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徳的主要作品是什么(歌德的诞生 歌德的生平简介 歌德的经典作品 歌德的逝世)
《恋人的情绪》(恋爱剧),1768年创作,1806年付印 《同谋犯》(喜剧),1769年开始创作,1787年付印 《铁手骑士葛兹·冯·贝利欣根》(剧本),177...
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关于歌德作品的最新动态,希望我的介绍能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歌徳的主要作品是什么
《恋人的情绪》(恋爱剧),1768年创作,1806年付印 《同谋犯》(喜剧),1769年开始创作,1787年付印 《铁手骑士葛兹·冯·贝利欣根》(剧本),1773年 《普罗米修斯》(两幕剧,未完成),1773年 《普罗米修斯》(诗歌),1774年 《新的道德-政治木偶戏》,1774年 《布雷伊长老的谢肉节剧》,1774年 《普伦德尔斯镇的年市》, 1774年 《神,英雄和维兰特(Wieland)》(笑剧),1774年 《克拉维戈》(悲剧),1774年 《神灵的问候》(诗歌),1774年 《少年维特的烦恼》(书信体小说),1774年,第2版,1787年 《艾格蒙特》(悲剧),1775年开始创作,1788年付印,作曲家贝多芬给这部作品配乐 《欧文和埃尔米勒》(配唱戏剧),1775年 《威廉·迈斯特的戏剧使命》(“原迈斯特”,小说),始于1776年,1911年付印 《施黛拉》,为恋人们写的戏剧,1776年 《在陶里斯的伊菲革涅亚》(戏剧),散文版1779年,1787年付印 《托尔夸托·塔索》(戏剧),始于1780年,1790年付印 《论人类与动物的颌间骨》,1786年 《罗马哀歌》,作于1788年至1790年 《威尼斯警句》,1790年 《浮士德》,片断,1790年 《光学论文》(论文,2卷本), 1791年/1792年 《大科夫塔》(喜剧),1792年 《平民将军》(喜剧),1793年 《列那狐》(动物叙事诗),1794年 《在所有美好的时刻》(共机会分会会歌),1775年 《德意志逃亡者讲述的故事集》(框形结构小说),1795年 《威廉·迈斯特的学习年代》,1795年/1796年原文 《克塞尼恩》(《赠辞》)(诗歌,和席勒合作完成),1796年 《浮士德一部悲剧》,(《浮士德》的第一部分),始于1797年,1808年第一次以此题目付印 《邦弗尼托·切利尼(Benvenuto Cellini)的人生》(文章),1797年 《中篇小说》,始于1797年 《赫尔曼与窦绿苔》(以六音部诗行写成的牧歌),1798年 《私生女》(悲剧),1804年 《威廉·迈斯特的漫游年代》(小说),始于1807年,1821年付印,增订版1829年原文 《潘多拉》(为节日创作的戏剧),作于1807年/1808年,1817年付印 《亲和力》,1809年 《论色彩学》(科学论文),1810年 《我的生平 诗与真》(自传作品,4卷本),1811年至1833年 《关于歌手人们有很多可说》(为感谢歌手而作的共济会的诗歌),1815年 《当回报最亲爱者的时候》 (为保守秘密而作的共济会的诗歌),1816年 《意大利游记》,1816年/1817年 《好女人》,1817年 《论艺术和古代》 (6卷本,和梅耶(Johann Heinrich Meyer)合作),1816年至1832年 歌德文集
《庄严的教团节日:“50年已经过去”》(对于授予他参加共济会50周年荣誉证书的诗 歌形式的谢辞), 1820年 《西东诗集》(诗歌),1819年 《悼词起首》 对已故共济会里德尔(Ridel)分会长的悼词,1821年 《法国的政治运动》(报告),1822年 《讲话:对于维兰特(Wieland)兄弟般的纪念》 (共济会悼词), 1830年2月8日歌德致悼词 《浮士德 II》(《浮士德》的第二部分),1833年(遗作) 《箴言和沉思》,1833年(遗作)
歌德的代表作是什么?
歌德的代表作是《浮士德》。
《浮士德》是歌德的代表作,是他毕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结晶。第一部出版于1808年,共二十五场,不分幕。第二部共二十七场,分五幕。全剧没有首尾连贯的情节,而是以浮士德思想的发展变化为线索,以德国民间传说为题材,以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欧洲社会为背景。
《浮士德》构思宏伟,内容复杂,结构庞大,风格多变,融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于一炉,将真实的描写与奔放的想象、当代的生活与古代的神话传说杂糅一处,善于运用矛盾对比之法安排场面、配置人物、时庄时谐、有讽有颂、形式多样、色彩斑驳,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作品影响:
反映了欧洲三百年的思想和文化的发展,概括了这一阶段的人类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主人公一生不懈追求,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和宏伟气魄。它诉诸形象阐明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矛盾发展的辩证关系,具有深刻的哲学内容。
歌德有哪些著作?
