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刘贺是个怎么样的人呢?(为什么说第一代海昏侯刘贺又称“汉废帝”呢?)
刘贺是汉武帝的孙子,父亲是汉武帝的第五子昌邑王。刘贺幼年早孤,四五岁是就继承了昌邑王之位。作为藩王,不用管理朝政,生来就是享福的。从小继承王位的刘贺整天吃喝玩乐...
对于刘贺简介 汉朝刘贺简介的问题,我有一些专业的知识和经验,并且可以为您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建议。
“海昏侯”刘贺是个怎么样的人呢?
刘贺是汉武帝的孙子,父亲是汉武帝的第五子昌邑王。刘贺幼年早孤,四五岁是就继承了昌邑王之位。作为藩王,不用管理朝政,生来就是享福的。从小继承王位的刘贺整天吃喝玩乐,郎中令龚遂劝谏他,他就用手堵着耳朵,一边跑,一边说:?郎中令你可真会使人羞愧。?然并卵,知道羞愧的他毫不收敛。
其实,刘贺作为一个藩王,只要不做太出格的事,便可保一生荣华富贵。奈何,突然天降大任。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刘贺的小叔叔汉昭帝刘弗陵去世。汉昭帝没有儿子,因此大将军霍光扶持十九岁的昌邑王刘贺继承皇位。
海昏侯刘贺的印
入京奔丧,继承皇位
刘贺带着大批封国的属臣和仆役,浩浩荡荡前往长安城奔(登)丧(基)。到了长安城东出北头的第一道门东都门(宣平门),郎中令龚遂提醒刘贺:?按照礼制,奔丧者望见国都就要哭。这是长安的东都门,您该哭丧了。?刘贺说:?我咽喉痛,不能哭。?等快到未央宫的东门时,龚遂再次提醒:?昌邑国的吊丧帐篷设置在此门的驰道北边,驰道上有人行走,反正离帐篷也没几步了,大王你应该下车,朝着宫门面向西匍匐而进,哭丧要竭尽哀伤。?刘贺这才开始哭。
哭丧完毕后,刘贺接受皇帝玺印和绶带,继承帝位。可是,他却没来得及谒见高祖庙(汉高祖刘邦的宗庙),登基仪式没有完成,这给他留下了轻易被废的巨大后患。
海昏侯墓出土金饼
不知收敛,结果被废
入宫之后,刘贺在服丧期就吃肉开荤,扮戏子,听伶人演奏演唱,还在服丧的地方随意打开皇帝印玺。他在封国时候的属官又拿着符节,带着昌邑国的从官、马官、官奴等二百多人进入皇宫,随意游玩,把皇宫当成了封国的王宫。刘贺还让奴仆乘坐皇太后专用的小马车,在后宫随意嬉戏这一系列行为,引起大将军霍光的强烈不满。
大将军霍光联合朝廷百官,一起上奏皇太后废除刘贺的皇位。皇太后是霍光的外孙女,当然听霍光的。于是,只当了二十七天皇帝的刘贺就被废了,成为西汉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皇太后把刘贺贬为平民,送回封地,并且废除了昌邑国,降为山阳郡,只保留了原昌邑王宫的财产给刘贺。跟刘贺进京的那二百多人都被诛杀,只有郎中令龚遂、中尉王吉和老师王式3人,因多次规劝谏他而免于一死。
海昏侯墓出土铜钱
被密探监视,再封海昏侯
即位的新皇帝是刘贺的堂侄汉宣帝刘询。即便刘贺封国被除,已成平民,属官诛杀殆尽,但汉宣帝仍不放心刘贺,秘密指使山阳郡太守张敞严密关注刘贺的一言一行。张敞详细汇报了刘贺的情况,包括有多少妻妾儿女,他们与朝廷官员有何瓜葛,王宫的183个仆役都来自哪里都叫什么,王宫有多少财物事无巨细。
刘贺被废后也知道收敛了,几乎隔绝与外界的一切联系,以便让皇上对自己放心。昌邑王宫终日大门紧闭,只开小门,每天只有一个穿着朴素的差役早上到街上采买,送一趟食物进去,此外几乎没有人员出入。张敞不放心,还亲自拜访过刘贺,后来他给汉宣帝的密奏中说,昌邑王刘贺的穿着打扮、言行举止,都显得十分白痴。汉宣帝这才放心刘贺,下旨封刘贺为海昏侯,食邑四千户。
海昏侯墓出土马蹄金
刘贺跟一位叫孙万世的太守属吏有来往,孙万世问刘贺:?从前您被废帝位时,为什么不坚守在皇宫里并斩杀大将军霍光,却听凭别人夺去天子印绶??刘贺说:?是啊,我错过机会了。?这点刘贺没说错,当时他的两百多位属官被诛杀时,纷纷哭喊?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就是在骂刘贺当时没抓住机会杀了大将军霍光,以致被废。孙万世对刘贺说:?只怕你的列侯之位也不会长久啊。?刘贺说:?将来肯定海昏侯之位也不保,但这已不是我应谈论的了。?
