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常识网首页
  2. 科普知识

苯胺溶解度(GBZ/T 160.72—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芳香族胺类化合物简介)

苯胺溶解度如下苯胺,又名氨基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6H7N,为无色油状液体,加热至370℃分解,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苯胺是最重要的胺...

现在,请允许我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100mg苯胺等于多少ml的相关信息,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关于100mg苯胺等于多少ml的讨论,我们开始吧。

苯胺溶解度(GBZ/T 160.72—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芳香族胺类化合物简介)

苯胺溶解度

苯胺溶解度如下

苯胺,又名氨基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6H7N,为无色油状液体,加热至370℃分解,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

苯胺是最重要的胺类物质之一。主要用于制造染料、药物、树脂,还可以用作橡胶硫化促进剂等。它本身也可作为黑色染料使用。其衍生物甲基橙可作为酸碱滴定用的指示剂。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苯胺在3类致癌物清单中。

理化性质

密度:1.022g/cm3

熔点:-6.2℃

沸点:184℃

闪点:76℃

折射率:1.586(20℃)

饱和蒸气压:2.00kPa(77℃)

临界温度:425.6℃

临界压力:5.30MPa

引燃温度:615℃

爆炸上限(V/V):11.0%

爆炸下限(V/V):1.2%

外观:无色至浅**透明液体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苯

共轭结构

苯胺中的N近乎sp2杂化(实际上还是sp3杂化),孤对电子占据的轨道可与苯环共轭,电子云可分散于苯环上,使氮周围的电子云密度减小。

分子结构数据

摩尔折射率:30.48

摩尔体积(cm3/mol):91.7

等张比容(90.2K):233.1

表面张力(dyne/cm):41.7

极化率(10-24cm3):12.08

毒理学数据

1、急性毒性

LD50:250mg/kg(大鼠经口);1400mg/kg(大鼠经皮);1000mg/kg(兔经口);820mg/kg(兔经皮)。

LC50:665mg/m3(小鼠吸入,7h)。

2、刺激性

家兔经皮:500mg(24h),中度刺激。

家兔经眼:20mg(24h),中度刺激。

3、亚急性与慢性毒性

大鼠吸入19mg/m3,每天6h,23周时高铁血红蛋白升高至600mg/mL。

4、致突变性

微生物致突变:鼠伤寒沙门菌100μg/皿。

姐妹染色单体交换:小鼠腹腔内210mg/kg。

微核试验:小鼠腹腔内给予50mg/kg。

DNA损伤:小鼠经口1g/kg。

5、致癌性

IARC致癌性评论:G3,对人及动物致癌性证据不足。

苯胺类化合物 (anilines compounds) 的测定

苯胺类化合物除广泛应用于化工、印染和制药等工业生产外,还是合成药物、染料、杀虫剂、高分子材料、炸药等的重要原料之一。苯胺及其衍生物可以通过吸入、食入或透过皮肤吸收而导致中毒,能通过形成高铁血红蛋白造成人体血液循环系统损害,可直接作用于肝细胞,引起中毒性损害。这类化合物进入肌体后易通过血脑屏障而与大量类脂质的神经系统发生作用,引起神经系统的损害。另外,苯胺类化合物还具有致癌和致突变的作用。苯胺类化合物一般在环境中有残留,因此分析环境样品中的苯胺类化合物是十分重要的。

液相色谱法

方法提要

用二氯甲烷液-液萃取,KD 浓缩器浓缩,HPLC 定量分析水中苯胺类化合物。

方法可测定环境水体和工业废水中苯胺类化合物,最低检出限见表82.53。

表82.53 苯胺类化合物的最低检出限

水体中的酚类化合物对苯胺类化合物的分析检测有干扰,萃取时控制 pH 在 10~ 11之间可消除干扰,其他化合物的干扰可采用硅酸镁 (佛罗里硅土) 净化消除。

仪器

高效液相色谱仪 具紫外检测器。

KD 浓缩器 具 1mL 刻度的浓缩瓶。

分液漏斗 250mL,带聚四氟乙烯旋塞。

硅酸镁净化柱 柱长35cm,内径12mm。称量硅酸镁3g,滴加0.15g 异丙醇并在振荡器上振荡 5min。装填层析柱,先将少量玻璃棉填入玻璃层析柱的下端,用 2~3mL 正己烷润湿柱内壁,在小烧杯中用环己烷将硅酸镁制成匀浆,以湿法装柱,柱顶铺少量无水硫酸钠,放出柱中过量的正己烷至填料的界面以上。

