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这两句怎么理解,表明什么(迁谪钿头拼音)
意思是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出自《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现...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析一下“钿头银篦击节碎怎么读”的优缺点。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吧。
"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这两句怎么理解,表明什么
意思是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
出自《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现实主义杰作,全文以人物为线索,既写琵琶女的身世,又写诗人的感受,然后在“同是天涯沦落人”二句上会合。它所叙述的故事曲折感人,抒发的情感能引起人的共鸣,语言美而不浮华,精而不晦涩,内容贴近生活而又有广阔的社会性,雅俗共赏。
全诗(节选)如下: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银篦 一作:云篦)
译文如下:
弹奏琵琶技艺十三岁就已学成;教坊乐团第一队中列有我姓名。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
京都豪富子弟争先恐后来献彩;弹完一曲收来的红绡不知其数。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
扩展资料:
元和十年(815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藩镇势力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反侧”之心。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有“擅越职分”之嫌;而且,白居易平素多作讽喻诗,得罪了朝中权贵,于是被贬为江州司马。
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在中唐时期多专门安置“犯罪”官员,属于变相发配。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销磨,消极情绪日渐增多。
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已两年,在浔阳江头送别客人,偶遇一位年少因艺技红极一时,年老被人抛弃的歌女,心情抑郁,结合自己路途遭遇,用歌行的体裁,创作出了这首著名的《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百度百科——琵琶行
银篦的解释
银篦的解释
古代 妇女 的一种银质首饰,亦可用以梳发。 唐 白居易 《琵琶行》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 罗裙 翻酒污。”一本作“ 云篦 ”。 唐 白居易 《同诸客嘲雪中 马上 妓》 诗:“银篦稳篸乌罗帽,花襜宜乘叱拨驹。” 参见 “ 金鎞 ”。
词语分解
银的解释 银 (银) í 一种 金属 元素,可以制货币和 器皿 、电子设备、感光材料、 装饰 品等: 银子 。银杯。银牌。 旧时用银铸成块的一种货币:银币。银锭。银洋。银钱。银圆(亦作“银元”)。银号(规模较大的钱庄)。银行( 篦的解释 篦 ì 一种齿比梳子密的 梳头 用具,称“篦子”。 以篦子梳:篦头。 部首 :竹。
琵琶行原文加序
原文 琵琶行
元和十年,予左迁(1)九江郡司马。明年(2)秋,送客湓(pén)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听其音,铮(zhēng)铮(3)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4)。年长色衰,委身(5)为贾(gǔ)人(6)妇。遂命
酒,使快(7)弹数曲。曲罢悯(mǐn)然(8),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9)憔悴,转徙(xǐ)于江湖间。予出官(10)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
言,是夕始觉有迁谪(zhé)(11)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12)。命曰《琵琶行》。
《琵琶行》全文
浔(xún)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dí)花秋瑟瑟。(13)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14)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15)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16)
