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常识网首页
  2. 科普知识

化妆品行业调研(问一问:头部美妆真的吗)

想必现在好多人对于化妆品行业调研都比较感兴趣,那么今天老赵就在互联网上为大家归纳了一些关于头部美妆相关的信息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解决你的疑问。21 年下半年行业...

想必现在好多人对于化妆品行业调研都比较感兴趣,那么今天老赵就在互联网上为大家归纳了一些关于头部美妆相关的信息分享给大家,,....更多关于化妆品行业调研的生活知识,我们随着小编整理的头部美妆详细内容一起继续深入学习吧。

化妆品行业调研(问一问:头部美妆真的吗)

化妆品行业调研

想必现在好多人对于化妆品行业调研都比较感兴趣,那么今天老赵就在互联网上为大家归纳了一些关于头部美妆相关的信息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解决你的疑问。

21 年下半年行业短期增速有所调整,品类渗透率提升、人均消费额增长的双重逻辑依旧未变,长期景气无忧。2021 年 1-10 月,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同比增长 15.1%,其中化妆品类同比增长 16.7%,跑赢整体大盘。但从 7 月开始化妆品类增速由两位数迅速滑落,我们认为有以下原因导致:第一、2020 年化妆品销售受到疫情影响呈现前低后高的局面,不少企业上半年尤其是一季度,受到疫情冲击下半年加大折扣力度来保证全年业绩,因而整体去年下半年基数相对较大。

第二,今年 5 月 1 日起,《化妆品分类规则和分类目录》、《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规范》等法规正式实施,同时化妆品新注册备案平台也同步启用,化妆品行业正式进入功效时代,政策调整下新品推出速度在年中及三季度受到一定程度影响。第三,今年核心化妆品渠道天猫流量势能加速转弱,对部分品牌产生影响。第四,彩妆品类的社交属性较重,受到疫情反复以及去年高基数影响,短期增速回落。长期来看,化妆品行业景气无忧,品类渗透率提升、人均消费额增长的双重逻辑依旧未变。

头部前五大市场中,除中国外,均孕育出了全球前十的美妆企业,而中国美妆赛道本土大企业长期空缺。全球范围来看,美国、中国、日本、巴西、德国是世界前五的化妆品大国,美妆个护市场分别为 909/753/351/237/193 亿美金,头部前五大市场中,除中国外,均产出了全球前十的美妆企业,其中市场规模最大的美国拥有雅诗兰黛、宝洁、高露洁、强生四大集团,第三大市场日本拥有资生堂集团,巴西拥有这两年凭收购雅芳快速增长的 Natura&CO,而德国则拥有拜尔斯道夫,其 2020 年美妆收入60 亿美金,而中国美妆赛道本土大企业一直处于空缺。

我国本土品牌市场份额显著低于日韩、美国、法国、巴西等化妆品大国,国货市占率提升缓慢,其中大众市场本土品牌市占率近年来持续提升但依然有差距,高端市场则一直未能有效突破。可统计范围内美妆个护赛道中国市场中本土集团的市占率为31.38%,对比海外其他化妆品大国,日本/韩国/法国/美国/巴西在 2020 年本国化妆品集团市场份额占比分别达到 73%/68%/60%/55%/43%,均显著高于中国。2015-2018 年中国本土化妆品品牌市场份额小幅提升,而在 2019、2020 年,整体国货市场份额未能进一步扩大。

拆分结构来看,大众市场本土品牌市占率持续提升但依然有差距,高端市场一直未能有效突破。2020 年,我国大众/高端化妆品市场本土品牌市占率分别为 45%/10%,近 10 年来大众市场上本土品牌市占率持续提升,但高端市场则一直在 10%~13%徘徊。对比全球其他化妆品大国,大众市场来看,日本/韩国/巴西/美国/法国的本土市占率分别为 77%/79%/52%/51%/56%,均超过 50%;高端市场来看,日本/韩国/美国/法国的本土市占率分别为 72%/59%/43%/83%,我国高端本土市占率远低于日韩、美国及法国。

本土市占率较低,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早期外资通过收购获取渠道资源、兼并竞争对手使得 80 年代前强势的国货品牌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目前本土一线品牌成立时间基本集中在 2000 年以后,历史不过 20 年。而这 20 年中,国货内部面临了渠道、营销以及客群的剧烈变化,同时品牌的成长历程中长期伴随外资品牌的竞争,因而本土整体实力分散。

(1)中国化妆品发展史可以追溯到 1829 年“谢馥春”品牌,上世纪 30 年代“双妹”、“百雀羚”等品牌快速发展, 1962 年美加净品牌诞生,1986年大宝品牌诞生、1992 年小护士成立,国内化妆品市场在 80 年代前由国货占据主导,但是整体行业规模较小,根据聚美丽数据,1987 年中国化妆品产值仅 19 亿元,生产企业约 100 家。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资生堂(1981)、强生(1985)、宝洁(1989)、联合利华(1989)、LVMH(1992)、雅诗兰黛(1993)、欧莱雅(1996)等一批海外集团陆续进入中国,迅速抢占原来空缺的高端化妆品市场,并在国内通过并购的方式获取市场份额渠道资源、兼并竞争对手,典型案例包括 2003 年、2004 年欧莱雅先后收购小护士和羽西,08 年强生收购大宝, 11 年科蒂收购丁家宜。由此中国化妆品行业进入到了外资主导的阶段。

(2)2000 年前后,中国化妆品迎来了第一次品牌潮(国货 1.0)。2000 年前后,在外资狙击大背景下,一部分国货品牌定位植物、草本或者东方文化与海外品牌形成差异化,如佰草集(1998)相宜本草(1999)、自然堂(2001)等;另一部分品牌则学习、借鉴国际品牌的营销方式、包装设计,但与国际品牌在价格、渠道上错位竞争,代表品牌有丸美(2000)、卡姿兰(2001)、韩束(2002)、珀莱雅(2003)等。这一阶段 CS 渠道成为了众多国内品牌的“母渠道”,由于海外品牌下沉困难,大量国产品牌错位竞争借助 CS 渠道,主打“农村包围城市”战略,借助低线城市做大。

(3)2010 年后,我国电商渠道迎来爆发式增长,淘品牌兴起(国货 2.0)。代表品牌包括阿芙(2003)、御泥坊(2006)、膜法世家(2007)等,凭借淘宝商城(天猫)的流量红利快速崛起,但快速增长后淘品牌随即面临从渠道品牌转型的压力,14/15 年天猫加大对于国际品牌的引入和扶持,流量红利下滑,淘品牌面临增长压力。



化妆品行业调研(问一问:头部美妆真的吗)

以上就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生活知识】化妆品行业调研(问一问:头部美妆真的吗)的全部内容,希望对你于了解《头部美妆》相关内容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关注常识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