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节是什么时间,在什么节气之间,梅雨季节分布在哪些省(2022梅雨季开启,大数据揭秘我国梅雨70年演变)
梅雨季节是什么时间?最近六七月,很多城市的小伙伴们都被这下雨天烦透了,天气预报一打开,连下N天的雨。即使哪天不下雨,也是潮乎乎、湿漉漉的感觉,没错,这就是梅雨季...
梅雨季节是什么时间,在什么节气之间,梅雨季节分布在哪些省
梅雨季节是什么时间?最近六七月,很多城市的小伙伴们都被这下雨天烦透了,天气预报一打开,连下N天的雨。即使哪天不下雨,也是潮乎乎、湿漉漉的感觉,没错,这就是梅雨季节,一直会持续到7月中旬。下面,和关注常识网一起来看看梅雨季节分布在哪些省。
本文目录:
1、梅雨季节是什么时间,在什么节气之间
2、梅雨季节分布在哪些省
3、梅雨季节房间潮湿怎么办
4、梅雨如何养生
5、梅雨季节吃什么除湿
梅雨季节是什么时间,在什么节气之间
每年的六七月期间,伴随着小暑、大暑这两个节气。
一般情况下,夏天过后,经常下雨,因为当时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所以被称为梅雨天。
在一年的四个季节中,夏季是最频繁的雨季。这是因为东南季风在太平洋中带来了温暖潮湿的气流,这种气流的发生会影响天气,使该国大部分地区天气多云和下雨。
根据雨季的时间和持续时间,可以分为正常雨季,早期雨季,晚期雨季,超长雨季,短梅雨天和空梅雨天,由于每年的气候变化不同,雨季的出现也会有所不同。
梅雨季节分布在哪些省
其他省份也有雨季,但并不明显,典型的雨季主要发生在我国北部的黄淮地区,南部的湖南,江西和浙江省的北部和中部,西部的湖北宜昌以及中部的中下游,东方的上海长江,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通常在每年的六月中旬至七月初,这是雨季。
梅雨季节防潮小常识
1.早晚关闭窗户,并在白天通风。 每天早上10点以后打开窗户,下午6点之前关闭窗户,尤其是东南窗户。
2.将干燥剂放置在角落,鞋柜和衣柜等封闭空间内。 石灰可以放在角落,鞋子或封闭式衣柜中的竹炭干燥剂中。
3.拖动地板或感觉地板潮湿时,请打开风扇,打开门窗,并吹走地板表面的水分。
梅雨季节房间潮湿怎么办
梅雨季节雨水连绵不断,不少人会感觉家里的房间潮湿,很不舒适,那么在梅雨天气里面对充满潮气的房间怎么办呢?在年复一年和梅雨天的斗争中,人们总结出了不少应对方法。
1、利用除湿剂
梅雨季节房间潮湿,可以使用干燥剂、活性碳,进行防潮,吸湿。各超市里都有不少专用于防潮除湿的干燥剂,最常见的是吸湿盒和除湿包两种类型,都可以使用。
2、利用石灰、竹炭除湿
用小布袋装适量石灰,扎成一小袋放置于室内的各个角落,石灰本身有吸潮的作用,也可以减缓室内潮湿的状况,同时,石灰还有消毒功效,可谓是一举两得;而竹炭除湿,可以反复使用,但是得多用,如果量少则效果较为一般。
3、利用机器除湿
其一,利用空气吸湿器除湿。空气吸湿器就像吸尘器一样,可以把湿的空气集中在一起,等到湿气很多时候就会变成水;其二是利用空调除湿。家庭使用的空调一般都有除湿的功能,不过,空调来调节室内空气湿度的方式见效较慢,一般需要两三个钟头,而且会使室内的人感到寒冷。
4、注意门窗的关闭和通风
在外界湿气重的时候应关门窗,防湿防潮。而在平时,应多开窗通风透气,来降低室内水蒸气含量。特别是刚装修完的新房子,水气特别大,更要多通风透气,以将湿气清除。
梅雨如何养生
1、保持家居衣物干燥
梅雨期湿度大,真菌很活跃,皮肤癣容易在身体各部位蔓延,运动或流汗后应立即沐浴、更衣,保持干爽。少穿又厚又紧的牛仔裤或紧身裤,尽量穿棉质内衣。涉水、淋雨、出汗后应及时将身体擦干并换下汗湿的衣服。
大家要注意保持家居衣物通风干燥,衣服要常洗常换,如果衣服晒不到太阳,不妨用烘干机、吹风机等弄干衣物。可用樟脑丸、防霉饼、竹炭、木炭制品等防霉、除湿用品,降低衣橱、鞋子里面的湿度。
