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民族服装的基本特点是什么(汉民族服装的基本特点)
汉民族服装的基本特点是交领、右衽、束腰,用绳带系结,也兼用带钩等,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现在的汉服运动主流就已经是明制为主、宋制为辅、其他时代点缀这样的一个状况(...
汉民族服装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汉民族服装的基本特点是交领、右衽、束腰,用绳带系结,也兼用带钩等,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现在的汉服运动主流就已经是明制为主、宋制为辅、其他时代点缀这样的一个状况(有文物能复原的衣服的状况就是如此),而说到体系的话,现在整理出来的成体系的就只有明制,然后说汉服不是古装有好几层意思,一是突出民族属性,汉服是汉族民族服饰,并不等于说古代服饰都是汉服,二是汉服不是那些胡乱做的影楼古装,三是汉服古代汉人可穿现代汉人也可穿。从汉代到现代,传统服饰随着朝代兴衰逐一演变,直到现代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虽然岁月更迭,时尚变迁,但是爱美之心是每个时代都不变的,感谢汉唐宋明为我们留下的传统服饰,使我们在这个最好的时代领略不同的服饰之美。基本结构:汉服采用幅宽二尺二寸(50cm左右)的布帛剪裁而成,且分为领、襟、衽、衿、裾、袖、袂、带、韨等十部分。取两幅相等长度的布,分别对折,作为前襟后裾,缝合后背中缝。前襟无衽即为直领对襟衣。若再取一幅布,裁为两幅衽,缝在左右两襟上,则为斜领右衽衣。前襟后裾的中缝称为裻,即督脉、任脉,衽在任脉右侧,故称右衽。裾的长度分为腰中,膝上,足上。根据裾的长短,汉服有三种长度∶襦、裋、深衣。袖子与襟裾的接缝称为袼,袖口称为祛。一套完整的汉服通常有三层:小衣(内衣)、中衣、大衣。以上内容参考关注常识网-汉服
汉民族服饰的基本特点
汉民族服饰的基本特点是:五种正色、神秘的中国术、由抽象到写实的衣服图案。1、五种正色 在服饰的色彩上,汉族视青、红、皂、白、黄等五种颜色为正色。不同朝代也各有崇尚,一般是夏黑、商白、周赤、秦黑、汉赤、唐...
汉民族服装的基本特点
汉民族服装的基本特点:交领右衽、无扣结缨、褒衣大袖。1、交领右衽:领口左右相交,象征地道方正。所谓右衽就是让左衣领盖住部份右衣领,这样左衣领的边缘看起来就向右下倾斜,衣襟看起来很象一个小写的y字。2、无扣结缨:...
汉民族服装基本特点
汉民族服装特点是交领、右衽、束腰,用绳带系结,也兼用带钩等。汉服,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又称衣冠、衣裳、汉装。汉服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的体现,承载了中国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
汉民族服装基本特点是
汉服具备独特的形式,其基本特征是交领、右衽、系带、宽袖,又以盘领、直领等为其有益补充。汉服的基本款式大约有九类,在基本款式下又因其领口、袖型、束腰、裁剪方式等的不同变化演绎出几百种款式。它与西服大不相同,...
汉民族服装特点
汉民族服装特点是交领、右衽、束腰,用绳带系结,也兼用带钩等。汉服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交领右衽是咱们汉族文化传统衣服汉服的最大的特征。现在汉服服装成为不少年轻人时尚追求的服饰,穿着汉服出去游玩甚至成为时尚潮流新风。
汉民族服装的基本特点是什么拓展阅读
我国历代服饰的演变及特点,清朝时期变化最大
文|史料不极
编辑|史料不极
文章约3600字
阅读时长约6min
人们都说清朝的服饰是历代服饰中最丑陋的,但是人们却不知道华夏服饰在清朝时期的变化最为跳跃。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现象的出现呢?
