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大紧是谁(“矮大紧”,作为音乐人的高晓松,为何会有这样一个称号呢)
高晓松。矮大紧,是高晓松的反义词,原是他给自己起的笔名,一般比较极端的音乐作品,以愤怒,悲哀,绝望为主题的他就用矮大紧这个笔名。矮大紧是谁是高晓松。调侃音乐人、词曲创作者、制作人、导演、脱口秀节目主持...
矮大紧是谁
高晓松。矮大紧,是高晓松的反义词,原是他给自己起的笔名,一般比较极端的音乐作品,以愤怒,悲哀,绝望为主题的他就用矮大紧这个笔名。
矮大紧是谁
是高晓松。
调侃音乐人、词曲创作者、制作人、导演、脱口秀节目主持人高晓松的一种说法。是高晓松三个字的反义词形式,高矮,小大,松紧。
作为中国首档说话达人秀《奇葩说》,围绕着真实与价值观的多元表达,仅靠蔡康永、高晓松、马东,以及各个“奇葩”辩手的三寸不烂之舌,便吸引了大批80后、90后拥趸。
而为了帮《奇葩说》贮备更多新鲜血液而开设的《奇葩来了》选拔赛阶段在2016年1月份上线,其中高晓松和蔡康永分为两个战队,前者叫做大紧队后者肉松队,因此让高晓松矮大紧的称呼通过节目更多的年轻观众所熟知,该词也逐渐走红网络。
人物经历:
高晓松1969年,出生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童年生活在上海。
1982年至1988年,就读于北京四中。
1988年,高晓松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无线电专业,住宿被分配在26号楼614室的下铺。
1990年,在校外和来自各个高校的蒋涛、戴涛、赵伟、老狼等人组建“青铜器乐队”。暑假他和老狼忽然收到海南岛一家歌厅的邀请前去驻唱,返回时因路费不足,高晓松辗转来到当时厦门大学的“校中村”东边社暂住了大半年时间,包括《同桌的你》《麦克》《白衣飘飘的年代》《青春无悔》在内的许多校园民谣都在这个时期完成初稿。
1991年,大三那年发现自己不适合当科学家,加上那时出现高校学子退学热潮,因此决定从清华退学。从清华大学退学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研究生预备班学习电影。
1992年,投考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研究生落榜,后入亚洲电视艺术中心任实习编导及编导,期间拍摄大量广告片及为老狼、林依轮、朱桦、何静等歌手拍摄多部MTV。为中国电视剧艺术中心编剧上下集电视剧《心祭》。
1993年夏天,清华大学88级无线电专业毕业(当时学制5年),高晓松同寝室上铺的兄弟钟卫东给他打了个电话,接完电话他跑进厕所,出来后写了一首歌曲《睡在我上铺的兄弟》。
“矮大紧”,作为音乐人的高晓松,为何会有这样一个称号呢?
“矮大紧”是高晓松自己起的笔名。可能刚刚开始听到高晓松这个外号的人,会误以为是别人给他起的外号,借此来嘲讽他的。因为高晓松长得不怎么样,颜值也不高,被很多人喷他的颜值,虽然外表长得不是很讨人喜欢,但是他的才华横溢,因此也受到很多人崇敬和爱戴。
高晓松是一个不卑不亢的人,对于很多事情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想法。而且他对于这个矮大紧的称呼还挺喜欢的,很多时候都会使用这个笔名。在其他人看来这个矮大紧只能够称其为外号,不能够说是笔名如此高尚的名称。因为矮大紧看起来更像是对一个人的藐视和嘲笑,但是仔细的网友们却发现高晓松这个矮大紧的笔名,刚好都是他自己名字的反义词。而高晓松自己也表示说这个笔名代表着自己的反面。
高晓松一直认为人不是只具有一面性的,而是拥有两面性,而矮大紧就是代表了高晓松的另外一面就是与高晓松名字风格完全相反的。高晓松想让大家看到自己的另外一面,但是又不想用高晓松这个名字去让大家来认识,所以他就想到用自己名字的反义词来表达自己另外一面的想法。看看大家对于自己还会不会去关注以及喜欢,事实证明不管是高晓松还是矮大紧都是才华出众,受得大家们追捧以及喜爱。
很多人喜欢高晓松自由豁达的人生态度。面对爱情以及婚姻的时候都能够清晰理智面对问题,可以快刀斩乱麻,一点也不会拖泥带水。现在的他因为迟迟没有恋爱,而被大家所议论纷纷。但是高晓松有着自己的爱情观“他认为现在的自己更需要的不是爱情而过好自己人生”。
大紧是谁
您好!矮大紧,是高晓松的反义词。 原是他给自己起的笔名,一般比较极端的音乐作品,以愤怒,悲哀,绝望为主题的他就用矮大紧这个笔名,而以高晓松为名的作品都是阳光,美好,回忆,爱情为主题。这个笔名走红后也成为一个网络流行语,并且以表情包的形式流行。 高晓松简介: 高晓松,1969年11月14日生于北京,祖籍浙江杭州。音乐人、词曲创作者、制作人、导演、脱口秀节目主持人。
高晓松到底有着怎样的家庭背景?
