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的叙述正确的是(地震安全知识试题及答案)
震级是地震大小的度量,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到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震级是地震释放能量级别的对数表示。它可通过地震仪记录的地震波的幅度计算得出。一次地震只...
下列关于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它涉及到许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我将尽力为您解答相关问题。

有关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震级是地震大小的度量,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到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
震级是地震释放能量级别的对数表示。它可通过地震仪记录的地震波的幅度计算得出。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震级越高,表明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多。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都采用的是里氏震级标准,这也是国际通用的震级标准。
地震时地表宏观物体破坏的程度,用“度”来表示。烈度与震级大小、震中距离、震源深度和场地条件等因素有关。一次地震发生之后,距震中区距离不同的地方受到的破坏是不同的。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烈度不只一个。
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的区别
1、本质不一样:地震震级是通过仪器给出地震大小的一种量度,一般地震我们都会说几级地震。地震烈度是地震对地表及工程建筑物影响的强弱程度,重点在于对地表及建筑物的影响。
2、影响因素不一样:震级代表地震本身的大小强弱,它由震源发出的地震波能量来决定,对于同一次地震只应有一个数值。烈度在同一次地震中是因地而异的,它受着当地各种自然和人为条件的影响。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东北部发生9级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据此回答12~15
|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D 小题4:C |
| 小题1:一次地震只有一次震级。东京和宫城县感觉到震动的时间不同,主要是因为两地的震中距不同,地震的烈度不同,时间也不同。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2:一次地震只有一次震级,一个9.0级地震约相当于900个7.0级地震释放的能量。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3:地震烈度指地震造成的破坏程度,地震烈度受距离震中的距离,震源深度和震级大小的影响。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小题4:本题考查地质灾害的关联性。地震能引起滑坡、海啸、泥石流等灾害。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
有关地震说法正确的是( ) A.震级越大,烈度越小 B.震源越浅,烈度越小 C.震源越浅,烈度
| C |
| 试题分析:震级越大,则烈度越大;A错误;震源越浅,烈度越大;B错误,C正确;震中距越近,烈度越大,D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学生只要掌握影响地震烈度大小的主要因素,能抓住震级、震源深浅、震中距等因素与烈度大小之间的关系,并结合选项逐一分析即可。 |
地震安全知识试题及答案
地震安全知识试题及答案
?
一.填空题1.按地震成因分为五大类,这五类是指:( )
2.地震依据成因可分为火山地震,构造地震,陷落地震,人工地震等种类,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地震为( )。
3.2008年( )月( )日汶川发生了( )级特大地震,震中烈度最大达11度,地震中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失踪17923,给国家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5.避震时身体应采取的姿势:蹲下或面朝地伏下,卷曲身体,降低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物体,( )掩住口鼻。
二.选择题
1.地震的震源正对着的地面位置是( )。
A.震点 B.震中 C.震源深度
2.地球由表及里可分为( )层
A.地壳,地幔,地核 B.地壳,地核,地幔 C.地幔,地核,地壳
3.( )级震级以上的地震为破坏性地震.
A.4级 B.5级 C.6级 D.7级
4.震后救人时对处于黑暗窒息,饥渴状态下埋压过久的人,正确的护理方法是( ).
A.尽快就出来,尽快见光亮
B.尽快就出来,尽快进食
C.蒙上眼睛救出来,慢慢呼吸,慢慢进食
D.尽快就出来,尽快输氧
5.被埋压的人员通常应当采取以下方法,保存体力,等待求援( ).
