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描写李白的古文(李白的文言文)
1、《草堂集序》。《草堂集序》为李白作品的序言,作者李阳冰,字少温,为李白族叔。这篇序介绍了李白的身世,生平主要事迹,创作情况,以及李白作品结集的经过。2、《寄李十二白二十韵》。《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作...
有哪些描写李白的古文
1、《草堂集序》。
《草堂集序》为李白作品的序言,作者李阳冰,字少温,为李白族叔。这篇序介绍了李白的身世,生平主要事迹,创作情况,以及李白作品结集的经过。
2、《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作者为李白同时代好友杜甫所做,此诗旨在为李白晚年不幸的遭遇辩护申冤,并为他不平凡的一生写照。该诗名句为:昔年有狂客,号称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3、《李白传》。
《李白传》出自《新唐书文艺列传》。《新唐书》为北宋欧阳修、宋祁、范镇、吕夏卿等合撰,是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
关于李白文言文
1. 有哪些描写李白的古文
昔年有狂客,号称谪仙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
文彩承殊渥,流传必绝伦。 龙舟移棹晚,兽锦夺袍新。
白日来深殿,青云满后尘。 乞归优诏许,遇我宿心亲。
未负幽栖志,兼全宠辱身。 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
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 才高心不展,道屈善无邻。
处士祢衡俊,诸生原宪贫。 稻粱求未足,薏苡谤何频。
五岭炎蒸地,三危放逐臣。 几年遭鵩鸟,独泣向麒麟。
苏武先还汉,黄公岂事秦。 楚筵辞醴日,梁狱上书辰。
已用当时法,谁将此义陈。 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滨。
莫怪恩波隔,乘槎与问津。 李白 - 唐朝诗人 所属类别 :历史人物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人物生平 早年天才 李白长安元年(701年),李白出生。
字太白。其生地尚无确说。
但一般认为唐剑南道绵州(巴西郡)昌隆(后避玄宗讳改为昌明)为其故乡。其家世、家族皆不详。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亦有说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据《旧唐书》记载,李白之父李客为任城尉。
神龙元年(705年), 十一月,武则天去世。李白五岁。
发蒙读书始于是年。《上安州裴长史书》云:“五岁诵六甲。”
六甲,唐代的小学识字课本,长史,州之次官。开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岁。
已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活动。亦开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好剑术,喜任侠。
是年岑参生。[1]开元六年(718年),李白十八岁。
隐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县内)读书。往来于旁郡,先后出游江油、剑阁、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内)等地,增长了不少阅历与见识。
辞亲远游开元十二年(724年),李白二十四岁。离开故乡而踏上远游的征途。
再游成都、峨眉山,然后舟行东下至渝州(今重庆市)。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开元十四年(726年),李白二十六岁。春往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
秋,病卧扬州。冬,离扬州北游汝州(今河南省临汝县),至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
途经陈州时与李邕相识。结识孟浩然。
开元十五年(727年),是年诏令“民间有文武之高才者,可到朝廷自荐”。全国六十三州水灾,十七州霜旱。
李白二十七岁。居于安陆寿山,与故宰相许圉师之孙女结婚,逐家于安陆。
是年王昌龄进士及第。开元十六年(728年),土蕃屡次入侵。