恒温水浴锅。

试剂

无水硫酸钠 300℃烘 4h 备用。

氯化钠 300℃烘 4h 备用。

乙酸铵。

甲醇。

乙酸。

二氯甲烷。

标准储备溶液 (1000mg/L) 称取标准试剂各 100mg,分别置于 100mL 容量瓶中,用甲醇定容。也可以购买商品标准储备溶液。

标准中间溶液 (100mg/L) 分取储备溶液各10.0mL,置于100mL 容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

标准校准溶液 根据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的灵敏度及线性要求,用甲醇分别稀释中间溶液,配制成几种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在 2~5℃避光贮存,现用现配。

样品采集与保存

采集 1000mL 水样,贮存于棕色玻璃瓶中。水样中的苯胺类化合物易于降解,应尽快分析。采集的水样若不能及时测定,应保存在 4℃冰箱中; 采样后应在 24h 内进行萃取,萃取后的试样在 40d 内分析完毕。

分析步骤

1) 样品预处理。取 100mL 水样 (地表水和地下水样取 1000mL) ,用 1mol / L NaOH调至 pH 为 11~12,加入 5g 氯化钠。将水样转入 250mL 分液漏斗中,加入 10mL 二氯甲烷充分振摇,萃取 2min,用无水硫酸钠过滤脱水,收集有机相于鸡心瓶中,重复萃取两次,合并有机相,用 K.D 浓缩器将萃取液浓缩至0.5mL 左右,用甲醇定容至1.00mL,待色谱分析 (若有杂质干扰测定,可将浓缩液经硅酸镁柱净化) 。

2) 萃取液的净化。将试液移至装有活化的硅酸镁层析柱床的顶部,以适量正己烷洗净浓缩瓶并淋洗层析柱,再用甲醇淋洗层析柱,用浓缩瓶接取25mL 淋洗液,在 K.D 浓缩器上浓缩至 1.00mL,待色谱分析用 (或将浓缩液转移至自动进样器专用进样小瓶中,封口后待分析) 。

3) 色谱条件。

色谱柱: Zorbax ODS 250mm ×4.6mm (内径) 不锈钢柱。

流动相: 0.05mol/L 乙酸铵-乙酸缓冲液 + 甲醇 (65 +35) 的混合液。

流速: 0.8mL/min。

紫外检测波长: 285nm。

进样量 10μL。

4) HPLC 测定。调试液相色谱仪,使之正常运行并能达到预期的分离效果,预热运行至获得稳定的基线; 注入标准溶液,记录色谱保留时间和响应值。

5) 校准曲线的绘制。分别取 100mg / L 的苯胺类化合物混合标样 0μL、10μL、50μL、100μL、250μL、50μL、1000μL,用甲醇溶至 1mL,使标样浓度分别为 0mg / L、1mg / L、5mg / L、10mg / L、25mg / L、50mg / L、100mg / L,根据 HPLC 测定结果绘制标准曲线。

6) 色谱图(图82.19) 。

图82.19 苯胺类化合物的标准色谱图

结果计算

采用标准工作溶液单点外标峰高或峰面积计算法,水样中各组分的浓度的计算参见式(82.16) 。

精密度和准确度

在水中加入五种苯胺类化合物的混合标样,进行样品预处理后,用 HPLC 定量分析。取染料污水样品做加标回收实验,结果见表82.54。

表82.54 精密度和准确度

注意事项

1) 苯胺应为无色透明液体,如色泽变黄应重新蒸馏后使用。

2) 萃取水中苯胺类化合物之前,必须严格将 pH 调至 10~ 11,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有助于提高苯胺类化合物的回收率,避免严重的乳化现象产生。

3) 萃取液在浓缩后的最终容积不要低于 0.5mL,否则苯胺类化合物的回收率较低。

苯胺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国标编号 4 CAS号 5 中文名称 6 英文名称 7 苯胺的别名 8 分子式 9 外观与性状 10 分子量 11 蒸汽压 12 闪点 13 熔点 14 沸点 15 溶解性 16 密度 17 稳定性 18 危险性 18.1 爆炸极限 18.2 引燃温度 18.3 燃烧热 18.4 危险标记 19 主要用途 20 健康危害 21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22 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23 实验室监测方法 24 环境标准 25 泄漏应急处理 26 防护措施 27 急救措施 附: * 苯胺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běn àn