海昏侯刘贺的这些话被密探报告给汉宣帝,汉宣帝大怒,削去刘贺三千户食邑。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作为汉武帝的孙子,作为曾经坐过龙椅的人,海昏侯刘贺多么富有不难想象。因此,他的墓还才会出土那么多惊世骇俗的文物。
简单介绍下刘贺的一生!
基本资料 汉废帝刘贺 (公元前92年—公元前59年),汉朝第9个皇帝,也是汉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他是汉武帝刘彻的孙子,昌邑哀王刘髆的儿子。19岁即位,当了27天皇帝,因荒*无度、不保社稷而被废去,分封到了今天的江西省永修县,史称汉废帝。 以下仅供参考 希望对你有帮助 皇帝生涯 公元前90年,李广利、刘屈牦因为策划谋立昌邑哀王刘髆为太子,被汉武帝识破而灭族。公元前88年正月,刘髆驾薨,他的儿子5岁的刘贺成为昌邑王。公元前74年6月5日,汉昭帝驾崩,享年21岁。因为无子,7月18日,大将军霍光等人迎立他继位。据《汉书·霍光金日磾传》载刘贺罪行“受玺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千一百二十七事。”刘贺在即位二十七天内,就干了一千一百二十七件荒唐事,平均一天四十件。霍光以其不堪重任,突然发动政变,与大臣奏请14岁的皇太后(霍光的外孙女汉昭帝皇后上官氏)下诏,于8月14日废黜了他,并亲自送他回到封地昌邑,削去王号,给他食邑二千户。同年,霍光尊立卫太子唯一的遗孙、18岁的刘病已为帝,是为汉宣帝。打发刘贺回到山东昌邑国,过着被监视的日子。他带去长安的200多个官员除了3个正直的人,其它的都被斩首。 [编辑本段]退位生活 霍光新拥立的汉宣帝刘病已(刘询)心底到底有些忌惮(这说明刘贺绝非庸人),在即位的第二年就让山阳太守张敞考察刘贺,发现他的“囚徒”生活很卑微不堪,公元前66年,他年纪虽然只有27岁,可是行动不便,也不再有复辟的打算。还生养了22个子女,猥琐度日。汉宣帝看他如此可怜,保全了他的性命。元康二年(前64年),霍光写信给山阳太守张敝:“谨备盗贼,察往来宾客。毋下所赐书。”要求当地官员密切监视刘贺。从各种证据看来,刘贺之立废,实乃削权之举。直到3年后(元康三年),即公元前63年,刘贺终于被贬斥到了今天的江西省永修县一带做了“海昏侯”。 在他的这个侯国里面,他又艰难地生活了4年直到去世。这4年中,虽然已经解除软禁,但仍然被周边的官吏秘密监督,例如后来的扬州刺史“柯”就上报朝廷一件事情:刘贺与一个叫“孙万世”的人交往,孙万世问刘贺:“在被废除皇位前,君为什么不坚守内宫、关闭宫门,斩杀霍光,却听凭他们夺取皇位玺绶呢?”