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常识网首页
  2. 科普知识

古代益州是现在的哪里(益州的位置在哪里)

这个地方现指今西南(除西藏川西)一带地区。根据快懂百科 信息显示,益州,中国古地名,汉武帝设置的十三州(十三刺史部)之一,其最大范围(三国时期)包含今四川、重庆...

下面,我将用我自己的方式来解释古代的益州是现在的哪个城市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我们开始讨论一下古代的益州是现在的哪个城市的话题。

古代益州是现在的哪里(益州的位置在哪里)

古代益州是现在的哪里

这个地方现指今西南(除西藏川西)一带地区。

根据快懂百科 信息显示,益州,中国古地名,汉武帝设置的十三州(十三刺史部)之一,其最大范围(三国时期)包含今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现在地理位置属于今西南(除西藏川西)一带,主要城市是成都、巴郡、南郑、雒县、江阳。

东汉时期,全国行政区划作了改动,把益州的治所定为雒县(今四川广汉)。191年,益州牧刘焉徙治绵竹。194年,又将州治迁往成都,此后益州兼含成都别名之意。这一称谓几乎一直沿用至西晋末。但成都的城市名称却从未更改过。

益州是现在的哪?包含了哪些城市?

看过三国的朋友肯定不会对益州这个地方感到陌生,刘备称帝后就将都城设在了益州成都。益州属汉武帝设置的十三州之一,而益州的面积不仅仅包含了现在的四川省,还有重庆、贵州、云南等地区也都包含在内。所以古代的益州是一块非常大的地方,当年古蜀国南迁此地,将这个地方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所以取名成都,意为都城之意。此后成都也见证了千年以来的历史变革,同样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

有不少人认为,三国演义最后司马家一统天下并不是结尾,而是结局后的续集。毕竟三国演义是个文学作品,正如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黄巾起义是大部分三国读者内心中三国时代诞生的开始。但是所谓结尾,便是三国什么时候在自己的内心中死去。

很多人认为诸葛亮去世是结尾,象征着自己内心的三国时代就此逝去。也有很多人看到关公败走麦城便发觉自己心中的三国梦已经到尽头了。不过这两个事件,都是与蜀国命运关系莫深的,同时也和一个地方有关。哪呢?益州。关羽败走麦城,丢了荆州;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北伐再无希望,蜀国仅剩益州可守。

可以说,益州这个在隆中对蓝图中,就出现的理想规划基地,在蜀国的国运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极其重要的角色。单凭小小的西南,还能在占据整个中原的魏国攻势下,活下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那么,三国时候的益州多大呢?包括了现在哪些省份呢?

首先我们可以确定一点,益州绝对不是一个小地方。

它要比当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行政版图还要大,要不然蜀国就算君明臣贤。汉武帝在世、东方朔转生也没办法跟占据中原店大魏王朝抗衡。

看看人口就能知道益州不是小地方了。人口首先就决定了很多东西,即使土地贫瘠,那么地方大至少有增多人口的可能。地方小可能根本容不下也发展不出来这么多人。公元263年,蜀国有一百多万人人,魏国有四百多万人。而益州的自然条件和魏国占据的冀州、豫州什么的,完全无法相比。根据详细的数据考证,益州之地的面积大概是一百零六万平方公里左右。

比方说可能魏国五块土地能养一个人,蜀国就得是两到三倍。相对来讲,益州的地方实在是不小。虽说那里有着天府之国这种地方,但是在东汉末年,北方的土地尚未退化,环境开发的刚好到位。而西南山区和东南在当时尚未完全开发,东南还能好点,西南的天府之国的地理条件和自然优势,没有完全开发出来。所以仅凭一州之地就能供应一国消耗,还能和中原连年大战说明此地面积广阔。

其次分析益州包括了现在哪些省份或者它们的一部分。

我们都知道三分天下的三个势力名是:魏、蜀、吴。这三个名字并非是凭空捏造的,而是根据自己建都的地方所取。正如现在的四川省简称蜀一样,蜀自古以来就是四川一带的代名词和简称。相应的,蜀国就叫这个名字,说明这个以川渝地区为主的国家,建都蓉城,也就是重庆。这样我们就能知道,蜀国是在川渝地区,蜀国主要疆域就是益州,说明益州包含了整个川渝地区。但是益州的面积也远远不止川渝地。