2 英文参考

Aniline

Aminobenzene

3 国标编号

61746

4 CAS号

62533

5 中文名称

苯胺

6 英文名称

Aniline;Aminobenzene

7 苯胺的别名

氨基苯

8 分子式

C6H7N;C6H5NH2

9 外观与性状

无色或微**油状液体,有强烈气味

10 分子量

93.12

11 蒸汽压

2.00kPa/77℃

12 闪点

70℃

13 熔点

6.2℃

14 沸点

184.4℃

15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苯

16 密度

相对密度(水1)1.02;相对密度(空气1)3.22

17 稳定性

稳定

18 危险性

苯胺为可燃助燃的毒害品,毒性高,易经皮肤吸收或吸入而中毒;本品可燃可爆,遇明火、高温、强氧化剂能燃烧。

18.1 爆炸极限

1.3%~11.0%

18.2 引燃温度

615℃

18.3 燃烧热

3398.8kJ/mol

18.4 危险标记

14(毒害品)

19 主要用途

用于染料、医药、橡胶、树脂、香料等的合成

20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苯胺的毒作用,主要因形成的高铁血红蛋白所致,造成组织缺氧,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其它脏器损害。

急性中毒:中毒者的口唇、指端、耳廓发绀,病人有恶心、呕吐、手指发麻、精神恍惚等;重度中毒进,皮肤、粘膜严重青紫,出现心悸、呼吸困难、抽搐甚至昏迷、休克;重笃者可出现溶血性黄疸、中毒性肝炎、中毒性肾损伤。

慢性中毒:患者有神经衰弱综合征表现,伴有轻度发绀、贫血和肝、脾肿大。皮肤接触可发生湿疹。

21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中等毒性。

急性毒性:LD50442mg/kg(大鼠经口);820mg/kg(兔经皮);LC50175ppm,7小时(小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吸入19mg/m3,6小时/天,23周时高铁血蛋白升高至600mg/mL。

致突变性:微粒体诱变试验:鼠伤寒沙门氏菌100ug/皿。姊妹染色单体交换:小鼠腹腔内210mg/kg。

生产苯胺的有机化工厂、焦化厂及石油冶炼厂等企业,使用苯胺的染料合成,制药业,印染工业,橡胶促凝剂和防老化剂、打印油墨、2,4,6三硝基苯甲硝胺、光学白涂剂、照相显影剂、树脂、假漆、香料、轮胎抛光剂及许多其他有机化学品的制造。在这些生产和使用苯胺的行业中以及在贮运过程中的意外事故均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对人体危害。

危险特性: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22 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气体检测管法;直接进水样气相色谱法

快速检测管法;便携式气相色谱法《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技术》万本太主编

气体速测管(北京劳保所产品、德国德尔格公司产品)

23 实验室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 来源 类别 盐酸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GB/T15502 空气 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 WS/T1421999 作业场所空气 溶剂解吸高效液相色谱法 WS/T1701999 作业场所空气 N(1萘基)乙二胺偶氮分光光度法 GB1188989 水质 气相色谱法 《水质分析大全》张宏陶等主编 水质 24 环境标准 中国(TJ3679)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5mg/m3[皮] 中国(TJ3679) 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0.10mg/m3(一次值)

0.03mg/m3(日均值)

中国(GB16297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①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

20(表2);25(表1)

②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

二级0.52~11(表2);0.61~13(表1)

三级0.78~17(表2);0.92~20(表1)

③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mg/m3): ? 0.40(表2);0.50(表1)

中国(待颁布) 饮用水源水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0.1mg/L 中国(GB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一级:1.0mg/L

二级:2.0mg/L

三级:5.0mg/L

嗅觉阈浓度 0.37~4.15mg/m3 25 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用沙土混合,逐渐倒入稀盐酸中(1体积浓盐酸加2体积水稀释),放置24小时,然后废弃。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⑴土壤污染。在大多数情况下,发生事故时最先受到污染的就是土壤。由于苯胺是油状液体,故土壤对其有很好的吸收作用。道德用土训将污染区作覆盖处理,或者筑坝将其拦住,以防污染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应采取措施不能让其污染附近的水体。当污染区域被控制住,并用土壤将其完全吸收后,应对受污染土壤进行处理:

①进行永久性密封处理:在大面积污染情况下,使用密封材料将受污染区域进行密封,这实际上使化学品泄漏地区变成了一个永久处理场,可以使用不同的密封材料,如粘土、沥青和有机密封剂。