刘贺说:“是啊,当时太年幼,真是大大的失策啊。”孙万世又希望刘贺做“豫章王”,绝不要一直做这么普通的海昏侯。刘贺说:“道理是如此,但是这话不宜说啊。”于是朝廷下令查办刘贺,差点要逮捕他。皇帝发话说:“那就削除他的3000户封邑吧。”于是只剩下1000户人口与赋税,不久刘贺愤慨而死,享年34岁。 [编辑本段]慨口之谜 专家们称野史记载,刘贺在鄱阳湖上曾往返棹舟浮江,至赣水口愤慨而还,后人称此地为“慨口”。由于400年后的晋大兴二年(318年)这里发生大地震,鄱阳湖底此时发生剧烈的地质运动,鄱阳湖与长江分离,只留下湖口入江,地理变化太大,所以到今天也许已无人知道“慨口”在什么地方,只留下历史的烟云飘渺往还。 [编辑本段]海昏侯国 豫章太守“廖”报告了他的死讯,提请朝廷商量,加上他的世子刘充国、刘奉亲都先行死去。于是“海昏侯国”被废除,不让其它人继承。直到10年后的公元前49年五月,他的另一个儿子刘代宗,被新即位的汉元帝重新分封,仍然在海昏侯国继承侯爵,这以后一直没有中断,至少又延续到公元92年。记录他们事迹的班固,到临死的时候,在《汉书》中证实他们的侯国跨越了至少4代,还依然存在。大约是到了东汉永元16年(104年),海昏被分拆成建昌、海昏两个县。我认为应该是这时候“海昏侯国”被废黜,从而进行了相应的区划变更。他们家族158年在这里的世代努力,筚路蓝缕的开发经营,应该是有其功劳的,但现在多半湮没在鄱阳湖蔓长的风涛之下,沧海之中。 2006年11月16日《江南都市报》曾经以《海昏之谜》长篇报道探访刘贺和古海昏侯国遗迹的情况。文中提到,1700年前海昏国和海昏遗址神秘消失,人们为了探索这个谜团进行了一系列的努力,并找到了古海昏、海昏侯的蛛丝马迹。在永修县吴城古镇的卢潭村,人们能依稀辨别一些古代的“跑马陵”(官厅马场)、古代木桩群,加上这里“沉落海昏县,浮起吴城镇”的传说,让人们平添几分悠远思绪。 古海昏地域较大,根据《九江年鉴》中说,东汉后期先后把海昏分为:建昌、海昏(今江西永修西)、新吴(今奉新)、永修、西安(今武宁)等县。史书上还记载有“……又上潦营,在县南十七里,相传昌邑王刘贺所筑”,这个地址很难考证,具体地点应在古县城艾城的南面,蜿蜒的“潦河”上游,海昏侯刘贺的“上潦营”具体在哪个村落,县志上认为今天“永修涂埠上街头”,汉刘贺在此‘立上潦营’,今为墟市。 在南昌昌邑乡和新建,据说还保留着刘贺的“古城”和“紫金殿”。站在这古老的土地上,不禁让人遐想连篇,发思古之幽情。
刘贺在位27天做了1127件荒唐事,被霍光废除皇位,背后秘密是什么?
