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常识网首页
  2. 科普知识

怎样进行地理野外考察(在野外考察,郊游时辨明南北方向的五种方法)

1、确定侧重点:地质考察、土壤考察、植物考察、水文考察、气候考察等;2、准备相关材料,如地质考察需准备地质锤、地质袋、地质罗盘、记录本、相机等;3、进行实地考察、分析总结;4、写出考察报告。地理考察的...

1、确定侧重点:地质考察、土壤考察、植物考察、水文考察、气候考察等;2、准备相关材料,如地质考察需准备地质锤、地质袋、地质罗盘、记录本、相机等;3、进行实地考察...更多怎样进行地理野外考察话题,以及更多到野外开展实地地理考察,我们需准备哪些必备物品的详细内容,欢迎浏览我们的专题频道。

怎样进行地理野外考察(在野外考察,郊游时辨明南北方向的五种方法)

怎样进行地理野外考察

1、确定侧重点:地质考察、土壤考察、植物考察、水文考察、气候考察等;

2、准备相关材料,如地质考察需准备地质锤、地质袋、地质罗盘、记录本、相机等;

3、进行实地考察、分析总结;

4、写出考察报告。

地理考察的一般流程有哪些

地理考察程序通常分为预察和正式考察两个步骤。

预察是在正式考察以前,对考察地区的资料、交通、物资供应等多方面情况作初步了解,为制定考察路线和考察计划提供依据。

正式考察包括室内准备、野外作业和室内总结等阶段。

室内准备阶段主要工作有:①搜集、分析已有的文字材料和图件,包括航空、航天图像和地图资料;②对航空、航天图像进行判读,初步确定考察区的一般地理规律,提出需要深入解决的问题;③编制工作底图和考察大纲;④确定考察路线和典型考察地段,确定采样点;⑤列出考察报告提纲初稿。

野外作业阶段主要工作有:①核对、充实室内图像和地图判读结果;②采集标本、样品;③记载沿线考察情况,初步编绘考察区基本图件;④搜集考察报告所需的各种文字资料,进行必要的访问、调查。

室内总结阶段主要工作有:①样品、标本的鉴定、分析和化验②编制所需要的图件;③进行综合分析,编写书面报告。

到野外开展实地地理考察,我们需准备哪些必备物品?

与旅行和探险活动不同,野外考察的目的是纪录被考察地的自然地理和生态环境,而不是走。所以考察人员要携带一定数量的标本采集和固定工具,而且沿途还可能收集到大量标本,因而装备上要精简有效。一些重要装备或是仪器放进包里之前应该用防水密封塑料袋封好,既防止进水进沙,又便于查找。个人装备主要有以下内容:

搬运用具,背包、密封袋、布巾、绳等;炊事器具,饭盒、筷子等;服装,必需的内衣、袜子(几双,材质根据考察行程选择)、步行鞋(登山鞋、雪鞋)等,另外要根据气候和环境情况准备如橡胶雨靴(降雨丰富水系纵横的地区)、防水套装、绒衣、防寒服(需要时)等;寝具、睡袋、防潮垫等;日用品,皂类、毛巾、牙具、卫生纸以及消毒片(水)等个人卫生用品、唇膏、防晒霜、墨镜、笔、记录本等文具;生理用品、自用药品、针线包等;其他必备的如应急手电、地图、野外考察计划书、身份证、保单、刀具、救生盒等。

关于服装、睡袋、帐篷等装备的挑选方法媒体和网络上会有很多最新信息。随着科技进步,越来越多的高新科技会渗入野外用品的设计制造中。比如今天看似先进高档的Gore-Tex材料可能很快会被更新的技术所取代。结实、耐用、舒适、轻便是这些装备所应具备的共同特征,在选择时必须考虑到野外的环境和气候条件,以及自己的健康状况、行程的安排等等。因此在准备装备时和出行前,最好向有经验的野外工作者或是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请教一下。

与野外生存关系最大的是一些小的随身用品,如地图、刀具和救生盒,在任何时候都不要遗失其中的任何一样。并且,还应该经常检查.保证救生盒里的每一样物品新鲜有效,刀具锋利结实,地图完整清晰。

三、救生盒

在野外考察时可以携带自制的旅行救生盒。携带者要定期检查救生盒里的各类物品,当发觉哪些小东西失效时(比如火柴和药片),要及时更换。火种对于生存来说至关重要,盒中有4类小东西是为生火准备的:火柴、蜡烛、打火石和放大镜。盒中的药品应标明用法、用量和有效期。盒内余下的空隙用棉绒塞满,应急时可用来点火,同时又可防止各类小东西相互碰撞。为了防水应将救生盒封好口,并用狭长胶带封紧。

四、药品

野外考察必须携带一定量、一定种类的药品。救生盒中的药品一般要留到最后使用,而考察队公用药品一般为突发严重事故准备。所以,除了救生盒中药品和小组公用药品外,考察队员要自己携带部分药品。

