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嘉靖家家净净谁说的(在大明王朝中海瑞给嘉靖的奏折内容是)
明世宗嘉靖皇帝可以说是一位杰出的道士,他在位40年,除了前十年还上朝理政外,后面的时间几乎不怎么上朝,而是一心一意在御花园旁边的丹房里炼丹。每年光炼丹的燃料费...
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嘉靖嘉靖家家净净谁说的的问题。我将用专业的态度回答每个问题,同时分享一些具体案例和实践经验,希望这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嘉靖嘉靖家家净净谁说的
明世宗嘉靖皇帝可以说是一位杰出的道士,他在位40年,除了前十年还上朝理政外,后面的时间几乎不怎么上朝,而是一心一意在御花园旁边的丹房里炼丹。每年光炼丹的燃料费就要花上百万两银子,除此之外,他还变态到用女人的经血来炼丹,导致宫女们不堪其苦,甚至发动宫变要勒死他。
就是这么一个胡作非为的皇帝,却偏偏遇上了明朝历史上的第一清官海瑞。海瑞是海南琼山人,以举人的功名出任教谕而进入明朝官场。后来历任浙江淳安知县和江西安国知县。海瑞的清廉在他任浙江淳安知县的时候就已经全国知名。甚至浙江总督胡宗宪还拿他买肉作为笑话来讥讽他。
由于在安国知县任上海瑞帮助徐阶扳倒了权臣严嵩,因此被提拔入京担任户部主事,从七品知县升任六品京官。然而,海瑞进京之后,看到明朝官场的状况以及嘉靖皇帝的胡作非为,在嘉靖皇帝要求群臣上奏时,海瑞以一折《治安疏》历数嘉靖皇帝20年来迷信道术,增加各种苛捐杂税,使老百姓无米下锅。海瑞甚至用了“嘉靖者,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的狂悖之语来指斥嘉靖皇帝。
嘉靖看到他的奏章之后,气得大叫:快去抓住他,别让他跑了!前去捉拿海瑞的东厂太监黄锦回来报之嘉靖,说他早已在家里给自己准备好了棺材,是不会跑的。也就是说,海瑞的上书,用的是中国古代文臣的最后招数,死谏。所谓文死谏,武死战,这是大臣的最高荣耀。
嘉靖皇帝这个时候就是再气恼,他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杀一个死谏之臣。因为杀谏臣历来都是昏君所为,嘉靖尽管胡作非为,但他自己却不能承认是昏君。此后,嘉靖皇帝甚至命人反复读海瑞的奏疏给他听,甚至觉得还是有几分道理的。
即便如此,他也不会放了海瑞,嘉靖还要保存一点皇帝的天威。可他也不能杀海瑞,不能去成全他求名节的心愿。于是,他让三法司会审论其罪名而不定,把海瑞关了一年半之后,嘉靖皇帝因丹药中毒升了天,等到隆庆皇帝登基之后,才将海瑞释放。
海瑞只是一个七品小官,为什么敢公然上书臭骂嘉靖皇帝?
其实皇帝真正怕的不是贪官,而是脾气很臭的清官,恰好海瑞就是这种脾气很臭的清官。
海瑞虽然关小,但是海瑞刚正不阿。海瑞当知县时推行的政策都是对老百姓有帮助的,何况他还不怕死的严打贪官污吏。为老百姓干了这么多好事,自然受百姓爱戴。
海瑞就是仗着自己是清官,才敢公然上书臭骂嘉靖皇帝。
嘉靖看到海瑞骂他,当然生气。但是嘉靖知道海瑞受人民爱戴,所以他不能杀了海瑞,否则人民岂不是要造反。
当然了,这也和嘉靖的性格有关系。如果海瑞遇到的是秦始皇,我估计他早就被杀了。嘉靖的父亲并不是皇帝,明武宗去世后,因为没有子嗣也没有兄弟,所以才把位置给了嘉靖。
所以嘉靖算是比较小心翼翼了,对于海瑞还算宽容。
虽然嘉靖对海瑞宽容,但是因为海瑞老弹劾贪官,让朝臣对他很不满意,所以海瑞的一生其实也挺凄凉的。
海瑞罢官的故事(海瑞罢官的故事告诉我们)
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海瑞罢官的故事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海瑞罢官的故事告诉我们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
海瑞罢官是什么故事啊?
