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指挥手势及注意事项(如何指挥合唱)
基本图式要准确,原则:动作简练、准确、美!不要过分夸张。 条件:深厚的底蕴,平常的积累,理解、体验音乐作品。 动作:大臂带动小臂,通过手腕连接,手型就是钢...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如何指挥合唱的手势”的应用场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分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合唱指挥手势及注意事项
基本图式要准确,原则:动作简练、准确、美!不要过分夸张。
条件:深厚的底蕴,平常的积累,理解、体验音乐作品。
动作:大臂带动小臂,通过手腕连接,手型就是钢琴手型。两脚不动,一前一后,不要并拢,那样站不稳,也不要丁字步,大概相隔一脚宽。指挥前双手自然垂直于两脚侧,预备拍时勿把手举太高,以免合唱队员气息扎不下去。
细节注意:女老师指挥演出服一定要长袖,裙摆拖地,勿露鞋跟,袖口紧一点,不要大喇叭袖。男士穿黑色西装即可,最好定做,衬衫露出两寸袖口,如果是很正式的场合,非要选择燕尾服,一定要裹腹带。
收拍:食指与大指一掐就好了。
练习方法:镜子是最好的老师,对着镜子多练。
容易犯的毛病:打拍时两手不要交叉,也不要碰到一块。始终打在同一平面。
两手分工:右手是指挥的灵魂,控制速度,节奏。左手是音乐的表情变化。
钢琴伴奏:钢琴伴奏要固定,最好弹正谱,若即兴伴奏容易与合唱队的和声不一致。钢琴在左手边,头侧一点点,余光看看钢琴就行了,钢琴一响,指挥眼神马上回到合唱队员身上,用左手指挥钢琴,勿转身面对钢琴指挥。
谢幕:上台台风要好,谢幕时侧身走,看准舞台位置,面朝观众致谢,原地转身,中间谢幕时上前一、两步转身致谢,再向前走一步转身开始指挥。
掌握了常见拍子的基本图式之后,在实践中难免遇到一些特殊的情况,如各种不同的起拍、收拍和对一些特殊的节奏(切分、大附点等)、记号(自由延长、渐强、渐弱等)等等,这需要在基本图式的基础上作相应的变异和技术处理,然后用手势体现出来。
第一节 起拍
起拍,即乐曲开始的拍子,是指挥所要重视和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内容,既要掌握各种不同拍子起拍的规律特点,又要掌握各种不同起拍的手势变化。起拍的关键是起拍前的预备拍,预备拍决定着起拍的内涵和质量,动作要做得具体而到位,预备拍的技术含量包含了下列内容。
一、起拍的技术含量
(一)呼吸。根据不同乐曲的歌唱需要和不同的起拍形式,通过预备拍提示队员做好演唱前的呼吸准备,是预备拍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速度、力度。通过预备拍的预示,队员将准确预测到乐曲将要开始的强弱与快慢,队员心中有数,才能放松大胆地进行歌唱。在做预备拍时,指挥要有充分的把握和坚定的信心,这样才能有正确而良好的开始。
(三)表情。手势做出预备拍的同时,还要通过脸部表情和眼神提示队员要以怎样的情感进行演唱,这是一种综合协调的统一,通过综合的预示,在一定时间内,队 员得到正确的呼吸,明确乐曲的.速度、力度和情感的表现的信息。初学指挥者要养成将乐曲表情和手势表现协调统一的习惯,学会用眼睛说话,用表情提示,通过眼 神与队员交流、沟通,传达指挥意图。
(四)预备拍。根据音乐进入的拍子位置,双手有节奏地在其前一拍上(点后线)做出预备拍,并根据乐曲的力度、速度、表情需要,决定预备动作的不同内涵。如 四拍子的第一拍起,预备拍就是第四拍的点后线,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此时向上的预备运动与气息向下相矛盾,因此,动作要做得特别形象以示队员正确的呼吸,这 样才能有好的歌唱准备。预备(静止的)之后,预备拍(点后线)与点前运动(点前线)到击点是连贯而流畅的,队员可以通过这一系列动作得到准确的指示。