1969年,高晓松出生于北京市清华大学里的清华大院,显然这里是中国最有知识味道的大院。住在这个院里的好处就是,当他有什么问题的时候,父母给写了一纸条,让去找谁谁谁,而这个谁谁谁就是周围住着的各学界的泰斗级人物。据他在节目里透露,他当时的隔壁邻居都是开国大将,国家级院士之流。
高晓松爷爷。高景德, 曾任清华大学的校长、电机工程专家、电机工程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奶奶:姜惠茹,网络上几乎没有她的资料。
外公:张维,深圳大学的创办者,世界工程师协会联合会副主席,是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双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他是中国著名力学家、教育家,是推广轻型薄壳结构和普及壳体理论的倡导者之一。
外婆:陆士嘉,著名流体力学家,是世界流体力学权威普朗特教授唯一的女学生、中国籍留学生、博士生。,是北京航空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前身)的筹建人之一,创立了中国第一个空气动力学专业,为发展中国力学事业和培养航空工业的 科技 人才作出了贡献。
爸爸:高立人,清华大学教授.
妈妈:张克群,著名的建筑学家,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的学生。
外舅公:施今墨,著名的中医临床家、教育家、改革家,北京四大名医之一。
舅舅:195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工程系。历任清华大学副教授、教授、无线电电子学系主任,电子物理与器件教材编委会第一、二届主任委员,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信息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从事电子物理与器件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高晓松1988年考入了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但是中途退学进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研究生预备班学习。虽然高晓松的学历并没有非常的高,但是能考入清华大学想来学习成绩也不会差。比较让人难以想到的是,高晓松的家世是非常显著,甚至直言在他们家硕士都算“文盲”。
高晓松的母亲,张克群,是清华大学毕业的学生,还师从中国著名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梁思成。原清华大学的教授,是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虽然现在退休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非常的优秀的。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张克群一直在从事建筑设计实验,很有才气,编著了很多作品。
高晓松的外公,张维,是深圳大学的首任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就这几个身份,随便哪个都让人佩服。在科学研究方面,张维在圆环壳方面做出了系统的开创性的研究工作,还有很多科研成就,让人不得不佩服。
高晓松的外婆,陆士嘉,是北京航空学院的筹建者之一,同时也是世界流体力学权威普朗特教授唯一的中国籍博士。她的个人成就也是让人钦佩,她的学术论著《流体力学概论》为中国的航空事业作出了卓著的成就,在学术理论上、实验室的建设上陆士嘉博士都有自己非常显著的成就。
高晓松的舅舅,张克潜,也是毕业于清华大学,现在是清华大学的教授兼博导。在学术上有自己的成就,作出了很多贡献。发表的 科技 论文就达到85篇之多,在微波电子学、声学显微镜、光导波等等学术研究上都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拿过很多的国家奖项,科研类的,教学类的都有,很优秀。
高晓松的外舅公,施今墨,是中国近代中医临床家、教育家、改革家,被誉为“北京四大名医”之一。在政治上蒙在医学上都有非常高的贡献。高晓松的家世当真是非常显著的,父亲也是教授级别的,自己的妹妹也是有着博士的学位。
高晓松是1969年出生在北京,但是祖籍是浙江杭州的,是名音乐人、词曲创作人、制作人、导演、主持人。早期的时候以音乐创作为主,他的民谣歌曲传唱度也是非常的高,代表作品有《同桌的你》、《万物生长》等等。
您好,我是 娱乐 号博主:大风仓
码字不易,大家记得给个赞,耶!
高晓松,如今被人戏称为“矮大紧”。说到他的家庭背景,用网友的话来说,两个词“显赫”“惊人”:
高晓松出生在北京,但其祖籍是浙江杭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人杰地灵之处啊!
