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电压电流电阻的关系)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用欧姆定律表示:电压=电流×电阻。公式:I=U除以R,电流单位安...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用欧姆定律表示:电压=电流×电阻。公式:I=U除以R,电流单位安,电压单位伏,电阻单位欧。
在交流下,电压=电流×阻抗。这里,电压、电流、阻抗都是有相位的。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总电阻倒数等于各部分电阻倒数之和。
电流同时由电压和电阻两个因素来决定,当叙述电流与电压关系时要保证电阻是不变的,当叙述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要保证电压是不变的。不能认为电压与电流成正比电阻与电流成反比。
这是因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是由电源自身决定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
电阻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
一、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原理
我们知道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由此可以想到,电压越高,电流可能越大.我们还知道,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电阻越大,电流将越小.知道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是研究和分析各种电路的关键,是电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下面我们将用实验来研究这个关系.先保持电阻不变,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原理.
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原理
实验 按图8—1连接电路,其中R是定值电阻,R’是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S后,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R两端的电压成整数倍地变化,如2伏、4伏、6伏等.根据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读出每次加在R上的电压值和通过R的电流值,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里.
■图1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原理
根据实验数据进行讨论,然后填好下面的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____. 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现在保持电压不变,看一看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实验 仍利用图8—1的电路,换用不同的定值电阻,使电阻成整数倍地变化,如5欧、10欧、15欧等.调节变阻器的滑片,保持每次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把对应于不同阻值的电流值记录在下面的表格里.
根据实验数据进行讨论后,填好下面的结论.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___.
二、欧姆定律
把上一节的实验结果综合起来,我们可以得出下面的结论: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个结论是德国物理家欧姆在19世纪初期经过大量实验得出的,叫做欧姆定律.
如果用U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R表示这段导体的电阻,I表示这段导体中的电流,并且U的单位用伏,R的单位用欧,I的单位用安,那么,欧姆定律可以写成如下公式:
欧姆定律告诉我们,电路中的电流是怎样决定于电压和电阻的,它是关于电路的一条重要定律,在解决各种电路的实际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对于一段电路,只要知道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物理量中的两个,就可以利用欧姆定律计算出第三个量.
[例题1]一盏白炽电灯,电阻为807欧,接在220伏的电源上.求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
解电学题,为了便于分析问题,最好先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在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数值和未知量的符号(图2).这对初学者特别重要.
电压电流电阻的关系
电阻一定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电压一定时,电流跟电阻成正比;电流一定时,电压跟电阻成正比。纯电阻元件的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就是,电压÷电阻=电流。
电压电阻电流的关系
U:电压(V),电流(A)R:电阻
欧姆定律的简述是:在同一电路中,通过某段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该定律是由德国物理学家乔治·西蒙·欧姆1826提出的。
在交流下,电压=电流×阻抗。这里,电压、电流、阻抗都是有相位的。数学上的复数在电工学上用得十分广,电压、电流、阻抗都用复数来计算,比较方便。
公式:I=U除以R,电流单位安,电压单位伏,电阻单位欧。
电阻电压电流之间有什么关系
在同一电路中,通过某段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该定律是由德国物理学家乔治·西蒙·欧姆1826年4月发表的《金属导电定律的测定》论文提出的。
1826年4月欧姆发表论文,把欧姆定律改写为:x=ksa/ls为导线的横截面积,K表示电导率,A为导线两端的电势差,L为导线的长度,X表示通过L的电流强度。如果用电阻l'=l/ks代入上式,就得到X=a/I'这就是欧姆定律的定量表达式,即电路中的电流强度和电势差成正比而与电阻成反比。
扩展资料电阻是负载特有的属性,跟负载本身有关,阻值受负载自身决定。电阻元件的电阻值大小一般与温度有关,还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有关。多数(金属)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一些半导体却相反。
电流、电压、电阻的规律
串联电路(n个用电器串联):
电流:I总=I1=I2....=In (串联电路中,电路各部分的电流相等)
电压:U总=U1+U2....+Un (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
电阻:R总=R1+R2....+Rn(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
并联电路(n个用电器并联):
电流:I总=I1+I2....+In(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电压:U总=U1=U2....=Un(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并等于电源电压)
电阻:1/R总=1/R1+1/R2....+1/Rn(总电阻倒数等于各部分电阻倒数之和)。当2个用电器并联时,有以下推导公式:R总=R1R1/(R1+R2)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阻
百度百科-欧姆定律
电流电阻电压三者关系是什么?
它们的关系用公式表示为:U=I*R;
电流与电压的大小成正比,与电阻的大小成反比。
当电压一定时,电阻增大电流变小,电阻减小电流增大。
当电阻一定时,电压增大电流就增大,电压减小电流亦减小;
当电流一定时,电压、电阻也就定了。
扩展资料:
电流、电压、电阻的规律
1、串联电路(n个用电器串联):
电流:I总=I1=I2....=In(串联电路中,电路各部分的电流相等)
电压:U总=U1+U2....+Un(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
电阻:R总=R1+R2....+Rn(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
2、并联电路(n个用电器并联):
电流:I总=I1+I2....+In(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电压:U总=U1=U2....=Un(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并等于电源电压)
电压电流电阻的关系是什么
在同一电路中,通过某段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该定律是由德国物理学家乔治•西蒙•欧姆1826年4月发表的《金属导电定律的测定》论文提出的。
电阻电压电流的关系
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用公式表示就是:I=U/R。
欧姆发现了电阻中电流与电压的正比关系,即著名的欧姆定律;欧姆他还证明了导体的电阻与其长度成正比,与其横截面积和传导系数成反比,以及在稳定电流的情况下,电荷不仅在导体的表面上,而且在导体的整个截面上运动。
适用范围
欧姆定律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金属导电和电解液导电,在气体导电和半导体元件等中欧姆定律将不适用。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描述了导体中电流和电压之间的物理关系,即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组成反比,用数学表达式可以写为I=U/R。
应用欧姆定律时,必须注意,所谓电阻是个和电压、电流无关的物理量,它有本事的材料、几何形状、温度、压力、光照等可观环境参数有关,即是说,无论有没有电压或电流,电阻都是客观存在的,这在应用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R=U/I时特别容易引起误会。
另外,U、I、R三者必须在同一个条件下考察,比如,说导体上的电压,一定要明白是针对导体的哪个位置到哪个位置之间的电压,而电阻也必须是这两个位置之间的电阻,电流必须是这段导体流入、流出的电流,否则也很容易犯错误,尤其是在应用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时更是如此。
再一个就是时间特性,即电压、电流和电阻间的应用必须是同时的,即所谓某个时刻。这在稳定的直流电路中似乎不容易引起错误,但在交流电路中尤为重要,否则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电压电流电阻的关系
答:电阻一定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电压一定时,电流跟电阻成正比;电流一定时,电压跟电阻成正比。纯电阻元件的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就是,电压÷电阻=电流。电压电阻电流的关系 U:电压(V),电流(A)R:电阻 欧姆定律的......详细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答: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欧姆定律来表示,即电流I=电压U/电阻R。即在一条电路中,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详细以上介绍的就是《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电压电流电阻的关系)》的具体内容,希望本篇文章能帮助到你了解更多的学习知识和生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