据史书记载,海瑞生于明正德十年,卒于明万历十五年,一生历经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代皇帝,被罢官降职前后共三次。
海瑞第一次被罢官,是在嘉靖三十五年任浙江淳安县令时。
当时,宰相大奸臣严嵩和他儿子严世蕃的亲信鄢懋卿,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以督察使、钦差大臣的身份,出京总理两浙、两淮、长芦、河东盐政,一路威风十足,地方大小官员,都要跪着迎送,不仅要送丰厚的贿赂,还要铺张招待,用锦缎做厕所垫子,用银子做便壶。当时监察官、钦差出巡,照例都要张贴告示,说明来意和地方注意事项。告示内少不得要说些“力戒铺张,务从节俭”之类的冠冕堂皇的话。海瑞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给鄢懋卿写信说:“细读您的告示,知道您一向喜欢俭朴,不喜欢逢迎。您说:‘凡饮食供应,都应俭朴,不要过分奢侈,浪费人民钱财。’您又说:‘现在民穷财尽,宽一分,人民就得一分好处,一定要体谅。’您的种种恳切教导,说的很多。我相信您的话是为国为民,是从心里说出来的,决非空话。”义正辞严,话又说得很委婉。鄢懋卿看了气得直哆嗦,又奈何不得海瑞这个名气大的清官,只好批:“照布告办”,严州也不去了。但他恨极海瑞,叫他管下的巡盐御史袁淳想法报复。恰好这时海瑞已得朝命,升任嘉兴通判,他们便找茬说公文上有一个手续不对,结果把海瑞调任江西兴国知县。
海瑞第二次被罢官,是在嘉靖四十五年担任户部云南司主事时。
这次被罢官的原因是海瑞上疏,批评嘉靖迷信道教,妄想长生,挥霍无度,不能纳谏,二十多年不上朝理政,贪官污吏遍地,横征暴敛盛行,百姓穷苦不堪,暴动四起,天下人民都说:“嘉靖、嘉靖,家家都净!”嘉靖看了气得发抖,把奏折扔在地上,叫左右立即把海瑞抓起来,千万别叫他跑了!宦官黄锦在一旁说:“听说海瑞自知活不了,已和妻子诀别,并托人买了棺材,仆人吓得都跑光了,他不会逃。”嘉靖一听海瑞不怕死,反而愣住了,又把奏折从地上拣起来,一边读,一边叹气说:“这人倒比得上比干,只是我还不是纣王啊。”后来,刑部论处海瑞死刑,嘉靖也没批复。过了两个月,嘉靖病逝,隆庆即位,徐阶为海瑞求情,海瑞被释出狱,官复原职。这段故事,被上海京剧院改编为《海瑞上疏》,由周信芳饰海瑞。
海瑞第三次被罢官,是在隆庆三年担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时。
隆庆三年六月,海瑞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驻在苏州。此年江南遭到严重水灾,农民缺粮逃亡。江南本是鱼米之乡,但因粮、差负担特重,故而百姓生活十分困苦。加上近二十年大地主占有土地很多,尤其是松江,为两京十二省之冠。海瑞一上任,告乡官夺产的老百姓就有几万人。海瑞一面救灾,一面治水,所用款项,都是从各方张罗来的,没有给百姓增加负担,兴修了水利,战胜了灾荒,老百姓高兴、感激。但要大地主退田还民,却相当困难。海瑞认为“擒贼要先擒王”,便先从松江下手,让江南最大的乡官徐阶弟兄做榜样,勒令退田。徐阶反抗,通过门生故吏,向隆庆进谗言,结果,海瑞只做了七个月的巡抚,就被隆庆罢了官。
来源:炎黄春秋
海瑞罢官的故事简介:什么是海瑞罢官
参考下面的讲述:
明人海瑞,号“刚峰”,这两个字形象地道出了他刚直不阿的性格。只要是看不过眼的事,不仅贪官污吏他敢参奏,就是皇帝老子他也照骂不误。嘉靖四十五年二月,海瑞以六品的芝麻官职向嘉靖皇帝朱厚_呈上了《直言天下第一事疏》,他慷慨激昂地写道:“嘉者,家也;靖者,净也。嘉靖嘉靖,家家净也!”气得朱厚_直哆嗦。在历史上,一个忠直之士,倘若又难逢明主,那他能活下来的机会十分渺茫,而海瑞却是个例外,尽管他一生也并不顺利,但却得以善终,推究起来,在他恪守方的性格背后,也不缺乏圆的智慧。
