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皇城的四座城门(麻烦告诉我:终于齐了老北京城门内九门外七门皇城四门的历史与今朝)
想必现在有很多人对于北京皇城的四座城门方面的知识都特别想要了解,如今小编也是在网络上收集了一些关于终于齐了老北京城门内九门外七门皇城四门的历史与今朝相关的信息分...
北京皇城的四座城门
想必现在有很多人对于北京皇城的四座城门方面的知识都特别想要了解,如今小编也是在网络上收集了一些关于终于齐了老北京城门内九门外七门皇城四门的历史与今朝相关的信息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解决你的疑问。
老北京有句顺口溜:“内九外七皇城四”,指的是北京有多少个城门。“内九”指的是北京内城的九个城门,分别是正阳门、崇文门、朝阳门、东直门、安定门、德胜门、西直门、阜成门、宣武门;“外七“指的是北京外城的七座城门,东便门、广渠门、左安门、永定门、右安门、广安门、西便门;而“皇城四“则是天安门、地安门、西安门、东安门。虽然北京人说话喜欢加儿化音,但是说到城门,就不能加儿化音了。(东便门儿和西便门儿除外,因为这两个城门规模比较小,是个便门。),东西的城门多为对称的称呼。
北京内九城门 外七城门 皇城四城门 图
内九门
正阳门是北京内城的正门,包括箭楼和城楼,原由瓮城墙连为一体,后因修路分割成了两个部分。正阳门箭楼始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建筑形式为砖砌堡垒式,城台高12米,门洞为五伏五券拱券式,是内城九门中唯一箭楼开门洞的城门,上下共四层,箭楼设四层箭孔,每层13孔,东西各设4层箭孔,每层4孔,炮楼东西两侧各5孔,共94孔。箭楼四阔七间,宽62米,北出抱厦五间,宽42米,楼高24米,门为吊落式千斤闸,后改成对开铁叶大门。
晚清时期的正阳门
如今夜幕下 正阳门城楼与箭楼
如今正阳门城楼
崇文门,元称文明门,俗称"哈德门"。崇文门走酒车,城外是酒道,当年的美酒佳酿大多是从河北保定等地运来,进北京自然要走南路。运酒的车先进了外城的左安门,再到崇文门上税。清朝那时候京城卖酒的招牌得写"南路烧酒",意思就是说,我上过税了。崇文门城楼的位置在今天的崇文门内大街东单公园附近。
晚清时期的崇文门
崇文门内大街
朝阳门老照片
如今的朝外大街
东直门是内城东垣北侧的一座城门,主要包括城楼、箭楼、闸楼和瓮城。形制同朝阳门,但规制略小,楼连台通高34米,瓮城四角均为直角,东西为62米,南北为68米,南侧瓮墙辟券门,门上建闸楼。东直门是运木材沙石的,也被叫做“建直门”。清朝时南方的木材常常储存在东直门外,因此北京城所需的木材大多从东直门运进北京城,因此东直门又俗称“木门”。东直门所处的位置现如今是东直门立交桥。
晚清时期的东直门
东直门立交桥
安定门,位于北京北中轴线末端偏东,为明清北京内城北垣东门。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正统四年(1439)建城楼,瓮城东西约68米,南北约62米。1860年,通州八里桥失守后,英法联军首先攻打安定门。10月13日正午,安定门陷落,英法联军进而控制北京城。瓮城和闸楼于1915年修建环城铁路时拆除楼。安定门为出兵征战得胜而归收兵之门,在诸门中独具一格,建筑整洁,布局精练。
晚清时期安定门
安定门立交桥
晚清时期德胜门
如今的德胜门
西直门包括门楼、门洞、箭楼、瓮城、瓮城门各一,均采用山东临清烧制的特大城砖。门楼通高34.41米,为飞檐歇山式建筑,柱、门、窗皆为朱红色,檐下的梁枋上饰以蓝、绿两色图案,顶部为绿色琉璃瓦,饰有望兽及脊兽。城门正前方为一重檐歇山顶箭楼,西、南、北3侧共有箭窗82孔。箭楼西侧面阔7间,通高30米,俯视呈"凸"型。西直门城门为木质,有地堡式城楼3间,上设5孔水眼的水窝2个,可向城门灌水,以抵御火攻。自元朝开始就是京畿的重要通行关口,另外,西直门还是明清两代自玉泉山向皇宫送水的水车必经之门,因此有"水门"之称。
西直门老照片
西直门立交桥
阜成门与朝阳门东西两方遥遥相对,京西门头沟斋堂的煤车,多出入此门,故瓮城门洞内由煤栈客商募捐刻梅花 一束记之。"梅"与"煤"谐音,每当北风呼号,漫天皆白,烘炉四周之人皆赞:“阜成梅花报暖春”。为通往京西之门户,明清及后来很长时间,城内所需煤炭皆由此运入。
阜成门老照片
如今的阜外大街
宣武门元代称顺承门, 正统元年重建城楼,增建瓮城、箭楼、闸楼,取张衡《东京赋》"武节是宣",有"武烈宣扬"之义,改称"宣武门"。宣武门城楼面阔五间,通宽32.6米;进深三间,通进深23米;楼连台通高33米。瓮城南北长83米,东西宽75米;西墙辟券门,其上为闸楼。瓮城南墙城台之上为箭楼,箭楼七间,通宽36米,连台通高30米。宣武门外为菜市口刑场, 囚车从此门经常出入,人称"死门",,过卢沟桥,进广安门,再进入北京内城大都要经过这里。
宣武门老照片
如今的宣武门地铁站
外七门
东便门修建于明朝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为单层单檐歇山小式,楼连城台通高12.2米。瓮城为半圆形,东西宽27.5米,南北长15.5米。东西北三面辟箭窗,每面各二层,现存的东便门角楼建于突出城墙外缘的方形台座上,通高29米,四面开箭窗144个。角楼内立金柱20根,整座楼建筑面积为793平方米。加之相连的南城墙。东便门角楼的西边,尚残存一段大约1公里长12米高的明代北京城墙遗迹。下部厚重的城墙与上部的起伏不定的曲线及布满墙头的杂草,营造出了沧桑、古朴的自然环境。
东便门
如今的东便门
广渠门,又称沙窝门,是明清北京城外城东侧的唯一一座城门,也是外城门中比较简朴的一个,与广安门遥相呼应。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5年),主要包括城楼、箭楼和瓮城。上世纪三十年代,侵华日军将箭楼拆除。广渠门门楼低矮,仅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