李白二十八岁。早春,出游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与孟浩然相会于斯。
开元十七年(729年),八月五日,玄宗为自己四十岁生日举行盛大的庆贺活动,并以每年八月五日为千秋节。诏令天下诸州宴乐,休假三日。
以宇文融管理全国财赋,强制税法,广为聚敛,供朝廷奢侈之用。李白二十九岁。
在安陆。
2. 描写李白的古文草堂集序 宣州当涂县令 李阳冰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
凉武昭王暠九世孙。蝉联珪组,世为显著。
中叶非罪,谪居条支,易姓与名。然自穷蝉至舜,五世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叹焉。
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
世称太白之精,得之矣。不读非圣之书,耻为郑、卫之作,故其言多似天仙之辞。
凡所著称,言多讽兴。自三代已来, *** 之后,驰驱屈、宋、鞭挞扬、马,千载独步,唯公一人。
故王公趋风,列岳结轨;群贤翕习,如鸟归凤。卢黄门云:“陈拾遗横制颓波,天下质文翕然一变,至今朝诗体,尚有梁、陈宫掖之风。
至公大变,扫地并尽;今古文集,遏而不行。唯公文章,横被六合,可谓力敌造化欤。
天宝中,皇祖下诏,征就金马,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谓曰:卿是布衣,名为朕知,非素蓄道义何以及此?置于金銮殿,出入翰林中,问以国政,潜草诏诰,人无知者。
丑正同列,害能成谤,格言不入,帝用疏之。公乃浪迹纵酒,以自昏秽。
咏歌之际,屡称东山。又与贺知章、崔宗之等自为八仙之游,谓公谪仙人,朝列赋谪仙之歌,凡数百首,多言公之不得意。
天子知其不可留,乃赐金归之。遂就从祖陈留采访大使彦允,请北海高天师授道箓于齐州紫极宫。
将东归蓬莱,仍羽人驾丹丘耳。阳冰试弦歌于当涂,心非所好,公遐不弃我,扁舟而相欢。
临当挂冠,公又疾殛。草稿万卷,手集未修。
枕上授简,俾余为序。论《关睢》之义,始愧卜商;明《春秋》之辞,终惭杜预。
自中原有事,公避地八年;当时著述,十丧其九,今所存者,皆得之他人焉。时宝应元年十一月乙酉也。
3. 有哪些描写李白的古文昔年有狂客,号称谪仙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
文彩承殊渥,流传必绝伦。
龙舟移棹晚,兽锦夺袍新。
白日来深殿,青云满后尘。
乞归优诏许,遇我宿心亲。
未负幽栖志,兼全宠辱身。
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
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
才高心不展,道屈善无邻。
处士祢衡俊,诸生原宪贫。
稻粱求未足,薏苡谤何频。
五岭炎蒸地,三危放逐臣。
几年遭鵩鸟,独泣向麒麟。
苏武先还汉,黄公岂事秦。
楚筵辞醴日,梁狱上书辰。
已用当时法,谁将此义陈。
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滨。
莫怪恩波隔,乘槎与问津。
李白 - 唐朝诗人
所属类别 :历史人物
1.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2.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3.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人物生平
早年天才
1. 李白长安元年(701年),李白出生。字太白。其生地尚无确说。但一般认为唐剑南道绵州(巴西郡)昌隆(后避玄宗讳改为昌明)为其故乡。其家世、家族皆不详。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亦有说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据《旧唐书》记载,李白之父李客为任城尉。
2. 神龙元年(705年), 十一月,武则天去世。李白五岁。发蒙读书始于是年。《上安州裴长史书》云:“五岁诵六甲。”六甲,唐代的小学识字课本,长史,州之次官。
3. 开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岁。已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活动。亦开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好剑术,喜任侠。是年岑参生。[1]
4. 开元六年(718年),李白十八岁。隐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县内)读书。往来于旁郡,先后出游江油、剑阁、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内)等地,增长了不少阅历与见识。