在讲历代服饰演变特点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服饰的起源。
服饰常常被用作服装的代名词,这一词放到现在,最主要体现的是人的形象,美观,而在原始社会时,人类的服饰由树叶,兽皮等材料拼接,其用途仅仅是用来取暖驱寒。
但是到了人类文明时候,人渐渐有了审美,即使是最简陋的服装也可以体现不同人群的审美差异,服饰二字至始至终就不能分开,服——就是衣服,饰——就是饰品。二者相结合,才能形容一个人的穿着形象。
最早一批人类的服饰是什么样子,我们无从得知,但据先秦的记载来看,在原始社会,原始人类就已经用兽皮和羽毛来为自己搭配了一系列的服饰。之后,服饰便成为了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伴随着人类文明史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色。
1.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是中国服饰演变史中最有力度的一页,它的很多风格都给予后世产生重要影响,秦汉服饰的主要特点有:服饰的种类和式样更加丰富;在服饰中体现出了较为严格的等级制度;确立较为完备的服饰制度;纺织印染业进一步发展。
男子服饰主要有袍、裤、褝衣等,头戴冠、巾、冕等,脚穿履、靴等;女子服饰主要有深衣、襦裙等,头饰有筓、帻、胜等,佩戴各种珠宝首饰,秦汉服饰以素雅为美,色彩以黑、白、赤、青为主,花纹以几何图形为主,也有动物、植物等图案装饰。
2.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政治和经济动荡的时期,士大夫阶层形成了消极的社会风气,追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享乐主义,沉沦于颓废的生活方式。人们大都以老,庄、佛,道思想为时尚。这种风气也间接反映在人们的衣冠服饰上。
魏晋南北朝服饰的主要特点有:宽衣博带是这时期的流行服饰;男子穿衣敞胸露臂,衣服披肩,追求轻松、自然、随意;女子服饰则长裙拖地,大袖翩翩,饰带层层叠叠,优雅而飘逸,男子服饰主要有大袖宽衫、裤子、幞头等;女子服饰主要有深衣、襦裙等,也有女穿男装和女穿胡服的现象,魏晋南北朝服饰以奢华为美,色彩以紫、黄、绿为主,花纹以云纹、龙纹、凤纹为多。
3.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是中国服饰演变史中最辉煌的一页,它的服饰风格受到了多元文化的影响,既有汉族传统的特色,又有胡族异域的风情,展现了开放、自由、丰满、健壮的艺术风格。隋唐服饰的主要特点有:服饰的种类和式样更加多样化;在服饰中体现出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形成了圆领袍、裹幞头、穿长靿靴的形式;纺织印染业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男子服饰主要有圆领袍、襕衫、半臂、裤子、幞头等,女子服饰主要有襦裙、深衣、短衫、长裙等。隋唐服饰以华丽为美,色彩以紫、黄、绿为主,花纹以龙纹、凤纹、云纹为多,也有花卉、动物等图案。
裹幞头,穿圆领袍衫的帝王及官吏(阎立本《步辇图》)
4.五代十国时期
有读者可能不了解五代十国都是指哪些国家,“五代十国”指的是唐朝灭亡后的五十三年内,出现了五个朝代,十个国家,五个朝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指的是:吴国、南唐、前蜀、后蜀、闽国、南楚、南汉、荆南、吴越、北汉。
在此之前五代的名字都被用过,后人为了区分,便加上了“后”字,而五代也只是增加辨识度的一种叫法。
五代十国时期版图
五代十国时期是政治动荡的时期,各地方政权争雄称霸,民族文化交流频繁,服饰风俗也呈现出多样化和融合化的特征。
五代十国服饰的主要特点有:服饰的种类和样式继承了隋唐的基础;在服饰中体现出了地域性和阶层性的差异;受到了吐蕃、回鹘等民族的影响;纺织印染业有所衰落。服饰主要有圆领袍、襕衫、半臂、裤子、幞头等,也有穿时世装和回鹘装的现象。五代十国服饰以简朴为美,色彩以黑、白、赤、青为主,花纹以几何图形偏多。
《韩熙载夜宴图》
5.宋元明清时期
宋元明清是中国服饰史上的一个漫长而复杂的阶段,它涵盖了宋、辽、金、元、明、清六个朝代,涉及了汉族和多个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充分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交流等多方面的变化。
宋元明清服饰的主要特点有:服饰的种类和样式继承了前代的基础,在服饰中体现了地域性和阶级性的差异,受到了西域、蒙古、满洲等民族和地区的影响,纺织业和印染业有一定的衰落。
宋元明清时的男子服饰主要有袍衫、直缀、半臂、裤子、冠帽等;女子服饰主要有短衫、长裙、裤子、花冠、钗簪等。
宋元明清服饰主要以朴素为美,色彩以黑、白、赤、清为主,花纹以几何图案为多,绨丝是这一时期最具特色的一种织物。
6.清朝时期
清朝服饰的特点是平直、宽松、对称、庄重、色彩艳丽、明快、富明,图案吉祥、寓意,工艺精明、华美、繁复。
但是也有人说,清朝服饰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当中是最为丑陋的,官员的服饰刻板、沉闷,甚至还有些暴发户的潜质。因为清朝的服饰大多都是很沉闷的颜色,尤其清朝的官服,更是以蓝色和黑色为主,这种深色系的服饰,给人一种非常不舒服的感觉。