A.用湿手巾,衣服或其他布料等捂住口鼻和头部
B.尽量活动手和脚,用周围可搬运的物品支撑身体上面的重物,避免塌落
C.在周围安静时或能听到上面(外面)有人说话时,应敲击出声,向外界传递信息
D.无力脱险时,尽量节省力气,要静卧,保持体力,等待救援
6.学校避震( )
A.不要恐慌和拥挤,听从指挥,有序撤离
B.教室内,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C.教室外,就地蹲(伏),避开高大建筑,危险物
5月12 8.0
4.保护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 (11)B (12)A (13)A*标准的是4.7级以上*(14)C (15)C (16)好像都对,不知道是不是单选啊,不过C最正确
地震安全知识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3分,共45分>
1、地震发生后,从高楼撤离时应走( )
A、 安全通道 B、跳楼 C、乘坐电梯 D、从窗户抓绳下滑
2、人们在避震?自救瞬间?的首先选择的是( )
A、先保护头 B、先保护胸部 C、先保护双手 D、先保护双脚
3、震后救人时对处于黑暗窒息、饥渴状态下埋压过久的人,正确的护理方法是( )
A、尽快救出来,尽快见光亮 B、 尽快救出来,尽快进食
C、蒙上眼睛救出来,慢慢呼吸、进食 D、 尽快救出来,尽快输氧
4、目前,我国共划分为8个地震区和25个地震带,其中大震主要发生在( )
A、华中、华南、新疆、青藏和台湾地震区 B、 华北、华南、新疆、青藏和台湾地震区
C、华北、华西、新疆、青藏和海南地震区 D、 华西、华中、新疆、青藏和台湾地震区
5、震后被埋压时求生的对策是( )
A、不停地呼救 B、不顾一切的行动
C、精神崩溃,惊慌失措 D、保存体力,寻找脱险捷径
6、当地震发生时,你在工作场所(楼房内),应如何避震( )
A、就近躲在桌子、柜子、设备等坚固物件的下面,即房屋倒塌后能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
B、去楼道。 C、原地不动。 D、跳楼。
7、若政府已发布地震短、临预报,应做的震前主要准备工作是( )。
(1)撤离易损易倒老旧房屋; (2)选好相对安全的避震空间; (3)清除床下、桌下,楼道杂物以利避震和疏散; (4)将高大家具与墙体锚固一起,以免震时倾倒伤人; (5)取下高架重物和阳台围栏上的花盆杂物以免震时掉下砸人; (6)将有毒、易燃、易爆物品搬到室外; (7)将卧床移离窗户旁、大梁下; (8)准备防震包; (9)开一次防震会讨论和约定避震方案。
A、(1)(3)(5)(7)(9) B、地震无法避免,不做任何准备工作
C、(2)(4)(5)(6)(8) D、上述所有工作都做
8、( )级震级以上的地震为破坏性地震。
A、4级 B、5级 C、6级 D、7级
9、创伤现场急救技术( )。
A、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B、止血、包扎、固定、等待医护人员
C、止血、包扎、等待医护人员 D、止血、固定、等待医护人员
10、地震依据成因可分为火山地震、构造地震、陷落地震等种类,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地震为( )。
A、火山地震 B、构造地震 C、陷落地震 D、人工地震
11、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各类建筑物的破坏和倒塌所致 B、大地震动 C、地面开裂 D、火灾
12、在户外避震应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同时应尽量躲开高压线、变电站、建筑物,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高大建筑。以下户外避震注意事项( )是不安全的。
A、就近躲在狭窄的胡同里 B、不要停留在过街天桥、立交桥的上面或下方
C、注意躲开广告牌、街灯 D、撤离到开阔地带
13、怎样对待地震谣传?( )
A、不相信 B、不相信不传播 C、不相信不传播并及时上报 D、相信并随意传播
14、震后救人的原则是( )
A、先救人少的地方 B、先救亲近的人员 C、先救容易救的人 D、先救远后救近
15、地震发生时,在家中( )进行个人防护。
(1)在家中要就地避险,不可贸然外逃; (2)可选择较安全的地方(如床下、桌子底下)躲避; (3)在单元楼内,可选择开间小的卫生间、储藏室及墙角躲避; (4)要关闭电源、煤气,熄灭炉火,防止发生火灾和煤气泄溢; (5)高层住户向下转移时,千万不能跳楼,也不要乘电梯。 (6)地震后迅速撤离。
A、(1)(2)(3)(4)(5) B、(2)(3)(4)(5)(6)
C、(1)(2)(3)(4) D、(1)(2)(3)(4)(5)(6)
二、多项选择题1、地震害分为原生灾害、次生灾害、诱发灾害,下列哪些属诱发灾害( )
A、人的心理创伤 B、爆炸 C、瘟疫 D、泥石流 E、社会动乱