歌德出生于1749年8月28日的德国法兰克福城。小时候家境很好,母亲爱好文学,常给他讲故事。外祖母在他4岁时送他一套表演浮士德故事的傀儡戏玩具,这些都使得歌德在童年时代就与浮士德等民间传说结下了难解之缘。他不仅读文学作品,欣赏艺术,学习击剑和舞蹈,而且还喜欢四处搜集动植物标本。
后来,战乱年代给了歌德机会去了解戏剧,他也对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就开始写起剧本来。著作先后有《葛慈冯?伯里欣根》、《亲和力》、《诗和真》、《意大利游记》等。
歌德创作的顶峰是《浮士德》。这部诗剧取材于16世纪的浮士德传说。歌德从小就喜欢传说中主人公,长大后心里就隐约有他的影子。歌德觉得有必要将浮士德全面地展现出来。浮士德向往自由,认为最高的知识是最美的财产,然而他的追求却被俗世所阻碍,他也就是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找到了生命的真谛。浮士德其实是文艺复兴以来进步的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歌德本人。
《浮士德》的发表引起了许多人的震撼,它给人类带来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浮士德》的完成花了60年的时间,这时的歌德已耗尽了心血,不久后他就与世长辞了。
歌德的离去给德国乃至欧洲人民带来了巨大悲痛,人们也将永远记住这位一生光辉灿烂的伟大诗人。
在《维廉?麦斯特的漫游时代》里,歌德描写了一个乌托邦式的“教育区”,阐述了他要通过教育来改革社会的思想。歌德一生实践了他在《浮士德》中写下的“要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在自由与生活中享受”的格言。
歌德的诞生 歌德的生平简介 歌德的经典作品 歌德的逝世
中文名: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
外文名: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国籍:德国
出生地:法兰克福
出生日期:1749年8月28日
逝世日期:1832年3月22日
职业:剧作家、诗人、思想家、政治家
毕业院校:莱比锡大学;斯特拉斯堡大学
其他作品:《致月词》《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出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学家,他是魏玛的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而作为诗歌、戏剧和散文作品的创作者,他是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学领域的一个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他在1773年写了一部戏剧《葛兹·冯·伯利欣根》,从此蜚声德国文坛。1774年发表了《少年维特之烦恼》,更使他名声大噪。
歌德一生跨两个世纪,正当欧洲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年代。封建制度的日趋崩溃,革命力量的不断高涨,促使歌德不断接受先进思潮的影响。从而加深自己对于社会的认识,创作出当代最优秀的文艺作品。歌德的绰号为浪游者在法兰克。
歌德晚年的创作极其丰富 ,重要的如自传性作品 《诗与真》、《意大利游记》、长篇小说《亲和力》和《威廉·麦斯特的漫游时代》,抒情诗集《西方和东方的合集》,逝世前不久,又完成了《浮士德》第二部。这些作品表现了歌德重视实践、肯定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思想,说明他思想中的积极因素比前一时期有所增长。 《浮士德》第二部的完成尤其突出的表现了歌德晚年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新发展。
1832年3月22日,歌德病逝。他的临终遗言是:“给我更多的灯吧。”,这体现了他作为大文豪的乐观精神。歌德是德国民族文学的最杰出的代表,他的创作把德国文学提高到全欧的先进水平,并对欧洲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歌德创作顶峰的作品是什么?
标志着歌德创作顶峰的作品是长篇诗剧《浮士德》(1773—1775初稿,1808—1832定稿),这是他历经60余载,不断进行思想和艺术探索的结晶。诗剧共分上、下两部,计12000余行。
歌德在意大利这部诗剧取材于16世纪关于浮士德博士的传说,但歌德运用自己的智慧,极大地丰富了这个传说的哲学内涵,并升华了其艺术品格。
诗剧中,年过半百的博士浮士德厌倦了书斋生活,因此和魔鬼靡菲斯特订下契约,要到新的世界去享受人生。靡菲斯特将浮士德领到一个女巫那里,给他喝了魔汤,使其恢复了青春。青年浮士德爱上了平民姑娘甘泪卿,为了与姑娘幽会,他刺杀了他的哥哥,并让甘泪卿给母亲灌下昏睡之药。甘泪卿因用药过量使母亲一命呜呼,这使她内疚得发狂,她溺死了自己的婴儿,虔诚地忏悔所犯下的罪恶,甘心接受命运的惩罚。浮士德饱受爱情悲剧的打击,仿佛历经了一次死亡的磨难。
