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发生在什么时代(寒武纪:生物大爆发的时代)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CambrianExplosion)被称为古生物学和地质学上的一大悬案,自达尔文以来就一直困扰着进化论等学术界。大约5亿4200万年前到5亿3000万年前,在地质学上被认为是寒武纪的...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发生在什么时代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CambrianExplosion)被称为古生物学和地质学上的一大悬案,自达尔文以来就一直困扰着进化论等学术界。大约5亿4200万年前到5亿3000万年前,在地质学上被认为是寒武纪的开始时间,寒武纪地层在2000多万年时间内突然出现门类众多的无脊椎动物化石,而在早期更为古老的地层中,长期以来没有找到其明显的祖先化石的现象,被古生物学家称作"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简称"寒武爆发"。这也是显生宙的开始。
“寒武纪生物大爆炸”发生在______
“寒武纪生物大爆炸”发生在古生代,大约6亿年前,在地质学上称做寒武纪的开始,绝大多数无脊椎动物门在几百万年的很短时间内出现了.这种几乎是“同时”地、“突然”地出现在寒武纪地层中门类众多的无脊椎动物化石(节肢动物、软体动物、腕足动物和环节动物等),而在寒武纪之前更为古老的地层中长期以来却找不到动物化石的现象,被古生物学家称作“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简称“寒武爆发”. 故答案为:古生代. |
寒武纪生物大爆发的时间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真正原因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被称为古生物学和地质学上的一大悬案。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自达尔文以来就一直困扰着进化论等学术界。大约6亿年前,在地质学上称做寒武纪的开始,绝大多数无脊椎动物门在只2000多万年时间内出现了。这种几乎是“同时”地、“突然”地在2000多万年时间内出现在寒武纪地层中门类众多的无脊椎动物化石(节肢动物、软体动物、腕足动物和环节动物等),而在寒武纪之前更为古老的地层中长期以来却找不到动物化石的现象,被古生物学家称作“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简称“寒武爆发”。
达尔文在其《物种起源》的著作中提到了这一事实,并大感迷惑。他认为这一事实会被用做反对其进化论的有力证据。但他同时解释到,寒武纪的动物的祖先一定是来自前寒武纪动物,是经过很长时间的进化过程产生的;寒武纪动物化石出现的“突然性”和前寒武纪动物化石的缺乏,是由于地质记录的不完全或是由于老地层淹没在海洋中的缘故。这就是至今仍被国际学术界列为“十大科学难题”之一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依照传统和经典的生物学理论,即达尔文生物进化认为,生物进化经历了从水生到陆地、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漫长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是通过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两个车轮的缓慢滚动逐渐实现的。
科学家们为揭示“寒武纪大爆发”的原因提出了种种假说。陈均远研究员提出寒武纪生物突变具有极明显的自发性进化行为的设想;舒德干教授提出“寒武纪暖水与冷水两大古生物地理分区"的假说等,但目前还没有一个清晰、证据确凿、令人信服的解释。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吸引了无数的古生物学家和进化论者去寻找证据探讨其起因,但都没有找到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真正原因,所以把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认为是反对进化论的有力证据。
地球膨裂说认为“雪球地球’冰期后地温急聚升高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真正原因。“雪球地球”理论认为,地球在距今7.5亿到5.8亿年前曾经经历了一次极其严重而漫长的冰河时代——瓦兰吉尔期。当时不仅陆地全部被冰川覆盖,海洋表面也被完全冻结,液态水靠来自地球核心的热量支持,存在于1公里厚的冰层下。如果从太空看,地球完全是一巨大的“雪球”。“雪球地球”假说最早由美国地质学家约瑟夫·可西文克博士1992年首先提出。“雪球地球”的假说有哪些根据?第一,地球在距今6亿到8亿年间广泛发育了一层或多层称为“冰积岩”的冰川沉积,它代表了全球性的寒冷气候。最著名的一次冰期发生在距今6亿年左右,几乎在现今所有大陆上都留下了可靠的记录,地质学上称为瓦伦格冰期。不管怎样,在地球上很好保存了距今6亿到8亿年的地层中,几乎都能找到同期的冰川沉积。很显然,这个寒冷气候是一个全球性事件。第二,在地球的历史中,很多数据表明,地球在距今6到8亿年间,冰积岩大多沉积在中、低纬度附近,换句话说,也就是赤道和赤道附近,也是陆地主要分布的区域。这方面的资料得出这个结论:广泛的寒冷气候发生在地球的赤道及其附近区域。
地球膨裂说认为,虽然生命在38亿年前形成,但因为地球逐渐变冷,直到8亿年前的“雪球地球”时期的零下50度,冰层12000米厚,物种的进化速度非常缓慢。
“雪球”为什么解冻,变成现在这样的地球,地球膨裂说认为,8亿年前,由于地球内部的放射性物质不断衰变放出热量,使地球发生较大膨裂,造成大量岩浆喷出地壳,使地球的气温急聚升高,冰川溶化,冰臼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地球气温从震旦纪(8亿年前)的摄氏零下50度,上升到现在的最高温度摄氏58度,8亿年上升了108度,地球的气温平均每1千万年自然升高1.35摄氏度。
地球膨裂说认为,8亿年前地球的气温急聚升高,非常适合生物繁衍,进化速度急聚增加,所以发生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作者:赖柏林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是怎么回事?
