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常识网首页
  2. 科普知识

有哪些名人写的关于海的文章(写海的名家名篇)

1、海明威:《老人与海》,小说描写了一位老渔夫在海上捕鱼,经过了84天,他还没有捕到一条鱼,终于在第85天独自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但这鱼实在太大,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尽,被他杀死了绑在小船...

1、海明威:《老人与海》,小说描写了一位老渔夫在海上捕鱼,经过了84天,他还没有捕到一条鱼,终于在第85天独自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但这鱼实在太大,把他的小船在海...更多有哪些名人写的关于海的文章话题,以及更多写海的名家名篇的详细内容,欢迎浏览我们的专题频道。

有哪些名人写的关于海的文章(写海的名家名篇)

有哪些名人写的关于海的文章

1、海明威:《老人与海》,小说描写了一位老渔夫在海上捕鱼,经过了84天,他还没有捕到一条鱼,终于在第85天独自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但这鱼实在太大,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尽,被他杀死了绑在小船的一边,在归程中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最后回港时只剩下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

2、海查生:《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的内容为: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有哪些名人写的关于海的文章

海明威:《老人与海》

海查生:《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好词佳句】:描写大海的好句

1、海水满盈盈的,照在夕阳之下,浪涛像顽皮的小孩子似的跳跃不定,水面上一片金光。

2、数叶白帆,在这水天一色金光闪闪的海面上,就像几片雪白的羽毛似的,轻悠悠地漂动着,漂动着。

3、浪花是海上的奇景,可她更像一位舞蹈家,她能使人抛开烦恼,尽情地欣赏。

4、海水那么蓝,使人感到翡翠的颜色太浅,蓝宝石的颜色又太深,纵是名师高手,也难以描摹。

5、屹立在岸边的沙滩上,向远处望去,只看见白茫茫的一片.海水和天空合为一体,都分不清是水还是天.正所谓: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远处的海水,在娇艳的阳光照耀下,像片片鱼鳞铺在水面,又像顽皮的小孩不断向岸边跳跃

6、看着大海,我们的心胸似乎也变得开阔了.在这种境界里,使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海水涨潮了,海水中的波浪一个连着一个向岸边涌来.有的升上来,像一座座滚滚动的小山有的撞了海边的礁石上,溅起好几米高的浪花,发出“哗......哗......”的美妙声音!

7、喜欢它安静的样子,咆哮的样子…… 望眼过去那开阔无边的大海,雄浑而苍茫,把城市的狭窄、拥挤、嘈杂全都灰望道九霄云外。

8、难忘那清爽的潮湿的带着谈谈的海腥味的海风,吹拂着人的头发、面颊、身体的每一处的感觉。就像艳丽丰盈的女人一样的诱人。

9、伸展眼睛,眺望去,不见白浪滔天,但见渔帆点点,那晒的古铜色的发光的皮肤,那敏锐的眼神,善良的笑貌,再拿出海值试的掌航本领的掌握之后的娴熟撒网的动作,他们不会去欣赏者所谓的风景,或许是看惯了,而之一的是起航的方向、船下的岩焦和天气的变化。看那片蓝与远天衔接,犹如一块缓缓隆起的蓝色大陆,闪着远古洪荒般的琉璃瓦的光泽,拓宽者茫茫无限的空间。

10、海,真的海,同北方高原那片苍茫的土地一样,凝聚着一种无法言说的神秘的生命力,给人一种超越自然的 深刻。

11、走进那浑沌的蓝色高原,似乎能托过她冷峻的外表而听到他深层里生命的喧嚣,它不同于真正的高原大陆,在高原大陆上,一切生命都是坦露无疑的;而在这里,一切都被那层混沌不透明的海水包裹着,内在的生命的冲动只是偶尔变幻称浪花翻腾一下有消失了;在这里,一切都是湿润的、松软的、细腻的和变化不定的……别人都无法真正的窥见他的内心,对他会产生一种渴望,向深入它、洞悉它复杂莫测的心理世界。