二、起拍的预备与类型
(一)强位起的预备。在任何拍子的强位置上起拍,称为强位起。不论是哪种拍子,只要是在强位起,那么它的前一拍就是它的预备拍,尤其要把该拍的点后线做得 要有起拍的预示感。如二拍子第二拍上的强位起,第一拍的图式就是它的预备拍;四拍子中的第四拍强位起,第三拍的图式就是它的预备拍,以此类推。
强位起又分强拍起和弱拍起。
1.强拍起:是指各种拍子中第一拍起的拍子(复拍子中的其他次强拍不宜强于第一拍)。如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六拍子、九拍子中的第一拍起。强拍起的预 备拍必然是在小节最后的弱拍子上,动作幅度要大于其他拍子。如四拍子中的第四拍为第一拍强拍起的预备拍,它的动作高度可高于耳部以上,而其他三个拍子的预 备拍,一般不高于耳部(特殊情况除外)。
2.弱拍起:是指第一拍(强拍)以外的拍子上的起拍。弱拍起的预备拍同样是以它的前一拍为预备拍,因其要击出的是弱拍子,所以预备动作的幅度要小一些(特殊情况除外)。
(二)弱位起的预备。弱位起是指一切拍子(强拍、次强拍和弱拍)上的后半拍起,或者在拍子的四分之三、四分之一、三分之一拍上的各种起拍。如l 等。因为起拍音都是处在拍子的弱位置上,故称为弱位起。不论是哪种拍子或在拍子的任何弱位置上的起拍,都属弱位起。它的预备拍总是在它起拍的强位点上击出,因此起点要做得平稳而不失弹性,要产生一种点顿感,并做好准确的停顿或吸气,给队员明显的节奏预备。
大合唱音乐指挥的基本手势是怎样的,比如4/4拍,是怎样划形状的?
指挥法图解:??
1、2拍(2/2、2/4、2/8),强拍,弱拍基本走向是第一拍从上向下,略由里向外进行,第二拍返回。在指挥实践的时候,除了动作要明确,精神要集中和饱满以外,通常因为要照顾到演唱时的流畅,划拍过程往往也是比较圆顺和线条化的。?
2、3拍(3/2、3/4、3/8),强拍,弱拍,弱拍:
①第一拍强拍的击拍动作向下进行后,反弹动作由里侧向上弹起,以便于连接第二拍指挥动作,但注意不要让手掌或前臂产生交叉。
②?第二拍弱拍的击拍动作向外侧进行(略斜向下),幅度不宜过大,反射动作顺势向上弹起。?第三拍弱拍顺着第二拍反射动作自然回落之势,向下方作第三拍击拍动作,第三拍反射动作由里向上弹起。?
3、4拍(4/2、4/4、4/8),是一种复拍子,它的强弱周期性规律是:强拍,弱拍,次强拍,弱拍。?
①?第一拍强拍,两手应保持适当距离,向下作击拍动作,反射动作沿击拍动作自然向上弹起,注意不要过分斜向外侧。
②第一拍的反射动作实际上也成为指挥第二拍的准备动作了。第二拍弱拍,指挥动作在第一拍指挥动作的里侧,击拍动作幅度相应收小,反射时两手不能产生交叉,至多两手掌部稍有重叠。
③?第三拍是次强拍,击拍动作向外侧进行(略斜向下),反射动作顺势向上弹起。?第四拍是弱拍,顺着第三拍反射动作自然回落之势,向下方作第四四拍击拍动作,反射动作由里侧向上弹起。
扩展资料:
一、在团体歌唱或乐器合奏时,由指挥者用指挥棒或者徒手来打拍,叫做“拍节法”。
二、指挥者要以适当的速度在空间中画出图形,暗示出强弱缓急;通常双手是以强拍的周期性往复循环而相应的作出对称动作,强拍是由上向下,弱拍是由下向上。指挥的姿态要求:?
1、躯干稳直、泰然。不能弯腰曲背,前弓后仰,不要耸肩,防止不必要的移动和转向,可以适度地含胸拔背。?
2、头部做到自然仰面,便于看见全体演唱演奏者,也便于演唱演奏者看清指挥。随时用目光提挈大家注意,辅助手的动作预示某个重要转折或某个关键瞬间的到来,并能启示声部的进入。?
3、脚是站立的根基,身体重心交替置于双脚或转移于左右脚之间,双脚基本平或稍有前后,如"稍息"的位置。
4、重心的转移随着音乐的需要自然地进行,但不宜太多,更不能随意走动、下蹲。当然不是绝对的,一切都要符合指挥任务的需要。?
5、双肩坦然而松弛,大臂微张,千万不要夹紧,肩关节随时都是放松的,双手完全得到解放,可以随意往任何方向自如挥动。?
6、腕,掌,指是最灵巧而富于表现力的部位,也是音乐指挥最得力的工具和武器,小臂、大臂,甚至肩和身体的活动往往也是为了这个"终端"而配合活动的。?
