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常识网首页
  2. 科普知识

科举考试古代高考之称它的考场称为(古代高考之称,考场是什么)

科举考试古代高考之称它的考场称为:贡院。贡院最早始于唐朝,是会试的考场,即开科取士的地方。在古代凡是送给皇帝的物品都叫贡品,贡院开科取士的地方,贡就是通过考试选...

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古代高考的考场被称为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关于古代高考的考场被称为的今日更新,让我们一起跟上时代的步伐。

科举考试古代高考之称它的考场称为(古代高考之称,考场是什么)

科举考试古代高考之称它的考场称为

科举考试古代高考之称它的考场称为:贡院。

贡院最早始于唐朝,是会试的考场,即开科取士的地方。在古代凡是送给皇帝的物品都叫贡品,贡院开科取士的地方,贡就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贡献给皇帝或国家的意思。

说到贡院就不得不提及科举制度,根据级别分为五级:

1、第一级:童试。地方村、镇考试,对象为平民,考试合格为童生。

2、第二级:院试(有岁试、科试之分)。地方县、府考试,对象为童生,考试合格为秀才。

3、第三级:乡试。三年一次省城考试,对象为秀才,考试合格为举人,其中第一名为解元。(举人才有做官资格)。

4、第四级:会试。乡试后第二年到首府礼部考试,对象为举人,考试合格为进士,第一名为会元。

5、第五级:殿试。会试以后由天子亲自出题考试,对象为进士,考试分一、二、三甲,一甲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

贡院布局:

贡院建筑布局为中轴式东西对称的建筑形式,坐北朝南依次为影壁、大门、二门、号舍、大堂、二堂、后楼等主要建筑。

其中号舍是分配给每位考生的小屋,小屋依《千字文》编列号数,如天、地、玄、黄之类。号舍有两块号板,高板为桌,低板为凳,士子做低板伏在高板上答卷,抽下高板与低板镶连即可做床睡觉。

每一号舍高六尺,宽三尺,深四尺,无门,只容一人。考生在号舍内,白天写考卷,晚上睡觉。乡试共考三场,每场三天,考生要自带笔墨灯烛,衣被饮食。

古代高考的考场称之为

古代高考的考场是什么:贡院。

在古代,凡是送给皇帝的物品都叫贡品,唯独“贡院”贡献的是人才。所以贡院就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贡献给皇帝或国家的意思。

科举从开创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前后经历一千二百余年。

科举制度的主要考试都是定期举行的。唐朝科举与宋初科举每年举行一次,宋太宗时期改为每一年或二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改为每三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

科举考试科目

各朝科举科目都在不断变化。唐朝科举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法律)、明字(文字)、明算(算学)等等。宋朝王安石变法将科举改为只设进士一科。元、明、清时期的科举也只设进士一科。清袭明制,但也开过特制(特别科),如博学鸿词科、翻译科等。

科举除了特制科目外,明经,进士科考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考试在各个朝代也有不同,唐朝主要有时务策(策问)、墨义、口试、贴经、诗赋等,宋朝主要是经义、策问、诗赋等,到明代只有经义一门了。

乡试是在明朝和清朝期间每隔个三年就会在各省省城,也包括了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为这起考试是在8月份举行的,所以也被称之为“秋闱”,闱在这里的意思就是“考场”。

乡试的主考官是专门由皇帝所指派的,考试结束后会发布正、副榜。正榜的人就被称之为“举人”,第一名称之为解元。

古代称高考的考场叫什么

古代高考的考场称为贡院。

江南贡院又称南京贡院、建康贡院。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东南隅,南京夫子庙学宫东侧,是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组成部分,夫子庙地区三大古建筑群之一。

江南贡院始建于1168年(宋乾道四年),清同治年间,江南贡院达到鼎盛。仅考试号舍就有20644间,加上附属建筑数百间,占地超过30余万平方米。其规模之大、占地之广居全国各省贡院之冠,创中国古代科举考场之最。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有两人奏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咸趋实学。从此江南贡院便结束了它的使命。从贡院落成到晚清废除科举江南贡院为国家输送了800余名状元、10万名进士、上百万名举人,明清时期全国半数以上官员都出自江南贡院。

江南贡院中国科举博物馆是中国唯一反映中国科举考试制度为内容的专业性博物馆是中国科举制度中心、中国科举文化中心和中国科举文物收藏中心。

高考重要性

高考对你来说,意味着你比别人的选择情况要多一个。人生选择很重要,对一个选择多一条路通过高考进入好的院校,好的学校各方面的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对于你日后的发展会起到意想不到的帮助效果。比如人际关系。给你指明了一条道,因为太多人,不知道该怎么走了。

好的大学,氛围可以簇拥着你不断向前。遇到什么问题随便敲开哪家的门,都是顶级的教授,在这样的环境里,想不进步都难。你主动学习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知识的积累,理解,掌握能力,你忍耐寂寞,抗拒诱惑,应对挫折,自律超过了止步于大学之外的同学们。

古代高考之称,考场是什么

古代高考之称,考场是什么如下:

古代高考的考场称为贡院。

在古代,凡是送给皇帝的物品都叫贡品,唯独“贡院”贡献的是人才。所以贡院就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贡献给皇帝或国家的意思。

科举从开创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前后经历一千二百余年。

科举制度的主要考试都是定期举行的。唐朝科举与宋初科举每年举行一次,宋太宗时期改为每一年或二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改为每三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

科举考试科目

各朝科举科目都在不断变化。唐朝科举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法律)、明字(文字)、明算(算学)等等。宋朝王安石变法将科举改为只设进士一科。元、明、清时期的科举也只设进士一科。清袭明制,但也开过特制(特别科),如博学鸿词科、翻译科等。

科举除了特制科目外,明经,进士科考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考试在各个朝代也有不同,唐朝主要有时务策(策问)、墨义、口试、贴经、诗赋等,宋朝主要是经义、策问、诗赋等,到明代只有经义一门了。

古代开考定在哪几天?

每场考试时间长达三昼夜

作为一种全国考试,早期乡试并不像现代高考这样每年都举行,在哪一年举行也不固定,北宋赵曙(英宗)当皇帝时才规定三年一次,并成为惯例。自明代起,乡试一般在子、卯、午、寅年举行,雅称为“大比”,所以举行乡试的这一年,有“大比之年”一说,

乡试要考三场,虽然场次没有高考多,可不像现代的120至150分钟一场,每场时间长达三昼夜,整个考试时间加起来,是9天7夜。

现代高考的开考日期是固定的,笔者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参加的高考,放在每年7月的7日、8日、9日三天。这个时候正是大暑天,气温太高,影响考生正常发挥和录取工作,后来才提前一个月,为每年的6月。

乡试在南宋赵构(高宗)当皇帝以前,全国并没有统一时间,多安排在当年秋季,南方少数省份则安排在六七月份举行。时间不统一,给考生异地冒名顶替、再考提供了可乘之机。

为了封堵漏洞,绍兴十三年(公元1143年),赵构诏定了全国统一考试时间:阴历八月初一统一锁院,禁止随意出入考场;阴历八月十五统一开考。从此,科举考试有了全国统一考试时间,这也是现代高考时间“全国统一”的源头。

科举考试古代高考之称它的考场称为(古代高考之称,考场是什么)

好了,今天关于“古代高考的考场被称为”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古代高考的考场被称为”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关注常识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