美文欣赏——大海

海水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海波是平稳如春晨的西湖一样。偶尔微风,只吹起了绝细绝细的千万个粼粼的小皱纹,这更使照晒于初夏之太阳光之下的,金光灿烂的水面显得温秀可喜。我从没见过那么美的海!天空上也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平贴于空中,就如一个女郎,穿上了绝美的蓝色夏衣,而颈间却围绕了一段绝细绝轻的白纱巾。我从没见过那么美的海天。

潮来了,汹涌的潮水,后浪推前浪,一排排白花花的潮水簇拥着冲过来,声似雷霆万钧,势如万马奔腾。大海霎时间变成了无边无际的战场,海风吹着尖厉的“号角”,海浪似乎是千百个英勇的战士,向海岸猛烈地进攻着,发出隆隆呼喊。岸上千斤重的巨石,只要被潮水轻轻一拂,就仿佛一下子“沉”到“海底”去了。一排排浪撞在岸上,溅起一片片浪花。这壮观的海潮,使我感到,在浩瀚无边的大海里,蕴藏着多少力量,这茫茫的海水引起多少诗人无限的遐想。

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但是,它比天空的景色更要壮观。因为它是活动的,每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着的火焰,闪烁着,滚动着,消失了。而后面的一排,则又闪烁着,滚动着涌了过来,在这幽美的夜晚中,我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沿着海边,慢慢地向前走去。海水,轻轻地抚摸着细软的沙滩,发出温柔的“刷刷”声,晚来的海风,清新而又凉爽,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兴奋和愉快。我到过不少的海滨城市,那些地方都令人喜爱,然而,我最爱的还是这儿——威海。

大海与诗的交响

就象险峻的高山,湛蓝、深邃而神秘的大海也是许多人梦想亲近的事物。浪花飞扬,海涛汹涌,也引发了无数诗人澎湃的诗情。从世界诗歌的小小窗口向外眺望,随时都能听到海潮的拍岸,看到海鸟的飞翔。

在许多描绘大海的诗句中,阿根廷诗人博乐赫斯的一句算是比较经典的,他说:“在宁静的早晨冲刷着无边沙滩的汹涌不息的大海。”这一句应该是道出了大海在人们心中的基本形象。大海是什么色彩?在不同的人心中,可能有从浅绿到深蓝等不同的选择。而在荷马史诗《奥德赛》里,在那位伟大的盲诗人的心中,大海却是“酒色”的,的确,美丽清澈、令人着迷的大海的确像一杯让人一饮即醉的美酒。

大海宽广无垠,无遮无拦,能够让人们的心胸变得开阔,也能让人们的痛苦得到缓冲和解脱。1824年,俄国诗人普希金被沙皇专制政府流放到高加索,普希金性格刚正不阿,不愿迎合当地总督,又被革职遣送回乡。临行前,诗人站在高加索海边登高望远,怀念友人,以孤独忧愤的心情写下了著名的《致大海》。在诗的开头,他这样深情地呼唤:“再见吧,自由的原素!最后一次了,在我眼前,你的蓝色的浪头翻滚起伏,你的骄傲的美闪烁壮观。”

大海气象万千,美不胜收,从不同的角度看大海,都可以得到不同的感受。“这片平静的房顶上有白鸽荡漾。”这一句是法国象征主义诗人瓦雷里的名诗《海滨墓园》的首句,他把大海比喻成屋顶,而浪花则幻化成了白色的鸽子。天才少年兰波想象自己是一只喝醉酒的小船在大海上漂浮,他这样描绘一个水手眼中的大海——“我熟悉在电光下开裂的天空,狂浪、激流、龙卷风;我熟悉黄昏和象一群白鸽般振奋的黎明,我还见过人们只能幻想的奇景!”

