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路先锋是什么动物?(用动物进行太空实验有哪些意义?)
印度尼西亚群岛 ?科摩多巨蜥外形与传说中的恐龙极其相似。这就是科摩多巨蜥。只有在印度尼西亚巽他群岛中的三个极小的岛屿上才能找到这种爬行动物。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蜥蜴...
下面,我将用我自己的方式来解释开路先锋。是比喻什么动物?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我们开始讨论一下开路先锋。是比喻什么动物?的话题。
开路先锋是什么动物?
印度尼西亚群岛 ?科摩多巨蜥
外形与传说中的恐龙极其相似。这就是科摩多巨蜥。
只有在印度尼西亚巽他群岛中的三个极小的岛屿上才能找到这种爬行动物。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蜥蜴,现存的成年巨蜥身长可以达到3米多。
科摩多巨蜥是一种食肉动物,它的脚上长有5个爪子,巨大的口中排长有52颗锯齿状锋利无比的牙齿。
它是一种非群居的动物,虽然身单力孤,但却敢于攻击大型目标。
当它捕获食物之后,它只允许和它体型同样大小的雄性伙伴与它共同分享战利品。这三只雄性蜥蜴有2米5左右。它们只用了两个小时便吃完了整只鹿,每只吞咽了约36公斤鹿肉。
科摩多岛由四种明显的生态环境组成,有草原、茂密的红树林、起伏的山峦、密集的河流。大型的食草类动物,特别是鹿,居住在草原上。
水鹿在亚洲非常普遍,因为一些雄性水鹿的体重能达到225公斤,所以也被称作“马鹿”。
因为岛屿小而孤立,科摩多岛屿上的水鹿的体型要比生活在大陆上的同类小一些。
由于擅长游泳,水鹿遍布在这个地区的各个岛屿上,一些岛屿上的居民把它们作为自己食物的来源。岛屿上还生存着野牛和野猪。
用动物进行太空实验有哪些意义?
在人类进入太空之前,为了探索人在太空中会遇上哪些问题,人们就开始了利用动物来作“开路先锋”。
美国和前苏联从二次世界大战后,都开始了让动物乘坐火箭上天的实验。1948年6月~1949年9月,美国用“V-2”火箭,先后4次将猴子送到60多千米的高空。1952年5月,美国再次发射生物火箭,其中的两只猴子成功生还。前苏联在1949~1958年的10年间,共发射生物火箭31次,将42只小狗送上高空。这些实验的目的都是为了知道动物究竟能承受多大的加速度。
动物中真正进入太空的“开路先锋”,是一只名叫“莱伊卡”的小狗。1957年11月3日,前苏联发射了第二颗人造卫星“伴侣2号”,在这颗卫星的卫星舱里,就载着小狗莱伊卡。由于当时无法使卫星返回,莱伊卡在进入太空的第六天便死去了。三年后的1960年8月,“伴侣5号”卫星又载着两只小狗进入太空飞行,并于两天两夜后平安返回地面。美国从1959年12月起,也多次用“水星号”卫星式飞船把猴子和黑猩猩送上太空。这些实验都证明,动物完全能够适应太空的生活环境,消除了人进入太空的种种担心。
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发射生物火箭,大白鼠、小白鼠和小狗成为实验的对象。我国的返回式卫星,也多次搭载了好些小动物遨游太空。这些动物的航天实验,为我国的载人航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加入太空实验大军的,还有诸如鱼类、果蝇、蚂蚁、青蛙等小动物,它们都为人类征服太空做出了贡献。这些动物太空实验的成功,加快了人类太空时代的到来。
好了,关于“开路先锋。是比喻什么动物?”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开路先锋。是比喻什么动物?”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