海瑞于公元1514年出生于海南琼山一个贫穷的家庭中,3岁时便没了父亲,母亲一个人担负起了养育和教育他的责任。海瑞的母亲和当年的孟母一样,对孩子的教育极为重视,从海瑞幼年起便让他读《孝经》、《尚书》、《中庸》等圣贤书,小海瑞也渴望像其他孩子一样玩耍嬉戏,但只要冒出玩耍的念头,就会遭到母亲义正词严的一通教育,“有戏谑,必严词正色诲之”。由此也形成了海瑞正统、刚直的性格。只是这样的性格在他初入官场时便遭遇了挫折。
海瑞担任的第一份公职是福建南平的教谕,相当于现在的县教育局局长,那时他已经四十岁了。有一次,延平府的御史到南平县视察工作,照例要往孔庙行香朝典,海瑞带着两名教官早早在庙堂迎候。在当时的官场上,下级迎接上级,一般都要行跪拜之礼,所以当御史大人进门后,随同的两位教官都跪地相迎,可海瑞却站着,只是略略作揖而已。三个人的反差非常鲜明,两边伏地弯弓,中间一杆高耸,俨然一个笔架——海瑞自此便留下了“笔架博士”的雅号。御史大人走南闯北,显然没有见过这么不懂规矩的人,大为震怒,训斥海瑞不懂礼节。海瑞不卑不亢地回答说:“到御史您所在的衙门里,当行部属礼仪,这个学堂,是老师教育学生的地方,不应屈身行礼。”碰到这么一个既死板又较真的下属,御史大人虽然怒发冲冠,却也无可奈何。不过诚如诗人陆游所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在学校之外的地方找海瑞的茬儿,御史大人还是多的是办法。他处处使绊子,事事下套子,左支右绌,弄得海瑞狼狈不堪。海瑞一气之下,就写了辞职报告,撂挑子不干了。好友朱镇山听说了,赶紧劝他,千万不可因为争一跪之礼擅自离职,四十岁才弄个公务员身份不容易,遇到小小挫折就负气而走,经不起磨砺,还怎么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呢。
这件事给海瑞上了很好的一课,要在风气恶浊的官场混,单凭一股正直忠勇之气是远远不够的,还得开动脑筋,以智取胜。
开了窍之后的海瑞,很快就把这一思想活学活用到了现实之中。海瑞升任浙江淳安县知县,有一天,总督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此地,接待人员按海瑞规定的标准为其提供食宿,这与一路走来远接高迎、大吃大喝外加红包的风光大相径庭,胡公子一怒之下把负责接待的驿吏捆绑倒挂起来,鞭打训斥。海瑞得知消息,马上带人把这个气焰嚣张的胡公子抓了起来,然后面容严肃地对众人说:“胡总督为官堂堂正正,他一直教育属下不要铺张浪费。现在这个人行装奢侈,一定不是胡总督的儿子。”下令将他胖揍一顿,关进大牢,并没收了他搜刮来的数千两银子,充入国库。之后,他又提笔给胡总督写了一封信,说您向来最重操守,对子女以及身边的人看管得很严,现在有这么一个人竟然敢冒充您的公子,在这里混吃混喝,胡作非为,我已经把他拿下,想跟您核对一下,并请求指示。弄得胡总督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只得打掉牙往肚里咽,不了了之。
又有一次,都御史鄢懋卿下基层视察,他可是大奸臣严嵩手中的红人,沿途官吏们自然不能错过这个高攀的机会,纷纷破格接待,只要领导高兴,花多少钱是不在乎的。鄢御史长年搞纪检工作,对官场风气自然烂熟于胸,为显清廉,他发出告示说:“本官素性简朴,不喜承迎。沿途饮食供帐,都应俭朴为尚,毋得过为华奢,侵扰百姓。”话虽这么说,可鄢御史的大队车马所到之处,无不呈风卷残云之势。眼见就要到淳安县了,海瑞心里也很着急。淳安财政紧张,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钱来,倘若只搞个四菜一汤来接待,肯定脱不了怠慢之嫌。思虑良久,海瑞计上心来,他又修书一封,派人快马送给鄢御史。信上说:您是天下第一廉官,过州过府,轻车简从,从不增加地方负担。但现在有些人专门败坏您的名声,说您每到一地“各处皆有酒席,每席费银三四百两,供帐极华丽,就是溺器也用银器之具”。这把我搞糊涂了,究竟哪个是真,哪个是假,请您明示,我好做准备接待。一席话像是打了鄢御史一记火辣辣的耳光,作不得声,还不得不对传言解释一番,又表扬了海瑞几句,只是他为了图耳根清净,干脆借口公干,绕道而行,惹不起,还是躲得起的。