7、一般的基本姿势是手掌向下,不握拳,腕关节不下垂,不松劲,稍稍向前而不高仰,手指不强制地呈弧形微弯,如握小皮球状,能够随意地做任何动作。?
8、双手抬举的高度,伸出的远近,根据所指挥的作品风格及演出的规模、场合等各方面因素而调整。初学时取略低于胸肋的位置,便于松弛地学习基本动作。
参考资料:
如何指挥大合唱?手势应该怎样?
1.身体挺拔端正、两脚站稳、肩放松、腿稍分开,给人一种稳定感,达到一种外形和谐的美。
2.指挥的动作要适度,不要过分地夸张,尽量减少多余的动作,做到准确而精炼。通常是右手掌握节拍,左手提示各种表情,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3.根据作品的内容,指挥在处理作品强弱、动作上要有一种“重力向下、离心向外”,即重拍、强拍手势向下,弱拍、轻拍向外的动势规律。手臂不要抬得过高,基本上是在胸前,尽量减少大臂挥手,要以小臂带动手腕,肘关节作为上下运动的枢纽,手腕、手指的关节要灵活,并富有弹性,做到柔中有刚、刚中有柔。
要掌握动作的中心部分是手腕。一般指挥快速的动作,主要靠手腕去表现,速度越快,动作越小。大臂主要用于速度慢、力度大、较辉煌、声势浩大的作品。小臂则根据作品强弱快慢的变化起一个枢纽带动作用。
4.指挥的动作线条要有一定的技巧,富有音乐性,而不能太平铺直叙,太常规化、简单化。在学会图式的基础上必须掌握一定的指挥技能,动作要做到和你内心世界是相辅的,感受和动作是统一的,这叫做手中有拍,心里有内容。
5.指挥要善于调动每个合唱队员的积极性和挖掘出演员们最大的潜力,在作品的处理和表现上要有独到之处,从而体现音乐表现的最高意境。
6.指挥的拍子有明拍、暗拍,明拍是眼能看得见的拍子,而暗拍则是“隐伏”在心里的拍子,这种“隐伏”拍是靠你的感觉和心里节奏,使“点”到位,使合唱队员不但理解明拍意图,也能意会你暗拍中的拍点、节奏及情绪。
7.指挥要有案头工作,对作品要有分析能力,如曲式结构,调式、调性、段落之间的变化、对比,作品的内涵节奏、速度、力度、强弱、快、慢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千万不要“遍遍过、句句抠”,使演员对作品再也引不起新鲜感。这就是你排练的失败。
8.简单地说,指挥的艺术就是起拍和预备拍的艺术,因为预备拍就给演员提示了速度、力度及情感。清晰的击拍点是
指挥的灵魂,是音乐时值准确的体现。指挥的拍子、图形是永远不能改变的,但指挥的主观能动性和他巨大的潜能是取之不完,用之不尽的。无论快慢及各种复杂的拍子的交替,只要指挥能掌握好击拍点,合唱队就能达到统一整齐。
9.起拍与收拍。
起拍:
起拍是指挥音乐开始前的预备动作。无论作品是热情奔放,或抒情优美,或威武雄壮,或深情细腻,当它发出声音的一刹那,是最能抓住和影响听众的情绪,而引起这些情绪的力量就是音乐艺术所追求的最佳效果,“好的开始便是成功的一半。
指挥家们对起拍动作有以下几个内容:准确的速度,是慢还是快,还是中速鲜明的力度,是弱还是强,还是不弱不强。丰富的表情,是优美抒情还是坚强有力度。
起拍的预备动作是一个虚拍。这个虚拍是音乐开始的前一拍的图示,也是精确地给演员开始演唱的呼吸口,使演员们统一→吸气→张口→演唱,也就是预备→虚拍→实拍的过程。在某些多声部的演唱中它的声部是依次进入时,除了要给预备动作以外,还要绐其他声部进入提示。如《怒吼吧!黄河》它进入顺序是男高、女低、女高、男低……
收拍:
就仿佛是话说完了,故事讲完了。那么无论是热情的、激烈的、宁静的、柔和的或是神秘的,等待的是指挥用手势鲜明地交代清楚,给观众以完美的结束感。反之,如果不确切、不干净、不适度、不恰当,你就破坏了音乐的完整性,你可能会使作
品艺术表现前功尽弃,留下后悔和遗憾!所以收拍是作品表演成功与完美的关键。
10.左右手的配合。一般是左手掌握感情,右手掌握拍子,要学会节省每只手的作用,如指挥单声部时,能够用单手完成的任务尽量不去用双手。右手准确地给予拍节,左手协助右手做起拍、止拍和加强音乐表情的作用,可协助某一声部延长而不影响右手的击拍,可协助指示各声部进入等。