生命是宇宙中的奇迹,迄今为止,只有我们地球上有生命的存在,那么现在地球上的形形色色的生命是怎么来的呢?为了解释这个问题,在19世纪中叶,达尔文提出了著名的进化论,他指出当今地球上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的生命,都是由地球上最原始的生命,在漫长的进化史中,通过大量的细微而渐进的变化逐渐演化而成。
虽然进化论在提出之后遭到了很多质疑,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进化论可以很好地解释我们所观察到的很多生命现象,同时又有众多的化石证据能够印证进化论的观点,于是进化论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时至今日,在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完善之后,进化论早已成为了科学界的主流观点。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化石证据都完美地支持进化论,事实上,发生在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就被人们称为是进化论的“软肋”。寒武纪开始于大约5.42亿年前,总共持续了大约5800万年的时间,化石证据表明,在寒武纪前期的大约2000万年的时间里,地球上突然出现了大量物种。
在这段时间里,大量的腕足、海绵、节肢、蠕形、脊索动物纷纷在地球上出现,其生物门类高达50余个,相比之下,现在地球上生物门类却只有30多个,而其中大约90%的门类都可以在“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中找到。
数量如此众多的物种在短短的2000万年时间里集体出现在地球上(相对于地球生命的进化史),这似乎很难用进化论来进行解释,因为根据进化论的观点,生命的进化是一个缓慢而连续的过程,是不可能突然出现这么多的物种的,所以说“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就成了地球生命进化史的未解之谜。
进化论的“软肋”:5亿多年前,地球上为何会突然出现大量物种?虽然达尔文本人也对此感到困惑不已,甚至认为这可能会成为反对进化论的有力证据,但是他还是对此给出了自己的解释,他推测这些物种应该是由更早的物种逐渐演化而成,这些物种的祖先早就已经在地球上广泛存在,只是因为它们大多是小型软体类动物,很难在地质层中留下化石,所以现在的我们才没有找到相应的化石证据。
遗憾的是,后来科学家在前寒武纪化石沉积层中发现了大量的原核生物化石,所以达尔文的这种解释就显得有点尴尬了。那么又应该如何解释这个进化论的“软肋”呢?对此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猜测,下面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目前认同度比较高的一种(注意,这只是一种猜测,并不是确定的结论)。
尽管早在30多亿年前,地球上就出现了能够通过光合作用生产氧气的蓝细菌,但一来它们的数量不多,二来当时地球上存在着很多吸收氧气的机制,例如在海洋中大量存在的二价铁离子就可以有效地吸收氧气,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地球大气和水体中的含氧量都很低,很显然,这并不适合多细胞生物的多样化,因为多细胞生物的多样化需要足够多的氧气。
直到大约18亿年前,地球上氧气的“生产量”才真正地超过了“消耗量”,地球大气和水体中的含氧量开始逐渐增加,随着这个过程的持续,当其突破一个临界值的时候,地球上的物种就开始出现了多样化。
然而在7.5亿年前到5.8亿年前,地球上又经历了一次非常严重的冰河时代——瓦兰吉尔期,进而导致了一次规模不小的物种灭绝事件,地球上物种的进化也因此而停滞。
到了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前期,地球开始迅速回暖,再加充足的氧气供应,这无疑给当时的生命创造了非常适宜的环境,于是在经历了极端寒冷的冰河时代之后,地球上的生命开始了“狂欢派对”,在接下来的大约2000万年时间里,它们就演化出了为数众多的物种。