高晓松的爷爷高景德是电机工程学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1983年5月至1988年10月期间担任过清华大学的校长。高景德出生在陕西佳县,1945年在国立西北工学院(即现在的西北工业大学)毕业,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工学院。1951年留学苏联,在列宁格勒加里宁工学院获得技术科学博士学位,为第一位获苏联博士学位的中国人。高景德还曾是民盟中央第五、六、七届常委。
高晓松的奶奶叫姜惠茹,公开资料没有她个人的其他信息,想必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高晓松的外公张维是中国著名力学家、结构力学和工程教育专家,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熟操四国语言的科学家。张维出生北京,15岁考入天津北洋大学预科,16岁考进唐山交通大学(即现在的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1937年,张维作为第5届中英庚子赔款公费生留学英国,获得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工学硕士学位。之后又留学德国,获得柏林高工(柏林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先后任教于同济大学、北洋大学、清华大学。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张维曾担任过清华大学教务长、副校长、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名誉副主任。他还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世界工程师学会联合会副主席,德国工程师学会、国家桥梁与结构工程学会高级会员,茅以升 科技 教育基金会会长。1983年创办深圳大学,出任首届校长。
高晓松的外婆陆士嘉,是著名的流体力学专家、航空学家,她是世界流体力学权威普朗特教授唯一的女学生、中国籍留学生、博士生。陆士嘉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前身北京航空学院筹建人之一。张维和陆士嘉在1941年二人留学德国期间结为伉俪。
高晓松的父亲高立人,是清华大学的教授,曾出版过数本力学及建筑学方面的专著,在制定青藏铁路的冻土层解决方案方面,高立人功不可没。
高晓松的母亲张克群,是著名的建筑学家,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张克群在德国柏林出生,后随父母回到中国,考入清华大学建筑系,师从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毕业后一直从事建筑设计,现已退休定居在美国。
高晓松的舅舅张克潜,是著名的物理电子学与光电子学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兼博导。张克潜出生在北京,是清华大学无线电工程系1953年的毕业生。先后担任过清华大学副教授、教授、无线电电子学系主任,电子物理与器件教材编委会第一、二届主任委员,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信息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专门从事电子物理与器件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高晓松真正是出生书香门第,教授、院士扎堆啊!这样的一个家庭背景,还真如网友所说的:显赫!惊人!这么说,叫“矮大紧”实在是太低调了,应该叫“高大上”嘛!——真正名副其实的“高大上”啊!
高晓松,1969年11月14日生于北京,祖籍浙江杭州。音乐人、词曲创作者、制作人、导演、脱口秀节目主持人。
1988年高晓松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后退学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研究生预备班学习。早期事业以电视编剧、音乐创作及制作人为主。1994年出版《校园民谣》合辑,1996年推出个人作品集《青春无悔》。1996年高晓松和宋柯创办了“麦田音乐”独立品牌,后发展成唱片公司太合麦田。1999年自编自导爱情电影《那时花开》。2002年自编自导并作曲电影《我心飞翔》,该片获得法国里昂电影节最高奖和美国雪城电影节评委会奖。时常担任各大选秀比赛评委。2011年9月9日自编自导电影《大武生》上映。2012年3月主持脱口秀栏目《晓说》开始播出。2015年7月高晓松加盟阿里音乐,出任董事长。2016年9月高晓松出任阿里 娱乐 战略委员会主席。 娱乐 圈很多明星都有很显赫的家庭背景,但是说到高晓松家庭背景,那简直就是吓尿了。并不是说高晓松家族多有钱,而是他的家庭才是真正的高级知识分子家庭。
高晓松家庭背景
高晓松爷爷:高景德, 曾任清华大学的校长、电机工程专家、电机工程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奶奶:姜惠茹,网络上几乎没有她的资料
外公:张维,深圳大学的创办者,世界工程师协会联合会副主席,是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双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他是中国著名力学家、教育家,是推广轻型薄壳结构和普及壳体理论的倡导者之一
外婆:陆士嘉,著名流体力学家,是世界流体力学权威普朗特教授唯一的女学生、中国籍留学生、博士生,是北京航空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前身)的筹建人之一,创立了中国第一个空气动力学专业,为发展中国力学事业和培养航空工业的 科技 人才作出了贡献。
爸爸:高立人,清华大学教授
妈妈:张克群,著名的建筑学家,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的学生
外舅公:施今墨,著名的中医临床家、教育家、改革家,北京四大名医之一。
舅舅:195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工程系。历任清华大学副教授、教授、无线电电子学系主任,电子物理与器件教材编委会第一、二届主任委员,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信息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从事电子物理与器件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高晓松呢?高晓松并没有给家族抹黑,顺利考入了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虽然现在从事音乐,影视等 娱乐 事业,但并不阻碍他也是清华的一份子,真的是校庆日就是全家团聚日,到时候高晓松一家就能坐一桌。