辞亲远游
1. 开元十二年(724年),李白二十四岁。离开故乡而踏上远游的征途。再游成都、峨眉山,然后舟行东下至渝州(今重庆市)。
2. 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3. 开元十四年(726年),李白二十六岁。春往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秋,病卧扬州。冬,离扬州北游汝州(今河南省临汝县),至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途经陈州时与李邕相识。结识孟浩然。
4. 开元十五年(727年),是年诏令“民间有文武之高才者,可到朝廷自荐”。全国六十三州水灾,十七州霜旱。李白二十七岁。居于安陆寿山,与故宰相许圉师之孙女结婚,逐家于安陆。是年王昌龄进士及第。
5. 开元十六年(728年),土蕃屡次入侵。李白二十八岁。早春,出游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与孟浩然相会于斯。
6. 开元十七年(729年),八月五日,玄宗为自己四十岁生日举行盛大的庆贺活动,并以每年八月五日为千秋节。诏令天下诸州宴乐,休假三日。以宇文融管理全国财赋,强制税法,广为聚敛,供朝廷奢侈之用。李白二十九岁。在安陆。
4. 文言文写李白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沮之。白益傲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傍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遂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有文集二十卷,行世。
或云:白,凉武昭王暠九世孙也。
5. 《李白》这篇文言文的翻译谁有李白,字太白,崤山以东人氏。
母亲梦见长庚星就生下了他,因而就以此给李白起名字。李白十岁时就通晓五经,他自己梦见笔头长出花来,此后他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李白喜欢纵横之术,练习剑术为打抱不平,他不看重钱财,乐于施舍。又客居任城。
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住在徂徕山中,天天设酒痛饮,号称“竹溪六逸”。天宝初年,李白从蜀中来到京城长安,当时他的本领尚未施展,就把自己所作的诗歌献给贺知章看,贺知章读到《蜀道难》一诗时,感叹地对李白说:“你啊,是被贬谪到人间的仙人。”
于是,解下自己身上的金龟饰物来换酒,(与李白)整天相互欢乐,还在玄宗面前推荐了李白。玄宗在金銮殿召见了李白,与他谈论时局国政,李白献上颂文一篇,皇上很高兴,赐给他饭食,并亲手为他调匀肉汤,降旨命李白为翰林供奉。
李白曾在皇上面前大醉,起草诏书,让高力士为他脱靴。高力士以此为羞辱,就指摘李白《清平调》中引用的赵飞燕的典故,用来激怒杨贵妃,每当玄宗要授官给李白时,杨贵妃总要阻止。
李白更加高傲放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并称为“饮酒八仙人”。后来他恳求回乡,玄宗赏赐给他黄金,下诏让他回家。
李白云游四方,打算登华山,带着醉意跨在驴身上,路过县街门,县令不认识李白,十分生气,派人把李白带到公堂上问道:“你是什么人,敢这样无礼!”李白在供词中不写姓名,只写:“呕吐后曾让皇上用手巾擦嘴,吃饭时皇上亲手为我调匀肉汤,写字时杨贵妃捧着砚台,高力士帮着脱靴。在天子殿门前尚许我纵马奔驰,华阴县衙门口,却不能骑驴而过?”县令看了,又惊又愧,忙行礼道歉说:“不知道是翰林学士来到此地。”
李白大笑着扬长而去。李白曾与崔宗之一起坐船从采石矶到金陵,他身穿宫中特制的绸袍坐在船上,旁若无人。
安禄山叛乱时,玄宗避难蜀中,永王李璘统管东南地区,李白当时高卧隐居于庐山之上,被李璘招聘为军中幕僚。后来李璘起兵造反,李白潜逃回到彭泽。
李璘失败后,李白受牵连关在浔阳的监狱中。当初,李白漫游到并州,见到郭子仪,感到此人非同寻常,曾解救过郭子仪的死罪。
到这时,郭子仪向朝廷申请解除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于是皇上下旨把李白改判为流放夜郎。李白晚年喜欢黄帝、老子的道家学说,在牛渚矶泛舟,带着醉意捕捉月亮,就沉到水底去了。
当初,李白喜欢谢家青山,如今他的墓还在那里。李白著有文集二十卷,流行于世。
有人说,李白,是西凉武昭王李暠的第九代玄孙。
6. 有没有介绍李白生平的文言文白,字太白,山东人。
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