正直的操守,倘若没有圆润的智慧,海瑞不要说乌纱帽,恐怕几个头也不够杀的了。就像他大骂皇帝的上疏,尽管他抬着棺材上谏,做好了必死的准备,其实他在奏疏中,还是颇费了一番脑筋的。开头,他大唱赞歌,猛灌迷魂药:“陛下天质英断,睿识绝人,可成尧舜禹”云云,后面的话虽然刺激了些,但说的还是入情入理,嘉靖皇帝开始有些脸红耳热,直呼把他给我抓起来,之后还是把奏疏看了好几遍,一会儿叹息,一会儿摇头,忍不住对身边人说:“海瑞这个人像比干那样的忠烈,我却不是商纣王,我不会杀他!”
以海瑞直来直去的性格,他是反对弯弯绕的所谓官场谋略之术的,但再有棱角的石头,也禁不住溪水的打磨,只不过海瑞的圆润,从未失去刚直的内心。那一段段至今让人荡气回肠的轶事,让他“海青天”的光环格外熠熠生辉。
海瑞的事迹?
海瑞字汝贤,自号刚峰,回族,琼山人,明代著名政治家。他自幼攻读诗书经传,博学多才,1550年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嘉靖四十五年任户部云南司主事,上书批评世宗迷信巫术,生活奢华,不理朝政等弊端,遭迫害入狱。世宗死后获释。1569年调升右佥都御史,他一如既往,惩治贪官,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后被排挤,革职闲居16年。1585年,重被起用,先后任南京吏部右侍郎、南京右佥都御史,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贿,两年后病死于南京。海瑞一生居官清廉,刚直不阿,清廉正直,深得民众的尊敬与爱戴。
海端一生居官清廉,刚直不阿,深得民众的尊敬与爱戴。据说听到他去世的噩耗时,当地的百姓如失亲人,悲痛万分。当他的灵柩从南京水路运回故乡时,长江两岸站满了送行的人群。很多百姓甚至制作他的遗像,供在家里。关于他的传说故事,民间更广为流传。后经文人墨客加工整理,编成了著名的长篇公案小说《海公大红袍》和《海公小红袍》,或编成戏剧《海瑞》、《海瑞罢官》、《海瑞上疏》等。海瑞和宋朝的包拯一样,是中国历史上清官的典范、正义的象征。海瑞中举人。到北京,即拜伏于宫殿下献上《平黎策》,要开辟道路设立县城,用来安定乡土,有见识的人赞扬海瑞的设想。代理南平县教谕,御史到学宫,部属官吏都伏地通报姓名,海瑞单独长揖而礼,说:“到御史所在的衙门当行部属礼仪,这个学堂,是老师教育学生的地方,不应屈身行礼。”迁淳安知县,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仆人种菜自给。总督胡宗宪曾告诉别人说:“昨天听说海县令为老母祝寿,才买了二斤肉啊。”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淳安县,向驿吏发怒,把驿吏倒挂起来。海瑞说:“过去胡总督按察巡部,命令所路过的地方不要供应太铺张。现在这个人行装丰盛,一定不是胡公的儿子。”打开袋有金子数千两,收入到县库中,派人乘马报告胡宗宪,胡宗宪没因此治罪。都御史鄢懋卿巡查路过淳安县,酒饭供应的的十分简陋,海瑞高声宣言县邑狭小不能容纳众多的车马。懋卿十分气愤,然而他早就听说过海瑞的名字,只得收敛威风而离开,但他嘱咐巡盐御史袁淳治海瑞和慈溪知县霍与瑕的罪。霍与瑕,尚书霍韬的儿子,也是坦率正直不谄媚鄢懋卿的人。当时,海瑞已提拔为嘉兴通判,因此事贬为兴国州判官。过了很长时间,陆光祖主张文官选举,提拔海瑞任户部尚书。当时,明世宗朱厚_在位时间长了,不去朝廷处理政务,深居在西苑,专心致志地设圪求福。