②暂时保存法:将受污染的土壤清除剥离后,装在可密封的容器中保存,待有条件时再做处理。

③焚烧法:将受到苯胺污染的土壤挖掘起来在现场进行焚烧处理,这各处理方法要求焚烧炉带有气体回收装置。

④自然降解法:由于苯胺溶于水,故可采用开沟淋洗土壤的方法,收集洗涤水或让苯胺随水蒸气一同挥发,也可采用不断地翻耕土壤,让苯胺随土壤中的水分一同逸散。

⑵水体污染。如果发生在地面上的苯胺污染事故由于处理不当,已使污染物进入水体;或者水体沿岸的污染源超标准排放的苯胺废水进入水体,则可对受污染水体作以下处理:

①在小溪、小河、水渠或其它流速缓慢的地表水体受到苯胺污染时,可设法在污染区域下方筑一水坝,将受污染水体与其它水体隔离。如果是非点源污染事故,则在污染区域上方也应拦住未受污染的水继续进入污染区。

②将受污染的水体泵到可接纳的水体中,如排污渠中,以使进入市政或其它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也可就地进行曝气等处理,让苯胺随水蒸气一同挥发。

③在大江大河或水量大的河流受到苯胺污染后,没有有效的处理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唯一可做的就是迅速通知下游有关单位,特别是下游沿岸的自来水厂,加强监测,希望通过天然净化和稀释过程来减轻受污染的程度。

26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佩带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佩带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紧袖工作服,长统胶鞋。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及时换洗工作服。工作前后不饮酒,用温水洗澡。监测毒物,进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27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5%醋酸清洗污染的皮肤,再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注意手、足和指甲等部位。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给漱口,饮水,洗胃后口服活性炭,再给以导泻。就医。

GBZ/T 160.72—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芳香族胺类化合物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前言 4 1?范围 5 2?规范性引用文件 6 3?苯胺、N甲基苯胺、N,N二甲基苯胺和芐基氰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 6.1 3.1?原理 6.2 3.2?仪器 6.3 3.3?试剂 6.4 3.4?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6.5 3.5?分析步骤 6.6 3.6?计算 6.7 3.7?说明 7 4?苯胺和对硝基苯胺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7.1 4.1?原理 7.2 4.2?仪器 7.3 4.3?试剂 7.4 4.4?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7.5 4.5?分析步骤 7.6 4.6?计算 7.7 4.7?说明 8 5?三氯苯胺的吸收液采集-气相色谱法 8.1 5.1?原理 8.2 5.2?仪器 8.3 5.3?试剂 8.4 5.4?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8.5 5.5?分析步骤 8.6 5.6?计算 8.7 5.7?说明 9 6?对硝基苯胺的紫外分光光度法 9.1 6.1?原理 9.2 6.2?仪器 9.3 6.3?试剂 9.4 6.4?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9.5 6.5?分析步骤 9.6 6.6?计算 9.7 6.7?说明 1 拼音

GBZ/T 160.72—2004 gōng zuò chǎng suǒ kōng qì yǒu dú wù zhì cè dìng fāng xiāng zú àn lèi huà hé wù

2 英文参考

Methods for determination of aromatic amines in the air of workplace

ICS 13.100

C5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 160.72—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芳香族胺类化合物》(Methods for determination of aromatic amines in the air of workplace)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04年05月21日发布,自2004年12月01日起实施,同时代替WS/T?142—1999、GB/T 17088—1997、GB/T 17089—1997、GB 16242—1996、GB/T 17072—1997、GB/T 17071—1997、WS/T?170—1999、WS/T148—1999、WS/T 159—999、GB/T?16100—1995。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95年,本次是第一次修订。

3 前言

为贯彻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是为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配套的监测方法,用于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芳香族胺类化合物[包括苯胺(Aniline)、N甲基苯胺(Nmethyl aniline)、N,N二甲基苯胺(N,NDimethyl aniline)、对硝基苯胺(pNitroaniline)、三氯苯胺(Trichloroaniline)、芐基氰(Benzyl cyanide)等]的浓度。本标准是总结、归纳和改进了原有的标准方法后提出。这次修订将同类化合物的同种监测方法和不同种监测方法归并为一个标准方法,并增加了长时间采样和个体采样方法。

本标准从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同时代替WS/T?142—1999、GB/T 17088—1997、GB/T 17089—1997、GB 16242—1996、GB/T 17072—1997、GB/T 17071—1997、WS/T?170—1999、WS/T148—1999、WS/T 159—999、GB/T?16100—1995。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95年,本次是第一次修订。