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沮之。白益傲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
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
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
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傍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
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
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遂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有文集二十卷,行世。 或云:白,凉武昭王暠九世孙也。
李白的文言文
1. 有哪些描写李白的古文
昔年有狂客,号称谪仙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
文彩承殊渥,流传必绝伦。 龙舟移棹晚,兽锦夺袍新。
白日来深殿,青云满后尘。 乞归优诏许,遇我宿心亲。
未负幽栖志,兼全宠辱身。 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
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 才高心不展,道屈善无邻。
处士祢衡俊,诸生原宪贫。 稻粱求未足,薏苡谤何频。
五岭炎蒸地,三危放逐臣。 几年遭鵩鸟,独泣向麒麟。
苏武先还汉,黄公岂事秦。 楚筵辞醴日,梁狱上书辰。
已用当时法,谁将此义陈。 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滨。
莫怪恩波隔,乘槎与问津。 李白 - 唐朝诗人 所属类别 :历史人物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人物生平 早年天才 李白长安元年(701年),李白出生。
字太白。其生地尚无确说。
但一般认为唐剑南道绵州(巴西郡)昌隆(后避玄宗讳改为昌明)为其故乡。其家世、家族皆不详。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亦有说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据《旧唐书》记载,李白之父李客为任城尉。
神龙元年(705年), 十一月,武则天去世。李白五岁。
发蒙读书始于是年。《上安州裴长史书》云:“五岁诵六甲。”
六甲,唐代的小学识字课本,长史,州之次官。开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岁。
已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活动。亦开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好剑术,喜任侠。
是年岑参生。[1]开元六年(718年),李白十八岁。
隐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县内)读书。往来于旁郡,先后出游江油、剑阁、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内)等地,增长了不少阅历与见识。
辞亲远游开元十二年(724年),李白二十四岁。离开故乡而踏上远游的征途。
再游成都、峨眉山,然后舟行东下至渝州(今重庆市)。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开元十四年(726年),李白二十六岁。春往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
秋,病卧扬州。冬,离扬州北游汝州(今河南省临汝县),至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
途经陈州时与李邕相识。结识孟浩然。
开元十五年(727年),是年诏令“民间有文武之高才者,可到朝廷自荐”。全国六十三州水灾,十七州霜旱。
李白二十七岁。居于安陆寿山,与故宰相许圉师之孙女结婚,逐家于安陆。
是年王昌龄进士及第。开元十六年(728年),土蕃屡次入侵。
李白二十八岁。早春,出游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与孟浩然相会于斯。
开元十七年(729年),八月五日,玄宗为自己四十岁生日举行盛大的庆贺活动,并以每年八月五日为千秋节。诏令天下诸州宴乐,休假三日。
