少,每个季度的还款额也就逐渐减少。这种*较适合于已经有一定的积蓄,但预期收入可能逐渐减少的借款人。
等额本金还款法特点拓展阅读
25按揭贷款:等额本金还款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分享了等额本息偿还银行按揭贷款的计算过程及程序实现。本文我将继续和大家分享“等额本金”还款的有关实现方法。
建议您首先阅读我的前一篇文章:24按揭贷款:等额本息还款。
1.等额本金
顾名思义每期偿还的本金是相同的。在这篇文章中,我依然采用上一篇文章里使用的基本参数。
p:现值,即取得的银行贷款额。
n:还款期数。
i:计息期利率。
如果对货币时间价值、现值、终值、年金的基本概念不清楚,建议您查阅《财务成本管理》等相关书籍或者baidu。我们不妨把等额本金还款过程用下面的图形来表示。
等额本金还款额计算如下表所示:
2.计算机程序实现
有了上面的计算过程分析,下面我直接给出实现“等额本金”还款的程序。
34;&34;
Created on Sat May 28 15:56:34 2022
@author: zgr
&34;& 等额本金每月还款额=(贷款本金÷还款月数)+(贷款本金-以归还本金累计金额)×月利率
月初贷,每月末还贷
p = float(input(&34;))
n_year = int(input(&34;))
n = int(n_year*12)
i_year = float(input(&34;))
i = i_year/12
计算每月所付利息
month_interest = []
month_p = []
remain_p = []
for k in range(n):
month_interest.append((p-k*month_p_pay)*i)
remain_p.append(p-k*month_p_pay)
month_p.append(month_p_pay)
month_p_interest = np.array(month_p) + np.array(month_interest)
累积还本付息
cumsum_p_pay = np.cumsum(month_p)
cumsum_interest_pay = np.cumsum(month_interest)
equality_corpus = list(zip(month_p,month_interest,remain_p[1:]))
equality_corpus_df = pd.DataFrame(data=equality_corpus,columns=(&39;,&39;,&39;))
format=&34;.format
equality_corpus_df = equality_corpus_df.applymap(format)
print(&34;)
print(&34;.format(p))
print(&34;.format(n_year))
print(&34;.format(i_year))
print(&34;.format(np.cumsum(month_interest)[-1]))
print(&34;.format(p+np.cumsum(month_interest)[-1]))
print(&34;)
schedule = &39;
print(&34;.format(schedule))
equality_corpus_df.to_csv(schedule)
3.计算结果
4.结果可视化呈现
(1)每月还本与每月付息关系图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port numpy as np
plot
fig, ax = plt.subplots
ax.plot(x, y1, linewidth=2.0,label=&39;)
ax.plot(x, y2, linewidth=2.0,label=&39;)
ax.set_xlabel(&39;)
ax.set_title(&39;)
legend = ax.legend(loc=&39;, shadow=True, fontsize=&39;)
plt.show
(2)累计还本与累计付息关系图
x = range(n)
y1 = cumsum_p_pay
y2 = cumsum_interest_pay
y3 = np.cumsum(month_p_interest)
39;cumsum_p_pay&39;cumsum_interest_pay&39;cumsum_month_p_interest&39;best&39;x-large')
plt.show
5.结论
通过上面的结果和图形可知等,等额本金还款时:
(1)每月月供金额不相等,但“均匀递减付息”;
(2)在某一个时点之前,月供是“付息与还本金几乎相当”;在这个时点之后,月供是“少付息多还本”。
(3)累计付息持续单调递增,在到达某一个时点之后增速变缓。
(4)提前还款,越提早对个人越划算。即应该尽早还清。不存在“最划算”的点。
总之,经过第一篇“24按揭贷款:等额本息还款”与本篇“25按揭贷款:等额本金还款”的综合分析,最终基于本贷款的结论是:
(1)等额本金相比等额本息少付息。
(2)对个人而言,不存在提前还款的最划算时点,不论哪种还款法都应该尽早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