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常识网首页
  2. 生活常识

夏至三庚入伏是怎么计算的(“夏至三庚数伏”,“入伏”和“庚日”又该怎么简易计算呢?)

2021年6月21日将迎来夏至,夏至之后,就要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了,迎来最热的三伏天,今年的三伏天将有40天之长。那夏至三庚入伏是怎么计算的?2021年具体什...

2021年6月21日将迎来夏至,夏至之后,就要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了,迎来最热的三伏天,今年的三伏天将有40天之长。那夏...更多《夏至三庚入伏是怎么计算的》这个百科知识,我们小编以拓展阅读方式解读并与大家分享,欢迎关注我们的网站。

夏至三庚入伏是怎么计算的(“夏至三庚数伏”,“入伏”和“庚日”又该怎么简易计算呢?)

夏至三庚入伏是怎么计算的

2021年6月21日将迎来夏至,夏至之后,就要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了,迎来最热的三伏天,今年的三伏天将有40天之长。那夏至三庚入伏是怎么计算的?2021年具体什么时候入伏什么时候出伏?下面,就快和关注常识网一起了解相关知识吧!

本文目录

1、夏至三庚入伏是怎么计算的?

2、2021年具体什么时候入伏什么时候出伏?

3、2021年入伏的计算方法

夏至三庚入伏是怎么计算的?

入伏,是指进入三伏天的意思,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一般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的这段时间,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每年三伏天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民谚“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立初伏的依据,意思可以理解为:“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纪日法”中带有“庚”字头的那一天,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今年夏至日是6月21日,第三个庚日正好是7月11日,因此2021年三伏天从7月11日这天开始算起。

1、2021年初伏

7月11日(农历六月初二)—7月20日(农历六月十一),总时长10天。

2、2021年中伏

7月21日(农历六月十二)—7月30日(农历六月二十一),总时长10天。

3、2021年闰中伏

7月31日(农历六月二十二)—8月9日(农历七月初二),总时长10天。

注:中伏天数一般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因此2021年有20天中伏。

4、2021年末伏

8月10日(农历七月初三)-8月19日(农历七月十二),总时长10天。

由此可以得出2021年三伏天入伏时间是7月11日,出伏时间是8月19日。

2021年具体什么时候入伏什么时候出伏?

1、2021三伏天入伏具体时间:

2021年7月11日。

2、2021三伏天出伏具体时间:

2021年8月19日。

三伏天中中伏最热,而且是“湿热”,“桑拿”天气让人难以喘息,仿佛置身于一个大蒸笼。不同的地区,气候带不同,温度也会有所不同,在我国一些着名的“火炉城市”实际地表温度可以到达40摄氏度,而在一些气候凉爽的地区,常年恒温,冬暖夏凉,即使是三伏天时温度也不会超过25摄氏度,具体城市具体分析,三伏天最高温度能达到多少要以当地的历史温度最参考。

2021年入伏的计算方法

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合并记载时间,天干的数字有10个,地支的数字是12个,“三庚”就是遇上3个“庚”字,到第3个庚日为初伏。由于天干是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庚日。一年365天(闰年366天)都不是10的整数倍,今年某一天庚日,明年就不一定是庚日。由于庚日的变化不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


拓展阅读

夏至三庚入伏是怎么计算的(“夏至三庚数伏”,“入伏”和“庚日”又该怎么简易计算呢?)

“夏至三庚数伏”,“入伏”和“庚日”又该怎么简易计算呢?

今天已是2021年的6月20日,按照天文和历法上的计算结果,明天或者说6月21日临近正午的11时53分0秒的那一刻,太阳在黄道上将会运动到90°的位置,北斗七星的斗柄也将在相同的时间指向“午”位,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夏至届时将会正式交节,登场亮相。

夏至三庚入伏是怎么计算的(“夏至三庚数伏”,“入伏”和“庚日”又该怎么简易计算呢?)