作为东汉十三部州最大的一个州,益州西到武都,阴平两郡(甘肃南部);北至汉中,魏兴两郡(陕西秦岭以南地区);南至永昌、兴古两郡(云南,缅甸);东至巴东郡(三峡,白帝城一带),包括今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大部和陕西南部,缅甸东北部一带地区;南方七郡由俫降都督(马岱,李恢等)统辖,东部由江州都督(李严等)驻重庆)管辖,北部由汉中的持节将军(魏延,姜维等)管辖。

这么大的一个疆域,当初没有一个合适的明主,一个控制得住这个地方的雄主,也是令人唏嘘。想当初草庐之中,刘备还抱着问鼎中原的野心和匡扶汉室的雄心。诸葛亮也有着辅助明主、救民于水火的鸿鹄之志。

隆中之对,他们面对纷纷扰扰的乱世天下,构思了一副美妙的蓝图。其中对益州是这么说的: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章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后来蜀国也的确是拿到了益州,但是没想到,这个益州却真的成了整个蜀国最大的依仗。从诸葛亮誓师北伐再到邓艾奇袭蜀汉刘禅投降,在蜀国最后的时间里,益州见证了一个政权最后的荣耀和屈辱以及消亡。不得不说,历史深邃,难以言说。

始,益州豪民十余户连作交子……诸豪以时聚首,同用一色纸印造。

1、益州辖境相当于今四川、云南、贵州大部,及陕西、甘肃、湖北的一小部分。

宋代(公元960~1279年)分天下为十五路,四川地区被划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简称川峡四路。益州路治所一直在成都。成都还是叫成都府,管辖成都、华阳两县。后李顺攻入成都,建立“大蜀”政权。失败后,成都府被降为益州。

2、交子被认为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纸币,发行于北宋时期1023年的成都。

据清《续通典·食货》的〈钱币·上〉写着,交子应为三年一届,其肇因始于宋代之铜钱与铁钱溷用而不便于携;迄神宗时,交子正式由官方所承认,即熙宁初年将伪造交子等同于伪造官方文书。

3、1023年,朝廷将民间交子全部改为政府垄断发行,并且在成都设立专门的“交子务”,管理交子的印制、发行和兑换工作。就这样,真正意义上的纸币流通市场正式形成。由于交子有政府名义做担保,因此商人们不再忧虑交子的兑换,这就大大促进了成都乃至全国的经济交流活动。

益州的位置在哪里

益州,中国古地名,古代九州之一,其范围包括今天的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一带。包括今天的四川省、重庆市全境和陕西省南部,云南省西北部。有汉中、蜀、永安等郡。治所在蜀郡的成都。

各时期益州:

1、殷商时代

是巴人和蜀人生活的地方。公元前316年,秦国吞并巴蜀。公元前311年,秦人按咸阳建制修筑城垣。元封五年(前106年),汉武帝在全国设13刺史部,四川地区为益州部,州治在雒县,在后来的几百年时间内,先后分置蜀郡、犍为、朱提、越隽、牂柯、建宁、永昌、汉中、广汉、梓潼、巴郡、巴西、巴东、益州等郡,下辖146县,属蜀地。位于今四川、贵州、云南及陕西汉中盆地。

2、西汉时代

成都为蜀郡首府,又产蜀锦,皇帝置锦官操办朝廷的蜀锦供求,故又名锦官城。秦末、汉初成都取代中原而称"天府"。西汉末年,公孙述称帝,定成都为"成家"。东汉末年,刘焉做"益州牧",移治于成都,用成都作为州、郡、县治地。秦汉成都的商业发达,秦时成都即已成为全国大都市,西汉时成都人口达到7.6万户,近40万人,成为全国六大都市(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之一,"少城"为成都商业最发达的城区,那里商品堆积如山,商店、货摊栉比。此外,"汉代成都的文学艺术也达到很高的水平,司马相如、杨雄、王褒是为时全国最有名的学家,成都出土的汉代画象砖和画象石,绘画精美,内容广泛。

3、东汉时代

全国行政区划作了改动,把益州的治所定为雒县(今四川广汉)。前191年,益州牧刘焉徙治绵竹。前194年,又将州治迁往成都,此后益州兼含成都别名之意。这一称谓几乎一直沿用至西晋末。但成都的城市名称却从未更改过。

从西晋末成汉建立(四世纪初)到唐末五代十国时期,成都的益州别名几乎就不用了。到五代十国的后蜀第二任皇帝孟昶时,由于在城墙外遍种芙蓉树,到花开时节,满城被芙蓉花所包围。从城外看,如同一座芙蓉城,所以蓉城的别谓自此形成。但是成都的本名却从没有变过。

