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常识网首页
  2. 生活常识

连梁是不是剪力墙(连梁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连梁的协同工作中,剪力墙应该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在正常的使用荷载和风荷载作用下,结构应该处于弹性工作状态,连梁不应该产生塑性铰。在地震作用下,结构允许进入弹塑...

连梁的协同工作中,剪力墙应该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在正常的使用荷载和风荷载作用下,结构应该处于弹性工作状态,连梁不应该产...更多连梁是什么有什么作用的这个问题,以及大家所关心的连梁是不是剪力墙的内容,我们小编一一为大家详细解答,欢迎浏览。

连梁是不是剪力墙(连梁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连梁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连梁的协同工作中,剪力墙应该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在正常的使用荷载和风荷载作用下,结构应该处于弹性工作状态,连梁不应该产生塑性铰。在地震作用下,结构允许进入弹塑性状态,连梁可以产生塑性铰。根据抗震设计规范总则的要求,建筑物在遭受低于该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损坏或不需修复仍可使用,当遭受高于该地区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因此,剪力墙的设计应该保证不发生剪切破坏,也就是要求墙肢和连梁的设计符合强剪弱弯的原则,同时要求连梁的屈服要早于墙肢的屈服,而且要求墙肢和连梁具有良好的延性。

连梁是不是剪力墙

连梁是指在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中,连接墙肢与墙肢,连梁是指两端与剪力墙在平面内相连的梁。连梁一般具有跨度小、截面大,与连梁相连的墙体刚度又很大等特点。一般在风荷载和地震荷载的作用下 ,连梁的内力往往很大。在内力计算中一般对连梁进行刚度折减,但是进行位移计算时一般不做折减。

梁是剪力墙的一部分,而不在楼面梁中表达,应当并入剪力墙计算。连梁配筋通常放在剪力墙定位图中表达。

连梁与框架梁的区别

连梁是指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具体条文详见“高规”第7.1.8条);框架梁是指两端与框架柱相连的梁,或者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但跨高比不小于5的梁。

两者相同之处在于:一方面从概念设计的角度来说,在抗震时都希望首先在框架梁或连梁上出现塑性铰而不是在框架柱或剪力墙上,即所谓“强柱弱梁”或“强墙弱连梁”;另一方面从构造的角度来说,两者都必须满足抗震的构造要求,具体说来框架梁和连梁的纵向钢筋(包括梁底和梁顶的钢筋)在锚入支座时都必须满足抗震的锚固长度的要求,对应于相同的抗震等级框架梁和连梁箍筋的直径和加密区间距的要求是一样的。

两者不相同之处在于,在抗震设计时,允许连梁的刚度有大幅度的降低,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让其退出工作,但是框架梁的刚度只允许有限度的降低,且不允许其退出工作,所以规范规定次梁是不宜搭在连梁上的,但是次梁是可以搭在框架梁上的。一般说来连梁的跨高比较小(小于5),以传递剪力为主,所以规范对连梁在构造上作了一些与框架梁不同的规定,一是要求连梁的箍筋是全长加密而框架梁可以分为加密区和非加密区,二是对连梁的腰筋作了明确的规定即“墙体水平分布钢筋应作为连梁的腰筋在连梁范围内拉通连续配置;当连梁截面高度大于700mm时,其两侧面沿梁高范围设置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对跨高比不大于2.5的连梁,梁两侧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面积配筋率不应小于0.3%”且将其纳入了强条的规定,而框架梁的腰筋只要满足“当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且不是强条的规定。


连梁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拓展阅读

连梁是不是剪力墙(连梁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究竟什么是连梁?

在剪力墙结构或框架-剪力墙结构中,与墙肢平面内相连的梁,我们一般定义为连梁。

《高规》7.1.3条,跨高比小于5的连梁应按连梁的有关规定进行设计;跨高比不小于5的连梁宜按框架梁设计。

在YJK或PKPM计算分析中,连梁一般采用壳单元,框架梁采用杆单元。连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砼两侧墙体的混凝土等级。

以上是过往结构设计中的共识。但最近,又碰到了一些新问题。

1)一侧与墙肢平面内相连,一侧与墙肢平面外相连(未设铰),到底算不算连梁?

