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常识网首页
  2. 科普知识

誉满杏林讲的是哪位医师的轶事(“杏林”出自哪位医家的典故)

"誉满杏林",常被用来赞誉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医生;相传三国时,名医董奉隐居庐山,他为人看病从不收诊金,只要被治愈的病人种植杏树,几年以后,被治愈者无数,而杏树也有了十余万株,蔚然成林,每当杏熟的时候...

"誉满杏林",常被用来赞誉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医生;相传三国时,名医董奉隐居庐山,他为人看病从不收诊金,只要被治愈的病人种植杏树,几年以后,被治愈者无数,而杏树...更多誉满杏林讲的是哪位医师的轶事话题,以及更多“杏林”出自哪位医家的典故的详细内容,欢迎浏览我们的专题频道。

誉满杏林讲的是哪位医师的轶事(“杏林”出自哪位医家的典故)

誉满杏林讲的是哪位医师的轶事

"誉满杏林",常被用来赞誉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医生;

相传三国时,名医董奉隐居庐山,他为人看病从不收诊金,只要被治愈的病人种植杏树,几年以后,被治愈者无数,而杏树也有了十余万株,蔚然成林,每当杏熟的时候,董奉便贴出告示,凡是到此买杏者,不收银钱,得用稻谷来换杏,然后董奉又将收到的稻谷,悉数用于救济穷苦百姓,乡民们敬佩董奉的人品和医德,便写了"杏林春暖"的条幅挂在他家门口,从这以后,"誉满杏林"一词逐渐流传开来,沿用至今。

"誉满杏林"这一典故称赞的是?

“誉满杏林”称赞的是

医生。

三国时有个著名的医生董奉,他看病从来不受钱,只需在他房前午后种植杏树,十多年后,在这位名医后的山前坡后,布满了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的“康乐杏”。若干年后,“杏林”就成了品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生的代名词。

“杏林”出自哪位医家的典故?

杏林出自三国时期闽籍道医董奉的事迹。

董奉是三国时吴国侯官县的名医,与南阳张仲景、谯郡华佗齐名,并称“建安三神医”。他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董奉年少时即开始学医,他对功名利禄非常淡泊,曾隐居于庐山修道,人称“董仙”。

传说他医术高明,前来求医的人非常多,但他治好病后却从不收取病人的钱物,只要求病人痊愈后在他的住宅周围栽种杏树,作为报答。所植杏树的数量视病情轻重而定,病情重的栽杏树5株,病情轻的栽杏树1株。

如此下来,历经数年,其所居之处郁然成林。每年到了杏子成熟的季节,董奉就在树下堆一个草仓,用杏子换取谷物,再拿得来的谷物救济贫民。据说至今在江西九江董奉原来的行医处,仍有一片杏子林。

后世遂以“杏林”代指中医界,并以“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等来称颂医家的医术高明及医术高尚。此外,也将培养造就医学人才或传播医学学术知识的地方称为“杏苑”。

扩展资料

杏林始祖——董奉人生事迹

董奉,字君异,东汉末年东吴侯官(今福建长乐)人。据史料考证,董奉出生于公元169年,公元204年离家出道行医,经过几年医学实践,名声大振。

据《三国志》记载:“裴注——葛洪神仙传曰:燮尝病死,已三日,仙人董奉以一丸药与服,以水含之,捧其头摇(捎)之,食顷,即开目动手,颜色渐复,半日能 起坐,四日复能语,遂复常。”

文中的“燮”为七郡总督的绥南中郎将。按当时官吏设置制度,绥南中郎将应有医官服侍。连专职医官都无法治愈士燮的病,遂请董奉施治,可见董奉的医术高超。他使燮起死回生被称为“医仙”。

东汉末年,朝廷腐败,外戚专权,军阀割据,战事不断,加之水旱蝗灾连连不绝、疫病流行,民不聊生,阶级矛盾日趋激化。张角创立的太平道高举“苍天已死,黄 天当立”的大旗,发动了震撼东汉王朝统治根基的著名的“黄巾起义”。

作为太平道教徒的董奉,从黄巾起义军的骨干到成为著名的“医仙”,位列“建安三神医”,说明他饱受起义失败的悲怆之后,以施医疗疾作为他流亡安生立命之本。

他选择交州一带行医安生,然而,好景不长,由于军阀势力重新瓜分交州,董奉恐遭不测,公元207年左右,被迫选择庐山为隐居之地。在庐山,董奉施医济世,开创了人与自然生态和谐共荣以及药食同源的杏林园。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杏林”的来由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杏林始祖:董奉

杏林春满的故事

三国时期,著名医生董奉每天免费为人治病,医术十分高明,经常手到病除。病人要给他送礼,他坚决不收,只要求病人在他门前种一棵杏树,时间长了,他房子周围种上10万棵杏树,这片林被称为杏林,春天花开十分漂亮,他用杏树周济那些穷苦人家。”。每逢杏熟时节,董奉张榜公告,凡是到此买杏者,不收银钱,而是用稻谷换取,一斗稻谷换一斗杏。董奉又将用杏换来的稻谷全部用来救济贫民百姓。

杏林一词便渐渐成为医家的专用名词,人们喜用“杏林春满”“誉满杏林”“妙手回春”这类的话语来赞美象董奉一样具有高尚医风的苍生大医,也常用这类话语称颂医生医术的高明和高尚的医德。

誉满杏林

词目:誉满杏林 读音:yù mǎn xìng lín 解释:原指杏林春意盎然。现在用来赞扬医术高明。 用法:作宾语或定语。 典故:传说三国时有位医生叫董奉,字君异,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有很高的道术和医技,与当时的华伦、张仲景齐名,号称“建安三神医”。隐居江西庐山。他给人治病从不收钱,但要求被治好的人每人植杏树五棵,轻病患者每人种一棵。几年后,董奉治愈者成千上万,种下的杏树有十几万棵,蔚然成林。董奉在此修身养性,这片杏林被称为“董仙杏林”。每逢杏熟,董奉张榜公告,凡是到此买杏这不收银钱,而是用稻谷换取,一斗稻谷换一斗杏。董奉又用换来的稻谷全部用来救济贫民百姓。这样来,董奉更是闻名遐迩,颂声载道。庐山一带的百姓在董奉羽化后,便在杏林中设坛祭祀这位仁慈的道医。因此,后世常用“杏林春满”“誉满杏林”等词称颂医生医术的高明和医德高尚。

誉满杏林讲的是哪位医师的轶事(“杏林”出自哪位医家的典故)

以上介绍的就是《誉满杏林讲的是哪位医师的轶事(“杏林”出自哪位医家的典故)》的具体内容,希望本篇文章能帮助到你了解更多的学习知识和生活常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关注常识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