弦弦掩抑声声思(sì),似诉平生不得志。(17)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18)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nícháng)》后《六幺》。(19)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20)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jiān)关莺语花底滑,幽咽(yè)泉流冰下难。(21)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22)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23)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24)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25)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háma)陵下住。(26)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27)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28)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xiāo)不知数。(29)
钿(diàn)头银篦(bì)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30)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31)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32)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33)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34)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chóng)唧唧。(35)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zhé)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zhāo)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ōuyāzhāozhā)难为听。(36)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37)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38)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chóng)闻皆掩泣。(39)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40)编辑本段注释译文注释 〔1〕左迁:贬官,降职。古以左为卑,故称“左迁”。
〔2〕明年:第二年。
(3)铮铮:形容金属、玉器等相击声。
〔4〕京都声:指唐代京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5〕倡女:歌女。倡,古时歌舞艺人。
〔6〕善才:当时对琵琶师或曲师的通称。是“能手”的意思。
〔7〕委身:托身,这里指嫁的意思。
〔8〕为:做。
〔9〕贾人:商人。
〔10〕命酒:叫(手下人)摆酒。
〔11〕快:畅快。
〔12〕悯然:忧郁的样子。
〔13〕漂沦:漂泊沦落。
〔14〕出官:(京官)外调。
〔15〕恬然:淡泊宁静的样子。
(16)迁谪:贬官降职或流放。
〔17〕为:创作。
〔18〕长句:指七言诗。
〔19〕歌:作歌。
〔20〕凡:总共。
〔21〕言:字。
〔22〕命:命名,题名。
〔23〕浔阳江:据考究,为流经浔阳城中的湓水,即今九江市中的龙开河(97年被人工填埋),经湓浦口注入长江。瑟瑟:形容枫树、 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24〕瑟瑟: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25)主人:诗人自指。
〔26〕回灯:重新拨亮灯光。回:再。
〔27〕转轴拔弦:将琵琶上缠绕丝弦的轴,以调音定调。
〔28〕掩抑:掩蔽,遏抑。
〔29〕思:悲,伤。
(30〕信手:随手。
〔31〕续续弹:连续弹奏。
〔32〕拢: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
〔33〕捻:揉弦的动作。
〔34〕抹:向左拔弦,也称为“弹”。
〔35〕挑:反手回拨的动作。
〔36〕《霓裳》:即《霓裳羽衣曲》,本为西域乐舞,唐开元年间西凉节度使杨敬述依曲创声后流入中原。
〔37〕《六幺》:大曲名,又叫《乐世》、《绿腰》、《录要》,为歌舞曲。
〔38〕大弦:指最粗的弦。
〔39〕嘈嘈:声音沉重抑扬。
〔40〕小弦:指最细的弦。
〔41〕切切:细促轻幽,急切细碎。
〔42〕间关:莺语流滑叫“间关”。鸟鸣声。
〔43〕幽咽:遏塞不畅状。
〔44〕冰下难:泉流冰下阻塞难通,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
〔45〕凝绝:凝滞。
〔46〕迸:溅射。
〔47〕曲终:乐曲结束。
〔48〕拔:弹奏弦乐时所用的拔工具。
〔49〕当心画:用拔子在琵琶的中部划过四弦,是一曲结束时经常用到的右手手法。
〔50〕舫:船。
〔51〕敛容:收敛(深思时悲愤深怨的)面部表情。
〔52〕虾蟆陵:在长安城东南,曲江附近,是当时有名的游乐地区。
〔53〕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54〕秋娘:唐时歌舞妓常用的名字。
〔56〕五陵:在长安城外,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
〔57〕缠头:用锦帛之类的财物送给歌舞妓女。
〔58〕绡:精细轻美的丝织品。
〔59〕钿头银篦:此指镶嵌着花钿的篦形发饰。
〔60〕击节:打拍子。
〔61〕颜色故:容貌衰老。
〔62〕浮梁:古县名,唐属饶州。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盛产茶叶。
〔63〕去来:走了以后。
〔64〕梦啼妆泪:梦中啼哭,匀过脂粉的脸上带着泪痕。
〔65〕阑干:纵横散乱的样子。
〔66〕重:重新,重又之意。
〔67〕唧唧:叹声。
〔68〕呕哑嘲哳:形容声音噪杂。