总之,指挥的双手配合应是均衡的协调、统一的完美。但要切记,虽然左手很重要,但右手准确的击拍仍占主要位置,两手的配合主功能仍属右手。指挥在台上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一,提示演奏员。一部作品常常规模庞大,演奏者往往不能在看谱的同时记住所有排练时要求的所有细节,这时,指挥在台上的手势会起到提示作用。
二、决定一些无法定量的处理。比如,演奏员记得某处指挥要求渐慢或渐快,到底慢多少,快多少,从哪里开始慢,到哪里回到原来的速度等等这些,是无法量化在谱面上的,只能看指挥临场的表达,因为艺术是需要情绪的,不是写下来就行了的。
三,临场发挥。演出,本身会让人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中,指挥常常在演出中迸发出排练时没有过的激情和想法,所以,演奏者必须注意指挥在台上的动作,并且要和指挥配合默契,一旦指挥出现了排练中没有的处理,演奏者反应要快,要立即表现出来。这种临场发挥常常是相当精彩且不可复得的。
四,表现性,增强作品感染力。这一点并不是所有指挥都有,指挥各有各的风格,有的指挥看上去沉默,热情都在心里和手上,有的指挥则表演性很强,在音乐传达感情的同时,指挥自己也在用形体动作给观众传达着自己的情绪,也就是说,有的指挥确实有指挥给观众看的成分,比如最典型的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
扩展资料:
合唱指挥的基本任务:
指挥是乐团的灵魂。指挥的工作几乎决定着团队的全局。总体来讲,指挥的任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揭示音乐作品。二是二度创造。
一、揭示音乐作品
指挥的首要任务是揭示音乐作品。揭示音乐作品的重要原则是忠实原作。无论是乐队的乐手,还是合唱队的歌手,都是依照指挥通过对乐谱的研究,对作曲家创作思想、创作意图所作出的解释去唱奏。
以期通过这个过程,充分展示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音响构思和所造的音乐形象等等。把静止的乐谱转换为实际音响。通过音响,把存在于乐谱之中的思想,情感、精神、意境等,清楚、完整地表现出来,传达给听众。
二、二度创造
二度创造是指挥工作任务的又一组成部分。不同的指挥者,由于年龄、阅历、知识、审美标准、审美角度、思想方法、分析方法等多方面的不同,在整个艺术创造活动中,表现在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解释和处理方法上会有显著不同。各自独有的音乐思想和性格特征,都会深深地渗透到音乐作品的表现与音响塑造当中。
这种在尊重原作并充分表现原作音乐思想、音乐音响基础上,巧妙、自然地融入指挥家个人音乐思想和新的创造,并更有利于深刻表现原作创作意图,扩展音乐表现力和实际演唱效果的艺术活动和艺术成果,就是指挥的二度创造。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指挥家
如何指挥合唱
问题一:合唱怎么指挥 一、指挥的基本姿势
指挥站立要稳,身体有控制的放松,垂肩而立,双脚分开,背部形象舒展、高大,感觉舒适而自然;面部表情丰富而自然;眼睛明亮而富于表达。指挥的双手蕴涵着丰富的合唱艺术语言,每一个动作都表达着一定的意图。手是合唱指挥的主要工具。
手的基本姿势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1、常用姿势 手指自然弯曲,掌心向下,形状似放在排球上的感觉。击拍点位于中指的掌指关节处,击拍时手腕一定要保持稳定,千万不能上下摆动。右手掌心永远向着下方、前下方;左手掌心也可向着侧内方、侧内下方及侧内上方,除极特殊需要,掌心不应向正前方。
2、手握空拳 表示强而有力,强收拍时经常使用。
3、拇指和食指轻捏,表示弱,弱收拍时也经常使用。
4、手掌自然伸张,表示柔和、抒情。
5、左手掌心向侧内方、侧内上方,稍呈紧张状态,表示强而有力。手臂逐渐向上抬起则表示渐强。指挥线条由手来完成,小臂附着于手的运动,大臂则跟随小臂运动。当手向中央收拢时,小臂收回,大臂逐渐靠近身体;手向侧前方运动时,大臂则逐渐离开身体两侧。指挥的基本姿势须结合击拍动作经常练习,是指挥者必不可少的功课。一定要一丝不苟,严格要求。