在所有描绘大海的诗歌中,篇幅最长,气象也最雄伟的应该是法国外交官诗人佩斯的长诗《海标》。他说:“这是一支不曾唱过的海歌,是大海为我们而唱的歌:大海,引导我们,直到尽情呼吸与结束发展,大海,是我们,引导海水丝状的声音,与全世界所有侥幸获得的伟大凉爽。”美国诗人惠特曼也爱海,他把大海当做自己诗歌写作的老师——“啊大海,这一切我都愿意交换,如果你能把一道波浪起伏的诀窍换给我,或者你能在我的诗上吹上一口气,并把它的味道留在那里。”

大海有让人惊心动魄的美,而活动于其中的还是人,是男人和女人,还有他们的爱情。西班牙诗人希梅内斯有一首诗叫《一个新婚诗人的日记》,他在里面尽情抒写了大海、阳光,花朵,还有爱情的甜蜜和幸福。上文提到的佩斯的《海标》一诗中也有情爱的描写,佩斯说:“船舶窄小,我们的眠床窄小。”智利诗人聂鲁达的爱情诗让人难以忘记,他在一首诗中记录了自己与爱人在海边码头上的分别:“在包围我的夜色中浮现了对你的回忆。河流将它固执的悲叹混入大海。荒凉如同这黎明中的码头。是启程的时刻了。噢,被抛弃的人啊!”听来让人绝望动容。

陆地上的坟墓让人会想到死亡,而面向空无的大海也会给人这样的联想。英国诗人丁尼生面对海上的一片沙洲,想到自己死后的情形,他祈愿当自己的灵魂驶向空茫的大海时,会有一位伟大的领航者来引领自己——

黄昏和傍晚的钟鸣,

过后就是茫茫的黑暗!

也许这儿不会有离别的伤痛,

当我登上这小船;

虽然这潮水把我们带走

直到超越目标的时空远方,

我只希望自己越过沙洲后,

能够当面见到领航。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也不缺少歌咏大海的名诗名句。比如人们熟悉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或者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或者是“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诗人曹操写过著名的《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反映出了这位政治家、军事家的博大胸襟。

1989年3月26日,年仅25岁的青年诗人海子在河北省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他也在一首明亮与温暖的诗作中为中国当代新诗带来了有关大海的名句:“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写海的名家名篇

◎许地山

南普陀寺(1)里的大石,雨后稍微觉得干净,不过绿苔多长一些。天涯底淡霞好像给我们一个天晴底(2)信。树林里底虹气(3),被阳光分成七色。树上,雄虫求雌底声,凄凉得使人不忍听下去。妻子坐在石上,见我来,就问:「你从那里来?我等你许久了。」

「我领着孩子们到海边捡贝壳咧。阿琼捡着一个破贝,虽不完全,里面却像藏着珠子底样子。等他来到,我教他拿出来给你看一看。」

「在这树荫底下坐着,真舒服呀!我们天天到这里来,多么好呢!」

妻说:「你那里能够……?」

「为什么不能?」

「你应当作荫,不应当受荫。」

「你愿我作这样底荫么?」

「这样底荫算什么!我愿你作无边宝华盖(4),能普荫一切世间诸有情。愿你为如意净明珠(5),能普照一切世间诸有情。愿你为降魔金刚杵(6),能破坏一切世间诸障碍。愿你为多宝盂兰盆(7),能盛百味,滋养一切世间诸饥渴者。愿你有六手,十二手,百手,千万手(8),无量数那由他如意手,能成全一切世间等等美善事。」

我说:「极善,极妙!但我愿做调味底精盐,渗入等等食品中,把自己底形骸融散,且回复当时在海里底面目,使一切有情得尝咸味,而不见盐体。」

妻子说:「只有调味,就能使一切有情都满足吗?」

我说:「盐底功用,若只在调味,那就不配称为盐了。」

——选自《许地山散文选》,洪范书店

【注释】

(1)南普陀寺:位于福建厦门的五老峰下。南普陀背山面海,风景幽美,以位于浙江省普陀山之南,故称南普陀。始建于唐代,初名泗洲寺,后毁于兵乱。清康熙年间重建,改名南普陀,与浙江定海的普陀山同为我国东南地区的名胜。大悲殿为南普陀的著名建筑,全部由细木雕嵌,八角亭式,重檐三迭;殿顶用斗栱相迭,横托梁木,以石柱支撑,结构奇特,为寺宇建筑中所少见者。殿内有千手观音造像,雕刻极为精细。一九二五年,会泉法师任住持,创建闽南佛学院,兼任院长。