而女性的服饰,也就是旗装颜色沉闷,再加上丝绸、花缎的装饰给人的感觉是:看上去很华丽但却很土豪,只注重版面的华丽和繁杂,却不看重版型的变化。
虽然这样的说法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但不得不说,在清朝,服饰的变化最为跳跃。
从剃发易服到旗装盛行,从旗、汉服装共存到中西合璧的旗袍、中山装,再到西装。清朝的服饰一下子从传统封建服装跳脱出了至今还有盛行的服装。
清朝服饰的特点反映了清朝的政治制度、民族风俗、文化传统和审美趣味。清朝服饰大都分为旗装和汉装。旗装是满族和蒙古族等的服饰,旗装和汉装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在内容上都遵循了封建等级制度的规定,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清朝的保守性和封闭性。
清朝服饰的特点也体现了清朝的开放性和多元性,清朝中后期,随着与西方列强的交往和冲突,清朝服饰开始受到西方服饰的影响和创新,出现了各种中西合璧或改良的新式服饰,例如:旗袍、中山装、西装等都是在清朝服饰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方服饰的元素而形成的。同时,清朝服饰也受到了各民族和地域的影响,形成了多样化和地方化的风格。
清朝服饰文化的意义
清朝服饰的文化意义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反映了清朝的政治制度、社会等级、民族融合、经济发展等方面,也展现了清朝的审美风格、文化精神、民俗习惯等方面。
服饰文化意义其一:是体现皇权的至高无上,维护封建中央集权的统治。清代严苛的服饰制度背后的文化内涵是“贵贱有级,服位有等”的君臣思想。清朝服饰的颜色、图案、样式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和区分,以显示不同身份和地位的人的尊卑差别。
皇帝和皇族的服饰最为华贵,使用明黄色和五爪龙等象征皇权的元素。官员和贵族的服饰也有不同品级和纹章,以表示其职务和爵位。民间和少数民族的服饰相对简朴,受到了法律和礼仪的限制。
服饰文化意义其二:是反映汉族和满族两大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清朝服饰是以满族服饰为基础,又采纳了汉族服饰中的某些元素发展而来的。清朝初期。满族入关后强制推行剃发易服,废除了明朝和汉族的一切服饰,以此来加强民族认同感和统治权威。
清朝中期,随着汉族文化的复兴和西方文化的影响,满汉两族在服饰上逐渐放松了限制,出现了各种中西合璧或满汉结合的新式服饰。清朝后期,随着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清朝服饰逐步衰落和革新,出现了更多西式或现代式的服饰。
剃发易服
服饰文化意义其三:是展示清朝的审美风格、文化精神、民族习惯等方面。清朝服饰在形式上讲究对称、整齐、庄重;在色彩上讲究艳丽、明快、富丽;在图案上讲究吉祥、寓意、象征;在工艺上讲究精细、华美、繁复。清朝服饰在内容上体现了儒家思想、道教信仰、佛教教义等方面。
清朝服饰的影响
清朝服饰影响是深远的,它不仅影响了清朝后期和民国时期的服饰变化,也影响了现代中国和世界服饰文化的审美趣味。
清朝服饰的影响之一:是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清朝中后期,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洋务运动的兴起,清朝服饰开始享受到西方服饰的冲击和影响,出现了 各种中西合璧或改良的新式服饰。
例如:旗袍、中山装、西装、礼帽等都是在清朝服饰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方服饰的元素而形成的。这些新式服装不仅体现了清朝社会的变革和开放,也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清朝服饰的影响之二:是激发了民族主义和民主革命的思想。清朝后期,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落后,以及外国列强的侵略和欺凌,清朝服饰逐渐成为民族危亡和社会动荡的象征。许多爱国志士和革命者开始反对清朝服饰,认为它是满族传统和封建制度的标志,是中国人民的耻辱和枷锁。
他们开始追求汉族或者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认为它是民族精神和文化根源的体现,是民族复兴和自由解放的象征。例如:辛亥革命时期,许多革命党人穿着汉服或中山装等新式服饰,以示与清朝服饰的决裂和反抗。
总结
清朝服饰变化如此之大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清朝是由满族人建立的,满族与汉族服饰有很大的差异,满族人入关后,加强了对汉族的统治和同化,强制汉人改易服饰。
2. 由于闭关锁国的清政府被西方列强打开门后,西方一些服饰穿着、文化等都相继传入我国,我国服饰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影响,从封闭到开放,从保守到创新。
以上就是关于汉民族服装的基本特点是什么(汉民族服装的基本特点)的所有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