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骚太盛防肠断的下一句(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是什么意思)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毛泽东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原诗?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毛泽东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无物长宜放眼量。是什么意思啊?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意思是:你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牢骚太多了,要提防有碍身心健康,对一切风光景物要放开眼界去衡量。——出自毛泽东的《赠柳亚子先生》
这句诗是针对柳亚子来诗所表现的思想情绪进行正面的批评和规劝。诗人说,应该放开眼界,从远处,大处着眼,也就是从未来从全局着眼,胸襟开阔,保持健康的心态。
1949年3月28日夜晚,国民党左派人士柳亚子做了一首《感事呈毛主席一首》,称感于国民党的混乱现状,要回家乡分湖隐居。同年4月,毛泽东同志写《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一词回赠,用严子陵隐居垂钓富春江畔这件事,劝柳亚子先生留在北京继续参加建国工作。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毛泽东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是近代诗人毛泽东于1949年4月19日所写的一首诗。诗的前四句追叙诗人与柳亚子的三次交往,后四句对柳亚子的牢骚提出开导规劝,并表示殷切的期望。此诗清纯和雅,语言温婉秀润,情意绵长,看似清淡,味之弥甘,很有启悟和感化力量。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是什么意思?
1、原句的意思是:牢骚过多会影响健康。应该正确对待自己,要大度一些,眼界宽些、远些,不要计较个人名利得失。
2、词句解释:
肠断:指健康受损。风物:风光景物,这里指种种客观事物。长宜:最适当的。放眼:放开眼界,这里劝诗人眼光要远大。量:打量,观察。
3、原句出自(毛泽东的《赠柳亚子先生》)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4、毛泽东在这一层首先针对柳先生这方面的表现,劝告他不要发牢骚,指出牢骚过多会影响健康。“防肠断”一语双关,即指要防止身体健康受损,又指防止政治上产生不良后果。接着指出应该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别人,正确对待周围的种种客观事物,不要眼光短浅,要大度一些,眼界宽些、远些,不要计较个人名利得失,应当以国事为重。这两句的劝说,对柳先生的消极思想,可算是对症的苦口良药。这里是诗眼,是全诗的主题所在,措辞委婉,但道理却十分深刻。
不为浮云能遮妄言全诗?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作者信息: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文学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请问“牢骚太多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非常感谢?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毛泽东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是全诗的主旨,意在针对柳亚子诗中流露出来的不正确的看法和牢骚情绪,提出委婉和诚挚舶规劝。毛泽东以老朋友的身份,勉励柳亚子应该把眼界放开一点,向远处、大处看,从革命的整体利益着眼。这联饱含着真挚的情感和精湛而透辟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