总督、巡抚等边面大吏争着向皇帝贡献有祥瑞征兆的物品,礼官总是上表致贺。朝廷大臣自杨最、杨爵得罪以后,没有人敢说时政。嘉靖四十五年二月,海瑞单独上疏.嘉靖皇帝读了海瑞上疏,十分愤怒,把上疏扔在地上,对左右说:“快把他逮起来,不要让他跑掉。”宦官黄锦在旁边说:“这个人向来有傻名。听说他上疏时,自己知道冒犯该死,买了一个棺材,和妻子诀别,在朝廷听候治罪,奴仆们也四处奔散没有留下来的,是不会逃跑的。”皇帝听了默默无言。过了一会又读海瑞上疏,一天里反复读了多次,为上疏感到叹息,只得把上疏留在宫中数月。曾说:“这个人可和比干相比,但朕不是商纣王。”正遇上皇帝有病,心情闷郁不高兴,召来阁臣徐阶议论禅让帝位给皇太子的事,便说:“海瑞所说的都对。朕现在病了很长时间,怎能临朝听政。”又说:“朕确实不自谨,导致现在身体多病。如果朕能够在便殿议政,岂能遭受这个人的责备辱骂呢?”遂逮捕海瑞关进诏狱,追究主使的人。嘉靖四十五年,户部主事海瑞买棺材,别妻子,散童仆,以死上疏,劝说世宗不要相信陶仲文这班方士的骗术,应振理朝政,因而激怒世宗,不久移交给刑部,诏命下狱论死。宰相徐阶力救海瑞,黄光升则把海瑞上疏比拟儿子骂父,以减轻罪责,并乘机把海瑞留在狱中,营护海瑞甚力直至同年十二月世宗驾崩,穆宗即位,才奏请释放海瑞出狱。世宗死后获释。海瑞隆庆四年曾前往福建晋江潘湖黄光升尚书府拜谒黄光升,以表营护之恩,有潘湖海瑞歇马庙可证及《中国历史大辞典》第3681页有载。狱词送上后,仍然留在宫中不发布。户部有个司务叫何以尚的,揣摩皇帝没有杀死海瑞的心意,上疏陈请将海瑞释放。皇帝大怒,命锦衣卫杖责一百,关进诏狱,昼夜用刑审问。过了两个月,嘉靖皇帝死,明穆宗继位,海瑞和何以尚都被释放出狱。
海瑞罢官事件是什么意思
“海瑞罢官”是发生在明朝的历史事件。“海瑞罢官”的故事:
徐阶的第三子徐瑛霸占民田,鱼肉乡里,强占民女赵小兰。小兰母洪阿兰告状,华亭县令王明友受贿,杖毙小兰祖父。
应天巡抚海瑞微服出访,路遇洪阿兰,查明了真相,判处徐瑛、王明友死罪,饬令退田。徐阶买通太监、权贵,妄图罢免海瑞,推翻定案。海瑞识破奸计,断然处斩了二犯,然后交出大印,慨然罢官归里。
海瑞,字汝贤,号刚峰,海南琼山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
嘉靖二十八年海瑞参加乡试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谕,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历任州判官、户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宝丞、两京左右通政、右佥都御史等职。他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徇私受贿,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
万历十五年,海瑞病死于南京官邸。获赠太子太保,谥号忠介。海瑞死后,关于他的传说故事,民间广为流传。
海瑞冒死进谏的故事
明世宗为人猜忌刻薄,凡是敢于说真话,不是被杀头、监禁,就是被革职、充军,以至于后来没有人再敢批评他。
但到了嘉靖四十五年,晚年的明世宗遇到一个不怕死,敢于揭他痛处的官员——海瑞。此时,严嵩父子虽然倒了台,但贪污腐化,吏治败坏的风气没有丝毫改变,明世宗仍然沉溺在求仙问药之中,老百姓越来越穷困。
海瑞当时任户部主事,他要上一道奏章,希望皇帝从迷信中醒悟过来。他知道,奏章呈上去,就会有杀身之祸,但他决心已下,就事先遣散了家人,安排好后事,又给自己买了棺材,诀别了妻子,才将他的奏章呈进宫去。
明世宗耐着性子读完了他的奏章,可是他越看越气,那上面举例尧、舜、禹、汤、文、武这些古圣贤,还有秦、汉那些自称有仙术的方士,一样没有长生不老。指责明世宗沉溺在神仙和仙药中,弄得民不聊生,国内形势严重,并说他连汉文帝都不如。
