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进行哪些反侵略斗争(反抗外国武装侵略的斗争主要有哪些?这些斗争又表现了什么?)
1、鸦片战争:1838年冬,道光帝派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到任后,严行查缴鸦片2万余箱,并于虎门海口悉数销毁。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英国政府以此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英国...
中国人民进行哪些反侵略斗争
1、鸦片战争:1838年冬,道光帝派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到任后,严行查缴鸦片2万余箱,并于虎门海口悉数销毁。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英国政府以此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英国国会也通过对华战争的拨款案;
2、中法战争:中法战争又作清法战争,由于法国侵略越南并进而侵略中国而引起的一次战争。第一阶段战场在越南北部,第二阶段扩大到中国东南沿海;
3、甲午中日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而日本称日清战争,西方国家称第一次中日战争。
从1840年至1919年,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反侵略战争?
1840到1919年属于近代前期,在这期间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斗争主要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中国军队的反抗和在三元里抗英、反割台斗争和义和团运动等人民自发进行的反侵略斗争。
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斗争有哪些?
1840—1900年间中国军民抗击列强入侵的斗争主要有:
三元里抗英斗争、马尾海战、镇南关大捷、威海卫海战、义和团起义、廊坊狙击战等。
1.三元里抗英斗争的意义和作用: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武装反侵略斗争;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2.马尾海战的意义和作用:由于清朝的腐败无能和军事思想的落后,福建海军在这次作战中全军覆没,写下了中国近代海军史上极为惨痛的一页,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3.镇南关大捷意义和作用:镇南关大捷使清军在中法战争中转败为胜,振奋了民族精神。法军战败的消息传至巴黎后,导致茹费理内阁倒台。
4.威海卫海战意义和作用:此战中,清军由于兵力单薄,陆海军缺乏协同,北洋舰队困守港内,终遭全歼。从此中国丧失了从海路抵抗外来侵略的实力。
5.义和团起义意义和作用:义和团运动虽然当时被西方认为是一场扶清的排外运动,但其也确实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清政府的统治能力。标志着近代意义上的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5.廊坊狙击战意义和作用:义和团和部分清军取得廊坊狙击战的胜利,沉重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粉碎了所谓“西方军队无敌”的神话。义和团在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有哪些
1840年-1842年 鸦片战争
1841年5月 广州三元里人民痛击英国侵略者
1856年 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互相残杀
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83-1885年 中法战争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21927年3月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
1927年3月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
1937年9月 凇沪会战
1937年 平型关大捷
1938年春 台儿庄战役
1940年 百团大战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投降 抗日战争结束
1946年6月 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
1947年6月 人民解放军开始全国规模的反攻
1948年9月 辽沈战役开始
1948年11月 淮海战役开始
1948年11月 平津战役开始
1950年 解放战争结束
近代中国有哪几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战争
近代中国(1840到1919)经历哪些苦难?
概括来说:遭受列强不断的侵略、欺凌,一次次的战败、求和、割地、赔款,使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屈辱。中国也从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一步步的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中国各阶级或阶层进行了哪些抗争和探索,结果如何?
1、抗争——压迫愈深,反抗愈烈,中国人民为反抗国内外反动势力,改变屈辱地位,进行了长期不屈不挠的斗争,近代前期的抗争包括:虎门销烟、三元里人民抗英、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爱国军民的抵抗、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2、探索——先进的中国人为了谋求国家独立和社会进步,探索各种道路,这是一个长期的极其复杂的艰苦历程。主要包括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民族资产阶级的激进派的救国活动。
3、结果,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成功了。
一、近代前期爱国官兵的英勇斗争
1、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标志着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开始。
┏林则徐——广州——严加防守
▕ 关天培——虎门 ┓
2、在鸦片战争中:▕ 葛云飞——定海 ┣ 英勇抗敌,壮烈牺牲
┗陈化成——吴淞 ┛
3、边疆地区新危机时——左宗棠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整个新疆
4、中法战争中┏刘铭传——在台湾地区击退法国侵略者
┗冯子材——镇南关大捷
┏左宝贵——平壤——战死沙场
5、甲午中日战争期间┃邓世昌——黄海——英勇战斗,与舰同沉
┃徐邦道——辽东战役率部英勇抵抗
┗丁汝昌——威海卫——宁死不降,自杀殉国
二、农民阶级的抗争
┏1841年,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1851——1864年,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
┗1899——1900年,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义和团运动
三、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及激进民主主义的探索
1、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探索——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治探索——由下而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