约5.42亿年前,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前言: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Cambrian Explosion)开始于距今5.42亿年前的寒武纪时期,化石记录显示绝大多数的动物“门”都在这一时期出现。它持续了大约2-2.5千万年,导致了大多数现代动物门的发散。 因出现大量的较高等生物以及物种多样性,于是被形象地称为生命大爆发时间。
欧巴宾海蝎的奇特形体曾经于过去一百年间引发多次学者们对其尝试进行物种分类。
狄更逊水母(学名:Dickinsonia)又名狄更逊蠕虫、迪金索尼亚虫,是前寒武纪时代埃迪卡拉生物群的一种生物,其形状大致呈两侧对称、有横纹的卵形,其分类地位还不是很明朗,多数研究者认为它是动物,但也有人认为它属于真菌,甚至属于已灭绝的一界。
两侧对称动物Kimberella属于:埃迪卡拉生物群(英语:Ediacaran biota)是一种神秘的管状或叶状生物,生活在前寒武纪时代(6亿3500万年前-5亿4200万年前)。它们是目前所发现最早的多细胞生物。最早的化石在1946年发现于澳大利亚南部埃迪卡拉(Ediacara)山地的末远古系庞德石英岩中的化石群。
寒武纪:生物大爆发的时代
寒武纪(Cambrian period)是地质年代划分中属显生宙古生代的第一个纪,距今约5.43亿至4.9亿年。寒武纪是地球上现代生命开始出现、发展的时代,俗称为“三叶虫的时代”,这是因为全球寒武纪岩石中都保存有大量三叶虫化石,其他门类化石相对很少。从寒武纪起出现了丰富多样且比较高级的海生无脊椎动物和少量脊椎动物,如近年发现的海口鱼化石。大量具硬壳或骨骼化石的保存,使我们有条件研究当时生物界的状况,并能够利用生物地层学方法来精确地划分和对比地层,进而研究生物界比较完整的发展历史。在寒武纪开始后的短短数百万年时间里,包括现生动物几乎所有类群祖先在内的大量多细胞生物突然出现,这一爆发式的生物演化事件被称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Cambrian explosion)。
寒武纪生命爆发的典型代表是我国云南的澄江动物群,它是世界上目前所发现的最古老、保存最为完整的带壳后生动物群。该动物群是我国古生物工作者1984年在云南澄江县帽天山首先发现的。这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保存非常完美,距今约5.4亿多年的化石群。其成员包括水母状生物、三叶虫、具附肢的非三叶的节肢动物、金臂虫、蠕形动物、海绵动物、内肛动物、环节动物、无绞纲腕足动物、软舌螺类、开腔骨类,以及藻类等,甚至还有属于低等脊索动物或半索动物、拟脊椎动物等。由于许多动物的软组织印痕保存完好,为研究早期无脊椎动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等提供了极好的材料,同时也成了探索地球上大壳后生动物爆发事件的重要窗口。云南澄江动物群的发现,使得我们对前寒武纪晚期到寒武纪早期生命的进化发展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它在生物进化上的意义至少可以概括为两点:首先,该动物群的发现,再次证实了“生命大爆发”的存在,成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理论的重要支柱。同时,它还是联系前寒武纪晚期到寒武纪早期生命进化过程的重要环节。
虽然寒武纪出现多门类化石,但三叶虫占明显的统治地位,其种类和数量是其他物种不可比拟的。三叶虫属于节肢动物门、三叶虫纲,仅生活在古生代的海洋中,因虫体外壳纵分为一个中轴和两个侧叶,由前至后又可分为头、胸、尾三部分,故名三叶虫。三叶虫全属海生,多数营游移底栖生活,少数钻入泥沙中或漂游生活。寒武纪早期出现,种属和数量都很多,到晚寒武世发展到高峰,奥陶纪仍然很繁盛,进入志留纪后开始衰退,至二叠纪末则完全绝灭。民间常把三叶虫称为蝙蝠虫,这是因为最初在华北发现的一些三叶虫尾部颇似蝙蝠展翅而得名。三叶虫由于形态美观、演化迅速,是划分和确定地层时代的标准化石,在科普文献及地学、生物学教科书中常与恐龙一同作为古生物的形象代表。保存三叶虫的优质石料可以制作成砚台、石匾等具有保存和观赏价值的工艺品。
新疆寒武纪地层分布有限,出露面积是各纪地层中最小的。但寒武系顶底齐全,即整个寒武纪的地质记录完整,是我国西北研究寒武系及其顶底年代界线的最佳地区之一。目前已知三叶虫最为丰富的地点包括阿克苏地区的柯坪塔格山、塔里木东北缘的库鲁克塔格山和伊犁盆地北缘的科古琴山及甘新交界的北山等地。寒武纪这一时期,新疆塔里木为海水较浅的陆棚海,生长大量底栖型三叶虫;西天山和北山等地为狭长、海水较深的海槽,发育浮游生活的球接子类三叶虫。新疆其余各地大多为隆起的古陆。