“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是夏至节气中标志性的物候特征。因为,时间到了夏至,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会达到了一年当中的最北端,几乎会直射到北纬23°27’的北回归线哪里。每逢夏至时节,对于地处北半球的我国来说,不只是当日白天的时间最长,而且是身居越是北部的人们所能够感受到的白昼时分越长。

与此同时,夏至后正午的太阳就挂在人们头顶的正上方,90°的高度角算是一年当中的最大值,但太阳光对地面入射的角度却是非常的小。所以,即便是夏至里太阳对地球来说所处的高度最高,但带给我国的热量却是最多的时刻。也正因为如此,需要阴阳和谐的阳性生物到了夏至反而是开始衰退了,倒是那些喜阴的生物在夏至里纷纷出现,要赶着享受它们期待的盛夏美好。

夏至三庚入伏是怎么计算的(“夏至三庚数伏”,“入伏”和“庚日”又该怎么简易计算呢?)

夏至后生热,伏天也即将开始。“夏至三庚数伏”也是历法计算上固有的说法和规定。而从这一点上来讲,入伏和数伏可以说都是与庚日密切相关的。

我们知道,三庚中的“庚”字指的是庚日,而庚日曾经是用来记载时间的名词。庚日中的“庚”字是过去采用干支纪日时,所用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10天干中的第7个天干。也就是说,所谓的“庚日”便是干支纪日上带有“庚”字的日子,而“夏至三庚数伏”中的“三庚”则指的是,夏至交节后在干支纪日上出现的第3个“庚日”。具体到每年的数伏,还包括夏至后的第4个“庚日”是中伏的起始日,而立秋交节后的首个“庚日”即是末伏的开始。只要是充分了解了这些,也就不会再纠结什么“入伏啥时候入”、“数伏到底怎么数”一类的问题了。

夏至三庚入伏是怎么计算的(“夏至三庚数伏”,“入伏”和“庚日”又该怎么简易计算呢?)

如果说,过去的干支纪日并不被现在的多数人所熟悉,要是不查日历或相应的历书在涉及到一个具体年份究竟哪天是“庚日”,哪天开始“入伏”和“数伏”时,再怎么说还是不太容易被大多数人自己琢磨算计出来的话。那我们就不妨直接说,实际上,关于“入伏”和“庚日”也是分别有它们各自相对简便的计算方法的。

对于“入伏”日期的计算,我们常人只需要切记2条即可。其一,不同的年份间,最早的入伏日一般都是7月12日,最晚的入伏日则是7月21日。当然也有极少数像2021年的今年一样,入伏日会提早到7月11日。其二,平年的入伏日只能是会比上一年的入伏日提前或延迟5天。要是闰年的话,则当年的入伏日会比上一年的入伏日要么提前6天,要么就延迟4天。不过真正计算时,一定是要知晓当年的入伏日期,也要明白所要计算的下一年到底是平年还是闰年,并且要保证所使用的推算日期尽量在7月11日或12日到7月21日之间。比如说,我们已知2021今年的入伏日是7月11了,而2022年的明年又是一个平年。那肯定2022年的入伏日就会比今年延后5天,会在7月16日入伏了,而不可能是再提前5天赶在7月6日入伏的。因为7月6日应该还是夏至节气,夏至间入伏是有所违背节气和气候规律的。

夏至三庚入伏是怎么计算的(“夏至三庚数伏”,“入伏”和“庚日”又该怎么简易计算呢?)

在涉及“庚日”的计算上,有一个GR=(D-〔Y/4〕)MOD10的公式,算是21世纪当中各年“庚日”的心算公式。这一公式当中的字母GR代表庚日时间;字母D在偶数年份的计算上取用1,在奇数年份的计算上取用6;字母Y用年份中的尾数;〔Y/4〕在计算后取其整数;MOD10本身属于一个求于函数,取余。照此公式计算后,得初伏日应该在GR得数上加10,但2084年作为唯一的例外是不加的;得中伏日应该在GR得数上加20;得末伏应该在GR得数大于7时减1,在GR得数小于8时加9。但2096年是唯一的例外,在GR得数小于8时并不加9,反而是要像GR得数大于7时一样减去1。


以上就是关于夏至三庚入伏是怎么计算的(“夏至三庚数伏”,“入伏”和“庚日”又该怎么简易计算呢?)的所有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关注常识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