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丸泥稀了怎么办(鱼丸)
鱼丸泥水分过多的处理方法:在其中加入少许的食盐,搅拌,放在过滤水的容器中,30分钟即可;鱼丸又称"鱼包肉",用鳗鱼、鲨鱼或者淡水鱼剁蓉,加甘薯粉(淀粉)搅拌均匀,再包以猪瘦肉或虾等馅制成的丸状食物,富...

鱼丸泥稀了怎么办
鱼丸泥水分过多的处理方法:在其中加入少许的食盐,搅拌,放在过滤水的容器中,30分钟即可;
鱼丸又称"鱼包肉",用鳗鱼、鲨鱼或者淡水鱼剁蓉,加甘薯粉(淀粉)搅拌均匀,再包以猪瘦肉或虾等馅制成的丸状食物,富有沿海特色风味小吃之一。并且鱼丸是福州、闽南、广州、台湾、江西抚州一带经常烹制的特色传统名点;
做法如下:
1、将鱼肉去刺,斩泥,分3次加蛋清、食盐、葱姜水、淀粉和适量肉汤顺一个方向搅均;
2、将鱼肉泥挤成丸子,逐个放入80摄氏度的水锅中,旺火氽熟、捞出;
3、将胡萝卜、青椒、木耳切丁;
4、起油锅,旺火下葱姜末煸香,在放入胡萝卜、青椒、木耳,略炒,添入所余肉汤;
5、胡萝卜熟后,用水淀粉勾芡,下入鱼丸,淋上芝麻油即成。
鱼丸太稀可以加什么 鱼丸面粉和鱼肉的比例多少合适
我们都知道,做鱼丸是非常需要技术的。如果鱼肉和面粉的比例不对,口感也会比较差。那么鱼丸面粉和鱼肉的比例多少合适?不妨和我了解下!
鱼丸太稀可以加什么可加点例如淀粉或面粉类的东西,顺着一个方向搅拌即可,这样鱼丸就上劲了,而且会更有弹性。加一点盐,蛋清,淀粉,像拌饺子馅那样打上劲。慢慢加淀粉和蛋清,均匀搅和。
鱼丸面粉和鱼肉的比例多少合适鱼肉和淀粉比例大概为10:1
制作方法:
材料:鱼肉500克、清水40克、蛋清3个、湿淀粉50克
调味料:精盐4克葱姜汁25克味精1.5克、熟猪油50克
做法:
1.取鱼肉500克,剁成鱼泥,加清水40克,精盐4克,葱姜汁25克,顺着一个方向搅匀;
2.搅至有粘性时,用手试挤一个鱼丸,放入冷水中,如能浮起,随即加入搅打成泡沫状的蛋清3个、湿淀粉50克、味精1.5克、熟猪油50克仍顺一个方向搅匀,即成鱼丸料子;
3.然后,用手将料子挤成直径3厘米的鱼丸放入冷水锅中,上火煮开(保持微开3分钟)撇去浮沫,用漏勺将鱼丸捞出即成。
做鱼丸要注意些什么1、当要把鱼做成鱼泥时,鱼刺的去掉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更好地去鱼刺呢?在片完鱼之后,将鱼肉平摊的砧板上,用刀刃斜着一下下的把鱼肉抹在案板上,抹的薄一些,就可以看到肉里面的刺了。
2、要注意配料的比例,一般来说,净鱼泥:蛋清:化猪油:水:水淀粉的比例大约是1:1:1/4:1/3:1/5。
3、可用猪肥膘代替猪油。如用猪肥膘,用量为鸡脯的1/2或1/3。
4、往鱼泥里加调料的时候最好按照一蛋二水三盐四油五淀粉的顺序投料,而且要按同一个方向来搅拌。
5、挤好的丸子一定要先泡在冷水里再加热,而不是直接投进热水中。
鱼丸 泥稀了怎么弄?
如何做鱼丸2007年07月18日 星期三 20:32将鱼治净后,除皮去骨刺,并剔去红鱼肉,放入清水中略为漂洗,再至砧板上用刀背排捶,至鱼肉松散后改用刀刃排斩成茸泥,然后分数次加入冷鲜汤及葱姜汁,用手顺一个方向搅成稀浆状,调入精盐,继续搅打至呈极富粘性的泥茸,然后分次加入已搅散的鸡蛋清、油脂和淀粉,快速搅打,一口气搅成色泽乳白而明亮、细腻滋糯而松泡的鱼糁。这时可将鱼糁挤成荔枝大小的丸子,入冷水锅中加热至锅边冒小泡而不沸腾状并保持一定时间,至丸子氽熟,捞出漂入冷水中,即成。 鱼丸制作是否成功,原因自然很多。有时我们虽然如法操作,但却总是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多半是未能抓住制作中的技术关键。为此,笔者特将自己制作鱼丸时的一些经验体会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鱼肉的选择 制作鱼丸,我们通常用草鱼、鲢鱼、白鱼、鲶鱼等鱼肉。由于鱼的种类不同,它们肌肉组织中的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的含量也不一样,所含纤维与结缔组织也有一定的差异,因而不同的鱼肉对鱼丸的质量是有一定影响的。制作鱼丸一般宜选用蛋白质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的鱼肉。鱼肉的脂肪含量高会降低鱼丸的弹性,这是因为脂肪会阻碍蛋白质分子网状结构的形成。其次,鱼肉的新鲜程度也将影响鱼丸的质量。