魔鬼靡菲斯特将浮士德带到“风光明媚”的地方,在精灵们的歌声中,他仿佛又获得新生。他来到一个皇帝的宫廷,尽管这个王朝摇摇欲坠,但皇帝却贪图逸乐,举行化装舞会。浮士德向皇帝建议发行纸币,解决了这个国度的财政难题,而皇帝却提出,要浮士德为他变出古希腊的美女海伦。在海伦的幻影出现的片刻,浮士德被这个古希腊美的化身所吸引,以至激动得昏厥过去。
魔鬼将昏迷的浮士德带回他原来的书斋,在这里,他从前的一个学生正制造具有超人的智慧却没有血肉之躯的小人。小人带着浮士德和魔鬼到神话世界去寻找海伦,在魔鬼的帮助下,海伦从地狱里复活,与浮士德开始了新的生活,他们有了爱的结晶,生下了儿子欧福良,这是浪漫主义精神的化身,他不受任何约束,向天空不断地求索,终于很快便夭折了。海伦受不了这样的打击,她消逝了,只留下飘飘的衣裙。古典美在浮士德心中幻灭了。
《浮士德》剧照浮士德决心要创立一番事业,他平息了一个国度的内乱,并率众制服肆虐的海水,将海滩改造成陆地。正当他雄心勃勃向自然宣战的时候,他的生命已渐渐地衰朽,魔鬼率魂灵们为他掘墓的声音,在他看来还以为是众人在筑坝挖沟,他说:是的!我完全献身于这种意趣,这无疑是智慧的最后的断案:“要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作自由与生活的享受。”
然而,在他得到了“智慧的最后断案”,感受“最高的一刹那”的幸福的时候,他却倒在地上与世长辞了。
浮士德的生命连同他一生的求索、创造已经成为过去,然而魔鬼靡菲斯特却认为:过去和全无,完全一样!永恒的创造是毫无意义!不过把成品驱逐向“无”里!……我所喜欢的是永恒的太虚。
由于诗剧《浮士德》涉及的问题非常广泛,包含的思想也比较复杂,因此,它被看成是欧洲文艺复兴以后300年间资产阶级精神生活发展的历史。歌德自己认为,“浮士德的性格,在从旧日粗糙的民间传说所提炼到的高度上,是表达这样一个人物,他在一般人世间的限制中感到焦躁和不适,认为具有最高的知识、享受最美的财产、哪怕是最低限度地满足他的渴望,都是难以达到的;是表达这样一个精神,他向各方面追求,却越来越不幸地退转回来”。这或许是我们理解这部诗剧的关键。
歌德是德国伟大的诗人,小说家,戏剧家,其代表作有书言体小说什么?诗剧什么?
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诗体哲理悲剧《浮士德〉 德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歌德,是继莎士比亚之后世界最伟大的文化巨人之一.他的长诗《浮士德》,自传体小说《夏绿蒂》及大量抒情诗,深受中国读者喜爱.这套文集较全面地收入了他的抒情诗,叙事诗,戏剧,小说,散文,文论等方面的代表作及一批珍贵书信,重新译出《浮士德》,收入首次译出的《意大利游记》,恢复了《歌德谈话录》选译本中略去的几近一半的文字.新一代歌德研究学者杨武能出任主编,北京,上海,南京,成都,武汉,广州等地的歌德专家鼎力合作,以全新的面目,使歌德的作品再放异彩. 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l749~1832),德国著名诗人,欧洲启蒙运动后期最伟大的作家.他生于法兰克福的一个富裕市民家庭,曾先后在莱比锡大学和斯特拉斯堡大学学法律,也曾短时期当过律师,但主要志趣在文学创作方面,是德国"狂飙突进"的中坚.1775~1786年他为改良现实社会,应聘到魏玛公国做官,但一事无成,他不但没战胜德国市民的鄙俗气,"相反,倒是鄙俗气战胜了他"(马克思).于是,1786年6月他化名前往意大利,专心研究自然科学,从事绘画和文学创作.1788年回到魏玛后只任剧院监督,政治上倾向保守,艺术上追求和谐,宁静的古典美.1794年与席勒交往后,随着欧洲民主,民族运动的高涨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他的思想和创作也随之出现了新的飞跃,完成了《浮士德》等代表作. 歌德不仅善绘画,对自然科学有广泛研究,其创作囊括抒情诗,无韵体自由诗,组诗,长篇叙事诗,牧童诗,历史诗,历史剧,悲剧,诗剧,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教育小说,书信体小说和自传体诗歌,散文等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最著名的是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1774),诗体哲理悲剧《浮士德》(1774~1831)和长篇小说《威廉?9?9迈斯特》(1775~1828).《少年维持之烦恼》写一个反对封建习俗,憎恶官僚贵族,跟鄙俗的社会现实格格不入,在爱情上更遭封建势力摧残打击的少年维特愤而自杀的浪漫故事.因反映了一代青年反封建的心声,受到群众热烈的欢迎,使歌德从此享有世界声誉.《浮土德》取材于德国十六世纪关于浮士德博士的传说,结构宏伟,色彩斑斓,融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象征手法为一体,且让主要人物浮士德和魔鬼靡菲斯特的整个思想言行都形成善与恶,恨与情,成与败的辩证发展关系.
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分享这些有关“歌德作品”的信息。在今天的讨论中,我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主题。感谢大家的参与和聆听,希望这些信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