以宇文融管理全国财赋,强制税法,广为聚敛,供朝廷奢侈之用。李白二十九岁。
在安陆。
2. 诗仙李白 古文翻译李白嗜酒,日与饮徒醉于酒肆。唐玄宗度曲,欲作新词,亟召白,白已卧于酒肆矣。召入,以水洒面,即令秉笔,顷之成十余章,帝颇嘉之。白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脱靴,力士怨之,由是斥去,白乃朗即将户,竟日沉饮。
李白嗜好喝酒,每天和酒徒们在酒馆里喝醉。唐玄宗谱写了乐曲,想要填上新词,马上让人去召李白,李白已经在酒馆里醉倒了。召来后,用凉水洒到李白的脸上,就让他立刻拿起笔,不一会李白写成了十多篇文章,皇帝非常赞赏。李白在宫殿上沉醉,伸出脚让高力士为他脱去靴子,高力士怨恨他,因此李白被皇帝排斥疏远,李白于是天一亮就去酒家,每天痛饮沉醉。
3. 【历史】李白写过文言文吗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沮之.白益傲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傍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遂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有文集二十卷,行世. 或云:白,凉武昭王暠九世孙也.。
4. 李白自述古文李白自述《上安州裴长史书》【原文】 白闻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白人焉,非天地也,安得不言而知乎?敢剖心析肝,论举身之事,便当谈笔,以明其心。而粗陈其大纲,一快愤懑,惟君侯察焉。
白本家金陵,世为右姓。遭沮渠蒙逊难,奔流咸秦,因官寓家。
少长江汉,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矣。
常横经籍书,制作不倦,迄于今三十春矣。以为士生则桑弧蓬矢,射乎四方,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
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
见乡人相如大夸云之事,云楚有七泽,遂来观焉。而许相公家见招,妻以孙女,便憩于此,至移三霜焉。
曩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馀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此则是白之轻财好施也。
又昔与蜀中友人吴指南同游于楚,指南死于洞庭之上,白禫服恸哭,若丧天伦。炎月伏尸,泣尽而继之以血。
行路间者,悉皆伤心。猛虎前临,坚守不动。
遂权殡于湖侧,便之金陵。数年来观,筋骨尚在。
白雪泣持刃,躬申洗削。裹骨徒步,负之而趋。
寝兴携持,无辍身手。遂丐贷营葬于鄂城之东。
故乡路遥,魂魄无主,礼以迁窆,式昭明情。此则是白存交重义也。
又昔与逸人东严子隐于岷山之阳,白巢居数年,不迹城市。养奇禽千计。
呼皆就掌取食,了无惊猜。广汉太守闻而异之,诣庐亲睹,因举二以有道,并不起。
此白养高忘机,不屈之迹也。 又前礼部尚书苏公出为益州长史,白于路中投刺,待以布衣之礼。
因谓群寮曰:“此子天才英丽,下笔不休,虽风力未成,且见专车之骨。若广之以学,可以如比肩也”。
四海明识,具知此谈。前此郡督马公,朝野豪彦;一见礼,许为奇才。
因谓长史李京之曰:“诸人之文,犹山无烟霞,春无草树。李白之文,清雄奔放,名章俊语,络绎间起,光明洞澈,句句动人”。
此则故交元丹,亲接斯议。若苏、马二公愚人也,复何足尽陈?倘贤贤也,白有可尚。
夫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是知才难不可多得。
白,野人也,颇工于文,惟君侯顾之,无按剑也。伏惟君侯,贵而且贤,鹰扬虎视,齿若编贝,肤如凝脂,昭昭乎若玉山上行,朗然映人也。
而高义重诺,名飞天京,四方诸侯,闻风暗许。倚剑慷慨,气干虹霓。
月费千金,日宴群客。出跃骏马,入罗红颜。
所在之处,宾朋成市。故时节歌曰:“宾朋何喧喧!日夜裴公门。
愿得裴公之一言,不须驱马将华轩”。白不知君侯何以得此声于壤之间,岂不由重诺好贤,谦以得也?而晚节改操,栖情翰林,天才超然,度越作者。
屈佐国,时惟清哉。棱威雄雄,下慑群物。
白窃慕高义,已经十年。云山间之,造谒无路。
今也运会,得趋未尘,承颜接辞,八九度矣。常欲一雪心迹,崎岖未便。
何图谤詈忽生,众口攒毁,将欲投杼下客,震于严威。然自明无辜,何忧悔吝!孔子曰:“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过此三者,鬼神不害。若使事得其实,罪当其身,则将浴兰沐芳,自屏于烹鲜之地,惟君侯死生。
不然,投山窜海,转死沟壑。岂能明目张胆,托书自陈耶!昔王东海问犯夜者曰:“何所从来?”答曰:“从师受学,不觉日晚”。