2011年,江西省文物部门在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附近发现了一座大型汉代古墓,经过五年多的考古发掘,终于确定此陵墓的主人是西汉的第一代海昏侯刘贺,此陵墓也被称为海昏侯陵墓。
此陵墓的发掘创造了多项第一,海昏墓是迄今为止出土最完整、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西汉古墓,其中出土的文物是西汉水平最高、数量最多的,陵墓中发现了华夏最早的孔子画像,并且出土了失传1800年之久的《齐论语》古籍。
此陵墓的主人海昏侯刘贺也引发了关注,因为刘贺的身份非常特殊,他是汉武帝的孙子,刘贺的父亲刘髆是汉武帝刘彻的第五个儿子,刘髆也是第一代昌邑王,汉武帝长子刘据自杀后,汉武帝选择了最小的儿子刘弗陵为帝,也就是汉昭帝,汉武帝留下了霍光、金日磾、 上官桀、桑弘羊四人辅佐汉昭帝,但是汉昭帝刘弗陵只活了21岁就去世了。
汉昭帝没有儿子,于是霍光与群臣选择了昌邑王刘髆的长子刘贺为皇帝,刘贺也就是第二代昌邑王,刘贺其实也是刘弗陵的侄子,但是刘贺仅仅当了27天皇帝,就被霍光联合群臣上书皇太后废黜,理由是:
《汉书 霍光传》:受玺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一千一百二十七事。这话的意思是说:(刘贺)接受皇帝玺印以来的27天中,派出使者往来于各个郡县,使者们拿着皇帝给的符节向各个官署下达诏令索要财物,一共有1127起。算起来平均每天至少有41起索要财物的事件,除此之外,刘贺还有以下罪名:
1、私自给他原来昌邑国的郎官授予绶带。
2、私自把国库中的钱财、武器、绸缎赏赐给自己的亲信。
3、与随从的亲信官员整夜饮酒,沉迷酒色。
4、为汉昭帝戴孝期间食用了不合规矩的饮食。
5、在没有祭祀汉朝皇帝列祖列宗之前,就派使者用三副太牢的礼节来祭祀自己的生父刘髆,并自称嗣子皇帝,违反了礼节。这个与明朝嘉靖皇帝与大臣之间的大仪礼之争是一模一样的。
6、光禄大夫夏侯胜、侍中傅嘉、尚书令杨敞劝谏刘贺不法行为,被刘贺打击及关押。
就这样刘贺的皇帝之位被霍光联合群臣及太后一起废除,到了汉宣帝时期,又把刘贺的昌邑王位给废除了,改封为海昏侯,之后刘贺就一直被称为海昏侯,所以2011年在南昌发现的陵墓被称为海昏侯墓。
刘贺原本是昌邑王,后来被拥立为皇帝,只当了27天皇帝,就被废除,再次回归为昌邑王,然后又被改封为海昏侯,从王到帝,从帝再到王,最后从王到侯,刘贺的地位不断发生着变化,但他也只能默默接受着这一切,那么问题来了,霍光为什么要废除刘贺的帝位,刘贺是霍光选中的,又是霍光亲手废除的,这背后到底有多少秘密?
刘贺其实是汉朝第二个以诸侯王身份成为皇帝的人,第一个是刘恒,吕雉去世后,周勃、陈平联合刘章、刘襄等人诛灭了吕氏一族,功臣们最后选定时为代王的刘恒为帝,因为刘恒看上去为人低调,老实,并且没有外戚问题,但刘恒与刘贺不同的是,刘恒却成功做了皇帝,而刘贺只能被权臣废除,这是为什么?
