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子弄冰翻译 稚子弄冰原文及译文(稚子弄冰全诗赏析)
1、译文: 儿童早晨起来,将冻结在铜盆里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铮。 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忽然冰锣敲碎落地,发出...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稚子弄冰的翻译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呈现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稚子弄冰翻译 稚子弄冰原文及译文
1、译文:
儿童早晨起来,将冻结在铜盆里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铮。
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忽然冰锣敲碎落地,发出美玉摔碎般的声音。
2、原文:稚子弄冰
杨万里 〔宋代〕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稚子弄冰翻译成现代文50?
在一个冬天的早晨,彬彬打开门一看,发现门口接水的金盆里,结满了冰块。彬彬伸出手指头摸了摸,仿佛感觉到手指被粘在了冰块上。这时,他想:大人们都有一面锣,我怎么没想到用冰块也去制作一个呢?彬彬这么一想,便开始动手做起来。他找来一壶热开水往中间浇,渐渐地,冰块上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洞,他大声喊道:“啊!我成功啦!”
一个“银锣”完成了,可是,怎么才能把它提起来呢?彬彬左思右想,忽然他拍手大叫:“我有办法了”。他问妈妈要来一根五彩缤纷的丝带,穿过洞,绑了结,“哈哈,大功告成,”彬彬高兴地说。
彬彬提着锣,后面还跟着一群小伙伴,他高兴地敲着,越敲越响,越敲越使劲,只听见“砰”的一声,“银锣”碎了,小伙伴们有的膛目结舌,有的举臂欢呼,还有的坐在地上大哭起来。这时人群中有一个声音出现,他大声的叫起来:“大家不要灰心,我们齐心协力重新再做一个不就行了吗?”在大家的共同帮助下,他们又做好了属于自己的一面新锣
稚子弄冰古诗晓是什么意思
《稚子弄冰》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
原文如下: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译文:
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做一种打击乐器。提在手中,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水玉破碎的声音。
《稚子弄冰》鉴赏
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了乐趣:心态上,寒天“弄冰”,童心炽热;色泽上,“金”盘“彩”丝串“银”冰;形态上,是用“金盘”脱出的“银铮”,圆形;声音上,有 “玉罄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 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全诗形色兼具以感目,声意俱美以悦耳赏心,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孩童与老人在心理特征上有诸多的相通之处,唯其如此,孩童的“脱冰作戏”的场景在老人的眼里才有依依情趣。
稚子弄冰全诗赏析
清晨,儿童起来之后,将冻结在铜盆里的冰块脱下,然后用彩线穿起来当铮。提在手中,轻轻敲打,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忽然冰锣敲碎落地,发出美玉破碎的声音。
稚子弄冰全诗翻译 稚子弄冰古诗意思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稚子弄冰全诗翻译 稚子弄冰古诗意思
赏析
诗的一、二句突出儿童的顽皮与聪明。儿童用丝线穿过冰块,用它当铜锣,突出而儿童的天真与机灵。第三句中的“穿”字用得极好,既有奔跑的意思,又代表声音的传播。将儿童得到“银锣”后,兴高采烈的形态描绘了出来。
最后一句写的是儿童手里的冰块忽然掉在地上摔碎了,声音就像美玉落地摔碎的一样。这一幕虽然意外,却又合情理,诗人没有将摔碎后儿童的心情描写出来,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余味无穷。
全诗围绕一个“稚”字,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稚子弄冰的诗意是什么?
稚子弄冰的翻译如下:
一个小孩子,早上起来,从结有坚冰的铜盆里剜冰,用彩丝穿起来当铮来敲。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突然冰落在地上发出玻璃一样的碎裂声。
原文: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诗人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开禧二年卒,年八十,谥文节。《宋史》有传。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中兴四大诗人。其诗自成一体,称“诚斋体”。有《诚斋集》一百三十三卷。《彊村丛书》辑为《诚斋乐府》一卷。?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稚子弄冰
稚子弄冰是谁写的诗
《稚子弄冰》是宋代杨万里的诗,全诗译文如下:
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提在手中。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稚子弄冰》原诗: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稚子弄冰》作者杨万里简介: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年八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稚子弄冰》赏析:
全诗摄取瞬间快景避开直接描写,用生动形象的“穿林”响声和贴切的比喻,用老者的眼光开掘稚子的情趣。
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了乐趣:心态上,寒天“弄冰”,童心炽热;色泽上,“金”盘“彩”丝串“银”冰;形态上,是用“金盘”脱出的‘‘银铮”,圆形;声音上,有“玉罄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 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全诗形色兼具以感目,声意俱美以悦耳赏心,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孩童与老人在心理特征上有诸多的相通之处,唯其如此,孩童的“脱冰作戏”的场景在老人的眼里才有依依情趣。
正是以这种老少相通的心理特征为审美基点,杨万里通过“以稚为老”的手法使童趣化为诗趣,一方面从稚子的心理出发,描写“脱冰”的动作细节;另一方面基于世人的心理去感受,欣赏其行为细节,这样孩童的稚气与老人的“天真”相映成趣,融为形之于笔端的盎然诗意。诗人发自内心地尊重儿童的天真,才能把孩子玩冰的情趣描绘得如此真切酣畅。
查看全部26个回答
南充 阳光房_圣驰_为每一个家量身定做
关注阳光房的人也在看
圣驰门窗集研发,设计,生产于一体,致力于阳光房...
scscmc.cn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
广告高考补习辅导班哪家好
成都市锦江区戴氏高考·中考培训学校比较好,中国民办教育,1989年创办于四川成都,目前已在国内近五十个大中城市开办有300多个校区,并在美国、加拿大开设有分支机构。戴氏高考中考学校 成都总校(天府广场梨花街)是集团旗舰学校,中国西南地区高考复读(借读)精品基地和艺考生文化培训权威机构,同时开展寒暑假、周末中小学各科精品补习。本校拥有各类专职精英教师和专业咨询师、心理辅导师、成功规划师共300多人,每年培训各类学员近十万人次!