王曰:“吾岂可鞭挞宁越以立威名?”想君侯通人,必不尔也。 愿君侯惠以大遇,洞天心颜,终乎前恩,再辱英眄。
白必能使精诚动天,长虹贯日,直度易水,不以为寒。若赫然作威,加以大怒,不许门下,遂之长途,白既膝行于前,再拜而去,西入秦海,一观国风,永辞君侯,黄鹄举矣。
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译文】 李白听说,天不会说话,可是四季交替,地不会说话,可是百物生长。李白是人,不是天或地,怎能不说话而传达出心声呢?所以敢于敞开心扉,说一说自已的身世特长,当作淡资,以此来表明心意。
可篇幅所限,只能选择主要的,把心中的郁积吐露出来,便觉快意了,只希望君侯您来明察其中的隐情。 李白曾住在金陵一段时间,事实上我们家世代是高门大姓。
我其实是李暠的后世孙,李暠死后,其子李歆即位,被沮渠蒙逊击败。这样,祖上又奔逃流亡到秦的都城咸阳,由于身份显贵,也曾在那里住过。
我从小在江汉长大,五岁开始诵读六甲,十岁开始阅读诸子百家之书。从始祖轩辕一直到现在,都十分了解。
常常废寝忘食,连睡觉都枕着书,不知疲倦地写作,到现在已经有三十年了。私下以为,大丈夫活着就要志在四方,所以挎着宝剑,离开故国,告别亲人,远游他乡。
向南走到边远的苍梧之地,向东一直走到大海边。因为司马相如是我的同乡人,见他著文夸说云梦大泽,所以特意跑来观看。
天赐良缘,被武后朝宰相许圉师家招为孙女婿,便把家安置在此,已经有三年了。 往日曾东游扬州,不到一年,就挥撒金钱三十余万,用来救济那些贫穷落魄的读书人。
这是李白轻财好施的表现。曾经与蜀中的友人吴指南一同来游楚地,吴指南病死在洞庭湖上,李白除去丧服时还在痛哭不止,好像失去了亲人一样。
炎热的天气里,伏在他的尸体上,眼泪都哭干了,最后眼内流出血来。过往行人见了,没有不替我伤心落泪的。
有一只老虎被惊动走来,我仍坚守在尸体旁边一动不动。然后权且将他葬在洞庭湖边,便到金陵办事去了。
几。
5. 李白少有逸才文言文翻译原文出自《旧唐书·李白传》的内容.即:原文:李白字太白,山东人.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父为任城尉,因家焉.少与鲁中诸生孔巢父、韩沔、裴政、张叔明、陶沔等隐于徂徕山,酣歌纵酒,时号“竹溪六逸”.天宝初,客游会稽,与道士吴筠隐于剡中.筠征赴阙,荐之于朝,与筠俱待诏翰林.白既嗜酒,日与饮徒醉于酒肆.玄宗度曲,欲造乐府新词,亟召白,白已卧于酒肆矣.召入,以水洒面,即令秉笔,顷之成十余章,帝颇嘉之.尝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脱靴,由是斥去.乃浪迹江湖,终日沉饮.时侍御史崔宗之谪官金陵,与白诗酒唱和.尝月夜乘舟,自采石达金陵,白衣宫锦袍,于舟中顾瞻笑傲,旁若无人.初贺知章见白,赏之曰:“此天上谪仙人也!”禄山之乱,玄宗幸蜀,在途以永王璘为江淮兵马都督、扬州节度大使,白在扬州谒见,遂辟从事.永王谋乱,兵败,白坐长流夜郎.后遇赦得还,竟以饮酒过度,死于宣城.有文集二十卷,行于时. 译文:李白字太白,崤山以东的人.年轻时就有超群的才干,志向宏大,气质豪放,俊逸潇洒有超越尘世的心愿.父亲作任城县尉,于是就把家安在了任城.(李白)年轻时同鲁中孔巢父、韩沔、裴政、张叔明、陶沔等文士隐居在徂徕山,尽情地吟诗饮酒,当时被称为“竹溪六逸.”天宝初年,游学到了会稽,同道土吴筠隐居到剡中.吴筠被征召到朝廷,就把李白推荐给朝廷,与吴筠一起任翰林供奉.李白酷爱饮酒,每天都同嗜酒者在酒店喝得大醉.玄宗作了曲子,想要作乐府新词,急切地召见李白、李白却已经醉卧在酒店了.(把李白)召入(宫),用冷水浇他的脸,马上命令写诗,不一会儿,(李白)就写成十余首,皇帝非常嘉许他.(李白)曾经大醉在金殿上,伸出脚来命令高力士(给他)脱靴子,因此被斥责离开(长安).于是,(李白)浪迹江湖,一天到晚沉浸在酒中.当时侍御史崔宗之被贬官到金陵,与李白吟诗饮酒互相酬答.(李白)曾经在月夜乘船,从采石直达金陵,他身穿宫中锦袍,在船里顾盼自雄,谈笑自如,好象身边没有别人似的.当初贺知章见到李白,赞赏地称他:“这是天上贬滴(人间)的仙人啊!”安禄山作乱,玄宗驾临西蜀,在途中让永王李璘当了江淮兵马都督、扬州节度大使,李白在宣州拜见(永王),于是被召为从事.永王阴谋作乱,兵马被击败,李白连坐被远放夜郎.后来遇上大赦才得以放还,最后因饮酒过量,死在了宣城.有文集二十卷,在当时社会上传播. 又“李白少有逸才”是主谓句,其中:少,形容词,年幼,年轻.例如:《战国策·齐策》:寡人少.注:“少,小也.”;逸才,指出众的才能.例如:汉 荀悦《汉纪·宣帝纪四》:“益州刺史因奏 王襃 有逸才,能为文.”. 所以原文“李白少有逸才”的大意是:李白年轻时就有超群的才能.。
以上介绍的就是《有哪些描写李白的古文(李白的文言文)》的具体内容,希望本篇文章能帮助到你了解更多的学习知识和生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