本标准由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深圳市宝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礼康、徐以盛、董玉香、陈利平、叶能权、黄淑莲、梁禄、张国祥、李志华和刘黛莉等。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芳香族胺类化合物

4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芳香族胺类化合物浓度的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芳香族胺类化合物浓度的测定。

5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 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6 3?苯胺、N甲基苯胺、N,N二甲基苯胺和芐基氰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 6.1 3.1?原理

空气中的苯胺、N甲基苯胺、N,N二甲基苯胺用硅胶管采集,芐基氰用活性炭管采集,溶剂解吸后进样,经色谱柱分离,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

6.2 3.2?仪器

3.2.1?硅胶管,溶剂解吸型,内装200mg/100mg硅胶(用于苯胺、N甲基苯胺和N,N二甲基苯胺)。

3.2.2?活性炭管,溶剂解吸型,内装100mg/50mg活性炭(用于芐基氰)

3.2.3?空气采样器,流量0~500ml/min。

3.2.4?溶剂解吸瓶,5ml。

3.2.5?微量注射器,10μl。

3.2.6?气相色谱仪,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仪器操作参考条件

色谱柱:2m×4mm,FFAP:Chromosorb WAW DMCS10:100;

柱温:170℃;

汽化室温度:230℃;

检测室温度:260℃;

载气(氮气)流量:40ml/min。

6.3 3.3?试剂

3.3.1?解吸液:无水乙醇(用于苯胺、N甲基苯胺或N,N二甲基苯胺);丙酮二硫化碳(1+3,用于芐基氰);色谱鉴定无杂质干扰峰。

3.3.2?FFAP,色谱固定液。

3.3.3?Chromosorb WAW DMCS,色谱担体,60~80目。

3.3.4?标准溶液:于10ml容量瓶中,加约5ml解吸液,准确称量后,加入1滴新蒸馏的苯胺、N甲基苯胺、N,N二甲基苯胺或芐基氰(色谱纯),再准确称量,加解吸液至刻度;由2次称量之差计算溶液的浓度,此溶液为标准贮备液。临用前,再用解吸液稀释成500.0μg/ml苯胺、N甲基苯胺或N,N二甲基苯胺标准溶液,或200.0μg/ml芐基氰标准溶液。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

6.4 3.4?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现场采样按照GBZ 159执行。

3.4.1?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硅胶管或活性炭管两端,以200ml/min流量采集15min空气样品。

3.4.2?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硅胶管或活性炭管两端,以50ml/min流量采集1~4h(硅胶管)或2~8h(活性炭管)空气样品。

3.4.3?个体采样:打开硅胶管或活性炭管两端,佩戴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以50ml/min流量采集1~4h(硅胶管)或2~8h(活性炭管)空气样品。

3.4.4?样品空白:将硅胶管或活性炭管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

采样后,封闭硅胶管或活性炭管两端,置清洁容器内运输和保存。样品在室温下至少可保存7d。

6.5 3.5?分析步骤

3.5.1?样品处理:将采过样的前后段硅胶或活性炭分别倒入溶剂解吸瓶中,各加入1.0ml解吸液,封闭后,解吸30min。摇匀,解吸液供测定。若样品液中待测物的浓度超过测定范围,可用解吸液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

3.5.2?标准曲线的绘制:用解吸液分别稀释标准溶液成0、10、50、100、200和500μg/ml苯胺、N甲基苯胺或N,N二甲基苯胺标准系列,0、50、100和200μg/ml芐基氰标准系列。参照仪器操作条件,将气相色谱仪调节至最佳测定状态,进样1.0μl,分别测定各标准系列。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次。以测得的峰高或峰面积均值对相应的待测物浓度(μg/ml)绘制标准曲线。

3.5.3?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和样品空白解吸液,测得峰高或峰面积值后,由标准曲线得待测物的浓度(μg/ml)。

6.6 3.6?计算

3.6.1?按式(1)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

式中:

Vo——标准采样体积,L;

V——采样体积,L;

t——采样点的温度,℃;

P——采样点的大气压,kPa。

3.6.2?按式(2)计算空气中苯胺、N甲基苯胺、N,N二甲基苯胺或芐基氰的浓度:

式中:

C——空气中待测物的浓度,mg/m3;

c1,c2——测得前后段硅胶或活性炭解吸液中待测物的浓度(减去样品空白),μg/ml;

v——解吸液的体积,ml;

Vo——标准采样体积,L;