4、三国时代

是当时最大的三个州之一,刘备占领此地并建立蜀汉政权。三国末年曹魏灭蜀汉,分割益州,另置梁州。西晋、东晋和南北朝期间这里一直是益、梁二州。其间十六国时期谯纵在此建立谯蜀政权。

5、唐代

贞观元年(627年),李世民废除州、郡制,改益州等州为剑南道,梁州等州为山南道,益州成为原蜀郡之地。天宝元年(742年),益州改为蜀郡,自此益州的名称不再存在。至德二年(757年),蜀郡更升为南京成都府,剑南节度使再分为剑南东川和剑南西川节度使,简称“东川”、“西川”。

成都古称锦城,锦官城,芙蓉城。别称“蓉城”。

成都为古蜀国故地,蜀人创造了辉煌神秘、能与中原文明媲美的古蜀文明—广汉的三星堆遗址和成都的金沙遗址就是最好的证明。大约距今2500年前,古蜀国开明王把都城从樊乡(今彭州、新都交界处)迁到此处,取周太王迁岐“一年成邑,二年成聚,三年成都”之意,定名为成都。

秦灭蜀,改称蜀郡。西汉时成都织锦业发达,朝廷在此设置“锦官”进行管理,因此,成都又被称为“锦官城”或简称“锦城”。五代时,后蜀主孟昶下令遍种芙蓉,成都又被称为“蓉城”。

成都得名在古蜀国从北向南迁都时.统治者想借光周朝先祖迁都得兴旺的运气,且寄望于这个新地方能够早日成为其国家的政治中心。所以就取其成为都城之意,命之为成都。所以成都这个地方作为一个城自诞生之时,就叫“成都”了。

隋唐时期,成都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佛教盛行。成都成为全国四大名城(长安、扬州、成都、敦煌)之第三位,农业、丝绸业、手工业、商业发达,造纸、印刷术发展很快,经济地位有所谓"扬一益二"(扬州第一,成都第二)。"蜀绣"为全国三大名绣之一,"蜀锦"被视为上贡珍品,产量全国第一。成都是中国雕板印刷术的发源地之一,唐代后期,大部分印刷品出自成都。成都除了有全国重要的菜市、蚕市外,还有"草市",即分布在邻近地区的乡镇集市。唐代成都文学家云集,大诗人李白、杜甫、王勃、卢照邻、高适、岑参、薛涛、李商隐、雍陶、康术等短期旅居成都。唐代成都开发了开摩河池、百花潭等旅游胜地,贞观年间在城北修建了建元寺,唐朝大中年间改名为昭觉寺,称"川西第一丛林"。

益州是那个省

益州,中国古地名,西汉开始设置的行政区划,其范围包括今天的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一带。

殷商时期是巴人和蜀人生活的地方。战国末期秦国灭了巴蜀之后在原巴蜀地区设置了巴郡和蜀郡。

元封五年(前106年),汉武帝在全国设13刺史部,四川地区为益州部,别称刀州。辖境相当今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等省市大部;湖北省西北部及甘肃省小部分地区。东汉治雒县(今四川广汉市北)。中平年间移治绵竹县(今四川德阳市东北)。兴平年间又移治成都县(今四川成都市)。

三国时期,刘备占领此地并建立蜀汉政权。三国末年曹魏灭蜀汉,分割益州,另置梁州。西晋、东晋和南北朝期间这里一直是益、梁二州。其间十六国时期谯纵在此建立谯蜀政权。

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废除州、郡制,改益州等州为剑南道,梁州等州为山南道,益州成为原蜀郡之地。天宝元年(742年),益州改为蜀郡,至德二年(757年),蜀郡更升为南京成都府,剑南节度使再分为剑南东川和剑南西川节度使, 简称“东川”、“西川”。

北宋淳化四年(993年),王小波、李顺起义失败,成都府被降为益州,成都府路改为益州路,成都仍为治所。重和元年(1118年),益州再升格为成都府,自此益州的名称不再存在。

三国时的益州,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益州:辖今四川、陕南、甘肃一小部分,湖北的西北部,云贵大部。本来治雒(今广汉北),刘焉时移绵竹(今德阳东北),再移成都

参考资料:

/view/4201.htm

古代益州是现在的哪里(益州的位置在哪里)

好了,今天关于“古代的益州是现在的哪个城市”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古代的益州是现在的哪个城市”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关注常识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