梅雨天更加要注意保持鞋子干爽,如果有多双鞋子可以换着穿,让鞋子通风透气。即使再热,记得晚间睡觉铺条小毯子,搭上薄被子,以免着凉。出门前,先关空调,开窗适应室外温度,再换薄衣出行。
2、预防食物霉变
阴雨天气,空气闷热、潮湿。这种环境下,食物极易发生霉变,食用后会引起急、慢性中毒。霉变产生的毒素常见的有黄曲霉毒素、青霉类毒素和镰刀菌毒素。一般清洗、烧煮等方法,无法清除霉菌毒素,即使煮熟煮透也会发生食物中毒。因此,一旦发现食物外观或味道异常,应立即停止食用,并及时丢弃
梅雨季节,如何预防霉变?一是干燥保存。干香菇、木耳、笋干等干货一定要密封保存,防止受潮,有条件的应在容器内放置干燥剂;米、面等粮食制品,应储存在通风干燥处,可大幅降低霉菌产毒量。如蛋糕、牛奶、肉、蛋等易腐败变质的食物,就一定要及时冷藏。在低温条件下,霉菌繁殖速度会减慢。在0℃-4℃的冷藏条件下,肉类食品可保存20天。
尽量做到少量、多次,多吃新鲜、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建议将剩菜剩饭倒掉,避免食用变质米饭和变质的蔬菜。一旦误食霉变食物,引起中毒,应尽快送到医院救治,并尽可能保留样品,供专业人员救治时参考。
3、保持室内通风
不要以为梅雨季节来了,家里就要天天关门关窗,不透一丁点儿风。这样子做也是不对的,空气不流通更会导致螨虫的滋生。每天看情况开门开窗,在有风的情况之下,要适当开门开窗,保持室内通风。
可以使用短时间的空调抽湿,但不能长时间开着空调,不利于空气的新鲜。可将吸湿盒用于局部除湿,如放在壁柜、衣柜、鞋柜内。家具及时清除表面灰尘,可适当放一些干燥剂来保持干燥,适时让家电进入待机状态,驱散机体里面的潮气。
专家提醒:梅雨季节不宜用水或者潮湿拖把拖地,如果地板不慎被雨水打湿,应及时用棉布吸干,切勿用电热器烘干或在阳光下暴晒。
4、准备防晒用品
白天出行前准备防晒用品,如阳伞、遮阳帽、墨镜等。正午时分,避免在太阳下运动,易虚脱。出门随带盐汽水或绿茶,适当补充水分,能减缓劳累症状。晚间饭后,休闲娱乐,酌情活动,散步慢走。
相对晴天来说,梅雨季节的防晒产品指数不需要太高,能做到日常防护就可以了。但在质地选择上,因为气温高空气湿度大,最好选择水乳状等流动性比较好的防晒乳,不然,过于厚重的产品不光会让肌肤不透气容易出油,还很容易堵塞毛孔。
5、注意平时多锻炼
梅雨时节气压较低,人体血液内的含氧量相对较低,体质不好的人就会觉得有些憋闷。对于原来就有高血压、心脏病或哮喘病的人来说,这种感觉更加明显。因此,在梅雨季节里,要注意适当运动,以轻缓、少量为宜。
运动后会感觉神清气爽,精力充沛。虽然梅雨季节经常下雨,早晚锻炼不方便,但只要重视,养成习惯,哪儿都有锻炼的机会。比如:早上上班,提前几站下车,走到办公室;不坐电梯,走楼梯;少骑车,少开车,多走路;在家里认真做一组俯卧撑;在办公室里工作一段时间后起身动动、走走,都是好办法。
梅雨季节吃什么除湿
1、薏仁
薏仁健脾除湿当首选。中医食疗记载,薏仁性凉、味甘淡,有健脾除湿作用,可治脾胃虚弱、食欲不振、风湿痹痛;有补肺利尿作用,可美容护肤、治扁平疣等功效。薏仁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略低于大米,蛋白质、脂肪含量为大米的2至3倍,维生素B1和磷、钾、钙等矿物质的含量都比大米高,还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如赖氨酸、精氨酸、酪氨酸等。
2、洋葱
洋葱具有和胃下气、化湿祛痰、解毒杀虫等功效。洋葱中的前列腺素红可直接作用于血管而使血压下降,还有促进肾脏利尿和排钠的作用,调节体内肾上腺神经解质的释放,从而起到较好的降压作用。因此,常食洋葱可以稳定血压、减低血管脆性,对人体动脉血管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3、绿豆
