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赏析(“花间鼻祖”温庭筠代表词作《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赏析)
关于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赏析,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小源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赏析:这首《菩萨蛮》词以精致...
一分钟了解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赏析
关于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赏析,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小源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赏析:这首《菩萨蛮》词以精致的构思,精美的语言,写闺中思妇独处的情怀,刻画出一位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女性形象。2、词作首句“小山重叠金明灭”颇晦涩难解,有认为是写室内屏风的,有认为是写女子眉妆的,还有解为是写女子发髻的,歧义纷纷。3、因此学者往往给予特别关注,解读评鉴,发掘之深,体会之细,分析之精,可谓字无剩义,甚至远远超出作者写作歌词时主观上所欲表现的内容意蕴。4、次句写闺中思妇初醒而尚未起床,散乱如云的鬓发,在如雪的面庞上飘动。5、三、四句写主人公起床后的行动:懒懒地打扮,慢慢地梳洗。6、其中的“懒”字和“迟”字,生动地体现了女主人公的惆怅倦怠之情态。7、过片两句承接上片写妆扮的具体情形:簪花时,置放前后双镜,非常细致、讲究,花容和人面交相辉映,更觉人面如花,娇俏艳丽。8、此处写女主人公的“细致”“认真”,与前面的“懒”“迟”,真实地反映了她内心的矛盾:因情人不在,无人欣赏,而懒起迟妆,但少妇的爱美天性又使她本能地进行细致妆扮。9、最后两句写她更换衣服时,忽然看见上面绣有的双双鹧鸪,不禁更添了一段新愁。10、全篇内容是写一个女子早晨自娇卧未醒,宿妆已残而懒起梳妆,而妆毕簪花照镜,而穿上新罗襦之 过程。11、结构亦循此次序作直线型之描叙,极清晰明了。12、此词写闺怨之情,却不着一字点破,而是通过主人公起床前后一系列的动作、服饰,让读者由此去窥视其内心的隐秘。13、尤其是词的末二句“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不仅充分体现了温庭筠词密丽浓艳的风格,而且以咏物衬人情,更见蕴藉。14、在格律上,词作采用了仄韵和平韵交错变换的调式来表现曲折细腻的思想感情,而“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二句,不仅平仄合于律句,而且巧妙地安排了五个响亮的去声字:“照”“后”“镜”“面”“映”,置于换头之处,吟唱时,就更加显得跌宕飞动,抑扬顿挫。15、原文: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16、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17、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18、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19、白话译文:画屏上重叠的小山风景,闪露出时明时暗的晨光;仿佛雪地上飘过一缕青云,乌黑的鬓发掠过她的脸庞。20、懒懒地无心去描弯弯的眉,迟了好久才起身梳理晨妆。21、照插花时前镜对着后镜,镜里镜外都是花的倩影。22、身穿崭新的绫罗短衣,贴绣的鹧鸪似欲飞动;那金线绣成的鹧鸪成双,又撩起她相思的柔情。23、出处:出自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24、扩展资料:创作背景:温庭筠是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富有天赋,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或“温八吟”之称。25、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26、因此得罪权贵,屡试不第,一生坎坷,终身潦倒。27、唐宣宗朝试宏辞,温庭筠代人作赋,因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28、《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约作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后期。29、据《唐才子传》和《北梦琐言》记载,唐宣宗喜欢曲词《菩萨蛮》,相国令狐绹暗自请温庭筠代己新填《菩萨蛮》词以进。30、据此可知《菩萨蛮》诸词乃温庭筠所撰而由令狐绹进献唐宣宗之作。31、其时当在大中四年(850)十月至十三年(859)十月之间,《唐五代文学编年史》编为大中六年(852)前后,正值温庭筠屡试不第之时。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赏析拓展阅读
“花间鼻祖”温庭筠代表词作《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赏析
我爱漂亮,却懒得打扮。不管有没有人欣赏都懒得打扮,随便扎个头发就是我对周围人最大的尊重了,我很羞愧[捂脸]不敷面膜,不抹防晒霜、滋润霜,不涂口红……懒到家了,懒猫、懒猪、懒羊羊有我懒?“第一懒人奖”颁给我没错的[泣不成声]