虽然高晓松一家如此牛掰,但是毫无疑问,这些成就都是高晓松一家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辛辛苦苦取得的荣誉,这样一个传奇一般的家族背后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或许是常人无法想象的,现如今高晓松女儿也有12岁了,高晓松给女儿取名Zoe代表着生命,代表着他对女儿的殷切期盼,他将民主,自由的观念从小灌输给女儿,他并不希望女儿一定是名校的毕业生,像自己的家族一样声势浩大,万众瞩目,他说他只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快乐开心的长大,幸福的过完这一生。
对于教育高晓松有自己的一套见解,对于父爱,高晓松可以说愿意把一切的爱都毫无保留的送给女儿。不知道这个回答你还满意吗?以他那句话结束今天的分享吧“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很多人都知道高晓松是清华的高材生,却不知道高晓松的基因那么强大,家庭背景也是杠杠的,全家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高晓松爷爷高景德是清华大学的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电机工程学家
外公张维是深圳大学的创办者、中国工程院、科学院两院院士、熟操四国语言的科学家
舅舅张克潜是著名的物理电子学与光电子学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兼博导
母亲是著名的建筑学家。
流弊的不要不要的,在这样的家庭里成长,高晓松考上清华也是情理之中的。
考上清华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难以实现的梦想,但是高晓松却主动退学。1988年高晓松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无线电专业,1991年大三那年高晓松发现自己不适合当科学家,加上那时出现高校学子退学热潮,因此决定从清华退学。从清华大学退学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研究生预备班学习电影。
也只有高晓松这种流弊闪闪的人才敢傲娇的从清华退学,转战 娱乐 圈,而且凭着毫无优势的颜值,在 娱乐 圈站稳脚跟,没有拼爹,没有靠脸,完全是凭实力说话,这才是底气。
说到高晓松,应该很多朋友是很熟悉的,高晓松是1969年出生在北京,但是祖籍是浙江杭州的,是名音乐人、词曲创作人、制作人、导演、主持人。早期的时候以音乐创作为主,他的民谣歌曲传唱度也是非常的高,代表作品有《同桌的你》、《万物生长》等等。
高晓松1988年考入了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但是中途退学进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研究生预备班学习。虽然高晓松的学历并没有非常的高,但是能考入清华大学想来学习成绩也不会差。比较让人难以想到的是,高晓松的家世是非常显著,甚至直言在他们家硕士都算“文盲”。
高晓松的母亲,张克群,是清华大学毕业的学生,还师从中国著名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梁思成。原清华大学的教授,是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虽然现在退休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非常的优秀的。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张克群一直在从事建筑设计实验,很有才气,编著了很多作品。
高晓松的外公,张维,是深圳大学的首任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就这几个身份,随便哪个都让人佩服。在科学研究方面,张维在圆环壳方面做出了系统的开创性的研究工作,还有很多科研成就,让人不得不佩服。
高晓松的外婆,陆士嘉,是北京航空学院的筹建者之一,同时也是世界流体力学权威普朗特教授唯一的中国籍博士。她的个人成就也是让人钦佩,她的学术论著《流体力学概论》为中国的航空事业作出了卓著的成就,在学术理论上、实验室的建设上陆士嘉博士都有自己非常显著的成就。
高晓松的舅舅,张克潜,也是毕业于清华大学,现在是清华大学的教授兼博导。在学术上有自己的成就,作出了很多贡献。发表的 科技 论文就达到85篇之多,在微波电子学、声学显微镜、光导波等等学术研究上都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拿过很多的国家奖项,科研类的,教学类的都有,很优秀。
高晓松的外舅公,施今墨,是中国近代中医临床家、教育家、改革家,被誉为“北京四大名医”之一。在政治上蒙在医学上都有非常高的贡献。高晓松的家世当真是非常显著的,父亲也是教授级别的,自己的妹妹也是有着博士的学位。
1969年,高晓松出生于北京市清华大学里的清华大院,显然这里是中国最有知识味道的大院。住在这个院里的好处就是,当他有什么问题的时候,父母给写了一纸条,让去找谁谁谁,而这个谁谁谁就是周围住着的各学界的泰斗级人物。据他在节目里透露,他当时的隔壁邻居都是开国大将,国家级院士之流。
高晓松爷爷。高景德, 曾任清华大学的校长、电机工程专家、电机工程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奶奶:姜惠茹,网络上几乎没有她的资料。
外公:张维,深圳大学的创办者,世界工程师协会联合会副主席,是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双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他是中国著名力学家、教育家,是推广轻型薄壳结构和普及壳体理论的倡导者之一。
外婆:陆士嘉,著名流体力学家,是世界流体力学权威普朗特教授唯一的女学生、中国籍留学生、博士生。,是北京航空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前身)的筹建人之一,创立了中国第一个空气动力学专业,为发展中国力学事业和培养航空工业的 科技 人才作出了贡献。
爸爸:高立人,清华大学教授.
