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特点(问一问: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特点)
壁虎是蜥蜴的一种,又称守宫。西南地区称巴壁虎、巴壁蜥等。体背腹扁平,身上排列着粒鳞或杂有疣鳞。指、趾端扩展,其下方形成皮肤褶襞,密布腺毛,有粘附能力,可在墙壁、天花板或光滑的平面上迅速爬行 。那么小壁...
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特点
壁虎是蜥蜴的一种,又称守宫。西南地区称巴壁虎、巴壁蜥等。体背腹扁平,身上排列着粒鳞或杂有疣鳞。指、趾端扩展,其下方形成皮肤褶襞,密布腺毛,有粘附能力,可在墙壁、天花板或光滑的平面上迅速爬行 。那么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特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特点【知乎用户解答】
小壁虎尾巴的特点是容易断掉,但是在尾巴断掉之后还可以再长出一条新的尾巴,起到一个保护自己的作用。
这是由于壁虎的尾椎骨中有一个光滑的关节面,把前后半个尾椎骨连接起来,然后这个地方的肌肉、皮肤、鳞片都比较薄而且还松懈,所以在尾巴受到攻击时就可以剧烈地摆动身体,通过尾部肌肉强有力的收缩,造成尾椎骨在关节面处发生断裂,以此来逃避敌害。
壁虎在断尾以后,自残面的伤口很快就会愈合,形成一个尾芽基,经过一段细胞分裂增长时期,然后转入形成鳞片的分化阶段,最后就会长出一条崭新的再生尾。这就是壁虎的尾巴容易断掉但可以再生的原因。
壁虎的尾巴不仅有逃避敌害的作用,而且它的尾巴在垂直攀登和滑行中起着掌握平衡积极的作用,然后还能储存脂肪。
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特点【百度用户解答】
小壁虎的尾巴断掉之后能够再生。断尾后的壁虎过不太久,尾巴又会再生出来。
壁虎在受到惊吓或者当你去捕捉它的时候,只要一碰到它,它的尾巴就会立即折断,壁虎也就乘机逃跑了。这种现象,在动物学上叫做自割,也称为自切、自残和自截。
因为折断的一段尾巴里有许多神经,它离开身体以后,神经并没有马上失去作用,所以还会摆动,起了吓唬作用,有时能够达到自卫的目的。
至于有人说,壁虎的尾巴断后会钻到人的耳朵里去,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断尾大多落在地上,即使仍留在墙上,虽然还会摆动,但已没有定向活动的能力,所以是不会钻到人的耳朵里去的。
扩展资料
断尾再生这是壁虎的特性。每种生物的生理功能不一样,所以有些特别的地方。壁虎为了逃脱人们的逮捕,就断掉尾巴逃跑,但是它还可以长出新的尾巴。
它们身体里有一种激素,这种激素能再生尾巴。当壁虎尾巴断了的时候,它就会分泌出这种激素使尾巴长出来,这种激素科学家一般叫成长素。
其实和大家自己的头发,指甲长出来是一样的。有些细胞可以再生,有些不可以,壁虎的尾巴就含有再生性细胞,能通过激素的刺激使尾巴的细胞活跃,再长出新的尾巴。还有些动物也可以,比如蚯蚓,身体断了,可以再长。
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特点【豆瓣用户解答】
壁虎的尾巴的特点:再生、保持平衡、逃避敌害。
1、再生:断尾后的壁虎,断尾的地方并不是在两个尾椎骨之间的关节处,而发生于同一椎体中部的特殊软骨横隔处。这种特殊横隔构造在尾椎骨骨化过程中形成,因尾部肌肉强烈收缩而断开。软骨横隔的细胞终生保持胚胎组织的特性,可以不断分化。
所以尾断开后又可自该处再生出一新的尾巴。再生尾中没有分节的尾椎骨,而只是一根连续的骨棱,鳞片的排列及构造也与原尾巴不同。有时候,尾巴并未完全断掉,于是,软骨横隔自伤处不断分化再生,产生另一只甚至两只尾巴,形成分叉尾的现象。
2、保持平衡:壁虎是四肢动物,足趾长而平,壁虎的每个脚趾下面都有一排排肉垫,每个肉垫上都有成千上万的刚毛,每根刚毛的顶端又分散几百个毛茸茸的小刷子。
这些小刷子形成了非常大的吸附力,使得壁虎每走一步,就把脚像贴纸一样从墙上撕下来,然后黏到别处。所以壁虎能攀爬极平滑与垂直的面,甚至越过光滑的天花板。
3、逃避敌害:壁虎在正常生活时不会断尾,但如果遇到危险就会断尾,是一种自卫,一种应对危险的本能反映。当它受到外力牵引或者遇到敌害时,尾部肌肉就强烈地收缩,能使尾部断落。掉下来的一段,由于里面还有神经, 尚能跳动一些时候。这种现象,在动物学上叫做自切。
扩展资料:
壁虎是白天休息夜晚行动的动物,能在夜间视物。白天,它潜伏在壁缝、瓦檐下、橱拒背后等隐蔽的地方,夜间则出来活动。夏、秋的晚上,壁虎常出现在灯光照射的墙壁上、屋檐下或电线杆上,捕食蚊、蝇、飞蛾和蜘蛛等,是有益无害的动物。
另外,壁虎是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近危(NT)。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评估级别为易危(V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