3、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探索——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
四、地主阶级的探索
1、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抵抗派的探索
2、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探索
五、无产阶级的探索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马列主义指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一、19世纪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及其影响
从1840—1900年的助年间,资本主义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过五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即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通过这些战争,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严重地损害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使中国从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逐渐变成了半殖民地国家。
1.鸦片战争
18世纪60年代后,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的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1825年爆发了第一次生产过剩危机。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结构和清政府实行的“闭关政策”,英国的对华商品输出受到了严重阻碍,出现了大量逆差。当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发生后,英国便以“英国人的生命财产”受到侵害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
经过鸦片战争,中国的国门被打开,开始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所规定的五口通商、协定关税、自由贸易、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条款,为英国等西方列强的对华经济扩张开了绿灯。不过,这一时期中国的开放还仅限于东南沿海地区。
2.第二次鸦片战争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国伙同法国于1856—1860年进行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并于战争期间和战争结束后迫使清政府与之订立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通过这两个条约,汉口、牛庄、天津等内地和北方城市被开放成为商埠;条约还规定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这样,列强的在华利益进一步扩张,从东南沿海地区深入到内地和北方地区。俄国趁火打劫,利用第二次鸦片战争大肆侵吞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3.甲午中日战争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同时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1894—1895年,发动了侵略朝鲜和中国的甲午战争。甲午战争以中国战败告终,清政府被迫于1895午4月与日本订立了《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加速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过程,给中国近代社会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恶果。日本割占中国台湾省等地,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的完整,刺激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巨额赔款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清政府被迫以牺牲主权为代价举借外债,致使中国的内政外交进一步为列强所控制;允许外资在中国投资设厂,使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合法化;而日本则利用巨额战争赔款疯狂扩充军备,使自己挤进帝国主义列强的行列,迅速成为远东地区的侵略战争策源地。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年,帝国主义列强借口镇压义和团的“排外运动”,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并迫使清政府与之订立《辛丑条约》。《辛丑条约》是一个空前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使得中国的各项主权进一步遭到严重破坏,使得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势力极大地加强,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辛丑条约》所规定的“庚子赔款”,本息合计白银 9.8亿两,加上各地地方性赔款2000多万两,总数超过白银10亿两,这是对中国人民的残酷经济掠夺;它关于惩办“首祸”和禁止中国人加入或成立反帝组织的规定,体现了对中国的严厉政治奴役;它关于在北京设 立单独的使馆区、由各国派兵保护及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驻扎军队的规定,是对中国实行的野蛮军事控制。
二、19世纪中国各种力量对列强侵略的反应
1.清政府的腐败与对敌决策的失误
清末反侵略的战争中,清政府在和与战的决策上往往举棋不定,徘徊于妥协与抵抗之间。决策的屡屡失误,是导致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开战前依赖列强的调停,战、守准备不充分;战争中“避战自保”,屡失战机,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和战争决策高层的无能与软弱。1894年在战争一触即发的情况下,把持军事、外交大权的李鸿章没有在军事上积极备战,而是寄希望于各国的“调停”。甲午战争中,慈禧太后为她60岁生日的“万寿庆典”,始终抱定对日妥协的和平方针。李鸿章为保存其实力极力奉行避战求和的政策,采取消极抵抗的战略方针,结果处处被动。
清军中虽然有一批如关天培式的民族英雄,但大都缺乏斗志,许多将领贪生怕死,甚至闻风而逃。
2.民众的自发斗争
外国势力的侵略和清政府的妥协,激起了中国人民的自发斗争。重要的斗争主要有1841年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1895年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和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
1841年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最早的自发反抗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在1895年的反割台斗争中,台湾各族人民组成了义军,誓与台湾共存亡。义军和留在台湾的部分清军公推刘永福为领袖,领导台湾军民共同抗击日军。