〔69〕琵琶语:琵琶声,琵琶所弹奏的乐曲。
〔70〕暂:突然。
〔71〕却坐:退回到原处。
〔72〕促弦:把弦拧得更紧。
〔73〕向前声:刚才奏过的单调。
〔74〕掩泣:掩面哭泣。
〔75〕青衫:唐朝八品、九品文官的服色。白居易当时的官阶是将侍郎,从九品,所以服青衫
迁谪钿头拼音
迁谪钿头的读音:qiān,zhé,diàn,tóu。
钿头,汉语词语,释义为镶金花的首饰。
花钿。
唐白居易《琵琶行》:“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比喻华丽的镶绣。
唐元稹《梦游春七十韵》:“纰软钿头裙,玲珑合欢袴。”
因罪而被贬官于远地、他乡。
唐苏颋《晓发兴州入陈平路》诗:“旧史饶迁讁,恒情厌苦辛。”《全唐诗》卷七四作“迁谪”。唐王昌龄《留别武陵袁丞》诗:“皇恩暂迁谪,待罪逢知己。”明高启《沧浪亭》诗:“吴兴长史旧迁谪,买得此水自号沧浪客。”何其芳《楼》:“以后,大概那个出名的人类祖先的故事暗示了我,我总常有一个无罪而度迁谪之月的感觉。”
钿头造句:
1、《琵琶引》:“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2、《琵琶行》:“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3、唐白居易《琵琶引》:“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4、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
5、歌舞时打拍子原本用木制或竹制的板,现在兴之所至,竟拿贵重的钿头云篦击节,极言其放纵奢华,忘乎所以。
《琵琶行》朗诵词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船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於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於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言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么。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沈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元和十年,我贬官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天,到湓浦口送一位客人,夜里听见船上有弹琵琶的,听琵琶音调,铮铮然有京城曲调的韵味。问弹琵琶的人,原来是长安歌伎,曾经向穆、曹二位大师学过琵琶,年长色衰,嫁给了一个商人。我命令手下人摆酒,让她畅快地弹几支曲子。弹完后,她面容忧伤。她述说了自己年轻时的欢乐生活,又说如今漂泊沦落,悲愁苦楚,四处飘流。我出京做官二年,心气和平,舒适安逸,受她这番话的触动,这天晚上才感觉到了贬官的滋。于是写了这首七言长诗,吟咏给她听,赠送给她。全诗共六百一十六字,题名《琵琶行》。
秋天的一个夜晚,我送朋友到浔阳江边,
枫叶,芦花,在秋风中索索响个没完。
我和朋友下马登上了即将远行的舟船,
举杯饮酒,可叹身旁没有歌妓弄管拨弦。
酒喝醉了,仍没有乐趣,分别时这样凄惨,
只见那初升的月亮沉浸在茫茫的江水里边。
忽然,江面上传来了阵阵琵琶声响,
我听得忘记归返,我的朋友也无心开船。
我俩探寻琵琶声何处而来,低声问是谁奏弹,
琵琶声停了,可是弹者想说却迟迟没有答言。
我俩急忙把船划过去邀请弹琵琶的相见,
斟满了酒,拨亮了灯,重新摆开了酒宴。
千呼万唤,琵琶女这才羞怯怯走了过来,
怀中抱着琵琶,还遮住了她半个脸面。
她转动旋轴,轻轻地试弹了三两声,
还没有成什么曲调,便流露出无限的深情。
她用掩按抑遏的指法奏出了低沉忧郁的声调,
声声哀怨幽思,好象在诉说着她一生的不幸。
她落落大方,挥洒自如,连续不断地弹奏,
仿佛要道出埋藏在心灵深处的无限苦痛。
她轻轻地叩弦,慢慢地操弦,娴熟地抹、挑,
先弹名曲《霓裳羽衣曲》,再弹舞曲《六幺》。
大弦嘈嘈,声音沉重舒长如阵阵急雨,
小弦切切,声音急促细碎如声声私语。
嘈嘈切切,是她把大弦小弦交错地拨弹,
声音圆转清脆,就象大小珠子落在玉盘。
音调轻快流畅,象黄莺在花丛中啼叫,
忽而变得沉痛遏塞,象冰下滞涩不畅的小泉。
音调越来越低沉,丝弦好象凝结、断绝,
四周冷冷静静,一切声音都暂时停歇。
琵琶女又涌出了一片隐藏在心内的怨恨幽情,
这时候,虽然没有声响,但却胜过了有声。
忽然繁弦急奏,发出清脆雄壮的声响,
象银瓶破裂,水浆溅射,象铁骑奔突,刀枪齐鸣。
曲子完了,用拨子在琵琶槽心猛然一划,
四弦齐响,象撕裂丝绸一样尖锐、清厉。
周围大小船上的人悄然无声,全听得如痴如醉,
只有江面上那一轮秋月格外明净、洁白。
琵琶女满腹心事,欲言又止,将拨子插在弦中,
整整衣裳,站起来收敛了脸上激动的表情。
她说,我本是京城里的一位歌女,
家住在长安曲江附近的虾蟆陵。
十三岁就学会了弹琵琶,
教坊第一部里就有我的名。
一曲弹罢,常常使琵琶大师赞赏佩服,
打扮起来,总免不了美女的嫉妒。
王孙公子,争先恐后给我赠送财物礼品,
一支曲子,赢得的红绡多得不知其数。
镶金玉的发篦,常因为唱歌打拍子而敲碎,
红色罗裙,常为宴饮调笑泼翻了酒而被沾污。
一年又一年,时光在欢笑中悄悄流逝,
美好的年华岁月就这样随随便便消渡。
后来,弟弟从了军,姐姐不幸死去,
时光流逝,一天天我年老色衰不如当初。
从此,门前冷落,王孙公子很少来,
年老了,无可奈何就嫁作了商人妇。
商人爱钱如命,哪知夫妻离别之苦,
上个月,就到浮梁那个地方买茶去。
他走了,撇下我孤孤单单守着空船头,
只有那明月罩船身,冷冰冰江水伴忧愁。
深夜里,忽然梦见当年的风流事,
梦中哭啼,泪洗脂粉纵横流。
听她弹琵琶,就使我叹息不已,
听她讲了她的身世,更使我感慨万分。
我和她同是流落在天涯的异乡人,
偶然相逢,便可倾谈心事,又何必早已相识。
我从去年便离开了长安帝京,
降官抱病住在这浔阳古城。
浔阳地方偏僻,没有音乐欣赏,
一年到头我没听到管弦之声。
我的住宅挨着湓江,地面潮湿,
房屋周围芦苇苦竹遍地丛生。
要问在那里朝朝暮暮听到的是什么?