3.6.3?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按GBZ 159规定计算。

6.7 3.7?说明

3.7.1?本法的检出限:苯胺为1.0μg/ml,N甲基苯胺为0.12μg/ml,N,N二甲基苯胺为0.8μg/ml,芐基氰为0.44μg/ml;最低检出浓度:苯胺为0.3mg/m3,N甲基苯胺为0.04mg/m3,N,N二甲基苯胺为0.03 mg/m3,芐基氰为1.3mg/m3(以采集3L空气样品计)。测定范围:苯胺为1.0~500μg/ml、N甲基苯胺为0.12~500μg/ml,N,N二甲基苯胺为0.8~500μg/ml,芐基氰为0.44~200μg/ml。相对标准偏差均<5%。

3.7.2?200mg硅胶的穿透容量:苯胺为10mg、N甲基苯胺为1.2mg,N,N二甲基苯胺为3.15mg。本法的平均解吸效率均>95%。每批硅胶管或活性炭管应测定解吸效率。

3.7.3?本法只适用于蒸气态的芳香族胺的测定;若空气中存在气溶胶态的芳香族胺时,应增加玻璃纤维滤纸采样,用解吸液洗脱后,同本法测定。

3.7.4?样品测定方法:先将溶剂吸附剂管的前段倒入解吸瓶中解吸并测定,如果测定结果显示未超出吸附剂的穿透容量时,后段可以不用解吸和测定;当测定结果显示超出吸附剂的穿透容量时,再将后段吸附剂倒入解吸瓶中解吸并测定,测定结果计算时将前后段的结果相加后作相应处理。

3.7.5?本法可使用相应的毛细管色谱柱。

7 4?苯胺和对硝基苯胺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7.1 4.1?原理

空气中的苯胺和对硝基苯胺用硅胶管采集,甲醇解吸后进样,经色谱柱分离,紫外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

7.2 4.2?仪器

4.2.1?硅胶管,溶剂解吸型,内装200mg/100mg硅胶。

4.2.2?空气采样器,流量0~500ml/min。

4.2.3?溶剂解吸瓶,5ml。

4.2.4?微量注射器,10μL。

4.2.5?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光检测器。

仪器操作参考条件

色谱柱:25cm×4.6mm ODS;

波长:250nm;

柱温:室温;

流动相:甲醇;

流量:0.7ml/min。

7.3 4.3?试剂

4.3.1?甲醇,色谱鉴定无杂质干扰峰。

4.3.2?标准溶液

4.3.2.1?苯胺标准溶液:于10ml容量瓶中加入2ml正己烷,准确称量。加入5滴新蒸馏的苯胺,再准确称量,加正己烷至刻度。由2次称量之差计算溶液的浓度,为标准贮备液。临用前,用甲醇稀释成200μg/ml苯胺标准溶液。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

4.3.2.2?对硝基苯胺标准溶液:准确称取0.1000g对硝基苯胺(色谱纯),溶于甲醇,定量转移入10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此溶液为10.0mg/ml标准贮备液。临用前,稀释成100μg/ml对硝基苯胺溶液。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

7.4 4.4?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现场采样按照GBZ 159执行。

4.4.1?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硅胶管两端,以200ml/min流量采集15min空气样品。

4.4.2?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硅胶管两端,以50ml/min流量采集1~4h空气样品。

4.4.3?个体采样:在采样点,打开硅胶管两端,佩戴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以50ml/min流量采集1~4h空气样品。

4.4.4?样品空白:将硅胶管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

采样后,封硅胶管两端,置清洁容器内运输和保存。样品在室温下至少可保存7d。

7.5 4.5?分析步骤

4.5.1?样品处理:将采过样的前后段硅胶分别倒入溶剂解吸瓶中,各加入2.0ml甲醇,封闭后,解吸30min。摇匀,解吸液供测定。若样品液中待测物浓度超过测定范围,可用甲醇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

4.5.2?标准曲线的绘制:用甲醇分别稀释标准溶液成0.0、5.0、10、50、100和200μg/ml苯胺标准系列;0.0、1.0、3.0、7.0、10.0和20.0μg/ml对硝基苯胺标准系列。参照仪器操作条件,将高效液相色谱仪调节至最佳测定状态,进样5.0μl,分别测定各标准系列。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次。以测得的峰高或峰面积均值对相应的待测物浓度(μg/ml)绘制标准曲线。

4.5.3?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和样品空白解吸液,测得峰高或峰面积值后,由标准曲线得待测物的浓度(μg/ml)。