明世宗气得七窍生烟,将奏章狠狠地摔在地上,大喊道:“赶快把这个家伙抓起来,别让他逃跑了!”宦官黄锦说:“听说这个人不怕死,做官清廉。他自知触犯陛下,活不成了,已经安排好后事,准备好棺材,不会逃跑的。”
明世宗沉默半晌,再将奏章拾起反复阅读,觉得海瑞的话多少有些道理,自言自语连声叹息说:“这个人倒像比干,只是朕还没有商纣王那么坏吧!”他好几个月没有作批复。但明世宗后来还是下旨将海瑞抓了起来。不过,才过了两个月,明世宗就死了。他的儿子明穆宗即位,将海瑞放出监狱,恢复了官职。
扩展资料
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他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贿,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1587年,海瑞病死于南京官邸。海瑞死后,关于他的传说故事,民间广为流传。
主要贡献
1、法规制度
海瑞曾根据他在淳安的经验写《兴革条例》,谈论该地区的管理问题。
他就任应天巡抚之后,立即颁布《督抚宪约》,规定巡抚出巡各地,府、州、县官一律不准出城迎接,也不准设宴招待。准许工作餐可以有鸡、鱼、猪肉各一样,但不得供应鹅和黄酒,也不准超过伙食标准:物价高的地方纹银三钱,物价低的地方两钱,连蜡烛、柴火等开支也在上述数目之内。
海瑞在应天推行一条鞭法:将过去按地、户、丁分别征收实行、征发徭役的赋役制度,改为按土地、人丁征收货币与白银;将过去由纳税户轮流征收解运改为官府自行征收解运。把田赋、力役和其他杂税合编为一条,统一按田亩核算征收。原来按丁户征役的办法一并改为摊入田亩。
在对待契约问题上,海瑞不顾明代法律规定与当时的国情,要求争议的解决必须以书面契约为依据。因为当时农民间是很少使用书面契约来发生借贷关系的,致使法律的执行陷入了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海瑞所批准赎还的仅占全部典押借贷案件的二十分之一。在海瑞的治下,佃户不敢向业主交租,借方不敢向贷方还款。
2、清廉作风
海瑞的清廉,甚至达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按照当时官场的风气,新官到任,旧友高升,总会有人来送些礼品礼金,以示祝贺。这些礼品礼金只要数额不大,也是人之常情。
然而海瑞公开贴告示说:今日做了朝廷官,便与家居之私不同,然后把别人送的礼品一一退还,连老朋友贺邦泰、舒大猷远道送来的礼也不例外。至于公家的便宜,更是一分也不占。海瑞临终前,兵部送来的柴金多算了七钱银子,他也要算清了退回去。
百度百科--海瑞
在大明王朝中海瑞给嘉靖的奏折内容是
海瑞给嘉靖的奏折是《治安疏》。
《治安疏》原文
户部云南清吏司主事臣海瑞谨奏;为直言天下第一事,以正君道、明臣职,求万世治安事:君者,天下臣民万物之主也。惟其为天下臣民万物之主,责任至重。凡民生利病,一有所不宜,将有所不称其任。是故事君之道宜无不备,而以其责寄臣工,使之尽言焉。臣工尽言,而君道斯称矣。
昔之务为容悦,阿谀曲从,致使灾祸隔绝、主上不闻者,无足言矣。过为计者则又曰:“君子危明主,忧治世。”夫世则治矣,以不治忧之;主则明矣,以不明危之:无乃使之反求眩瞀,莫知趋舍矣乎!非通论也。
臣受国厚恩矣,请执有犯无隐之义,美曰美,不一毫虚美;过曰过,不一毫讳过。不为悦谀,不暇过计,谨披沥肝胆为陛下言之。汉贾谊陈政事于文帝曰:“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夫文帝,汉贤君也,贾谊非苛责备也。
文帝性颇仁柔,慈恕恭俭,虽有爱民之美,优游退逊、尚多怠废之政。不究其弊所不免,概以安且治当之,愚也。不究其才所不能,概以政之安且治颂之,谀也。陛下自视,于汉文帝何如?
