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是多少岁(豆蔻是多少岁)
1、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十四岁。2、志学:十五岁。3、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4、弱冠:二十岁。5、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6、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7、半老徐娘:女子三十岁。8、不惑:四十岁。9、知非...
豆蔻是多少岁
1、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十四岁。
2、志学:十五岁。
3、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4、弱冠:二十岁。
5、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6、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7、半老徐娘:女子三十岁。
8、不惑:四十岁。
9、知非之年:五十岁。
10、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11、古稀:七十岁。
豆蔻是指多少岁?
01
13岁
豆蔻是指少女13岁。豆蔻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古代的女孩子,这个年纪叫豆蔻之年,是最美妙的年龄段。豆蔻含苞之时非常丰满,又有着“含胎花”的别称,在更早的诗文中也用豆蔻比作处女。
豆蔻是指年龄为13岁的女子,也指少女的青春年华。“豆蔻”也被称为“含胎花”,用“豆蔻”代指少女源于唐代诗人杜牧的《赠别》。在《赠别》中这样写道:“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首诗是杜牧离开扬州时赠送给年龄只有13岁、名叫张好好的女子,这里面把这位13岁的女子比作成了“豆蔻”。
《赠别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牧的组诗作品。第一首着重写扬州一位歌妓的美丽,赞扬她是扬州歌女中美艳第一。首句描摹少女身姿体态,妙龄丰韵;二句以花喻人,写她娇小秀美;三、四两句,以星拱月,写扬州佳丽极多,唯她独俏。手法上强此弱彼,语言精萃麻利,挥洒自如,情感真挚明朗。
女子在幼年时被称为髫年,也可以叫做垂髫,因为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自然下垂。
女子到了15岁便叫做及笄之年,加笄后就表示她已成年。
女子到16岁便叫做破瓜年华、碧玉年华,寓意身体已经完全发育成熟,可以结婚为人妇。
女子到了20岁便叫做桃李年华,因为这个时候的女子像桃李盛开的时艳丽动人。
豆蔻是多少岁
豆蔻年华这个词是起源于唐代诗人中杜牧的“赠别”这首诗中出现的,那么你是否知道豆蔻是指代的多少岁呢?是否知道豆蔻这个词是形容着什么呢?
1、 首先我来给大家详细的来解释下在中国古代年龄分别是用什么样的称为来定义的。
2、 在中国古代还没有满周岁的婴儿被称之为-襁褓。二周岁和三周岁的儿童被称之为-孩提。
3、 垂髫就是代表着孩子的幼年时期一般是在4-12岁之间。豆蔻在中国古代代表着孩子在13岁的时候也被称之为豆蔻年华。及笄在古代中指的是女子15岁的时候属于非常美丽的年龄。
4、 加冠在古代中代表着男子20岁的时候也被称之为弱冠。而立之年在古代指的是人在30岁的时候。不惑之年在中国的古代一般是指人在四十岁的时候就被称之为不惑之年。
5、 知命之年表示着古代中人活到五十岁的时候的称谓。花甲之年这个大家估计都知道是指的人在六十岁的时候。古稀之年在中国古代是指的人活到七十岁的时候所给的称谓。
6、 耄耋之年是八十岁和九十岁的时候的称谓。期颐之年指的是一百岁的时候属于长命富贵的象征。
从以上文章可以看出豆蔻是指的女子在13岁的时候,后面被人们称之为豆蔻年华。也就是说这个年龄段的女子惹人喜爱并且亭亭玉立的意思。
“总角、垂髫、及笄、豆蔻、弱冠”各指多少岁啊?
1、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2、垂髫: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
3、及笄:古时称女子年在十五为"及笄",也称"笄年"。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了。
4、豆蔻:十三四岁,是指女孩的年龄段,文学作品中的豆蔻:诗文中常用以比喻少女。
5、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所以主以"弱冠"代称20岁,弱是年少,冠是戴成年人的帽子,还要举行大礼。
扩展资料:
儿童称谓:
童孺:儿童。
垂髫[tiao]:指儿童。儿童垂发叫髻。垂髫:髫[tiáo],指古代儿童犹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因而就用“垂髫”称幼儿或指人的幼童阶段。也有说“垂发”的,意思相同,如《后汉书·吕强传》就有“垂发服戎,功成皓首”句。
垂髫:小孩子头发扎起来下垂着,指幼年。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龆[tiao]:儿童换牙。龆年:童年。
髫[tiáo]年:童年。
髫[tiáo]龄:童年。
束发:是指青少年。
稚:称年龄小的为稚。
膝下:幼年,言子女幼年仅能依附父母的膝下。《孝经圣治》:“故亲生只膝下。”
孺子:儿童。《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也用作老人对年轻后生的称呼。《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
成人称谓:
冠者:指成年人。
待年、待字:指女子成年待嫁的年岁。“爱自待年金声夙振”(《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女子许嫁,笄而字。”(《礼记·曲礼上》)
有室、有家:男子娶妻、女子出嫁之年。《孟子·滕文公下》:“丈夫生而愿为有室,女子生命而愿为有家。”朱熹集注:“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
怨女:指年龄大而没有结婚的女子。〈孟子梁惠王下:“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旷夫:指年龄大而没有结婚的男子。
老人称谓:
杖家之年:五十
杖乡之年:六十
杖国之年:七十
杖朝之年:八十。
《礼记·工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欲问焉,则就其室。”
斑白:老人。老年人头发斑白,因代指老人。
黄发:是指长寿老人。:指老人,老人的头发由白变黄。“黄发”是枯黄的头发。人老了,头发上由黑变白,白发则黄。
皓首:白头,指年老。
久寿:长寿。
眉寿:耄[mao]寿,长寿。人老了眉毛长,所以称眉寿。
姥[mu]:年老的妇人。
暮齿:晚年,暮年。
暖寿:旧俗在过生日的前一天,家里的人和关系较近的亲友来祝寿。
万寿:大寿,高寿之意。
遐龄:指人长寿高龄。
参考资料:年龄称谓百度百科
豆蔻年华是指多少岁
豆蔻年华,其中的豆蔻是年龄称谓,专指女子,是十三四岁。这个词语出自唐代杜牧的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这一句诗。
古代女子年龄称谓
汤饼:出生三天,邀亲友吃汤饼。
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教数:9岁。
外傅:10岁,出外就学。
豆蔻:13岁。
及笄:指女子15岁。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闺中。
豆蔻是多少岁?
豆蔻年华指的是女子十三四岁,未成年的女子的年少时代为豆蔻年华。之所以这么称呼主要出自于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著名的七言绝句《赠别》中的诗句。原文为“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意思是姿态美好举止轻盈的她正好十三年华,活像二月初含苞待放的豆蔻花。看遍扬州城十里长街青春佳丽,卷起珠帘卖俏粉黛都比不上她。这是杜牧离开扬州的时候,写给一位只有十三岁左右名叫张好好的诗。诗中形容这位柔弱美丽的少女,像是二月初刚发芽的豆蔻嫩芽,含苞待放。
扩展资料:
古代其他年岁别称:
1、不满周岁称襁褓、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8岁称龆年、10岁以下称黄口。
2、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12岁女金钗之年、13岁女豆蔻年华。
3、15岁女及笄之年、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
4、30岁女半老徐娘、20岁男弱冠、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以上介绍的就是《豆蔻是多少岁(豆蔻是多少岁)》的具体内容,希望本篇文章能帮助到你了解更多的学习知识和生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