(2)底:结构助词。用在名词或代名词后面,表示所有的意思。同「的」。

(3)虹气:大气中的水滴经日光照射后,发生折射或反射作用而形成的弧形光圈。出现在太阳的相对方向,由外圈至内圈呈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4)宝华:谓至宝之妙花。《法华经譬喻品》:「若欲行时,宝华承足。」又宝华丛集无数,称为「宝华聚」、「宝华盖」。此外,亦有称说法之高座(须弥座)为「宝华王座」。

(5)如意净明珠:即如意宝珠,又作摩尼宝珠、无价宝珠。指能如自己意愿,而变现出种种珍宝之宝珠。此宝珠尚有除病、去苦等功德。一般用以譬喻法与佛德,及表征经典的功德。据《杂宝藏经卷六》载,如意宝珠出自摩竭鱼的脑中。另据《大智度论卷五十九》载,如意宝珠或由龙王的脑中而出;或为帝释天所持之金刚,破碎后掉落而得;或为佛的舍利变化而成,以利益众生。此如意宝珠系如意轮观音、马头观音、地藏菩萨等之持物,能满足众生意愿。

(6)金刚杵:原为古代印度武器。由于质地坚固,能击破各种物质,故冠以金刚之名。密教中,金刚杵象征摧灭烦恼的菩提心,为诸尊持物或修法的道具。于曼荼罗海会的金刚部诸尊皆持金刚杵。真言行者亦常携行,盖以此杵象征如来金刚的智用,能破除愚痴妄想的内魔与外道诸魔障。

(7)盂兰盆:梵名Ullambana 的音译,为汉语系佛教地区,根据盂兰盆经而于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超度历代宗亲的仪式。据《盂兰盆经》所载,佛弟子目连以天眼通见其母堕在饿鬼道,皮骨相连,日夜苦闷相续;目连见已,以钵盛饭,往饷其母,然其母以恶业受报之故,饭食皆变为火炎。目连为拯救其母脱离此苦,乃向佛陀请示解救方法。佛陀遂指示目连于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饮食置于盂兰盆中以供养三宝,能蒙无量功德,得救七世父母。《盂兰盆经》:「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常忆父母供养,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顺慈忆所生父母,乃至七世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据《佛祖统纪卷三十七》载,我国最早行盂兰盆会者传为梁武帝,其后蔚成风气,历代帝王臣民多行此会,以报父母、祖先恩德。

(8)千万手:此说法源于六观音之一的「千手千眼观自在」。又作千手千眼观音、千眼千臂观音、千眼千首千足千舌千臂观自在。据《千手千眼大悲心经》载,观自在菩萨于往昔闻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为利益一切众生、为广大慈悲的化用,乃发具足千手千眼的大愿,而即刻得其身。

【作者简介】

许地山(一八九三∣一九四一)现代作家、学者。名赞(方方土),字地山,笔名落花生。祖籍广东揭阳,生于台湾台南一个爱国志士的家庭。回大陆后落籍福建龙溪。一九一七年考入燕京大学,曾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合办《新社会》旬刊。一九二○年毕业时获文学学士学位,翌年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一九二二年又毕业于燕大宗教学院。 一九二三至一九二六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和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宗教史、哲学、民俗学等。回国途中短期逗留印度,研究梵文及佛学。一九二七年起任燕京大学教授、《燕京学报》编委,并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兼课。一九三五年因与燕大校长司徒雷登不合,去香港大学任教授。抗日战争开始后,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常务理事,?抗日救国事业奔走呼号,展开各项组织和教育工作。后终因劳累过渡而病逝。

许地山于一九二一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命命鸟〉,接着又发表了前期代表作小说〈缀网劳蛛〉和具有朴实淳厚风格的散文名篇〈落花生〉。他的早期小说取材独特,情节奇特,想象丰富,充满浪漫气息,呈现出浓郁的南国风味和异域情调。他虽在执着地探索人生的意义,却又表现出玄想成分和宗教色彩。二○年代末以后所写的小说,保持着清新的格调,但已转向对群众切实的描写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写得苍劲而坚实,〈春桃〉和〈铁鱼底鳃〉便是这一倾向的代表作。他的创作并不丰硕,但在文坛上却独树一帜。作品结集出版的有短篇小说集《缀网劳蛛》、《危巢坠简》,散文集《空山灵雨》,小说、剧本集《解放者》、《杂感集》,论著《印度文学》、《道教史》(上),以及《许地山选集》、《许地山文集》等。