陛下天资英断,睿识绝人,可为尧、舜,可为禹、汤、文、武,下之如汉宣之厉精,光武之大度,唐太宗之英武无敌,宪宗之志平僭乱,宋仁宗之仁恕,举一节可取者,陛下优为之。
即位初年,铲除积弊,焕然与天下更始。举其大概:箴敬一以养心,定冠履以定分,除圣贤土木之象,夺宦官内外之权,元世祖毁不与祀,祀孔子推及所生。天下忻忻,以大有作为仰之。识者谓辅相得人,太平指日可期,非虚语也,高汉文帝远甚。然文帝能充其仁恕之性,节用爱人,吕祖谦称其能尽人之才力,诚是也。
一时天下虽未可尽以治安予之,然贯朽粟陈,民物康阜,三代后称贤君焉。陛下则锐精未久,妄念牵之而去矣。反刚明而错用之,谓长生可得,而一意玄修。富有四海不曰民之脂膏在是也,而侈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朝,纲纪驰矣。数行推广事例,名爵滥矣。
二王不相见,人以为薄于父子。以猜疑诽谤戮辱臣下,人以为薄于君臣。乐西苑而不返宫,人以为薄于夫妇。天下吏贪将弱,民不聊生,水旱靡时,盗贼滋炽。自陛下登极初年亦有这,而未甚也。今赋役增常,万方则效。陛下破产礼佛日甚,室如县罄,十余年来极矣。
天下因即陛下改元之号而臆之曰:“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迩者,严嵩罢相,世蕃极刑,差快人意一时称清时焉。然严嵩罢相之后,犹之严嵩未相之先而已,非大清明世界也。不及汉文帝远甚。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内外臣工之所知也。知之,不可谓愚。
《诗》去:“衰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今日所赖以弼棐匡救,格非而归之正,诸臣责也。夫圣人岂绝无过举哉?古者设官,亮采惠畴足矣,不必责之以谏。保氏掌谏王恶,不必设也。木绳金砺,圣贤不必言之也,乃修斋建醮,相率进香,天桃天药,相率表贺。建兴宫室,工部极力经营;取香觅宝,户部差求四出。
陛下误举,诸臣误顺,无一人为陛下正言焉。都俞吁咈之风,陈善闭邪之义,邈无闻矣;谀之甚也。然愧心馁气,退有后言,以从陛下;昧没本心,以歌颂陛下,欺君之罪何如?夫天下者,陛下之家也,人未有不顾其家者。内外臣工有官守、有言责,皆所以奠陛下之家而磐石之也。
一意玄修,是陛下心之惑也。过于苛断,是陛下情之伪也。而谓陛下不顾其家,人情乎?诸臣顾身家以保一官,多以欺败,以赃败,不事事败,有不足以当陛下之心者。其不然者,君心臣心偶不相值也,遂谓陛下为贱薄臣工。
诸臣正心之学微,所言或不免己私,或失详审,诚如胡寅扰乱政事之说,有不足以当陛下之心者。其不然者,君意臣意偶不相值也,遂谓陛下为是己拒谏。执陛下一二事不当之形迹,亿陛下千百事之尽然,陷陛下误终不复,诸臣欺君之罪大矣。
《记》曰:“上人疑则百姓惑,下难知则君长劳。”今日之谓也。为身家心与惧心合,臣职不明,臣以一二事形迹既为诸臣解之矣。求长生心与惑心合,有辞于臣,君道不正,臣请再为陛下开之。陛下之误多矣,大端在修醮。修醮所以求长生也。自古圣贤止说修身立命,止说顺受其正。
盖天地赋予于人而为性命者,此尽之矣。尧、舜、禹、汤、文、武之君,圣之盛也,未能久世不终。下之,亦未见方外士自汉、唐、宋存至今日。使陛下得以访其术者陶仲文,陛下以师呼之,仲文则既死矣。仲文尚不能长生,而陛下独何求之?至谓天赐仙桃药丸,怪妄尤甚。