二、指挥的击拍动作
击拍动作是指挥者进行指挥活动最重要的基本动作。这个动作的正确与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指挥工作的成败。击拍动作包括两个部分:
1、击拍 是由肩部发力并带动大臂、小臂,手自上而下的一个击打动作。感觉与拿锤子钉钉子相似。这个动作的最低点力量最大,被指挥理论称为“拍点”。
2、反射 是由击拍后自然产生的一个反弹动作。感觉与击鼓后的反弹动作相似。
认真体会:点前加速、肌肉紧张;点后减速,肌肉放松是掌握击拍动作的要领。
击拍是指挥的基本功,业余指挥要下一定功夫练习。
三、指挥的击拍技巧
为了适应音乐速度、力度、情感等不断变化的需要,就要调整击拍与反射角的大小和击拍过程的速度、力度,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击拍技巧类型。一般规律是:快速、跳跃、节奏强的音乐,击拍的速度快、力度大、反射角度小;慢速、柔和、节奏缓和的音乐,击拍的速度慢、力度小反射角度大。基本指挥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1、直线型 击拍线条为自上而下的直线,拍点十分清晰,反射角为锐角,击拍点前后的加速和减速十分明显。直线型是击拍动作的基本形态,多用来表现中速和较快、快、很快速的音乐及非连音、跳音〔顿音、断音〕的唱法。
2、斜线型 击拍线条为斜线,拍点清晰,但反射角不如直线型尖锐,击拍点前后的加速和减速明显。适用于表现适中的速度和力度,以及非连音为主的唱法。
3、弧线型 反射线条为较大斜线,击拍线与反射线呈弧线连接,拍点只在内心的速度感觉中存在,几乎没有击拍点前后加速和减速的感觉;适合表现慢速、抒情、力度较弱的连音唱法。
指挥法是在指挥者的指挥实践中不断创造和总结出来的,指挥者可在指挥实践中正确、灵活、综合使用和创立不同的指挥方法。
四、指挥的动作技巧
指挥法带有很强的技巧性,学习者必须通过经常、认真地练习方可获得。练习时应注意以下~项:
1、认真体会有关理论和技术要领;
2、保持正确的姿势;
3、注意双手动作的范围;
4、手腕支撑着手的动作,不要上下摆动,掌心要始终向下或前下方;
5、双臂抬起自然,不要高举在胸前,双臂不要夹紧;
6、双肩放松,不可随击拍动作上下耸动;
7、肘部放松、自然下垂,不要夹紧,也不能过分向外撑出;
8、击拍线条要始终在前面的纵平面上,上下左右进行,万万不可挥向合唱团;
9、基本的击拍练习,是指挥者的必练功课。这种练习简单而枯燥,但必须熟练掌......>>
问题二:如何把合唱指挥好。。? 指挥通俗说就是“打拍子”,很多人在一起唱歌时,就需要一个人统一指挥,这样有助于把歌唱得整齐,唱出情绪,唱出效果来。指挥分歌唱指挥和乐队指挥两种,我们的合唱队指挥要兼顾这两种指挥,以歌唱指挥为主,辅以乐队指挥。
一、指挥的任务和要求
指挥的主要任务有两点:一是掌握好节奏。这一点很关键,有些指挥就掌握不好节奏,本来是一个速度,他指挥时越唱越快,或忽快忽慢,有些歌曲中特意用慢速来处理一下,在快慢的衔接上要自然;二是掌握歌曲的感情。只有掌握了歌曲的感情,也就把握了歌曲的灵魂,这样的歌曲也就唱活了,更容易感动人。要完成这两个任务,要求指挥一要有良好的乐感,具有良好的听觉。二要沉着、机智、果断。三要感情丰富,善于表达。四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了解指挥的有关知识。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要求,才能统一大家唱歌的节奏,运用指挥的手势、表情或动作来调动大家情绪,通过正确处理歌曲的快慢、强弱、情绪等方面的变化,把歌曲的主题思想生动而准确地表现出来。
二、指挥的基本姿势
指挥时两脚的位置一般是:左脚在前,右脚稍后,成“稍息”姿态。两脚的距离不超过肩宽,这种站立姿势比较容易把握重心;两手与身体的距离大约在15 ̄45厘米之间,不要过于贴近身体,两手上下活动范围通常是高不过眉,低不过腰。指挥大型合唱队或歌曲中有特殊变化时,手的活动范围可以超过头部,也可以低于腰部。合唱队指挥最好用指挥棒,右手的拇指与食指、中指夹住指挥棒,左手手掌向下,手指微弯曲,五指稍稍分离,如拍蓝球状,能随意做任何动作。