主要有三个原因:
1、刘恒进京当皇帝时,只带了6个人,解除了功臣们对刘恒可能用自己亲信排斥功臣的顾虑,刘贺进京时,至少带了50多人,后来又增加一两百人,并且刘贺大肆分封自己的亲信,同时整天带着自己的亲信在宫中饮酒,这也是上述罪名的第1条和第2条。
刘贺的行为引发了朝臣对自己地位的担忧,刘贺带了这么多亲信到皇宫中,也难免让人担忧,汉武帝时期,曾经发行了一部《左官律》的法律,其中规定了在诸侯国担任过官职的人一律称为左官,左官地位低于中央任命的官吏,并且左官不能进入中央任职,这是为了打击削弱诸侯国王培养亲信,以威胁中央权力。
刘贺的行为很明显违反了这一法律,也难免引发了朝臣的共同反对。
2、刘恒当了皇帝后,大肆分封拥立他为帝的功臣,而刘贺当了皇帝后,没有这么做。
汉文帝的做法很聪明,他的皇帝之位是功臣拥立的,先稳住功臣,皇位就能坐稳定,而刘贺就不 懂得这个道理,刘贺自己的皇帝之位都没有稳定,就开始与亲信在一起,引发了拥立刘贺为帝的功臣们的不满,自然会反对他。
3、刘恒的能力强于刘贺太多。
这方面显然刘贺没法比,包括刘恒的用人、御臣、处事水平远远超过刘贺,刘恒采取了一系列手段先稳定了自己的皇帝之位,才排斥功臣的,刘恒让自己的两个亲信宋昌和张武掌握了皇城和皇宫的兵权,其余先不管,先保证安全,然后再一步步排斥功臣,但刘贺显然做不到,当功臣感觉到自己拥立的皇帝,却不亲近自己,难免要把刘贺废除。
这是汉文帝刘恒与汉废帝刘贺的比较,从霍光来说,他之所以废除刘贺,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霍光的权力与地位受到威胁。
刘弗陵去世后,刘贺并不是霍光当时唯一的选择,当时很多大臣拥立汉武帝的第四个儿子方陵王刘胥为帝,但是霍光不同意,因为汉武帝时期长子刘据去世后,汉武帝都没有选择刘胥为帝,而是选择刘胥的弟弟刘弗陵为帝,再加上刘胥这个人有勇无谋,汉昭帝时期刘胥曾经觊觎帝位,诅咒汉昭帝,所以被霍光否定了。
霍光没有篡位之位,但对权力的欲望比较强,拥立刘贺为帝后,却发现刘贺在做威胁自己地位的事,因为刘贺带了一大帮昌邑国的亲信在宫中,整天在一起,难免让霍光感到威胁,霍光担心时间长了,这些人会取代自己的地位。
《汉书 霍光传》:昌邑群臣坐亡辅导之谊,陷王于恶,光悉诛杀二百余人。出死,号呼市中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这话翻译过来的意思是:昌邑国的群臣由于没有尽辅佐教导君臣之谊,使王(刘贺)误入歧途而获罪。霍光就将他们全部杀了,共有二百多人。当这些人被拉出去处死的时候,都在街道中哭泣呼喊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尤其是刘贺的旧臣临死前说的一句话: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这就说明了刘贺没有听从旧臣的建议,犹豫不决,这说明了刘贺与旧臣假道在策划着什么行动,从霍光的行为来看,一下子杀了两百多人,肯定是这些人涉嫌怂恿刘贺进行政治清洗,除掉朝中的老臣,而昌邑旧臣则想借刘贺当皇帝的机会上位,这是政治的规律,当然这只是猜测。
所以霍光选择了先下手为强,先把刘贺给废除了,再诛杀了刘贺的所有旧臣,消除了威胁,保住了自己的权力与地位,而朝臣与霍光是同样的政治利益,虽然有些胆怯,但还是支持霍光的,包括太后也是支持霍光的,再加上霍光一定掌控大权,所以才能轻易废除皇帝。
废除皇帝之事是很大风险的,不仅仅在政治上有影响,而且在伦理道德上也会受到议论,如果不是霍光权力地位受到了严重威胁,他是不会这么做的,归根结底,霍光是一半为公,一半为私,他既想保住自己的权力地位,也不想让刘贺胡作非为。
二、刘贺确实干了一些违法的事。
说刘贺27天做了1127年荒唐事,确实有些夸张,但肯定是有这些违法的事在内的,作为皇帝,不顾法纪,派使者向地方索要财物,这事确实有些荒唐,包括上面列举的刘贺的六项罪名,应该都是存在的,刘贺确实干了一些违法的事,但是皇帝违法,就一定要废除吗?或者说朝臣有没有权力废除皇帝?