102018-09-10
稚子弄冰这首诗的诗意是什么?
稚子弄冰 南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一个小孩子,早上起来,从结有坚冰的铜盆里剜冰,用彩丝穿起来当铮来敲。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突然冰落在地上发出玻璃一样的碎裂声。 铜盆里的水结成坚冰,儿童晨起,把冰从盆里剜出。这首诗写冬天孩子们的一场嬉戏:一块大冰被穿上彩线,当作锣来敲打,声音倒也清越嘹亮。忽然冰锣敲碎落地,发出打破玻璃的声音。表达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和儿童的调皮与可爱。
787 浏览22712020-02-10
稚子弄冰的诗意
这首诗写冬天孩子们的一场嬉戏:铜盆里的水结成坚冰,儿童晨起,把它从盆里剜出。一块大冰被穿上彩线,当作锣来敲打,声音倒也清越嘹亮。忽然冰锣敲碎碎落地,发出打破玻璃的声音。 诗写得清新明快,稚子的嬉乐与失望,宛然在目。全诗28字,有人有物,有形有状,有声有色,且处处突出一个“稚”字,把小孩子玩冰的情趣,描绘得声形毕肖,淋一漓尽致,给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之感。 原诗: 《稚子弄冰》宋代: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银铮 一作: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玻璃 一作:玻瓈) 释义: 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提在手中。 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扩展资料:
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春,杨万里当时在常州任上。打春牛是古时的习俗,立春前一日,用土牛打春,以示迎春和劝农。这首诗写儿童看到大人们鞭打春牛的场面后进行模仿的情景,这一场景引起诗人对丰收的联想。 鞭牛是一种极热闹的场面,照例是首席长官用装饰华阳的“春鞭”先抽第一鞭,然后依排位大小,依次鞭打。最终是将一头土牛打得稀巴烂后,围观者一拥而上,争抢碎土,据说扔进自己田里,就是丰收吉兆。 此外,亦有纸扎春牛的,并预先在“牛肚子”里装满五谷,俟“牛”被鞭打破后,五谷流出,亦是丰收的象征。清朝后期,封建政府已不冉把农事放在重要位次,迎春鞭牛的仪式归于废弛,农民们便自己组织这些活动,更加热闹,增添了抬着句芒神和春牛游行、唱迎春歌等许多内容。 春牛都享受披红挂彩、招摇过路的待遇,虽然最终不免被你一鞭、我一鞭打得稀烂。这种风俗,直流传到民国。 百度百科——稚子弄冰2992 浏览473472019-03-01
稚子弄冰的诗意?
《稚子弄冰》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 全诗的意思: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提在手中,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分析: 全诗摄取瞬间快景避开直接描写,用生动形象的“穿林”响声和贴切的比喻,用老者的眼光开掘稚子的情趣。 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了乐趣:心态上,寒天“弄冰”,童心炽热;色泽上,“金”盘“彩”丝串“银”冰;形态上,是用“金盘”脱出的‘‘银铮”,圆形;声音上,有 “玉罄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 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全诗形色兼具以感目,声意俱美以悦耳赏心,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孩童与老人在心理特征上有诸多的相通之处,唯其如此,孩童的“脱冰作戏”的场景在老人的眼里才有依依情趣。
6 浏览952020-02-06
稚子弄冰古诗诗意?
《稚子弄冰》,杨万里的一首古诗,写的是早晨起来小孩儿把冻在铜盆里的冰块用彩线穿起来当作银铮,然后提着银锣一样的冰块在树林里边敲边跑,忽然冰块碎落,那声音宛如美玉落地摔碎一样。这首诗通过对稚子弄冰的细节描写,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儿童稚气天真的尊重与喜爱。
76 浏览2572020-01-29
稚子弄冰的古诗意思?
稚子弄冰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铮)。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注释:1.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2.钲(铮)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3.玻璃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4.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5 磬 四声 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以悬挂在墙上。 翻译:一个小孩子,早上起来,从结有坚冰的铜盆里剜冰,用彩丝穿起来当铮来敲。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突然冰落在地上发出玻璃一样的碎裂声。 赏析:铜盆里的水结成坚冰,儿童晨起,把冰从盆里剜出。这首诗写冬天孩子们的一场嬉戏:一块大冰被穿上彩线,当作锣来敲打,声音倒也清越嘹亮。忽然冰锣敲碎落地,发出打破玻璃的声音。表达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和儿童的调皮与可爱。(原来写的是铮,有人指错,特查了一下,网上就是有两个版本的,康熙字典中铮有“又钲”的注解,现在铮一般指金属击打声,钲的解释是一种乐器,有两种形制,一种像有柄的小钟(一般是指这种),一种指的是南方的像锣的乐器(地域性的
好了,关于“稚子弄冰的翻译”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稚子弄冰的翻译”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