古代的女子可不像我那么懒惰和邋遢,尤其是贵族女子,她们很重视自己的妆容,每天都会把自己打扮得宛如九天仙子一般,过得很漂亮很精致。不过,她们处于深闺,可排遣孤独、打发时间的途径并不多,所以当她们的心上人不在身边,她们很容易陷入极度的相思之苦而难以自拔,以至于无心打扮。
贵族女子
温庭筠是晚唐著名诗人兼词人。作为诗人,他与李商隐齐名;作为词人,他被尊为花间词人之首。温庭筠的作品多写闺怨,其中有首词极好地描写了一位贵族女子从晨起到梳妆、穿衣的情形,接下来,就让我们来欣赏他的这首闺怨词《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bìn)云欲度香腮(sāi)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rú),双双金鹧(zhè)鸪(gū)。(贴一作:帖)
这首词的意思
屏风像小山一样重重叠叠,闪露出时明时暗的晨光;乌黑的鬓发掠过她的脸庞,仿佛雪地上飘过一缕青云。她懒洋洋的,无心去画柳叶弯眉,迟了好久才起身梳理妆容。
插花时,前镜对着后镜,照了又照。镜里镜外,人面与花容交相辉映,美艳无比。刚穿的新绫罗短袄上,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这成双鹧鸪,很快又撩起她那相思的柔情。
注
1.小山:指屏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一说小山是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
2.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
3.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形容发髻蓬松如云。
4.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
5.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
6.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7.弄妆:梳妆打扮, 修饰仪容。
8.贴绣:苏绣中的一种工艺。罗襦(rú):丝绸短袄。襦,短上衣。
9.金鹧(zhè)鸪(gū):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小山重叠
此词写一贵族女子初醒后梳妆打扮的情状,构思精巧、笔触柔媚,细致描画了一个外貌美艳、情思慵懒的典型女性形象。
词的前两句委婉点明女主人公的贵族身份与过人美貌。首句“小山重叠金明灭”,“小山”乃屏风上所绘的金碧图案,当其受到日光照射,便会熠耀生光,忽明忽灭。“鬓云欲度香腮雪”细致入微地刻画出女子娇慵艳冶之态。词人将女子乌黑浓密的头发比作“云”,将女子白而细腻的肌肤比作“雪”,女子的美貌不言自明。“度”字尤为传神地表现出女子醒来却不起床,翻来覆去,使得一头乌云般的鬓发在枕上“乱如飞蓬“,以至于飘上了面颊的模样。
鬓发如云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日晒三杆了,女子休息一夜后醒来,却仍感倦怠,不愿起身。经过长时间的赖床,她才开始懒懒地打扮,慢慢地梳洗。“懒”与“迟”二字,生动准确地透露出其“谁适为容”的苦闷。俞平伯先生说此词,强调“弄妆梳洗迟”中的“弄”字。“弄”表示女子为消磨时间,故意拖延梳妆打扮的程序。此与第一、二句手法相同,仍从客观描述中以细致入微、惟妙惟肖的笔触,传达女子孤独寂寞的心态。
女子簪花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二句承接上片写妆扮的情形:女子打扮时,要在头上簪花,前面的花易见,脑后的花难窥,这就必须用前后两面镜子相对着映照。在“照花”过程中,花容和人面交相辉映,女子宛如新梦乍觉,发现自己美好的容颜。自己是这样美,甚至比花还娇媚动人,可惜红颜易老,时光易改。女子留不住姿容的美丽,也改变不了孤身一人的处境,她只能顾影自怜。此处写女子簪花的用心,与其先前“懒”与“迟”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真实地反映了她内心的矛盾:因心上人不在而懒起迟妆,但爱美的天性又使她本能地进行细致妆扮。“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女子欲穿上新短袄时,忽见上面绣着成双的金鹧鸪,这反衬出她内心的孤寂,暗示着她对幸福生活的期待和当下孤独无偶的忧伤。
鹧鸪双双
全篇结构清晰明了,着色浓艳而心情暗淡,但失望孤独之感全不明说,而是通过女主人公起床前后的动作、服饰进行衬托、暗示,深隐细密。尤其是词的末二句“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充分体现了温庭筠词浓艳香软的风格,且以咏物衬人情,更见蕴藉。此外,词作极富音乐美,讲究平仄四声、双声叠韵的运用,多用声音响亮的去声字,如“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就巧妙安排了五个响亮的去声字置于换头之处,即“照”“后”“镜”“面”“映”,加上“明灭”“鬓云”等双声叠韵,显得跌宕飞动,和谐动听。
刚开始读这首词时,你觉得它晦涩难懂对吗?我也这么认为;深入学习这首词后,你觉得它还是晦涩难懂对吗?那再学一遍呗!
Hello!读完啦[666]欢迎你来[送心][来看我]
以上就是关于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赏析(“花间鼻祖”温庭筠代表词作《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赏析)的所有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