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常识网首页
  2. 科普知识

战国后期的魏国被灭的原因是什么(战国魏国为什么衰落)

战国后期的魏国被灭的原因:由于战国初年,魏军纵横中原50余年无对手已成骄兵,统治者和领兵大将目光短浅并且骄傲轻敌,在具体战役战役指导上顾前不顾后,只知螳螂捕蝉不知黄雀在后。魏国处于四战之地,无险可守,...

战国后期的魏国被灭的原因:由于战国初年,魏军纵横中原50余年无对手已成骄兵,统治者和领兵大将目光短浅并且骄傲轻敌,在具体战役战役指导上顾前不顾后,只知螳螂捕蝉不...更多战国后期的魏国被灭的原因是什么话题,以及更多战国魏国为什么衰落的详细内容,欢迎浏览我们的专题频道。

战国后期的魏国被灭的原因是什么(战国魏国为什么衰落)

战国后期的魏国被灭的原因是什么

战国后期的魏国被灭的原因:由于战国初年,魏军纵横中原50余年无对手已成骄兵,统治者和领兵大将目光短浅并且骄傲轻敌,在具体战役战役指导上顾前不顾后,只知螳螂捕蝉不知黄雀在后。魏国处于四战之地,无险可守,而倾其精兵瑞卒伐韩攻赵,虚国远征,已犯兵家大忌,以至于孙膑伐魏引兵疾走大梁,攻其所必救。成功地调动了敌人,围魏救赵,败魏军于桂陵,退军诉状,斩庞涓于马陵,所以魏国被灭国。

魏国简介:魏国是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属战国七雄之一,自前403年魏文侯被周威烈王册封为侯,前344年称王,至前225年为秦国所灭,一共一百七十九年。它的领土约包括现时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陕西、河北的部分地区。当时它西邻秦国,东隔淮水、颍水与齐国和宋国相邻,西南与韩国接近,南面有鸿沟与楚国接壤,北面则有赵国。魏国始都安邑,公元前361年魏惠王从安邑迁都大梁,此后魏国亦称梁国。

魏国怎样灭亡的

三国魏国的灭亡原因主要是心。具体指的就是司马家族叛变。

公元220年,曹操病逝,曹丕继承曹操,公元226年,曹丕病逝,传位曹睿,拜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可因中蜀汉参军马谡的离间计,将司马懿削职回乡,后因蜀汉攻城将司马懿还职,诸葛亮也病逝五丈原。

曹睿病逝后,传位曹爽,曹爽遭司马懿谋杀,司马懿掌握兵权,钟会、钟毓、邓艾投奔魏国,曹爽之子曹芳软弱,魏国危在旦夕,司马懿死后,司马昭继承,司马昭死后,司马师继承皇位,司马师病逝后,司马炎继位,公元263年,灭了蜀汉。

姜维离间和挑拨钟会与邓艾,但司马炎怀疑,设计将三人杀害。公元265年,司马炎逼曹奂让皇位,改国号为晋,改元为泰始元年。

咸宁4年(公元278年),老将羊祜上奏说吴国后主孙皓残暴,不攻自破,并让杜预为镇南大将军。太康元年(公元280年)龙骧将军王睿与杜预攻至吴国首都建邺,孙皓投降。

扩展资料:

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后,魏国一蹶不振,在公元前293年的伊阙之战中,秦国的军事力量打败了魏国和韩国联军。两国此后再也没有力量单独向秦国发起挑战。之后由于秦国不断的压迫,局势越来越严峻。

这时,公子无忌出现,并于公元前247年与其他五国联军,对秦国的侵攻军迎头痛击。公子无忌又名信陵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但是,战后魏王对他开始猜疑,并免去他的要职。于是信陵君终日借酒浇愁,并含屈而终。信陵君死后,魏国无力抗秦,国土被秦国慢慢侵夺。

秦王政即位后,对魏国的压力不断加大。最后魏国于公元前225年被秦国将军王贲攻破灭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曹魏

战国魏国为什么衰落

一、战国中期魏国衰落的原因如下:

1、人才的流失。

魏文侯时期,任用李悝、吴起、乐羊、西门豹、子夏、翟璜、魏成等人,富国强兵,抑制赵国,灭掉中山,连败秦、齐、楚诸国,开拓大片疆土,使魏国一跃为中原的霸主。

然而到了魏惠王放走商鞅,问罪孙膑,魏人公孙衍、张仪又先后为秦惠文王所重用,前者在雕阴大破魏军,斩首八万,后者凭借三寸不烂之舌,骗得魏惠王将上郡割予秦国。人才的流失,是魏国衰落的关键。

2、四处征伐,树敌过多。

魏文侯时期,吴起就提出集中抗秦的说法,并组成三晋联盟。但是魏武侯、魏惠王时期,采取四面出击的扩张政策,让列国饱受魏兵掠地之苦,就连同属三晋的韩、赵两国,也因受到魏国的抑制而心生怨恨,直接导致了魏文侯苦心经营的三晋之盟的瓦解。

3、地理位置四面受敌。

魏国居战国七雄的中央,东有强齐、西有强秦。战国后期,秦国逐渐强大,而魏国的地理位置成为了秦国的首要攻击对象。

4、变法不够彻底。

魏国的变法较秦国的商鞅变法温和的多,但同时对旧贵族的打击也就小得多,这也就造成了魏国的旧贵族实力强大,这也就严重的影响到了魏国的封建化进程。

反观秦国,旧贵族经过了商鞅变法残酷打击,灭族抄家者不计其数,反而使秦国大大加速了封建化的进程,后来者居上超过了魏国。

二、魏国的简介

公元前453年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魏与赵、韩一起被名义尚存的周天子正式封为诸侯。

由于魏国地处中央四战之地,忧患的环境和勃勃雄心使魏文侯成为战国最早推行变法图强的君主。他用翟璜为相,改革弊政;用乐羊为将,攻掠中山国;以李悝变法,教授法经,依法治国,魏国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旺盛生机。

战国250余年历史中,魏国是最先强盛而称雄的国家,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但在以后的战争中,魏国“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开始衰落。传至魏王假,于秦始皇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为秦国所灭。

扩展资料

战国初期魏国的崛起

魏文侯在战国七雄中首先实行变法,改革政治,奖励耕战,兴修水利,发展封建经济,北灭中山国(今河北西部平山、灵寿一带)。西取秦西河(今黄河与洛水间)之地,遂成为战国初期最强大的国家。

特别是文侯时期启用吴起,采取武卒制,精选士兵进行训练,建立了一支高度职业化的军事力量,对魏国初期的强盛发挥了重要作用。

魏文侯任用李悝、吴起、乐羊、西门豹、子夏、翟璜、魏成等人,富国强兵,抑制赵国,灭掉中山,连败秦、齐、楚诸国,开拓大片疆土,使魏国一跃为中原的霸主。

魏文侯任用李悝主持魏国的变法工作和法制建设,影响了中国政治两千年。秦国献公、孝公和商鞅变法都是以魏国为蓝本的。

魏文侯拜子夏为师,把儒的地位提到了从来未有的高度,达到了收取士人心的政治目的,是后世帝王尊儒笼络知识阶级的开始。魏文侯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上的策略,为后世的帝王所推崇,魏文侯的施政经验是中华帝国的一个经典样本。

魏文侯死后,其子魏武侯即位,魏武侯在位25年期间,任用军事家吴起进行改革,国力继续上升,不断东征西讨,夺取楚国在中原的大部分土地,为后来政治中心的东移打下基础。等到魏武侯之子魏惠王在位的时候,魏国已经称霸中原长达百年。

公元前343年,魏惠王率领诸侯朝见周天子,史称逢泽之会。正式标志着魏国成为新一代的霸主。

战国后期的魏国被灭的原因是什么(战国魏国为什么衰落)

以上介绍的就是《战国后期的魏国被灭的原因是什么(战国魏国为什么衰落)》的具体内容,希望本篇文章能帮助到你了解更多的学习知识和生活常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关注常识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