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谋士戴铎的历史资料(戴铎是谁)
雍正的谋士是戴铎,雍正没有登基为皇的时候,戴铎是雍正身边的一代谋士,主要为雍正出谋划策,教雍正如何当一个好皇帝,包括给雍正出夺嫡策略,最终将雍正扶上了皇位,雍正当上皇帝后,戴铎并没有得到好的待遇并没有...
雍正谋士戴铎的历史资料
雍正的谋士是戴铎,雍正没有登基为皇的时候,戴铎是雍正身边的一代谋士,主要为雍正出谋划策,教雍正如何当一个好皇帝,包括给雍正出夺嫡策略,最终将雍正扶上了皇位,雍正当上皇帝后,戴铎并没有得到好的待遇并没有任何升官加职,而是被雍正派到了年羹尧手下干活,之后雍正找了个贪官的罪名,处死了戴铎。
戴铎的介绍
戴铎,是雍正在府邸时期的一个重要策士,出了很多点子教雍亲王如何谦恭为皇。
而雍正即位后,戴铎没有捞到什么好处,先被发到年羹尧处当差,还被雍正指为贪官,最后被雍正处死。
戴铎,曾为胤禛家奴,后被推荐担任福建知府、道员,四川布政使等职。
作为奴才,戴铎本该在历史上籍籍无名,却偏因为他曾在主子胤禛成为雍正前,写过10封密信犯险劝进,为其夺嫡继位出谋划策而为人所知。
史实证明,这些密信,皆与胤禛赖以成功继位的关键策略密切相关。史称“戴铎十启”。
扩展资料:
戴铎,本为胤禛家奴。至于他何时进的胤禛的雍亲王府,已不可考,但至少是在康熙二废太子、诸位之争白热化之前。后被胤禛推荐担任福建知府、道员,四川布政使等职。
当时,在胤禛的智囊团中,戴铎只是他豢养的谋士之一。这个人在历史上名声不显,但却做了一件让历史不会忘记之事:
他给自家主子胤禛一连写了10封力劝其夺取皇位的建议信,并献上了自己的一整套策略和方法。史上于是就有了“戴铎十启”。
戴铎向胤禛献上“第一启”时,时在康熙五十二年,正是各皇子争夺皇位关键时期。
戴铎在信中分析了当前的局势,说这是“君臣利害之关,终身荣辱之际”。
又言及,“在太子没有确定的时候,各位王爷各有不同的心思。古人说,百姓家的父子容易相处,皇上家的父子可就难了。一两个兄弟容易相处,兄弟众多可就难了。为什么呢?作为皇上的儿子,你不露两手吧,皇上看不上你。你露多了吧,皇上又会疑心。这就太难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戴铎
戴铎是谁?
戴铎是雍正在府邸时期的一个重要策士,出了很多点子教雍亲王如何谦恭为皇,而雍正即位后,戴铎没有捞到什么好处,先被发到年羹尧处当差,还被雍正指为贪官,最后被雍正处死。
戴铎写给雍正的夺嫡方针、策略
当此君臣利害之关,终身荣辱之际,奴才虽一言而死,亦可少报知遇于万一也。谨据奴才之见,为我主子陈之:
皇上有天纵之资,诚为不世出之主;诸王当未定之日,各有不并立之心。论者谓处庸众之父子易,处英明之父子难;处孤寡之手足易,处众多之手足难。何也?处英明之父子也,不露其长,恐其见弃,过露其长,恐其见疑,此其所以为难。处众多之手足也,此有好竽,彼有好瑟,此有所争,彼有所胜,此其所以为难。而不知孝以事之,诚以格之,和以结之,忍以容之,而父子兄弟之间,无不相得者。我主子天性仁孝,皇上前毫无所疵,其诸王阿哥之中,俱当以大度包容,使有才者不为忌,无才者以为靠。昔者东宫未事之秋,侧目者有云:“此人为君,皇族无噍类矣!”此虽草野之谚,未必不受此二语之大害也。奈何以一时之小而忘终身之大害乎?