三、指挥的击拍动作
二拍子的歌曲拍子有强、弱之分,三拍子的为强、弱、弱之分,四拍子的是强、弱、次强、弱的拍子。在击拍时,强拍向下打,次强向外打,弱拍向上向里打,这样击拍会觉得动作是顺手的合乎自然的,指挥没有固定的模式,随着指挥者的情感的投入而使动作更趋于完美、流畅。但指挥有一个基本的图式,初学时可模仿基本图式,反复练习。
以上这三种图式的节拍点都在同一水平线上,学习时先学会柔软流畅的手势,再增加尖锐敏捷的动作,突出节拍,恰到好处。
问题三:合唱队的指挥是干嘛的,有何作用 指挥可是一门技术与艺术结合的职业哦,各类管顶乐队、合唱队等集体性的音乐表演时,站在乐队或合唱队前面手拿指挥棒、并结合肢体语言指示如何演奏或演唱的人。指挥者右手持指挥棒(合唱指挥一般不用指挥棒)掌握和速节拍度;左手主要表示强弱等乐曲表情。脸部表情、头部以及身体的动作,也是指挥的一个方面。其实就是指导你们如何表达音乐情感的重要职业啊,你们的老师应该不是很专业,所以没有指挥你们的感觉吧,其实那真的是在指挥哦
问题四:怎样指挥大合唱 指挥首先最基本的是要划对节奏,划每一拍都要准确,《我们走在大路上》这曲子是很有进行曲风格的,是很有朝气的,所以指挥时手势要有力度,开始还没放伴奏之前就要双手举起准备指挥的手势,暗示合唱者要准备啦,音乐一开始就开始划节拍,领唱准备唱时,提前一小节暗示他让他准备,当你的手势指向他时说明他准备唱啦,领唱唱时假如后面的合唱队员也要伴唱的话那就得给后面伴唱的指挥,假如没有伴唱的话那就还是面对合唱队员指挥,领唱者会用余光来看你打的拍子,假如合唱者的接受能力比较好的话可以强调一些旋律强弱的处理,这样会更好。加油!
问题五:如何指挥大合唱?手势应该怎样? 伴奏一只手(左手),合唱时两只手!
简单的合唱指挥只需要跟拍子走就行了,几拍子就是按照几拍子的划拍。
慢的歌曲应用手轴和肩挥动,快的歌曲就用手腕就可以了
问题六:如何指挥合唱 团结就是力量 10分 一、指挥的基本姿势
指挥站立要稳,身体有控制的放松,垂肩而立,双脚分开,背部形象舒展、高大,感觉舒适而自然;面部表情丰富而自然;眼睛明亮而富于表达。指挥的双手蕴涵着丰富的合唱艺术语言,每一个动作都表达着一定的意图。手是合唱指挥的主要工具。
手的基本姿势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1、常用姿势 手指自然弯曲,掌心向下,形状似放在排球上的感觉。击拍点位于中指的掌指关节处,击拍时手腕一定要保持稳定,千万不能上下摆动。右手掌心永远向着下方、前下方;左手掌心也可向着侧内方、侧内下方及侧内上方,除极特殊需要,掌心不应向正前方。
2、手握空拳 表示强而有力,强收拍时经常使用。
3、拇指和食指轻捏,表示弱,弱收拍时也经常使用。
4、手掌自然伸张,表示柔和、抒情。
5、左手掌心向侧内方、侧内上方,稍呈紧张状态,表示强而有力。手臂逐渐向上抬起则表示渐强。指挥线条由手来完成,小臂附着于手的运动,大臂则跟随小臂运动。当手向中央收拢时,小臂收回,大臂逐渐靠近身体;手向侧前方运动时,大臂则逐渐离开身体两侧。指挥的基本姿势须结合击拍动作经常练习,是指挥者必不可少的功课。一定要一丝不苟,严格要求。
二、指挥的击拍动作
击拍动作是指挥者进行指挥活动最重要的基本动作。这个动作的正确与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指挥工作的成败。击拍动作包括两个部分:
1、击拍 是由肩部发力并带动大臂、小臂,手自上而下的一个击打动作。感觉与拿锤子钉钉子相似。这个动作的最低点力量最大,被指挥理论称为“拍点”。
2、反射 是由击拍后自然产生的一个反弹动作。感觉与击鼓后的反弹动作相似。
认真体会:点前加速、肌肉紧张;点后减速,肌肉放松是掌握击拍动作的要领。
击拍是指挥的基本功,业余指挥要下一定功夫练习。
三、指挥的击拍技巧