研究证明,绿豆皮里面含有大量的抗氧化成分,如类黄酮、单宁、皂甙等。绿豆中还有生物碱、豆固醇以及大量的膳食纤维等。因此夏季吃绿豆清热解毒,缓解中暑。绿豆常见的吃法是熬粥或熬汤,做成绿豆沙也是不错的选择。
4、冬瓜
冬瓜味甘性凉,一身都是宝,是瓜蔬中唯一不含脂肪的蔬菜,具有清热利水、消肿解毒、下气消疲、润肺生津等功效,对糖尿病、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肾脏病以及浮肿病人有良好的食疗作用。此季节除了烹制成常规菜肴食用外,也可以把新鲜冬瓜榨汁饮用,也可以将冬瓜皮加盐煎水饮用。当然由于冬瓜性凉,对于那些身体虚寒或久病滑泻的人应忌食。
5、玉米
玉米具有调中开胃、降浊利尿等功效,容易去除体内的湿气,特别适用于尿路结石或慢性肾炎水肿、高血压、食欲不振等症状。常吃玉米,可防止便秘和痔疮、直肠癌,还能减少胃肠病的发生。
6、赤小豆
赤小豆,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养血,古籍里记载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说经常吃赤小豆还有减肥的作用。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心气虚;饮食不节,运动量少,脾虚湿盛。既要去湿,又要补心,还要健脾胃,非薏米和赤小豆莫属。将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为人体吸收,同时不给脾胃造成多大负担。
7、鲫鱼
有健脾利湿的功效,适用于脾虚食少、虚弱乏力、消渴引饮、浮肿、小便不利等病症。鲫鱼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常食,益体补人。它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无机盐、维生素A、B族维生素、尼克酸等。每百克黑鲫鱼中,含蛋白质高达20克,仅次于对虾;含脂肪达7克。
8、黄瓜
黄瓜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生津止渴的功效。可辅助治疗身热烦渴、咽喉肿痛、风热眼疾、湿热黄疸、小便不利等病症。黄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可起到延年益寿、抗衰老的作用。
9、蚕豆
蚕豆营养丰富,富含膳食纤维、钙、钾、胡萝卜素等多种有益健康的营养素。它还含有大脑和神经组织的重要组成成分磷脂和丰富的胆碱,有增强记忆、健脑的作用。蚕豆还有益气健脾、利湿消肿等功效,特别适合暑热和湿气重的夏季食用。嫩蚕豆可以煮熟后直接吃,老蚕豆可以用来煮饭、熬粥。
10、扁豆
白扁豆性微温、味甘,其营养丰富:除碳水化合物外,每百克中含蛋白质28克,钙116毫克,以及其他多种营养素。它具有和胃化湿、健脾利水、清暑止泻等功能,主治脾虚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赤白带下等症。中医学专业研究发现,肿瘤患者宜常食白扁豆,有一定的辅助食疗功效。
11、丝瓜
丝瓜一身是宝,嫩的丝瓜有清热化痰,凉血解毒的功效;丝瓜子可以清热利水,通便驱虫;根可以活血通络,清热解毒;丝瓜络通经活络,解毒消肿;花清热解毒,化痰止咳。丝瓜是夏天常吃的蔬菜,炒菜、做汤都很好吃,与贝类搭配再合适不过了,味道非常鲜美。不过丝瓜不适合生吃,而且丝瓜本身味道清淡,烹调时应该少油少盐,清淡一些。
梅雨季节汽车保养注意事项及梅雨天气行车安全7大要点
梅雨季节房间潮湿怎么办?六大方面教你梅雨季节怎么防潮?