至于左右近御之人,俱求主子破格优礼也。一言之誉,未必得福之速,一言之谗,即可伏祸之根。主子敬老尊贤,声名实所久著,更求刻意留心,逢人加意,素为皇上之亲信者,不必论,即汉官宦侍之流,主子似应于见面之际,俱加温语数句,奖语数言,在主子不用金帛之赐,而彼已感激无地矣。贤声日久日盛,日盛日彰,臣民之公论谁得而逾之。
至于各部各处之闲事,似不必多于与阅也。
本门之人,受主子隆恩相待,自难报答,寻事出力者甚多。兴言及此,奴才亦觉自愧。不知天下事,有一利必有一害,有一益必有一损,受利受益者未必以为恩,受害受损者则以为怨矣。古人云:不贪子女玉帛,天下可反掌而定。况主子以四海为家,岂在些须之为利乎!
至于本门之人,岂无一二才智之士,但玉在椟中,珠沉海底,即有微长,何由表现。顷者奉主子金谕,许令本门人借银捐纳,仰见主子提拔人才之至意。恳求主子加意作养,终始栽培,于未知者时为亲试,于已知者恩上加恩,使本门人由微而显,由小而大,俾在外者为督抚提镇,在内者为阁部九卿,仰籍天颜,愈当奋勉,虽未必人人得效,而或得二三人才,未尝非东南之半臂也。
以上数条,万祈主子采纳。奴才身受深恩,日夜焚祝。我主子宿根深重,学问渊宏,何事不知,何事不彻,岂容奴才犬马之人刍荛之见。奴才今奉差往湖广,来往似需数月。当此紧要之时,诚不容一刻放松也!否则稍为懈怠,倘高才捷足者先主子而得之。我主子之才智德学素俱,高人万倍,人之妒念一起,毒念即生,至势难中立之秋,悔无及矣。
胤禛(雍正)批语:
语言虽则金石,与我分中无用。我若有此心,断不如此行履也。况亦大苦之事,避之不能,尚有希图之举乎?至于君臣利害之关,终身荣辱之际,全不在此,无祸无福,至终保任。汝但为我放心,凡此等居心语言,切不可动,慎之,慎之。
历史上雍正的谋士是戴铎还是邬思道?
历史上没有邬思道这个人,雍正真正的谋士就是戴铎。邬思道只是二月河笔下的人物,它的原型之一就是戴铎。
戴铎,本为胤禛家奴。至于他何时进的胤禛的雍亲王府,已不可考,但至少是在康熙二废太子、诸位之争白热化之前。后被胤禛推荐担任福建知府、道员,四川布政使等职。
当时,在胤禛的智囊团中,戴铎只是他豢养的谋士之一。这个人在历史上名声不显,但却做了一件让历史不会忘记之事:
他给自家主子胤禛一连写了10封力劝其夺取皇位的建议信,并献上了自己的一整套策略和方法。史上于是就有了“戴铎十启”。
纵观“戴铎十启”,这无疑是10封深谙政治权谋,透辟人心、人性的官场信。正是它们,潜移默化地影响甚至指导了胤禛的整个夺嫡继统策略和路径。
扩展资料:
作为奴才的戴铎,似乎毫无察觉自家主子胤禛的态度变化,这一年他又写了一封信,说自己在大学士李光地面前保举胤禛,并许诺将来“富贵共之”。
胤禛对戴铎的越来越鄙视,其根本则源于他对自身的越来越自信。事实果如其言。当胤禛变身为雍正后,戴铎不但未能奴从主荣,反而在雍正元年,直接发往年羹尧军中效力。
可戴铎作死的步伐仍未停止。也许是为了表明“我是皇帝的心腹”,也许是为了巴结年大将军,他竟把自己的“戴铎十启”连带雍正的批语一并拿给了年羹尧炫耀。
到了雍正三年,经一纸上谕申斥戴铎“行止妄乱,钻营不堪,暗入党羽,捏造无影之谈,惑众听,坏朕声明,怨望讥议,非止一端”后,最终将他处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戴铎
谋士戴铎做了什么事,为何雍正一定要杀了他呢?