暾将出兮东方

◎许地山

在山中住,总要起得早,因为似醒非醒地眠着,是山中各样的朋友所憎恶的。破晓起来,不但可以静观彩云底变幻;和细听鸟语底婉转;有时还从山巅、树表、溪影、村容之中给我们许多不可说不可说的愉快。

我们住在山压檐牙阁里,有一次,在曙光初透的时候,大家还在床上眠着,耳边恍惚听见一队童男女底歌声,唱道:

榻上人,应觉悟!

晓鸡频催三两度。

君不见——

「暾将出兮东方」,

微光已透前村树?

榻上人,应觉悟!

往后又跟着一节和歌:

暾将出兮东方!

暾将出兮东方!

会见新曦被四表,

使我乐兮无央。

那歌声还接着往下唱,可惜离远了,不能听得明白。

啸虚对我说:「这不是十年前你在学校里教孩子唱得么?怎么会跑到这里唱起来?」

我说:「我也很诧异,因为这首歌,连我自己也早已忘了。」

「你底暮气满面,当然会把这歌忘掉。我看你现在要用赞美光明的声音去赞美黑暗哪。」

我说:「不然,不然。你何尝了解我?本来,黑暗是不足诅咒,光明是毋须赞美的。光明不能增益你什么,黑暗不能妨害你什么,你以何因缘而生出差别心来?若说要赞美的话,在早晨就该赞美早晨;在日中就该赞美日中;在黄昏就该赞美黄昏;在长夜就该赞美长夜;在过去、现在、将来一切时间,就该赞美过去、现在、将来一切时间,说到诅咒,亦复如是。」

那时,朝曦已射在我们脸上,我们立即起来,计划那日底游程。

暗 途

「我底朋友,且等一等,待我为你点着灯,才走。」

吾威德见他底朋友这样说,便笑道:「哈哈,均哥,你以我为女人么?女人在夜间走路才要用火;男子,又何必呢?不用张罗,我空手回去罢,——省得以后还要给你送灯回来。」

吾威底村庄和均哥所住底地方隔着几重山,路途崎岖得很厉害。若是夜间要走那条路,无论是谁,都得带灯。所以均哥一定不让他暗中摸索回去。

均哥说:「你还是带灯好。这样底天气,又没有一点月影,在山中,难保没有危险。」

吾威说:「若想起危险,我就回去不成了…」

「那么,你今晚上就住在我这里,如何?」

「不,我总得回去,因为我底父亲和妻子都在那边等着我呢。」

「你这个人,太过执拗了,没有灯,怎么去呢?」均哥一面说,一面把点着底灯切切地递给他;他仍是坚辞不受。」

他说:「若是你定要叫我带着灯走,那教我更不敢走。」

「怎么呢?」

「满山都没有光,若是我提着灯走,也不过是照得三两步远,且要累得满山底昆虫都不安。若凑巧遇见长蛇也冲着火光走来,可又怎办呢?再说,这一点的光可以把那照不着底地方越显得危险,越能使我害怕。在半途中,灯一熄灭,那就更不好办了。不如我空着手走,初时虽觉得有些妨碍,不多一会,什么都可以在幽暗中辨别一点。」

他说完,就出门。均哥还把灯提在手里,眼看着他向密林中那条小路穿进去,才摇摇头说:「天下竟有这样怪人!」

吾威在暗途中走着,耳边虽常听见飞虫、野兽底声音,然而他一点害怕也没有。在蔓草中,时常飞些萤火出来,光虽不大,可也够了。他自己说:「这是均哥想不到,也是他所不能为我点底灯。」

那晚上他没有跌倒;也没有遇见毒虫野兽;安然地到他家里。

我底朋友说:「人底自由和希望,一到海面就完全失掉了!因为我们太不上算,在这无涯浪中无从显出我们有限的能力和意志。」

我说:「我们浮在这上面,眼前虽不能十分如意,但后来要遇着底,或者超乎我们底能力和意志之外。所以在一个风狂浪骇底海面上,不能准说我们要到什么地方就可以达到什么地方;我们只能把性命先保持住,随着波涛颠来簸去便了。」

