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院音质好(问一问:发烧友眼中的电影音质怎么样)
想必现在有很多小伙伴对于电影院音质好这方面的内容都很感兴趣,那么张女士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发烧友眼中的电影音质相关的信息来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哦。很...
电影院音质好
想必现在有很多小伙伴对于电影院音质好这方面的内容都很感兴趣,那么张女士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发烧友眼中的电影音质相关的信息来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哦。
很多人认为音质是一件非常主观和神秘的事情——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标准和不同的听力水平。如何判断它是好是坏?事实上,对音质的判断是严谨和科学的,但还没有建立一个系统和权威的评价体系。判断音质最常见的标准是扭曲。
HiFi意味着高保真。1974年,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规定,总谐波失真必须在20Hz-20KHz的全频段范围内测量,放大器的推力必须在8Ω在扬声器负载和总谐波失真小于1%的情况下测量。此外,国际电工委员会规定的总谐波失真的最低要求是:0.5%前级功放,0.7%合并功放。除总谐波失真外(THD)此外,互调失真和瞬态失真也是衡量音频HiFi性的重要指标。
THD一般可以控制在0.1%以内,比如金喉等高端功放。
然而,HiFi扬声器只设计了左右两个通道,电影是多通道轨道,所以需要特殊的AV功率放大器和特殊的扬声器来实现高质量的观看效果,这里的观看效果和HiFi高保真将偏离——它更注重声场、定位、细节和低音氛围,甚至故意调整取悦耳朵,所以测量电影的音质,应该基于相对较低的扭曲,比较空间感、氛围感和清晰度。
天龙,索尼,先锋,雅马哈...许多著名的AV功放品牌来自日本
如果你知道标准,你必须知道哪些是可能增加失真的“音质杀手”。首先是音源。理论上,无损音频的失真度必须低于有损音频。电影院的音源水平如何?
原音轨质量:电影院更好
影院级电影来源的质量基本上远高于普通电影来源。音频的主要编码方法是PCM。中国大多数电影都包装在5.1声道(6个WAV格式的轨道)中。许多人认为杜比或DTS不是电影来源,而是市场上的DVD或蓝光电影来源。杜比和DTS都属于有损的数字压缩技术,但算法不同(杜比压缩效率更高,5.1声轨码率可达384bps,DTS码率高达1.536kbps),因此,单从片源的音轨质量来看,纯无损PCM无疑更好。
有了好的音源,还需要好的回放设备。与硬件相比,人民币玩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砸钱拼硬件。就算不是思聪哥,我们也比电影院高。真的是这样吗?
硬件(功率放大器、扬声器)质量:家庭可以更强
为了控制成本,包括功率放大器在内的大多数影院在音响方面的投资并不高,因为真正的重点是投影。影院使用的投影仪在数十万元以上,远非家庭投影。毕竟,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观看效果的图片因素远远大于声音。音质,只要功率足够大,声音足够响。
科视HD售价近180万元 35K顶级投影仪
这里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声音≠保真,事实上,音量越大,就越容易产生扭曲,大动态扭曲扭曲是现代功率放大器解决的问题,国内高端电影院如万达使用皇冠功率放大器与JBL扬声器,一些一级使用飞达、音霸、湖山等国内音响品牌,与一些只需要“听”电影院相比,家庭私人影院可以使用更高级的顶级AV音响系统来实现更高质量的回放。
声学设计水平:影院大空间的自然优势
音响界有句名言:“三分靠设备,七分靠设计”,充分体现了声学设计对音质的影响。驻波和混响是两个主要因素。
简而言之,驻波是声反射后产生的叠加或抵消。由于低频波长和高频波短,驻波主要发生在低频段,听起来像是头晕恶心的“嗡嗡声”。解决驻波问题的原理是利用漫反射改变低频反射方向,使低音从不同方向反射到人耳,达到更好的包围感。因此,许多电影院的墙壁和天花板都有特殊的形状。同时,房间的长度、宽度和高度比也很精致。如果是正方体,驻波将达到最严重的水平。正确的方法是调整比例,使长度、宽度和高度不同,使声波不能叠加。房间越大,驻波越轻,所以大录音棚的声学条件比小录音棚好。
驻波是共振,混响是回声。声波在反射时被障碍物吸收。经过无数次的反射和吸收,它们将完全消失。这需要一段时间。当这些声波在短时间内连续传输到耳朵时,就会产生“混响”。适当的混响可以使音色更饱满、更美观,太少的混响会听起来干燥,太多的混响会听起来拖延,控制混响,所以需要确定最佳混响时间,如首都剧院,混响时间为3.3秒(无人)、1.36秒(满座时)。为了控制适当的混响时间,需要使用特殊的声学(吸声)材料,包括多孔吸声棉、吸声板,吸收中高频声波,突出低音势头,同时与薄板增加声音清晰度,此外,地板厚地毯、布艺术沙发、座椅、厚窗帘等具有吸声效果。因此,从声学设计的角度来看,只要有足够的预算,找到一个真正知识渊博的设计团队来处理房间声学,私人电影院也可以达到与电影院相当甚至超过电影院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