只有那啼血杜鹃的悲啼和猿猴的哀鸣。
每当春江花朝、秋江月夜的佳晨良宵,
我常常取出酒来,自斟自饮杯不停。
时而也传来了山歌和牧笛的声音,
但杂乱而繁碎,难以入耳不堪听。
今夜听到你弹奏的琵琶乐曲,
我如同听了仙乐,耳朵顿时变得亮明。
请你不要推辞,坐下再给我弹奏一曲,
我为你按照曲调写首歌词《琵琶行》。
她听了我的话深受感动,站了好久没言语,
坐回原处,上紧丝弦,旋律变得更繁急。
情调凄凉悲伤,与刚才奏过的迥然不同,
周围所有的人听后都伤心得捂着脸哭泣。
若问这中间数谁流下的眼泪最多,
江州司马啊,泪水把青衫全都沾湿。
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被诗家称之为「千古绝调」,一向最为人所称道。诗歌写他被贬为江州司马期间,一个秋天的夜晚,正在浔阳江畔送别友人,忽然听到江中飘来动人的琵琶声。白居易素来爱好音乐,他循声找到停泊江边的一艘船,上得船去,只见一位怀抱琵琶半遮面的中年妇女,素裙淡妆,举止娴静,鹅蛋似的脸庞,虽已失去青春的风采,却仍可见当年风姿绰约的神韵。这是怎样的一个女人?她为何以船为家,在这江上空守寂寞呢?
白居易静静听完一曲琵琶,上前施礼∶「听娘子一曲清音,如闻仙乐,只是不知为何多带伤感抑郁之情?」琵琶女见问,抬起头来,低声说道∶「先生闻声知情,真是知音人啊!」她轻轻吁了一口气,叙述起自己的沧桑与遭遇。白居易听完了琵琶女的自述,对她坎坷的经历无限同情。他想起了自己的过去和现在,觉得和琵琶女一样,也是命运多舛。想当初,十年寒窗,一举成名,是何等风光!华阳观里,研讨时政得失,是何等尽心尽职!谏官任上,上书陈言,又是何等忠心耿耿!如今,不也和琵琶女一样,被抛出京都长安,受贬到这偏远的荒凉之地?想到这里,白居易感慨万千,两行热泪簌簌滚落,以致浸湿了青衫的前襟。他情不自禁的说∶「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深夜回到住所的白居易,耳边仍然响著那如泣如诉,哀婉凄凉的琵琶声。而滚滚诗情,也像澎湃的潮水在他胸中奔泻,白居易于是研墨铺纸,提笔写成了长达六百多字的七言古诗〈琵琶行〉。其中许多的诗句,也成了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成语与名句。并且在诗中,他不仅倾吐了自己对琵琶女不幸身世的深切怜悯与同情,对自己遭眨谪的经历也发出了无限叹息和感慨。
在琵琶行里,有一段描写琵琶女高超琴艺的诗句,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本来,音乐是看不见、摸不著的,为了将动人的琵琶声传达出来,诗人调动各种艺术手法,运用许多新颖别致的比喻,使音乐形象化,令人未听乐曲,却如闻其声;未见演奏,却能深感其情。例如用「急雨」、「私语」,分别比喻大弦、小弦发出的音响声;用大小珍珠落在玉盘中的碰击声,来摹写琴弦交错拨动发出的声音;用从花丛里传出黄莺的啼叫声,来比喻曲调的清脆婉转;用流泉来比喻乐声的哽咽抽泣;用银瓶破碎、水浆迸出、骑兵冲杀、刀剑齐鸣来拟写乐曲停顿后的骤响;用猛烈撕开布匹的声音,来形容乐曲收拨一画,戞然而止的馀韵震撼。这些接连不断的比喻,新鲜、贴切、传神,把千变万化、美妙动听的音乐,用笔「写」了出来,令人赞叹佩服不已。
北宋年间,有人在浔阳江畔建了一座「琵琶亭」,以纪念白居易在该地巧遇琵琶女及其所作的著名诗篇。从此,江州琵琶亭成了游览胜地,吸引了无数为寻觅琵琶馀韵而来的有情人。
"钿头银篦"的"篦"字怎么读
引用:应该念bī,我的语文老师就这么念。
根据平仄判断,这个字应为平声,所以不能念bì。
然而,我认为课文的读法最好是按照配套录音带的读法,而古时候的平仄音虽然相对于现代汉语来说,虽然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但是这个也不是绝对的。因为古语的平仄声不是按照普通话的,而是大多与江南或华南地区的方言相似。因此,考虑音节只是其中的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考虑其意义,另外是否通假字。
因此,“篦”究竟是读 bī 还是读 bì 就要根据课文录音,如果要自己考究就比较麻烦了,然而我也觉得是通假字,应该念 bī
好了,关于“钿头银篦击节碎怎么读”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钿头银篦击节碎怎么读”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