妈妈:张克群,著名的建筑学家,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的学生。
外舅公:施今墨,著名的中医临床家、教育家、改革家,北京四大名医之一。
舅舅:195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工程系。历任清华大学副教授、教授、无线电电子学系主任,电子物理与器件教材编委会第一、二届主任委员,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信息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从事电子物理与器件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看看娶个什么样的媳妇很重要。
提起高晓松大家都知道,他凭借着自己学富五车的知识储备,和风趣幽默的主持风格成为内地脱口秀第一人,他所讲的从 历史 人文到 娱乐 八卦每个领域都讲得非常好。
不过“网瘾少年”们肯定都知道高晓松是自拍界的泥石流,无滤镜无美颜怎么脸大怎么拍,真正的诠释了“有颜任性”这四个大字,果然是不靠脸靠才华。
高晓松1969年出生于北京的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里,1988年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而他在大三那年,自动在学校里退了学,和老狼一起背着吉他开始了他的音乐之路。留下了像《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等等脍炙人口的经典。
高晓松他的家庭才是真正的高级知识分子家庭。
外公张维是深圳大学创办者、两院院士,不仅如此,张维还和钱学森教授是儿时的好友,母校西南交通大学,为表达对张维院士的深深怀念之情,特别树立雕像,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交大人。
外婆陆士嘉,民国十八年(1929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成为该系唯一的一名女生,她是北京航空学院(现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筹建者之一,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空气动力学专业。她带出来的学生们如今也都已经成了白发苍苍的院士!
舅舅张克潜,历任清华大学副教授、教授、无线电电子学系主任,电子物理与器件教材编委会第一、二届主任委员,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信息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
外舅公:施今墨,著名的中医临床家、教育家、改革家,北京四大名医之一。
高晓松爷爷:高景德, 曾任清华大学的校长、电机工程专家、电机工程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高晓松父亲高立人,也是清华大学教授,曾出版过数本力学及建筑学方面的专著,在制定青藏铁路的冻土层解决方案方面,高立人功不可没。
连她最次的妹妹也是博士毕业,所以在他家,他的学历根本连文盲都不如吧!还有一个段子,说是在家里如果所有人都不想跟他说话,就用德语交谈。因为读过大学的一般都会学三门外语,而高晓松在清华辍学,自然不懂德语。
有人说:“如果给高晓松的颜值来打分,可能只有60分及格,但他内心中那个无比浪漫的诗意世界,就配得上120分。”。他常说自己是个花瓶,那么你觉得他这长相算是花瓶么?
