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常识网首页
  2. 生活常识

以敬国法(庆余年中庆帝为什么要杀梅执礼?)

以敬国法,以儆效尤的意思是:处理一个坏人或一件坏事,用来警告那些学着做坏事的人。以他人或自己犯错误的教训作为警戒。以儆效尤讲的是郑庄公,周代郑国第三位国君,在执...

导读:以敬国法,以儆效尤的意思是:处理一个坏人或一件坏事,用来警告那些学着做坏事的人。以他人或自己犯错误的教训作为警戒。以儆效尤讲的是郑庄公,周代郑国第三位国君,在执...

以敬国法(庆余年中庆帝为什么要杀梅执礼?)

以敬国法

以敬国法,以儆效尤的意思是:处理一个坏人或一件坏事,用来警告那些学着做坏事的人。以他人或自己犯错误的教训作为警戒。以儆效尤讲的是郑庄公,周代郑国第三位国君,在执政期间,政治上,郑庄公攘外安内,使得郑国出现了比较稳定的局面;经济上,郑庄公重农兴商,积极发展商品经济,不断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外交上,郑庄公借助外力清除了郑国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最终使得郑国称小霸于诸侯。
1、以儆效尤

释义:处理一个坏人或一件坏事,用来警告那些学着做坏事的人。

出处:春秋时期.左丘明的《左传·庄公二十一年》:郑伯效尤,其亦将有咎。

例句:为了严肃校级,不处分不足以平众愤。学校决定给予你大过处分,以儆效尤。

2、引以为戒

释义:以他人或自己犯错误的教训作为警戒。

出处:春秋时期.左丘明的《国语·楚语下》:人之求多闻善败,以鉴戒也。

例句:这一惨痛事例足以使我们引以为戒。

扩展资料

1、以儆效尤讲的是郑庄公,周代郑国第三位国君,在执政期间,政治上,郑庄公攘外安内,使得郑国出现了比较稳定的局面;经济上,郑庄公重农兴商,积极发展商品经济,不断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外交上,郑庄公借助外力清除了郑国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最终使得郑国称小霸于诸侯。

2、《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它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3、《国语》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撰的一部国别体著作,该著作记录范围为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国语》中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


以敬国法(庆余年中庆帝为什么要杀梅执礼?)

以敬国法的拓展资讯

庆余年中庆帝为什么要杀梅执礼?

答:三、以儆效尤有了梅执礼这样的例子其他的大臣就不敢在庆帝面前明目张胆地讨好太子,这样一来庆帝可以确保自己能够把握权力一直到生命结束。而身后的事就不需要他自己来操心了。你认为太子是真心要把梅执礼作为自己的助手吗?......

《巡回检察组》中黄雨虹为什么怒砸鲁春阳?

答:鲁春阳自然不会承认,认为是手下理解错了自己的意思,这边黄雨虹气急败坏的举起烟灰缸就是砸在鲁春阳的头上。三、黄雨虹在陈明忠面前惺惺作态,以儆效尤表明态度黄雨虹听到白小莲的名字时非常的惊讶,同时听说自己的儿子坐牢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关注常识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