2)一侧与墙肢平面内相连,一侧与剪力墙端柱(按剪力墙加厚建模),到底算不算连梁?

3)一侧与墙肢平面内相连,一侧与框架柱相连,到底算不算连梁?

4)两侧均与墙肢平面内相连,但跨高比大于4.0,到底还算不算连梁?

5)内走廊设计时,两侧都是框架柱,框架柱间距很小,中间的框架梁跨高比小于2.5,能否按连梁设计?

6)某些住宅项目,外侧凸窗梁高度1.2m,跨度接近6.0m,从跨高比来看,可以定义为连梁,但这是真的连梁吗?

《高规》7.1.3条条文说明,可以部分解释这些问题,“两端都与剪力墙相连,并且与剪力墙在平面内相连的钢筋混凝土梁才称之为连梁。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一端支撑在剪力墙上,另一端支撑在框架柱上的梁,一般不作为连梁考虑,应作为普通梁考虑。”

有朋友可能会说,剪力墙端部设置小翼墙,与其相连的梁可以定义为连梁,我现在把翼墙做大,变成端柱,难道不能算连梁?

这条在逻辑上确实不好否定。参考规范对约束边缘构件的要求,如果翼墙或端柱宽度不小于翼墙厚度加300mm,似乎可以定义为连梁。对200mm厚的剪力墙来说,即翼墙或端柱的最小宽度为500mm。在这种情况下,无论端柱是按剪力墙建模,还是按框架柱建模,都可以定义为连梁。

以上是在文字层面,对连梁的概念进行辨析。接下来,我们看看本质。

连梁与普通框架梁的最大区别是:

1)普通框架梁以承受竖向荷载为主,而连梁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较小;

2)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由于连梁两侧剪力墙墙肢错动,连梁产生显著的剪力;

3)连梁与墙肢共同作用,改善墙肢的受力状态,地震作用下,连梁具有明显的耗能能力。

连梁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对两侧竖向构件具有明显的协调作用;通常跨高比较小;水平荷载作用下,剪力显著;耗能明显。具有类似特征的梁,我们可以按连梁来设计。因此,第5)个问题提到的短跨框架梁,其实也可以按连梁设计。

连梁对两侧墙肢协调作用强弱的一个重要参数,就是跨高比。有文献建议,可以将连梁分为三类:1)强连梁,即跨高比≤2.5且梁高>400mm的连梁;2)普通连梁,2.5<跨高比<5.0的连梁;3)弱连梁,跨高比≥5.0的连梁。

由于连梁在模型中一般采用壳元,框架梁采用杆元,这两种建模方式,对结构整体计算指标及构件内力均有一定影响。所以,模型中应该正确区分连梁和框架梁,二者不可混用。

再者,模型计算时,连梁和框架梁的混凝土强度不同;施工图应按照结构模型准确区分。

最后,需要注意,将梁定义为连梁,往往意味着,中震允许屈服,大震允许严重损坏。在一些重要部位,比如单向少墙结构中,外侧框架本身比较弱,我们其实不希望连梁屈服或损坏,此时,应提高性能目标,不能按连梁来设计。

说到底,连梁究竟是什么呢?

连梁其实是一类特殊的受力状态,是人为设计的抗震薄弱位置。在结构设计中,硬扛地震,是愚蠢且不经济的做法。所谓“放抗结合”,连梁破坏就是重要的“放的措施”,马那瓜美洲银行大厦,在1972年12月23日,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了这一点。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请谨慎参考。

JIE 构生活,是以一名结构工程师的视角,分享他在结构设计、咨询,学习以及生活等方面的见闻及思考。旨在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进步。欢迎关注,欢迎转发!


以上就是关于连梁是不是剪力墙(连梁是什么有什么作用)的所有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关注常识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