1898年,义和团运动首先在山东兴起。随着形势的发展,义和拳改名义和团,树起了“扶清灭洋”的大旗。慈禧太后发现义和团难以很快“剿灭”,就改用“招抚”的办法,企图控制利用。1900年春,义和团在清政府的默许下,涌人北京和天津。义和团在抗击八国联 军的斗争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在西逃途中命令清军“铲除”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失败了。
3.有识之士的自强运动
林则徐在领导禁烟斗争的同时,搜集和研究外国情况,组织人编译出《各国律例》和《四洲志》,成为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成了《海国图志》一书,系统地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等情况。在这部书里,他提出了著名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1860年的“内忧外患”的形势极大地震撼了清朝统治者和士绅阶层。为实现“自强”的目的,洋务振创办了一批新式军事工业和新式学堂,并派遣学生留学,编练新式海陆军。19世纪70年代起,为解决军事工业的资金、燃料和交通运输等困难,洋务派还打着“求 富”的口号,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的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19世纪70年代后,在“求富”的口号下,洋务派提出了利用本国经济力量与外国资本主义竞争的“商战”主张。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商战”主张逐渐成为当时影响较大的反侵略主张。马建忠和郑观应等是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
三、20世纪日本侵华史
1.20世纪初期日本的侵华活动
1901年至1919年,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和期间的列强虽没有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但并没有停止其他形式的侵略扩张。
1904—1905年,日本在中国的土地上发动了日俄战争,将侵略势力扩张到中国东北。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取代了俄国在中国东北南都的殖民地位。1914年,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中国山东,夺取德国租借的青岛,强占胶济铁路沿线。1915年,日本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诱饵,使占领山东成为事实,公然向中国政府提出了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由于中国人民的激烈反抗和列强之间的矛盾斗争,“二十一条”没有实施,但由此加强了日本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侵略权益,尤其是在华的经济利益。袁世凯死后,日本支持皖系和奉系军阀打内战,造成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并仇视中国革命,破坏中国的统一事业。
2.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发动的大规模侵华战争
受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渴望从对外侵略中寻找出路。1931年挑起了“九一八事变”。 1932年,日本侵略者将东北占领地改名为“满洲国”, 扶植被推翻的清朝废帝溥仪为傀儡。从此,中国东北地区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以后,开始扩大势力,加快对华侵略的步伐。1932年发动一
反抗外国武装侵略的斗争主要有哪些?这些斗争又表现了什么?
1.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1841年5月,英国军队在广州的三元里进行暴行,当地人自发集结数万人,与英国军队展开激烈战斗。三元里人民的抵抗英国侵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服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后期,太平军曾多次重创英国,法国侵略军队和外国侵略指挥者的洋枪队,常胜军和常捷军。1862年6月在青浦活捉常胜军领队。1863年1月在绍兴活捉常捷军领队。在外国侵略中国台湾的过程中,台湾人民也奋起反抗侵略者。
1884年,中法战争期间,香港中国造船工人举行罢工,拒绝修理受伤的法国军舰,爱国商人举行罢市,码头工人则不运送法国的物资。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台北人民听到消息后罢市,反对割让台湾。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义和团及部分均与资展开殊死搏斗。
2.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在历次反抗外国侵略的战争中, 爱国官兵表现了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并在一些战役中取得了胜利。1859 年6月,英法联军大举进攻大沽炮台,守军沉着应战,击沉、击伤敌舰多艘。中法战争期间,1884 年8月,法舰进犯台湾基隆,同年10月,又进犯淡水,都被督办台湾事务大臣刘铭传指挥守军击退。1885年初,法舰炮轰浙江镇海炮台,也被守军击退。3月,在中越边境镇南关法军进犯,直扑关前隘长墙。
在一些重要的战役中,爱国官兵也不屈不挠,英勇作战,以身殉国。1894年7月25日,日军不宣而战,突袭中国牙山驻军,挑起了甲午战争。9月17日中午,发生了中日海军主力的决战,即黄海海战。海军提督丁汝昌率北洋舰队主力18艘舰艇护航援军到朝鲜,返航途中在鸭绿江口大东沟,遇上日本联合舰队12艘军舰来袭。丁汝昌令旗舰“定远”号和“镇远”号两只铁甲舰居中,北洋舰队成双纵阵型,急进迎敌。
中国人民包括统治阶级中的爱国人士在反侵略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铸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魂。正是由于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英勇顽强的斗争,才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历尽劫难、屡遭侵略而不亡。那些不畏强暴、赴汤蹈火、血战疆场、宁死不屈的民族英雄,乃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反抗外国武装侵略的斗争主要有哪些?这些斗争又表现了什么?
答:1.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1841年5月,英国军队在广州的三元里进行暴行,当地人自发集结数万人,与英国军队展开激烈战斗。三元里人民的抵抗英国侵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不......详细近代中国有哪几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战争
答:1、抗争——压迫愈深,反抗愈烈,中国人民为反抗国内外反动势力,改变屈辱地位,进行了长期不屈不挠的斗争,近代前期的抗争包括:虎门销烟、三元里人民抗英、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爱国军民的抵抗、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详细以上介绍的就是《中国人民进行哪些反侵略斗争(反抗外国武装侵略的斗争主要有哪些?这些斗争又表现了什么?)》的具体内容,希望本篇文章能帮助到你了解更多的学习知识和生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