这样的家庭怎会教养出一亇外国藕的人才,他们家教育事业到达顶峰了,他在外国遵纪守法,在中国醉驾横冲直撞造成极坏影响,实际是靠著他的家庭做後盾,他才有这亇胆,是那个国家户口簿就滚回那去。
背景怎么样——起步顺心而己,后面要靠努力和能力,否则,打脸吧。
关于矮大紧
原谅我总是喜欢称高晓松为矮大紧,无意中看到一篇推文,夸矮大紧的。
我就莫名点了进去。
我越来越发现自己接触的东西,如同一座冰山的一个小角落的一粒尘埃,缓缓汇聚而期待最终看到整座冰山的模样。
前几天一直很喜欢一首歌,周深版的《亲爱的旅人》,里面有一句歌词,
“永远轻盈,永远滚烫,不肯下沉,不肯下降。”
就自然而然被感动了,很轻盈的那种,
然,今天,却发现这句话来自于高晓松。
从前听过一些周深的歌,填词也是高晓松。
我从未去刻意去了解过他,只是他对我来说,就是格外不一样。
就像晓说前言部分:
他永远是此间的少年。
我听到他侃侃而谈,知道他和老狼深刻纯真的友谊,
看他不停转换着各种各样的身份,羡慕也看到希望。
如今五十岁知天命的年纪,他写下了一些只言片语。
是我希望,盼望,喜欢的一路成长人的模样。
好想去他开的晓书馆坐一坐,嘻嘻。
说说那篇夸他的推文吧,里面收集了许多他的话,很解惑的那种。
成熟,或许是我现在面对的困境,我也犹豫,内心仍旧会像个孩子一样,但是现实总会用各种失望和眼神磨平你青春残留的棱角和天真。
我是个不太会开玩笑的宝宝,所以基本上别人说什么,我都会信。但是,听起来就不太聪明的亚子。
看到矮大紧对成熟的理解,我突然就释怀了,不必,不必着急,只要你心里仍旧有那份纯真,保护它就好,不要让它离开。
青春时期,曾经有人给我的离别赠言上写道:
希望我永远不会变。
我一直莫名其妙的记着这句话。
也曾冷笑着否认,人怎么可能不会变,
但是,有些东西,就是不会变,它还会生根发芽,越长越牢。
以后可要成熟很久呢,不如现在就享受自己的不成熟吧。
关于爱情,
哈哈哈哈,看到这个,我要笑死了。
女生天生会有柔弱感,小时候爸爸为你撑起大大的伞,长大后,你也希望找到一个能够带给自己安全感的人。
永不变心,有钱,年轻,好看,文采斐然,性格好,温柔体贴,会干家务,浪漫,有责任心……
太多标准了,
我想问问自己,你可以做到吗……
我总以为,爱情不应该是被安排的,它是最顺其其然的东西,可以尝试,可以拒绝,可以寻找……
最终你会发现,可能真的没啥意思……
不如学习。
关于生命的价值:
我恰巧前几天在微博上看到过这个热搜,看完还煞有其事的写了点东西,觉得诞总说得太对了,救画还是救猫,这个问题直接被我联想到了哈佛大学的公开课《justice》。
问,当你开着一列火车,正前方有五个人在铁轨上,而旁边的侧轨上有一个人,而你可以轻易转向,这个时候,你该如何选择……
我当时觉得这两者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因为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很久……
诞总说他救猫,理由非常充分,他觉得生命可贵,他觉得这只猫能真真切切带给他真实感,而画,画的意义是人赋予的。
重新思考这个命题,突然觉得这两者之间似乎是不同的。
而高晓松也专门提到了这个问题,他救画。
果然,不同的价值观,衍生出不同的观点。
谈谈最近的领悟,最近看到的一期《奇葩说》,问,年纪轻轻,要不要精致穷?
我学着放下自己,只去听他们谁的观点更能说服我,吸引我。
因为这个问题,我自己心里是有答案的。
矛盾点在于,其实我们越来越活在一个看脸看表面大于内涵的年代,当然我也没啥内涵。
只是,我只是感觉到这人世有太多喧嚣和浮躁。
这个问题,我不想论。因为我心里的答案很清楚。
只是这个辩题中,詹青云和许吉如的互辩让我看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我以前理解的世界,都是客观题,判断题。
现在发现,人生就是选择题。
你相信什么,你就会选择什么。
两大高知女神各自去定义,精致也好,穷也罢。
其实,有真的对错吗?
不过是我想要让你接受我的价值观,而你,好巧,也是。
我突然丧失了去看辩论赛发兴趣,
因为,最终你会发现,他们都在试图用自己的价值观给你洗脑。
前两天看到一篇推文,说《没有读过上百本经典,何谈独立思考。》
观点先不论,读书,读好书,我认。
独立思考,我觉得自己还不能够,只是尽量去要求自己,不要活在别人的价值观里。
关于兴趣和经历:
矮大紧真的是偶像……
可能因为阅历太浅薄,所以我觉得,体验生活的千滋百味,太太太重要了,
不被定义,看书去看自己感兴趣的,凡是感兴趣的经历,都给自己机会去尝试,
爸爸妈妈从来没有限制我,勉强我做任何事,所以,我生性爱自由。
关于这一点,我只想说,经历如人饮水,需要自己去感受这世间的一切美好。
人间值得。
真是一个美好的早晨。
从了解矮大紧开始。
以上介绍的就是《矮大紧是谁(“矮大紧”,作为音乐人的高晓松,为何会有这样一个称号呢)》的具体内容,希望本篇文章能帮助到你了解更多的学习知识和生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