1.柯坪的三叶虫
由阿克苏沿314国道南行数十千米,我们可以看到公路西侧塔里木盆地边缘拔地而起的柯坪塔格山。柯坪县是一个地处偏僻、名不见经传的小县,然而,这里的早古生代地层,特别是寒武纪和奥陶纪地层发育齐全,与下部的震旦系为连续沉积,古生物化石丰富,其中三叶虫类型与库鲁克塔格和科古琴山有别,属华北形。化石以底栖类型为主,其普遍表现为个体较大,形态多样,其不仅对塔里木寒武纪地层划分具有意义,而且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柯坪三叶虫化石最初由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者于20世纪50年代发现,1959年南京古生物研究所进行了一些采集研究工作。1964年,1973年,新疆古生物学者张太荣、乔新东曾两次赴柯坪进行了系统采集和研究,发现了许多新属种,成果已在1981年出版的《新疆古生物图册》反映。1985年以后,配合石油开发的需要,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西北石油局等单位又与南京古生物所合作进行了新的研究工作。
2.库鲁克塔格的三叶虫
库鲁克塔格山位于库尔勒以西到罗布泊北一带。这里的三叶虫是由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于1927~1933年的考察中在却尔却克山发现的。化石由E.诺林采集,G.T.楚得生鉴定研究,1937年发表于中国古生物志。库鲁克塔格的三叶虫与柯坪的类型不同,属江南型,同我国浙江一带的三叶虫相类似,主要为浮游生活的球接子类,个体相对较小,观赏性差一些。但也有部分属种个体较大,形态美观,如诺林却尔却克虫等。G.T.楚得生在研究该地的三叶虫时建立了赫定虫、诺林却尔却克虫等许多新属种,这些新属种一直为古生物教科书的经典分子,也为后来新疆三叶虫的研究奠定了扎实基础。
从新疆的地理和交通条件来说,在当时能够到达库鲁克塔格这样荒芜、缺水、地形困难的地区非一件易事。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团长、著名探险家斯文赫定曾在《亚洲腹地探险八年》一书中对这段艰辛历程进行了详细叙述。
3.果子沟的三叶虫
由赛里木湖南行入伊犁盆地,要穿越风景秀丽的果子沟峡谷。在果子沟附属的支沟将军沟、磷矿沟、凯拉克提及其以西的科古琴山等地,寒武纪地层发育良好,产大量三叶虫化石。这里的三叶虫类型与北山和库鲁克塔格的三叶虫相同,同属江南型。由于该区寒武纪地层厚度很薄,直至上世纪70年代,这些保持完好的三叶虫才被地质工作者发现,也因此才确定西天山寒武纪地层的存在,这对西天山的地质演化具有重大的意义。1977年至1985年,张太荣等历时数年完成了该地三叶虫的采集和描述,出版了《新疆北天山西段寒武纪地层和三叶虫动物群》一书。书中介绍了84属182种三叶虫化石,其中8个新属,70个新种,证实该区是中国江南型三叶虫最为丰富的地区。
寒武纪:生物大爆发的时代
答:寒武纪生命爆发的典型代表是我国云南的澄江动物群,它是世界上目前所发现的最古老、保存最为完整的带壳后生动物群。该动物群是我国古生物工作者1984年在云南澄江县帽天山首先发现的。这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保存非常完美,距今......详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是怎么回事?
答: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化石证据都完美地支持进化论,事实上,发生在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就被人们称为是进化论的“软肋”。寒武纪开始于大约5.42亿年前,总共持续了大约5800万年的时间,化石证据表明,在寒武纪前期......详细以上介绍的就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发生在什么时代(寒武纪:生物大爆发的时代)》的具体内容,希望本篇文章能帮助到你了解更多的学习知识和生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