回南天衣物如何防潮?回南天墙上发霉怎么处理
拓展阅读
2022梅雨季开启,大数据揭秘我国梅雨70年演变
中国天气网讯 据国家气候中心消息,我国江南和长江中下游于5月29日同时入梅。这意味着今年梅雨季正式开启,较常年偏早10天左右。说到梅雨,这可是南方人民心中的痛,雨没完没了地下,地板、墙壁“冒水”,屋里的角落布满霉斑,甚至会出现致灾性强的“暴力梅”……哪些地方最容易受梅雨影响?“暴力梅”有多可怕?这些年梅雨有什么变化规律?中国天气网专门盘点了近70年大数据,看看我国梅雨是如何演变的。
梅雨=霉雨 烟雨江南不只有美还有霉
每年的6、7月份,在我国江淮流域一带都会出现持续阴天有雨的气候现象,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这种天气被称为“梅雨”。
“梅雨时节家家雨,春草池塘处处蛙。”虽然古诗词中笔下的梅雨都很美,而身在其中的人却是极度恐惧的。梅雨季的气候特点表现为降水集中、雨量大、日照时数少、高湿和风力较小,进入就意味着湿哒哒、黏糊糊的日子来了,而且,伴随着高温、高湿,器物容易发潮生霉,所以梅雨也被称为“霉雨”。
哪些地方最容易受梅雨影响?在气象上,我国有专门的梅雨监测区域,分为江淮区、长江中下游区、江南区三个区域。梅雨区域西自湖北宜昌,东至华东沿海,南端以28°N为界,北抵34°N一带,主要影响区域包含上海、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6省1市。武汉、南昌、上海、杭州、南京、合肥、长沙等大城市都是典型的梅雨城市。
早晚差距大 梅雨季开启时间偏爱六月上旬
在气象上,把梅雨开始时间称为“入梅”。中国天气网梳理了1951-2020年这70年的气象大数据发现,大多数年份的入梅时间都集中在6月上中旬,其中31年梅雨季在6月上旬开启,19年在6月中旬,总占比高达71.4%。
不过,有些年份的梅雨也很不寻常,早晚偏差较大。比如最早的1995年和2016年,5月25日就开启了梅雨季,而最晚的2005年,直到6月26日梅雨才“姗姗来迟”。
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王伟跃介绍,梅雨季的开启时间每年都有波动,主要与当年大气环流形势、天气系统配置等因素有关。其中,南下冷空气的频繁程度、强度以及副热带高压位置决定着梅雨落区及大小。当南下冷空气频繁,且北上暖湿气流明显时,冷暖空气对峙位置相对稳定在长江中下游一带,使这一片区域在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形成多雨的气候特点。
长短不一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平均梅雨季最长
梅雨季开启时间有早有晚,持续时间也是长短不一。有些年份的梅雨季特别长,雨水没完没了地下,有些年份梅雨像来去匆匆的过客,在江淮流域一带停留十来天,就急急忙忙地北上了。气象大数据显示,我国梅雨季节最短的为13天(1988年),最长的有62天(2020年)。
从近七十年的逐十年平均来看,江南区、长江中下游区、江淮区的梅雨季还各有特点。相比而言,江淮区的梅雨季开始时间相对较晚,梅雨季也较短,而江南区和长江中下游区的梅雨季开启时间相对较早,持续时间较长,年代际的变化规律也更明显。尤其是1961年以来,基本呈现“短——长——短——长”的变化趋势,其中,1991-2000年的梅雨季平均长度最长,而2001-2010年以及1961-1970年的梅雨季长度较短。
家家雨PK日日晴 我国梅雨季雨量年际变化大
自古以来,每年梅雨时节的景象各不相同,呈现时多时少的特点。在南宋诗人赵师秀的《约客》一诗中,描写的景象是“梅雨时节家家雨,春草池塘处处蛙”,而南宋诗人曾几记忆中的却是“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诗人对梅雨的印象在历史数据中也得到了印证。从1951-2020年各梅雨区的降雨量变化来看,梅雨量的年际差异很大。在差异最大的江淮区,1991年梅雨季雨量最大,达766.4毫米,而最少的1958年仅有13.3毫米,相差57倍;江南区和长江中下游区梅雨季雨量最多年和最少年的差距也都超过400毫米。
梅雨季雨量的多少往往直接影响到当年的旱涝分布,比如近些年被频频提起的“暴力梅”,雨不停地下,暴雨大暴雨一场接一场,梅雨区面临的不仅仅是潮湿发霉,更是江河湖泊严峻的汛情,直接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比如1954年和2020年,三区的梅雨季雨量都非常大,相应这两年的洪涝灾害也较重,尤其是1954年,江南区、长江中下游区的梅雨季雨量为近70年最大,江淮区的梅雨季雨量也排到历史第4位,而当年因洪灾死亡人口高达42447人,也是近70年因洪灾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年。
随着梅雨季开启,南方的朋友们要更加关注天气预报,出门携带雨具,出现暴雨时尽量避免外出,注意安全;相关单位也要加强城市排涝、防洪等措施建设,应对可能出现的洪涝灾害。此外,梅雨时节气温高、湿度大,容易滋生细菌,大家还需要注意饮食方面的清洁卫生,避免引发肠道疾病。
(来源:中国天气网)
【编辑:郑晓晓】
【来源:中国天气网】
以上就是关于梅雨季节是什么时间,在什么节气之间,梅雨季节分布在哪些省(2022梅雨季开启,大数据揭秘我国梅雨70年演变)的所有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