个人携带的药品清单推荐如下:

(1)外伤用药,可携带消毒湿纸巾数包(同时可擦手脸、器具消毒等)、创可贴、绷带、外用消肿止痛擦剂、眼药水或眼药膏;

(2)日用药,如感冒药、退烧药、消炎药、止泻药;

(3)止痛药、抗过敏药;

(4)在夏季或热带地区携带清凉油、虫咬水、藿香正气胶囊或其他消暑药适量;

(5)另外还要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和医生嘱咐,携带必备药品。在毒蛇比较多的地区,要携带蛇药。最好带上一定量的复合维生素片。

自制救生盒:

用一个方形的不锈钢或铝制饭盒做急救盒,必要时可用来化雪煮水或蒸馏取水。盒盖光亮的内侧面可作为阳光的反光板发信号求救。盒中的物品有以下内容:

一个薄而结实的塑料袋:大到刚好可以把你的身体放进去。紧急时,你可以钻进去保持体温,防止热量或身体水分散失过快。铺在地上可以隔潮,下雨时可作棚布。关键时还可以用来取水。

火种:一盒防水火柴,一块打火石和一个放大镜。火种一定要好好保护.火柴头上可以包上蜡,装在装胶卷的小盒里。

几段蜡烛:最好把它们削成长方形的小块,易于摆放.而且可以避免不慎一次用完。

一把多用途小刀:作为野外生存必备物品,在救生盒里留下一柄小刀以防万一。

一个小指南针。

一只小哨:可以用来求救,或是惊扰猛兽。

一小袋盐,一些糖果,一小瓶复合维生素,在关键时刻可帮你保持体能。

抗生索,抗过敏药,镇静剂,退烧药,抗疟疾药,高锰酸钾,漂白粉各一小瓶。

细而结实的尼龙绳:比如钓鱼线,5~10m。

胶布:可作补丁和紧急绷带。

针线包,针可以用来挑去扎在身上的异物,补缀衣裤。

五、应急食物

食物和饮水供应有时可以决定野外考察的成败,也是野外生存的重要项目。野外考察与冒险旅游的目的不同。后者有时为追求野趣,故意安排在野外生火做饭,所以食物和饮水的准备通常很充分。而多数情况下的野外考察,会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沿着预先选择的路线行进。除了携带白天的饮食外,其它时候会考虑在营地或民居进餐。而且,由于考察时必须携带采集工具和采得的样品,背包中也不可能有足够的空间装太多食品和大量水。因此,考察队在设计线路和安排行程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点,如果不能在民居中借宿,营地中的留守人员必然要负责所有饮食供应。在没有固定营地时,考察队必须根据考察计划由专人管理,专门的运输工具携带足够甚至是稍过量的食物和饮水。

考察队选择所携带的食物时有一定的条件:如营养价值高,易消化;容易清洗,烹饪;不轻易变质,容易保存、携带或收藏;尽量不要带海鲜,可带根茎类和瓜类蔬菜,如红薯、萝卜;选择的食物要适合多数人的口味;价钱合理,不要超出预算金额。另外食物要视季节和行程长短安排,尽量选购新鲜食物。

出行前对食物要做些处理。食物要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在肉类外表擦一层食盐有利于肉类的保存;寒冷地区可以用冰雪冷冻保存,到达营地后,放在安全的地方,避免被野生动物破坏。

在进入深山或荒漠时,除了考察队要携带足够饮食外,考察队员仍要自备部分应急食物,以备不测。如果你的救生盒中尚有足够空间,最好把这些备用食物放在里面。

应急食物装备清单主要包括:

(1)首先必须带上盐,简单的可以携带盐块,或选更好的含有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其他矿物质的电解盐粉。在药店中可以买到袋装的生理盐,也是很好的选择。

(2)然后是袋装茶叶,喝杯茶镇静一下可以仔细考虑求生的方法。

(3)巧克力无疑是好东西,但须小心在炎热的地方易融化、变质。

(4)压缩饼干,脱水蔬菜和肉类依据情况而定。

所有装备在装入旅行包时要注意一些要点。应把常用物品放在最容易拿到的地方,接近开口处,怕压的物品尽量防在上面。背在肩上的包重心要高,行走起来会感觉轻便,所以轻、软的物品防在背包的底部,重物放在背包上部。小的救生盒最好贴身放,地图、考察计划书放在衣服的内侧口袋中,最好用塑料袋包起来,以防不慎入水而损坏。

地理野外考察(150字作文)

地学科技活动中的野外考察就是组织青少年到大自然中去对山、川、湖、海、石、泉、土、林等事物或现象进行的考察活动。它是地学科技活动中的最基本,也是最能反映地学特点的活动形式。