在古代儒家思想的体系下来说,大臣是没有权力废除皇帝的,因为五纲五常中的第一条是:君为臣纲,这一条霍光就说不过去,所以这事有争议,霍光废除刘贺皇帝之位的事超越了他的职权范围。
但是,从历史来看,如果刘贺真的是个荒唐的皇帝,霍光的行为应该值得肯定,至少霍光后来拥立的汉宣帝是个英明之君,让汉朝的国力、威望达到了顶峰,让汉朝步入一个盛世-昭宣中兴,这也是霍光的功劳,但是霍光作为权臣来讲,同样让汉宣帝感到如芒在刺,这说明任何一个皇帝,对霍光这样的权臣都是有所顾忌的。
所以对于刘贺来说,他算是历史上比较特殊的皇帝了,先是昌邑王,后来当了27天皇帝,然后又被废除帝位成为昌邑王,最后被改封为海昏侯,最重要的是他的结局是善终,而且两千多年后,他的陵墓还出土了如此多的文物,给了后人研究西汉的文化提供了大量的便利。
为什么说第一代海昏侯刘贺又称“汉废帝”呢?
有这么一位只做了27天皇帝的人,据说他是个荒*无度的无道昏君,他就是汉武帝刘彻之孙刘贺,刘贺的生父是汉武大帝最宠爱的李夫人的儿子,被封为昌邑王刘博,父亲死了之后他世袭了王位。最后被定性为荒*迷惑、乱汉制度,最后草草下台,那刘贺究竟是不是个荒*无度的人呢?他在短短27天之内,又都做了哪些让众大臣忍无可忍的荒唐事。下面一起来看看。
2015年发现的海昏侯墓地,出土的大量的文物珍品,成套的编钟、编磬等。甚至还有失传的论语,由此可见,刘贺算是一个比较有文化的人。那他为什么早早被废掉了呢?从史书中来看,刘贺年轻时的确是个挺喜欢玩乐的人,没事拉着朋友看看歌舞表演,喝点小酒,聚个餐,典型的阔公子,这些其实也都不算过分,毕竟作为一个世袭了父亲爵位的年轻小王爷,从小家境优越,又没有政治上的野心,平时多点享受无可厚非。而且没有任何史料证据表明,刘贺在做昌邑王期间有*乱的表现,而且刘贺做王爷期间与做皇帝期间也从未下令杀过一人,总体上来说是一个非常仁慈的主子。
刘贺比较突出的爱好是飙车,当然它飙的是马车,汉书王吉传中记载,刘贺一次带随从出游,一时兴起纵马狂飙,不到半天时间就跑了200里路,其部下博士谏大夫王吉知道后,觉得事态严重,赶紧上疏劝谏,认为飙车不符合礼乐制度和身份,同时也很危险,希望刘贺以后不要这么做了,刘贺看到谏书后也马上认错,并派人赏赐王吉,只可惜刘赫能做到知错改错却不能长久坚持。没多少日子他就又积习难改,回到从前了。
在刘贺18岁的时候,半夜接到了皇太后的诏书,让刘贺入朝继承帝位,对任何诸侯而言,一夜之间成为天下之主,简直就是被天上掉下的馅饼砸中,心情自然迫不及待。马不停蹄的赶到定陶,一口气跑了135里,按照相关法定的规定,当时的快驿以一日一夜行200里,不到半天就走了135里,也不知道累死了多少匹马。
刘贺进京即位,而他刚即位的第1件大事,自然就是汉昭帝的葬礼,平时好吃好喝惯了的刘贺受不了葬礼间隙清淡的饮食,想在自己的宫里偷着开荤,居丧未满饮食不可恢复如平日,实在是馋的不行,去买了些猪肉鸡肉,而这也成为了他在位27天里干得1127件荒唐事中的一件,在国丧期间偷着吃肉当然是不合理的,但似乎又算不上什么特别大的。
况且刘贺吃肉不一定完全因为嘴馋,还可能是因为他身体不好,需要多一些营养,从史书上看他身体很弱,很可能患有风湿一类的疾病,30岁不到就已经腿脚不利索,而且也的确最终只活了33岁。不过真正让刘贺这个短命皇帝下台的原因是他惹到了当时汉朝真正的掌权大佬霍光,霍光是何许人也,他是大司马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汉宣帝皇后霍成君之父。
霍光作为少年战神霍去病的弟弟,执政帝国二十年不是皇帝胜似皇帝,以他为首的麒麟阁十一功臣,真正把握住了汉朝的政权,带领着一帮小弟玩儿的风生水起,而刘贺当了皇帝后又干了啥呢?刘贺到长安当皇帝的时候,率领了大批的嫡系小弟,而且依旧对这些嫡系小弟破格提拔,并且让自己的一个小弟,控制了宫廷内的中央禁军,这样一来以霍光为首的利益集团肯定不干了,我捧你当皇帝是叫你来挤兑我的吗?