2、在遇灾害事故时,碰到伤员无意识无自主呼吸时,现场实施人工心肺复苏术(CPR)急救最为重要;CPR的操作顺序是( )。
A、确认周围环境安全,拍打伤者肩膀,大拇指按病员的人中穴并数6秒后而判断其意识和呼吸。
B、无意识呼吸,一人拔120急救电话,一人实施人工按压,以1分钟100次频率胸外心脏按压30次。
C、开放气道,清除口鼻异物。
D、进行口对口人工吹吸,再进行胸外按压反复进行,直到病人苏醒或120急救车到达。
3、识别地震谣言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预报不是政府发布的 B、可向当地人民政府核实
C、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说的十分准确 D、可向当地地震部门核实
4、被埋压的人员通常应当采取以下方法,保存体力,等待救援( )
A、用湿手巾、衣服或其他布料等捂住口鼻和头部。
B、尽量活动手和脚,用周围可搬运的物品支撑身体上面的重物,避免塌落。
C、在周围安静时或能听到上面(外面)有人说话时,应敲击出声,向外界传递信息。
D、无力脱险时,尽量节省力气,要静卧,保持体力,等待求援。
5、地震发生时你在户外如何避震( )
A、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 B、避开高大建筑物 C、迅速返回室内
D、避开过街桥、立交桥 E、抱住电线杆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 , 错误的打)<每题2.5分,共25分>
1、大震的预警时间,即从人感觉震动开始,到房屋倒塌的时间差,一般有十几秒。( )
2、烈度和震级的区别,烈度是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或破坏程度,震级是根据地震仪测得的地震波形计算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 ( )
3、地震依据成因可分为火山地震、构造地震、陷落地震、人工地震等种类,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地震为火山地震。 ( )
4、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必须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 )
5、地壳的不断运动是孕育地震的温床。在这个孕育过程中,震源及其附近的物质会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生物、气象等方面的异常变化,这就是地震的?前兆?现象。 ( )
6、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主要有瘟疫、海啸、毒气泄漏、放射性污染。 ( )
7、地震时,为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首先要做的是切断燃气源、切断电源、关好门窗。 ( )
8、地震的突发性很强,往往使人措手不及,防不胜防。因此,家庭在平时要准备一个防震包,以解震后的燃眉之急,防震包所装物品数量不能太多,以方便携带。一般必须存放的物品应该有食品、水、急救药物。 ( )
9、地震发生时,要保持清醒,头脑冷静,就地避险,不可冒然外逃,可选择安全的地方避险,有桌子底下、开间小的卫生间、墙角、窗户边或阳台。 ( )
10、在平房建筑物内时,当地震突然降临时应迅速躲到坚固支撑物底下,再伺机跑到户外。( )
答案
一、A ACBDADCABAACCD
二、1. ACE 2. ABCD 3. ABCD 4. ABCD 5. ABD 三、1.? 2.? 3.?(危害最大是构造地震) 4.? 5.? 6.?(瘟疫属诱发灾害)
7.?(不用关门窗) 8.? 9.?(不能在窗户边或阳台避险) 10.?
?
对地震和地震波的叙述,错误的是( )。
答案:B
依据《土建教材》第一章第一节内容,应选B项。
解析纵波的周期短、振幅小、传播速度快。对于地震,自2003年以来历年考试真题中有如下题目:
(2009年考试真题.多项选择题)对于地震,工程建设不可因地质条件和建筑物性质进行调整的是( )。
A.震级
B.建筑场地烈度
C.设计烈
D.基本烈度
E.震源深度
正确答案是A、E。

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分享这些有关“下列关于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的信息。在今天的讨论中,我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主题。感谢大家的参与和聆听,希望这些信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