7.6 4.6?计算

4.6.1?按式(1)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

4.6.2?按式(3)计算空气中苯胺或对硝基苯胺的浓度:

式中:

C——空气中苯胺或对硝基苯胺的浓度,mg/m3;

2——解吸液的体积,ml;

c1,c2——测得前后管解吸液中苯胺或对硝基苯胺的浓度(减去样品空白),μg/ml;

Vo——标准采样体积,L;

4.6.3?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按GBZ 159规定计算。

7.7 4.7?说明

4.7.1?本法的检出限:苯胺为1.8μg/ml,对硝基苯胺为1μg/ml;最低检出浓度:苯胺为1.2mg/m3,对硝基苯胺为0.7mg/m3(以采集3L空气样品计)。测定范围:苯胺为1.8~200μg/ml,对硝基苯胺为1~20μg/ml。相对标准偏差<5%。

4.7.2?200mg硅胶的穿透容量:苯胺为10mg、对硝基苯胺为22.2mg。本法的平均解吸效率>95%。每批硅胶管应测定解吸效率。

4.7.3?样品测定方法:先将溶剂吸附剂管的前段倒入解吸瓶中解吸并测定,如果测定结果显示未超出吸附剂的穿透容量时,后段可以不用解吸和测定;当测定结果显示超出吸附剂的穿透容量时,再将后段吸附剂倒入解吸瓶中解吸并测定,测定结果计算时将前后段的结果相加后作相应处理。

8 5?三氯苯胺的吸收液采集-气相色谱法 8.1 5.1?原理

空气中的三氯苯胺用环己烷吸收采集,直接进样,经色谱柱分离,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

8.2 5.2?仪器

5.2.1?冲击式吸收管。

5.2.2?空气采样器,流量0~5 L/min。

5.2.3?微量注射器,10μl。

5.2.4?气相色谱仪,电子捕获检测器。

仪器操作参考条件

色谱柱:2m×3mm,OV17:OV210:Chromosorb WAW DMCS2:5:100;

柱温:200℃;

汽化室温度:250℃;

检测室温度:250℃;

载气(氮气)流量:40ml/min。

8.3 5.3?试剂

5.3.1?吸收液:环己烷。

5.3.2?OV17和OV210,色谱固定液。

5.3.3?Chromosorb WAW DMCS:色谱担体,60~80目。

5.3.4?标准溶液:准确称取0.0500g三氯苯胺(色谱纯),溶于吸收液中,定量转移入50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为1.0mg/ml标准贮备液。临用前,用吸收液稀释成10.0μg/ml三氯苯胺标准溶液。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

8.4 5.4?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现场采样按照GBZ 159执行。

5.4.1?样品采集:在采样点,将一只装有10.0ml吸收液的冲击式吸收管,放置冰浴中,以3L/min流量采集15min空气样品。

5.4.2?样品空白:将装有吸收液的冲击式吸收管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

采样后,封闭吸收管的进出气口,直立置于清洁容器内运输和保存,尽快测定。

8.5 5.5?分析步骤

5.5.1?样品处理:用采过样的吸收液洗涤进气管内壁3次,摇匀后供测定。若样品液中待测物浓度超过测定范围,用吸收液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

5.5.2?标准曲线的绘制:用吸收液稀释标准溶液成0.0、0.50、2.0、5.0和10.0μg/ml三氯苯胺标准系列。参照仪器操作条件,将气相色谱仪调节至最佳测定状态,进样1.0μl,分别测定标准系列,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次,以峰高或峰面积均值对三氯苯胺浓度(μg/ml)绘制标准曲线。

5.5.3?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和样品空白吸收液,测得的峰高或峰面积值后,由标准曲线得三氯苯胺的浓度(μg/ml)。

8.6 5.6?计算

5.6.1?按式(1)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

5.6.2?按式(4)计算空气中三氯苯胺的浓度:

式中:

C——空气中三氯苯胺的浓度,mg/m3;

10——吸收液的体积,ml;

c——测得样品中三氯苯胺的浓度(减去样品空白),μg/ml;

Vo——标准采样体积,L。

5.6.3?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按GBZ 159规定计算。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8.7 5.7?说明

5.7.1?本法的检出限为0.01μg/ml;最低检出浓度为0.002mg/m3(以采集45L空气样品计)。测定范围为0.01~10μg/ml;相对标准偏差为3.7%~4.3%。