所以霍光列举了刘贺1127个罪状,废了刘贺。在刘贺被废黜之前,刘贺曾经为自己辩护,天子有诤臣七人不失天下,意思是说我无道,你们为什么不做谏诤之臣呢?这句话直指只能霍光等人的失职,这让霍光无言以对,只能让他的外孙女上官皇太后当挡箭牌,直接以诏书废掉的皇帝。
这样振振有词的刘贺应该是个相当机智聪明的人,昌邑王被废后,太后让他仍然回到昌邑做他的海昏侯。有个曾为太守卒里的孙万世,明确表示了刘贺被废黜,是因为他和霍光之间争斗的结果,所以说做人要低调,做皇帝更要低调,如果不是那么大张旗鼓的想要迅速掌握住皇权,也许历史又是另一番模样了。
汉朝哪一个皇帝当了28天
昌邑王刘贺。
汉昭帝于公元前74年6月5日病死后无子,霍光等大臣立昌邑王刘贺为帝。刘贺带着200多人进京即位后,天天跟这班人饮酒作乐,*戏无度,即位28天内,就干了1127件荒唐事,将皇宫闹得乌烟瘴气。据《汉书·霍光金日磾传》记载:“受玺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千一百二十七事。”讲得就是刘贺,也便讲得就是你说的“造恶1000多件了”的事情了。霍光见他不堪重任,和大臣们商量后,奏请上官皇太后下诏,于当月便废了刘贺,刘贺仅仅在位28日,是在位时间最短暂的皇帝了。
海昏侯墓出土了大量文物,墓主刘贺是什么来历?
刘贺,是汉武帝刘彻的孙子,是西汉王朝的第九位皇帝,虽然在位仅仅二十七天,但是起码人家也曾经做过皇帝嘛。废掉他的不是别人,正是汉朝那位赫赫有名的上官桀和霍光两大集团的结合体,上官皇后。而这个刘贺,虽然史书记载他行为放荡不羁,但我个人认为,他其实就是霍光争权下的牺牲品罢了。
2011年,在江西省南昌市观西村附近,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墓葬群,这个墓葬群是因为被盗墓贼光顾过后,文物保护部门为了保护剩下的文物而进行的抢救性挖掘。因为2011年,我国文物保护方面的技术相对成熟,所以,即使是抢救性挖掘,墓葬群内的文物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不至于被二次毁坏。而这个墓葬群出土文物一万余件,还有各种珍品、书简,所以专家认定,这个墓葬群的主人身份肯定不一般,经过进一步的发掘,专家确定了这个墓主人即是刘贺?海昏侯刘贺。
刘贺作为汉武帝刘彻的孙子之一,在汉昭帝刘弗陵驾崩后,因为刘弗陵无子,大将军霍光想要扶持一个比较弱的好控制的人做皇帝,所以选择了刘贺作为接替人选。刘贺即位不过十几天,霍光就开始谋划要废掉刘贺,于是在刘贺即位二十七天后,撺掇这个时候已经是上官太后的上官皇后,以刘贺行为放荡不堪重任为由将其废掉,改立戾太子刘据的孙子刘询为帝,是为汉宣帝。
而刘贺因为曾经做过皇帝,所以颇受汉宣帝忌惮。最开始汉宣帝给他封侯并食邑四千户,而后又削掉了三千户。不得不叹息一声,刘贺的一生也算是跌宕起伏了。
好了,今天关于刘贺简介 汉朝刘贺简介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刘贺简介 汉朝刘贺简介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这个话题刘贺简介 汉朝刘贺简介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