雍正的谋士戴铎鼓动雍正早年夺嫡,看穿了雍正的心事,雍正认为他会坏自己的事情,所以杀了他。
雍正在还是皇子的时候,他身边有很多谋士,其中戴铎就是其中之一,他鼓动雍正参与夺嫡,并且给雍正制定了很多策略,其实雍正也有夺嫡的想法,但是他不像戴铎一样,这么情绪外露。因此他怕戴铎会影响他,把戴铎调任到远方,并且在登基之后想办法杀了他。
一、戴铎故作聪明,其实对雍正没有帮助。戴铎身为雍正班底的人,他自然希望雍正能够继承皇位,因此自己上蹿下跳,让雍正十分头疼。夺嫡是一件很有风险的事情,这种明显的动作,对雍正夺嫡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引起其他人警觉,让康熙认为他有图谋,坏了雍正的计划。因此雍正认为戴铎没有帮助,把他调离了京城,不让他参与到夺嫡当中。
二、雍正不想有人猜中自己的心事,因此对戴铎十分反感。戴铎为人十分聪明,他给雍正制定的很多计划都符合雍正的处境,而且雍正后来的做法也契合了戴铎的建议,但是戴铎多雍正的内心了解不深。雍正作为一个帝王,不希望身边有人能够看穿他的心事,戴铎这种表明的聪明,反而让雍正下定决心杀他。戴铎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三、鸟尽弓藏戴铎不懂得进退,最后被雍正杀死。戴铎在雍正夺嫡成功当了皇帝之后,自己不懂得收敛,反而认为自己有功劳,和雍正抱怨自己的处境艰难,这种不懂进退的做法,让戴铎最终走向死路。自古谋士都是急流勇退,戴铎这种邀功的做法,让雍正不得不杀死他。
戴铎被杀是因为他不懂得人心,凭借自己的小聪明最终惹来了杀身之祸。大家对此有什么其他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他助雍正帝夺取皇位,事后不但没被封赏,反而被灭口处死吗?
在康熙帝晚年,皇子们围绕着太子之位,展开了激烈争夺,直到1722年,随着康熙帝病死,四阿哥胤禛脱颖而出,成为大清朝新一任皇帝,即雍正帝。在这场“九子夺嫡”的斗争中,雍正帝暗中积蓄力量,有一位人物发挥重大作用,此人堪称是雍正帝的“军师”,不过下场却很惨,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此人名叫戴铎,是雍正帝的“藩邸旧人”,很早就投靠雍正帝门下,是雍正帝的心腹。在康熙五十二年,戴铎给雍正帝写了一封信,原来在前一年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废,储君之位再度空虚。在这封信中,戴铎给雍正帝提出了许多有用的策略,对雍正帝夺取帝位影响深远。
首先,戴铎建议雍正帝要时处理好与父皇、兄弟的关系。“处英明之父子也,不露其长,恐其见弃,过露其长,恐其见疑”,“ 处众多之手足也,此有好竽,彼有好瑟,此有所争,彼有所胜”。因此戴铎提议,“孝以事之,诚以格之,和以结之,忍以容之,而父子兄弟之间,无不相得者”。
其次,戴铎还提议雍正帝要树立声望,“主子敬老尊贤,声名实所久著,更求刻意留心,逢人加意”。接下来,戴铎“至于各部各处之闲事,似不必多于与阅也”,还要暗中提拔门下之人,培植自己的势力。对于这封信,雍正帝批示道:“语言虽则金石,与我分中无用。我若有此心,断不如此行履也。”
雍正帝虽然嘴上这么说,但实际上还是采纳了戴铎的建议,因为他确实希望成为未来的皇帝!戴铎在康熙五十二年至康熙六十年间,一共给雍正帝写了十封信,雍正帝即位后,命令戴铎把这些信抄录存入档案。虽然雍正帝在回复这些信件时,对戴铎进行斥责,不过“其辞若有憾焉,其实乃心喜之”。
正如雍正帝所说的,戴铎的建议确实是“金石之言”,他也确实采纳了戴铎的建议,特别是在处理与父皇、兄弟的关系这方面上。因此后来雍正帝继承皇位后,人们都认为“没有戴铎就没有雍正”。对此史学家范文澜等人也认为,雍正帝的成功是因“倚信满人戴铎之谋划”的结果。
不管怎么说,戴铎都是雍正帝的心腹,帮助他继承皇位的功臣,但是雍正帝在即位后,却翻了脸。雍正帝做了皇帝后,不仅没有提拔戴铎入京,反而将其安排到了四川,后来又解除他四川布政使的职务,发往年羹尧军前效力。雍正帝为什么要这么安排呢?大概是戴铎知道雍正帝太多的内幕了。
以上介绍的就是《雍正谋士戴铎的历史资料(戴铎是谁)》的具体内容,希望本篇文章能帮助到你了解更多的学习知识和生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