3.1 野外考察活动的基本过程

野外考察是进行地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在地学科技活动中,可以作为考察的内容非常多,常见的就有地质、地貌、河流、湖泊、海岸,洞穴、土壤、植被、草原、沙漠等,某些特殊的地质,地理现象,如火山、冰川、泥石流、地震灾害等也可以列入考察的范围。此外还有乡土地理考察、环境地学考察;大区域的综合自然地理考察等等。

野外考察的全过程,可以划分为准备工作、野外工作和室内总结等三个阶段。

一、野外考察的准备工作

充分的准备是搞好野外考察活动的前提,野外考察不同于旅游观光,它是要组织青少年有目的地到大自然中去研究和探讨地学问题,去研读大自然这本“无字书”。所以,没有充分的准备是不行的。

准备工作大体上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思想准备

野外考察是在大自然中进行的一项艰苦的学习过程,它不是闲情逸致地游山玩水,而是需要付出巨大的体力和脑力的劳动。这一点必须事先向参加考察活动者讲清楚。野外考察,经常要和困难,甚至危险打交道,要走路,要爬山,连续多天的野外工作更会吃不好饭、睡不好觉。因此,参加活动就要做好吃苦的准备。野外考察是一项集体活动,任何地学现象的观察和测量,都需要大家的通力协作才能完成,考察中遇到的每一个困难,也是需要集体的努力才能克服,可以说,在野外考察时,离开了集体,则将一事无成。所有这一切,都需要考察者自觉地树立群体意识,加强集体主义观念,要有为集体的事业做出奉献和牺牲的精神。这一点对于保障考察活动顺利进行,无疑也是非常必要的。

2.业务准备

业务准备是指考察出队前进行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训,以及资料文献的收集工作。

为使青少年获得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除讲课和培训外,还可以组织青少年走访专家、学者和有经验的同志,向他们学习,请他们介绍情况,传授经验。收集有关文献资料应包括考察区的地形图、地质图,有关的调查报告、论文和文章,在有条件时,还应收集该区的航空相片、卫星相片等遥感图像资料,以便全面了解前人对该地区的研究成果。这对于确定考察内容和编制活动计划大有助益,也会使考察实施及其尔后的总结少走弯路。

对于收集到的资料文献,还要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和编选,条件允许时,最好能编写出一份适合青少年水平和需要的综合材料,向他们宣讲或印发给他们。

3.物质准备

野外考察用的仪器、设备、文具用品等,一般分为通用和专用两大类。适用于各种内容的野外活动用的通用装备有:罗盘、高度表、望远镜、照相机、放大镜、铁锤、卷尺、标本盒(袋、夹)、以及背包、遮阳帽、厚底鞋、长袖衣裤、饭盒、水壶和用以记录的笔记本、铅笔等。专用装备是指适用于不同学科的专门仪器或设备。例如:水文考察用的流速仪、水尺、求积仪、计算纸;土壤考察用的土镐、土锹、土钻、取土刀和用于简单土壤化验的药品;生物考察用的年轮仪、测高器、采集器(筒、袋)、枝剪、解剖器(解剖刀、镊子、剪子)以及制作标本用的酒精、防腐剂、福尔马林、氢氧化钾等。

此外,还应准备一些常用药品,如预防晕车、中暑、治疗伤风、感冒和各种外伤用的药品,到南方和山区还应准备一些蛇药。

4.组织准备

严密的组织工作是顺利进行野外考察的有力保证,对于活泼好动的青少年尤其如此。要使考察队成为一个拉得起走得动,令行禁止、纪律严明的队伍,出发前一定要做好组织工作。

具体办法是把全体考察人员编为一个队,设队长一人,负责全队工作。参加人员少时,辅导员可以全面负责,参加人数较多时,应请行政领导任队长。再根据辅导力量和参加人员的实际情况,划分为若干小队,每位辅导员负责15人左右为宜,人数过多势将影响考察质量。小队设队长一人,协助辅导员工作;小队下面再划分小组,每组3~5人,负责小组的野外考察,现场讨论,室内准备、作业检查等组织工作。

怎样进行地理野外考察(在野外考察,郊游时辨明南北方向的五种方法)

在野外考察,郊游时辨明南北方向的五种方法

问:该地是北纬,东经 除了指南针,好像手表也可以的吧?再想想还有什么办法!...详细

地理野外考察(150字作文)

答:野外考察是进行地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在地学科技活动中,可以作为考察的内容非常多,常见的就有地质、地貌、河流、湖泊、海岸,洞穴、土壤、植被、草原、沙漠等,某些特殊的地质,地理现象,如火山、冰川、泥石流、地震灾害等也可......详细

以上介绍的就是《怎样进行地理野外考察(在野外考察,郊游时辨明南北方向的五种方法)》的具体内容,希望本篇文章能帮助到你了解更多的学习知识和生活常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关注常识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