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说的是什么地方(南洋是指哪个地方)
南洋是明、清时期对东南亚一带的称呼,包括马来群岛、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群岛,也包括中南半岛沿海、马来半岛等地。南洋是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一个概念。清朝时期也指自江苏以南的沿海诸地称为“南洋”。在清朝和民...

南洋说的是什么地方
南洋是明、清时期对东南亚一带的称呼,包括马来群岛、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群岛,也包括中南半岛沿海、马来半岛等地。南洋是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一个概念。清朝时期也指自江苏以南的沿海诸地称为“南洋”。在清朝和民国末期,那时华侨到东南亚谋生被称为“下南洋”。
南洋是哪里
“南洋”是指东南亚地区,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
南洋是明、清时期对东南亚一带的称呼,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一个概念。包括马来群岛、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群岛,也包括中南半岛沿海、马来半岛等地。
南洋概念与西洋、东洋、北洋相对应。西洋指马六甲海峡以西的印度洋地区,还包括欧洲或更远的地方,清朝一度特指欧美国家;东洋特指日本。中国的名称如厦门南洋学院、南洋模范中学。东南亚的名称如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还有一些企业也使用南洋一词。
中国人下南洋的历史脉络
南洋一词最早大概出现在明朝。明朝人口迅速膨胀,加之政府禁海闭关锁国,导致国际贸易受阻,以及渔民生活艰难。明朝的口粮已无法养活日益增加的人口。这种情况下,东南沿海许多福建广东人只能出海往南寻求新的生路。
他们离开故土,大概以偷渡的方式来到了中南半岛、菲律宾群岛、印尼群岛等地,在这些地方耕作或做生意。当时,就被称为“下南洋”——这是一种行为,至于南洋到底是哪里并不十分明确。
当然,明清两朝都实行海禁政策,下南洋的行为是不被允许的。这群出海谋生的人被当作天朝弃民,如果被抓住将会受到极其严厉的惩罚。
直到19世纪中期解除海禁后,清朝人可以正大光明出国了,这一时期有更多福建广东一带的沿海居民下南洋。现在东南亚华人的祖先大多就是这时候迁移过去的。总的来看,中国人的“下南洋”是平和的,是非国家行为的,只是一部分老百姓为了生存的个人行为。
其实,所谓南洋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明清时代,有时连台湾海域都被称为南洋。在那时的某些北方人眼中,甚至浙江以南的海域都是南洋。清朝洋务运动时就有南洋水师,或称南洋舰队,而它主要负责江浙一带的海防事务。
南洋是指哪个地方
南洋是明、清时期对东南亚一带的称呼,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一个概念,包括马来群岛、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群岛,也包括中南半岛沿海、马来半岛等地,清朝时期也指自江苏以南的沿海诸地称为“南洋”(江苏以北沿海称北洋)。
清末至民国时期,划分我国沿海地区为南北两洋区,称山东以南的江苏、浙江、福建及广东各省为南洋;江苏以北的山东、河北、辽宁各省为北洋。中国古代汉族开始移民南洋,明朝时期及明亡后,大量汉族移民涌入该区域谋生、定居,叫做“下南洋”,汉族曾建立过一系列的政权。
南洋是指今天的哪里
南洋是指当今东盟十国在内的广大区域,包括马来群岛、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群岛,也包括中南半岛沿海、马来半岛等地。
南洋概念与西洋、东洋、北洋相对应。西洋指马六甲海峡以西的印度洋地区,还包括欧洲或更远的地方,清朝一度特指欧美国家;东洋特指日本。
南洋一词目前大陆罕用。但中国和东南亚的一些名称仍然沿用南洋一词,中国的名称如厦门南洋学院、南洋模范中学。东南亚的名称如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还有一些企业也使用南洋一词。
南洋管辖
清末设“南洋大臣”管理诸项事务。(南洋水师的“南洋”是相对于北洋水师的“北洋”而言。北洋水师主要活动于长江口以北的渤海、黄海、东海一带,南洋水师活动于长江口以南的东海、南海。在清朝和民国时期,“南洋”还指东南亚地区,那时华侨去东南亚谋生称为“下南洋”。
事实上南洋水师的也可以到东南亚去巡游的。“西洋”在明朝时指印度洋一带,到清朝时指欧洲。后来把日本称为“东洋”是相对于西洋而言。)当时中国国力昌盛,经过千年积累南洋诸国多仰慕中华,有南洋青年摇船去中国沿海纹中华文字于身,乘船归来其国长老者见字让位其居于上座。
以前所说的南洋 是现在的哪里?
东南亚一带
南洋是明、清时期对东南亚一带的称呼,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一个概念。
包括马来群岛、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群岛,也包括中南半岛沿海、马来半岛等地。
中国古代汉族开始移民南洋,明朝时期及明亡后,大量汉族移民涌入该区域谋生、定居,叫做“下南洋”。汉族曾建立过一系列的政权。
现在也有少数人仍称东南亚南洋,不过已是非常稀少。
扩展资料:
“下南洋”
东南亚与中国山水相连,自古以来便是东南沿海百姓移居海外的主要目的地。早在秦汉时期,即有海商进入东南亚的记载。唐宋时期,中国海商遍布东南亚沿海地区,人口往来频繁。15世纪初,爪哇、苏门答腊等地出现华人聚居区。
明中后期,政府多次发布禁令限制出海,但由于海外贸易的兴盛,前往东南亚的人口依然有增无减。然而,真正形成规模并影响至今的移民活动,则是近代以来称为“下南洋”的移民潮。
南洋包括今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11国。在中国文献中,这一地区先后被称为“南海”、“西南海”、“东西洋”,清代泛称“南洋”,后沿用至20世纪中期。
近代之所以出现“下南洋”移民浪潮,有深刻的历史原因。17世纪以降,西方殖民势力开始进入远东地区,荷兰、西班牙、葡萄牙、英国等国家先后在东南亚开辟商埠,将远东地区纳入世界殖民贸易体系。
开发东南亚急需大量劳动力,而非洲黑奴贸易在18-19世纪之交已经衰落,西方殖民国家开始把眼光投向人口众多的中国,颁布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华人前往东南亚。就国内而言,闽粤自古以来便是海上贸易、对外移民活跃的地区,“闽广人稠地狭,田园不足于耕,望海谋生”。
鸦片战争前,“下南洋”的华人以经商谋生者居多,当时东南亚华人已有150万之多。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南洋
人民网-“下南洋”:晚清中国人走向世界的艰辛历史
以前的南洋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以前的南洋指的是现在的马来群岛、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群岛,也包括中南半岛沿海、马来半岛等地。清朝时期也指自江苏以南的沿海诸地称为“南洋”(江苏以北沿海称北洋)。南洋是明、清时期对东南亚一带的称呼,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一个概念。
最早南洋之名,源出古代年间,该地地处南海之滨,天遥地远,海风弥漫,登临潮州府城楼时,南望一片汪洋而故名。其后第一次出现南洋名字,《澄海县志》“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建寨城堡于南洋下社”。饶宗颐在《潮州府志略·大事记》中也同样记载:“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指挥俞良辅筑南洋水寨城于苏湾都”(南洋寨城在今莲下镇槐东村内)。

以上介绍的就是《南洋说的是什么地方(南洋是指哪个地方)》的具体内容,希望本篇文章能帮助到你了解更多的学习知识和生活常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