我们坐一只不如意的救生船里,眼看着载我们到半海就毁坏的大船渐渐沈下去。

我底朋友说:「你看,那要载我们到目的地底船快要歇息去了!现在在这茫茫的空海中,我们可没有主意啦。」

幸而同船底人,心忧得很,没有注意听他底话。我把他底手摇了一下说:「朋友,这是你纵谈底时候么?你不帮着划桨么?」

「划桨么?这是容易的事。但要划到那里去呢?」

我说:「在一切的海里,遇着这样的光景,谁也没有带着主意下来,谁也脱不了在上面泛来泛去。我们尽管划罢。」

【讲师的话】

◎孟桦

「愿」这个词在佛家的观点来说,有非常重要的涵意,誓愿之力,可以使人发心为善、证道成佛,所谓:「修行要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愿,就是兴佛道起善根的人,他心中所系,若不是为个人修行,便是回向众人的愿;而「愿智」,指的是以愿为先,足以引发妙智,妙智的本身便能完成愿的意义。

许地山的〈愿〉就是以寓言式的散文体裁,藉由第一人称「我」和妻子的对话,而显现悲悯渡人的「愿智」。

处地于普陀山寺,那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在环境的条件下,有了浑然天成「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法」的「愿」时空。树上雄虫求雌叫声凄悲,与此时作者的因缘,成了一迷一悟的对比。虫未能有对世间的觉悟,只为交配繁衍下一代而求偶;而作者虽已结婚,有了一份对佛法的认识与依托,使得两人的爱情化为菩提眷属。

「拾起的破贝,虽不完全,里头却藏着珠子」平常一般的对话,在这篇文里,隐喻着生命虽有缺陷,但分分寸寸都涵藏着如宝藏般的意义,能转变人生,开发潜能,领人觉悟,解脱苦恼。

妻子要「我」不要成为受荫者,而应当成为遮护众生的树荫,更应当矢志成佛,以如意手成全世间一切美善。

有趣的是「我」的回答,作者愿做「调味的精盐」,使食物回复「海里底面目」,「使一切有情得尝咸味,而不见盐体。」真正的无漏真智,如《金刚经》说:「度一切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是不居功、不居名,以一己的全体汇融入人海。

妻子问:「只有调味,就能使一切有情都满足吗?」这是妻子对作者「愿」的起惑,妙在「我」的回答:「盐底功用,若只在调味,那就不配称为盐了。」即「如是行」若是只为度众生,那也不是「如是行」了。其实,强调能度、所度,都是在相上的执着分别,跳离了相上观,这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成,何来此他、前后、上下等差别相呢。

〈愿〉文虽短,意境却是悠扬。这是作者许地山先生为文的一贯方法,随文收录几篇短文,与读者分享。第一篇〈暾将出兮东方〉,隐喻人们习惯性地赞扬光明,鄙弃黑暗,其实光明黑暗本身没有对错,应活在当下,赞扬每一刻的美好。〈暗途〉则揭示了人依赖于「灯」照见前路,若放下外物,回归到本体,其实本自具足;对事物的依赖执取,限制了人的潜力,若能「无所住」,就「而生其心」了。最后一篇〈海〉,让我们了解到,世间变幻无常,真要去求个方向,算计个什么,哪是可以掌握的呢?「谈者」是一份对生命的希望,而「行者」是不断地向前迈进;终点为何,「但问耕耘不问收获」,在人生的茫茫大海上,谁也没有带着主意下来,谁也脱离不了在上面泛来泛去,只有尽管划吧!

许地山的寓言式文体,充满智慧的观照,读来余韵缭绕,不愧为佛教文学的创作先驱。

有哪些名人写的关于海的文章(写海的名家名篇)

以上介绍的就是《有哪些名人写的关于海的文章(写海的名家名篇)》的具体内容,希望本篇文章能帮助到你了解更多的学习知识和生活常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关注常识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