5.7.2?本法的平均采样效率为99.8%。

5.7.3?若采样点气温较高,有吸收液蒸发,采样后应补充至10ml。

5.7.4?若工作场所空气中三氯苯胺以气溶胶态存在时,可用玻璃纤维滤纸采样,环己烷洗脱后测定。

5.7.5?本法可用相应的毛细管色谱柱。

9 6?对硝基苯胺的紫外分光光度法 9.1 6.1?原理

空气中的蒸气态对硝基苯胺用硅胶管采集,乙醇解吸后,于372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进行定量。

9.2 6.2?仪器

6.2.1?硅胶管,溶剂解吸型,内装200mg/100mg硅胶。

6.2.2?空气采样器,流量0~500ml/min。

6.2.3?具塞试管,5ml。

6.2.4?紫外分光光度计,石英比色杯。

9.3 6.3?试剂

6.3.1?乙醇,95%。

6.3.2?标准溶液:准确称取0.1000g对硝基苯胺(色谱纯),溶于乙醇,定量转移入25ml容量瓶中,加乙醇至刻度,此溶液为4.0mg/ml标准贮备液。临用前再稀释成10.0μg/ml对硝基苯胺标准溶液。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

9.4 6.4?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现场采样按照GBZ 159执行。

6.4.1?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硅胶管两端,以200ml/min流量采集15min空气样品。

6.4.2?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硅胶管两端,以50ml/min流量采集1~4h空气样品。

6.4.3?个体采样:在采样点,打开硅胶管两端,佩戴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以50ml/min流量采集1~4h空气样品。

6.4.4?样品空白:将硅胶管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

采样后,封硅胶管两端,置清洁容器内运输和保存。样品在室温下至少可保存7d。

9.5 6.5?分析步骤

6.5.1?样品处理:将采过样的前后段硅胶分别倒入具塞试管中,各加入4.0ml乙醇,解吸30min。摇匀,解吸液供测定。若样品液中待测物的浓度超过测定范围,可用解吸液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

6.5.2?标准曲线的绘制:取6只具塞比色管,分别加入0.0、0.20、1.0、2.0、3.0和4.0ml标准溶液,各加乙醇至4.0ml,配成0.0、0.50、2.50、5.00、7.50和10.0μg/ml对硝基苯胺标准系列。摇匀后,于372nm波长下测定各标准系列。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次。以测得的吸光度均值对对硝基苯胺浓度(μg/ml)绘制标准曲线。

6.5.3?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和样品空白解吸液;测得吸光度值后,由标准曲线得对硝基苯胺的浓度(μg/ml)。

9.6 6.6?计算

6.6.1?按式(1)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

6.6.2?按式(5)计算空气中对硝基苯胺的浓度:

式中:

C——空气中对硝基苯胺的浓度,mg/m3;

c1,c2——测得前后段硅胶解吸液中对硝基苯胺的浓度(减去样品空白),μg/ml;

4——解吸液的体积,ml;

Vo——标准采样体积,L;

D——解吸效率,%。

6.6.3?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按GBZ 159规定计算。

9.7 6.7?说明

6.7.1?本法的检出限为0.17μg/ml;最低检出浓度为0.23mg/m3(以采集3L空气样品计)。测定范围为0.17~10μg/ml。相对标准偏差为1.9%~3.5%。

6.7.2?200mg硅胶的穿透容量为22.2mg。本法的解吸效率为92.7%~102.4%;每批硅胶管应测定解吸效率。

6.7.3?苯胺、对硝基氯苯、二甲基苯胺不干扰测定。

1ml白糖等于多少克

1ml白糖等于1.582克。

密度=质量/体积(ρ=m/V)(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所以质量=密度x体积;白糖的密度ρ=1.582g/cm^3,所以1ml白糖质量为1.582克。

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符号Kg。最初规定1000cm3(即1dm3)的纯水在4℃时的质量为1Kg。1779年,人们据此用铂铱合金制成一个标准千克原器,存放在法国国际计量局中。

常用质量单位换算: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扩展资料:

白糖的物理性质:

1、纯蔗糖晶体的比重为1.5879,蔗糖溶液的比重依浓度和温度的不同而异。

2、蔗糖极易溶于水,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蔗糖还易溶于苯胺、氮苯、乙酸乙酯、乙酸戊酯、熔化的酚、液态氨、酒精与水的混合物及丙酮与水的混合物。

百度百科-白糖

百度百科-质量

苯胺溶解度(GBZ/T 160.72—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芳香族胺类化合物简介)

好了,今天关于“100mg苯胺等于多少ml”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100mg苯胺等于多少ml”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关注常识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