新鲜鱼肉不会发生蛋白质变性,因而它是制作鱼丸的前提条件。反之,如鱼肉超过其自溶期,那么制做鱼丸的质量是会受到影响的。 二、如何提高成品的色泽 要做出色泽乳白光亮的鱼丸,应该从鱼肉的漂洗及如何排捶加工两个细节方面入手。漂洗鱼肉可以除去鱼肉中的血污、杂质及肌肉中的血红色素。但须注意,漂洗鱼肉时不能久漂,久漂则鱼肉发硬,排捶时难以成茸,且降低其粘凝度。 排捶原料的手法对鱼丸色泽的影响较大。一般应以先轻后重的手法对原料进行排捶,切忌一开始就急于求成而用力过大,结果造成鱼肉颗粒不仅难以成亲合之茸外,还会带起砧扳上的木屑等杂质。另须注意的是,排捶时中途翻动切勿用手,同时要把握好节奏,缩短排捶时间,这样有利于鱼茸的色泽及质地。 三、辅料对鱼丸的影响 川菜中制糁素有"一水、二盐、三蛋、四油、五淀粉"之说,可见对制糁辅料的加料是有讲究的。水能起到稀释鱼茸的作用,鱼茸可以强烈地溶剂化,使大量水分子排列在周围。由于水分子的排列是有方向性的,同时因起电荷的作用,所以搅拌时一定要朝着一个方向,否则会破坏水分子的排列,便鱼茸吐水。 制作鱼丸用盐量非常重要。从根本上讲,制作鱼丸就是利用蛋白质的盐溶性、热凝聚的特性而成形。如盐的用量过少,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溶出量不多,形成溶胶粘性不强,网络形成力弱盐的用量过多,会起到一定的脱水作用,使鱼丸的持水性能降低,产生变性而使蛋白质性状被破坏,降低了鱼丸的弹性,影响其口感。 制作鱼丸需要加入适量鸡蛋清和油脂。鸡蛋清具有吃水性强、凝固效果好的特点,添加的目的就是增加胶结性,保持鱼丸的弹性和嫩度。加入油脂的目的是增加鱼丸细腻、滑嫩的口感,并有增白的效果。但须注意,对蛋清和油脂都不能加得过多。由于鸡蛋清具有膨胀性,加多了,在鱼丸加热时会使其表面不光滑,影响鱼丸的外观而油脂加多了,则容易使鱼丸内部成蜂窝状,造成口感质粗且油腻。 淀粉本是一种粘合剂、增稠剂。鱼丸中加入淀粉会使其增强吸水性,同时增加鱼丸的可塑性,有利于成形。但淀粉的用量要适量,过少,鱼丸的粘性不够过多,则鱼丸会发硬、色泽不白且浮力差。 四、鱼丸的加热及火候 加热会使鱼肉蛋白质凝固至鱼丸熟透。但是,应掌握好氽煮鱼丸的火侯。其方法是:鱼丸生坯应下入冷水锅中,然后移至火口,随着锅中水温的升高,鱼丸的弹性就增强,直至锅中水在锅边冒小泡时,转小火保持水温约半小时,鱼丸便氽煮熟了。但须注意的是:若水温低于60时,鱼丸会变性而失去粘性,成品结构松散,甚至散碎不成形而水温若超过100,鱼丸又会出现多纤维状,而影响其口感。理想的鱼丸加热温度以控制在80~90之间,保持半小时为好。 总之,我们要做好鱼丸一定要做到调制鱼茸六不伤、六不缺(水、盐、油、蛋、粉、味)搅打好的鱼糁色白、滋润、细嫩、光滑、无杂质氽煮时掌握好火候,就一定能做出高质量的鱼丸来。 做别的丸子也可用同样的方法,只是原料改变了
鱼丸太稀了怎么补救
鱼丸,选用鲢鱼,或者鱼翅比较少的鱼!作为原材料!清洗干净,去掉主骨头!用刀的背部,慢慢的刮下鱼肉,以免有鱼小翅进去到鱼肉里面!取完后用刀反复剁剁剁!10分钟左右!备用!取葱姜拍碎放少量的水,1:0.1备用!鱼肉放盐,可以多放点鸡精,胡椒粉,顺时针搅拌上劲!加入葱姜水,继续上劲!加入鸡蛋清两个!继续上劲!加入淀粉0.2,继续上劲!放入冰箱,冷冻10分钟!凉水下锅!下完后放在火上烧开就可出锅,过凉水!备用!吃的时候随时取用!
鱼丸不成形怎么补救 鱼丸不成形如何补救
1、如果在制作鱼丸的时候不小心把鱼肉弄稀了导致它不能揉成球形的话,就可以往鱼肉中加入适量的淀粉、食盐、蛋清,然后用筷子顺着一个方向不停的搅打鱼肉,这样鱼肉就会被搅打上劲并成型了。
2、鱼丸又被人们称为“鱼包肉”,它是温州、台湾、广东、江西、福州等地区的特色食品,属于粤菜或闽菜系。这种食物可以当做点心来食用,也可以用来煲汤、煮汤。
为什么我做的鱼丸不园 感觉很稀,不浓,用勺抠出的放在水里就散了,是什么原因。望师傅们教导!
2010-9-18 23:35回答:下锅前的鱼丸需要加点蛋清和淀粉一起搅拌,这样可增强鱼丸的粘稠度。
2010-9-20 13:32补充:
1、沾锅底:鱼丸下锅后,火要大,同时用汤勺小心地在锅里拨动一下鱼丸;
2、搅拌鱼茸的时候就加入蛋清和淀粉,这个比例没有标准(都是按经验掌握的),一般一个蛋的蛋清+一勺(个人使用的那种勺)淀粉就差不多。

以上介绍的就是《鱼丸泥稀了怎么办(鱼丸)》的具体内容,希望本篇文章能帮助到你了解更多的学习知识和生活常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