为了适应音乐速度、力度、情感等不断变化的需要,就要调整击拍与反射角的大小和击拍过程的速度、力度,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击拍技巧类型。一般规律是:快速、跳跃、节奏强的音乐,击拍的速度快、力度大、反射角度小;慢速、柔和、节奏缓和的音乐,击拍的速度慢、力度小反射角度大。基本指挥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1、直线型 击拍线条为自上而下的直线,拍点十分清晰,反射角为锐角,击拍点前后的加速和减速十分明显。直线型是击拍动作的基本形态,多用来表现中速和较快、快、很快速的音乐及非连音、跳音〔顿音、断音〕的唱法。
2、斜线型 击拍线条为斜线,拍点清晰,但反射角不如直线型尖锐,击拍点前后的加速和减速明显。适用于表现适中的速度和力度,以及非连音为主的唱法。
3、弧线型 反射线条为较大斜线,击拍线与反射线呈弧线连接,拍点只在内心的速度感觉中存在,几乎没有击拍点前后加速和减速的感觉;适合表现慢速、抒情、力度较弱的连音唱法。
指挥法是在指挥者的指挥实践中不断创造和总结出来的,指挥者可在指挥实践中正确、灵活、综合使用和创立不同的指挥方法。
四、指挥的动作技巧
指挥法带有很强的技巧性,学习者必须通过经常、认真地练习方可获得。练习时应注意以下~项:
1、认真体会有关理论和技术要领;
2、保持正确的姿势;
3、注意双手动作的范围;
4、手腕支撑着手的动作,不要上下摆动,掌心要始终向下或前下方;
5、双臂抬起自然,不要高举在胸前,双臂不要夹紧;
6、双肩放松,不可随击拍动作上下耸动;
7、肘部放松、自然下垂,不要夹紧,也不能过分向外撑出;
8、击拍线条要始终在前面的纵平面上,上下左右进行,万万不可挥向合唱团;
9、基本的击拍练习,是指挥者的必练功课。这种练习简单而枯......>>
问题七:合唱怎么指挥 合唱指挥和训练者的手势动作,除了表达音乐作品内容的发展和意图外,也必须与歌唱声乐的要求相吻合,至少不能对声乐的要求产生对立。特别在呼吸和共鸣的要求上,应给合唱队员以极有力的影响和支持。在演唱时,往往因指挥的动作过分夸张,手的部位过分手提高,而影响队员合唱队员失去气息应有的支持。这样会造成演唱的音准偏高而气息短促。相反有时因指挥的动作较低而面部表情以“锁眉”代替了“提眉”,因而影响合唱队员的上部共鸣的畅通,这样会造成音准的偏低。总之合唱队员指挥的动作除了表达作品意图外,也必须与歌唱生理和心理要求互相支持和吻合。这样将对演唱造成更好的效果。
往往在排练或演出前有这种情况:合唱队员因刚刚起床或感到疲劳,一般练习往往一时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有关肌肉一时活动不起来,此时可在已进行一般练习之后,从已演唱过的作品中选用一句,作为练习。而作为练习的乐句必须是:
1、由低音跳到较长的高音。
2、高音上所用的字必须是开口字
在排练作品时,对咬字和吐字的要求,无论如何都不能放松。并且要结合声乐发声的要求。唱歌不等于说话,首先每个字必须在好的气息的支持和共鸣位置的状态中进行。必须细致处理,不然就会唱得“含混不清”。合唱训练中有关咬字吐字的规律,必须贯彻到排练中去。使每个队员成为一种习惯,特别关于“归韵”和“收声”的问题,必须服从声乐的发声要求。这样才能达到“字正腔圆”的境地。
在练习时,多采用些音量较弱的作品,多用“半声”的唱法,这样对训练是有利的。
合唱的一切表现要求,好与不好首先是依靠内在听觉来分辨的,没有好的内在听觉就无从要求好的表现。因此指挥及合唱队员,应对提高自己良好的内在听觉进行不断的努力。特别对指挥来说,更加需要先行一步,才能对合唱队员提出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指挥应当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指挥是合唱队的支柱与灵魂。指挥不仅是合唱团的组织者、领导者,而且是合唱队声音艺术表现的再创造者,同时他又是一个表演者,所以作为一个合唱指挥首先自身要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文学造诣及较高的艺术审美鉴赏力,方能使合唱队的训练达到科学性、思想性及艺术性内在与外在的完美协和统一。所以指挥的动作要经过一定的手势――指挥的语言,来引导演员对音乐的表现,指挥的动作要省,即根据作品的内涵、语气速度、力度的对比准确而精炼地去设计每一个动作,做到动作大小适度。“点”到情绪到,不去浪费任何一个设计的动作。准,即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各种起拍、收拍、呼吸点、换气点以及你的预示和眼神情感。美,即指挥的动作要协调、富于舞蹈性,动作要美观大方并有可欣赏性,将你内心的感情融会在你的动作之中,这样就会给观众留下美的享受。因此,指挥的动作姿态要端庄大方,雍容可亲,情感真挚,通过指挥的表演激发演员的情感,同时通过演员的演唱使观众得到最有价值的艺术享受。指挥的击拍方法有以下几点:
1.身体挺拔端正、两脚站稳、肩放松、腿稍分开,给人一种稳定感,达到一种外形和谐的美。
2.指挥的动作要适度,不要过分地夸张,尽量减少多余的动作,做到准确而精炼。通常是右手掌握节拍,左手提示各种表情,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3.根据作品的内容,指挥在处理作品强弱、动作上要有一种“重力向下、离心向外”,即重拍、强拍手势向下,弱拍、轻拍向外的动势规律。手臂不要抬得过高,基本上是在胸前,尽量减少大臂挥手,要以小臂带动手腕,肘关节作为上下运动的枢纽,手腕、手指的关节要灵活,并富有弹性,做到柔中有刚、刚中有柔。要掌握动作的中心部分是手腕。一般指挥快速的动作,主要靠手腕去表现,速度越快,动作越小。大臂主要用于速度慢、力度大、较辉煌、声势浩大的作品。......>>
问题八:大合唱中的指挥应该如何上下场 如何鞠躬 一、合唱队员站好后,主持人介绍演出曲目及演出单位后主持人上场,先向观众鞠躬再转回身面向合唱队。二、用笑容给合唱队员解压,让他们心情放松后用手提示朗诵的同学可以进行朗诵。三、朗诵者最后一句结束后3秒,指挥者就可以进行合唱指挥了。四、在朗诵的时候顶指挥要看着合唱队员,队员的眼睛一直要盯住指挥的眼睛。五、演唱完毕后,指挥先转身 站到合唱队的左手边,用右手提示队员,并和队员一起向观众鞠躬。六、指挥和合唱队员一起撤台。
问题九:初学者怎么学好合唱指挥 多听作品。各种乐器包括交响乐当然还有合唱本身和歌唱家独唱。掌握舒适的呼吸技巧十分重要。得学会让观众和你一起呼吸
合唱指挥的基本手势
合唱指挥的基本手势:弹上点、下行线等等。
1、指挥的职责是带领合唱队去完成合唱作品所赋予的使命。合唱指挥与队员的交流主要是通过视觉信息传递的,指挥把内心的语言和情感转化为视觉信息传达给队员。
2、从而形成了指挥的视觉行为,即指挥手势。指挥手势的优劣不仅直接影响到作品的质量,还对听众在艺术鉴赏与艺术评价上形成导向。
3、重视指挥的手势并视其为合唱整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对于合唱指挥爱好者来说至关重要。
4、从指挥的任务、指挥的功能、指挥的意识和表现形态为前提,结合力学原理和美学原理,构成指挥手势的要素有点和线以及获点位置、获点角度、线的差异等对合唱指挥视觉艺术的影响。
合唱指挥的艺术修养:
1、专业理论修养。全面的专业理论修养,是指挥有效开展工作并使其有可能使自己所率领的队伍能够不断进步、以达到一定艺术境界的基石。
2、任何指挥都不能只把注意力停留在指挥技术的层面上,重视专业理论的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是每一个学习指挥的人都应关注的事情。
3、专业理论知识包括较全面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作曲及作曲技术理论知识和实践、中外音乐史学、民族民间音乐、音乐美学等。
4、专业技术修养。排练和演出时的指挥活动,主要是通过指挥的手势—也就是指挥的技术传达其内心的音乐和思考的,尤其是指挥在面对复杂织体和塑造特殊音响时。

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分享这些有关“如何指挥合唱的手势”的信息。在今天的讨论中,我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主题。感谢大家的参与和聆听,希望这些信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