伏羲氏王天下,龙马出河,因则其文以画八卦。禹治水时,神龟负文而列其背,因而第之,以成必畴。河图洛书实有此瑞物,以泄万古不传之秘。天不爱道而显之圣人,借圣人以开示天下,犹之日月星辰之布列,而历数成焉,非虚妄也。
宋真宗获天书于乾佑山,孙奭谏曰:“天何言哉?岂有书也?”桃必采而后得,药由人工捣以成者也。兹无因而至,桃药是有足而行耶?天赐之者,有手执而付之耶?陛下玄修多年矣,一无所得。至今日,左右奸人逆陛下玄修妄念,区区桃药之长生,理之所无,而玄修之无益可知矣。
陛下又将谓悬刑赏以督率臣下,分理有人,天下无不可治,而玄修无害矣乎?夫人幼而学,既无致君泽民异事之学,壮而行,亦无致君泽民殊用之心。《太甲》曰:“有言逆于汝志,必求诸道,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言顺者之未必为道也。
即近事观:严嵩有一不顺陛下者乎?昔为贪窃,今为逆本。梁材守道守官,陛下以为逆者也,历任有声,官户部者以有守称之。虽近日严嵩抄没、百官有惕心焉,无用于积贿求迁,稍自洗涤。然严嵩罢相之后,犹严嵩未相之前而已。诸臣宁为严嵩之顺,不为梁材之执。
今甚者贪求,未甚者挨日。见称于人者,亦廊庙山林交战热中,鹘突依违,苟举故事。洁己格物,任天下重,使社稷灵长终必赖之者,未见其人焉。
得非有所牵制其心,未能纯然精白使然乎?陛下欲诸臣惟予行而莫违也,而责之以效忠;付之以翼为明听也,又欲其顺乎玄修土木之娱:是股肱耳目不为腹心卫也,而自为视听持行之用。有臣如仪、衍焉,可以成“得志与民由之”之业,无是理也。
陛下诚知玄修无益,臣之改行,民之效尤,天下之安与不安、治与不治由之,幡然悟悔,日视正朝,与宰辅、九卿、侍从、言官讲求天下利害,洗数十年君道之误,置其身于尧、舜、禹、汤、文、武之上,使其臣亦得洗数十年阿君之耻,置其身于皋陶、伊、傅之列,相为后先,明良喜起,都俞吁咈。
内之宦官宫妾,外之光禄寺厨役,锦衣卫恩荫,诸衙门带俸,举凡无事而官者亦多矣。上之内仓内库,下之户、工部,光禄寺诸厂,段绢、粮料、珠定、器用、木材诸物,多而积于无用,用之非所宜用,亦多矣。诸臣必有为陛下言者。诸臣言之,陛下行之,此则在陛下一节省间而已。
京师之一金,田野之百金也。一节省而国有余用,民有盖藏,不知其几也。而陛下何不为之?官有职掌,先年职守之正、职守之全而未行之。今日职守之废、职守之苟且因循,不认真、不尽法而自以为是。
敦本行以端士习,止上纳以清仕途,久任吏将以责成功,练选军士以免召募,驱缁黄游食以归四民,责府州县兼举富教使成礼俗,复屯盐本色以裕边储,均田赋丁差以苏困敝,举天下官之侵渔,将之怯懦,吏之为奸,刑之无少姑息焉。
必世之仁,博厚高明悠远之业,诸臣必有陛下言者。诸臣言之,陛下行之,此则在陛下一振作间而已。一振作而诸废具举,百弊铲绝,唐、虞三代之治粲然复兴矣,而陛下何不行之?节省之,振作之,又非有所劳于陛下也。
九卿总其纲,百职分其任,抚按科道纠举肃清之于其间,陛下持大纲、稽治要而责成焉。劳于求贤,逸于任用如天运于上,而四时六气各得其序,恭己无为之道也。天地万物为一体,固有之性也。民物熙洽,熏为太和,而陛下性分中自有真乐矣。
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道与天通,命由我立,而陛下性分中自有真寿矣。此理之所有者,可旋至而立有效者也。若夫服食不终之药,遥望轻举,理之所无者也。理之所无,而切切然散爵禄,竦精神,玄修求之,悬思凿想,系风捕影,终其身如斯而已矣,求之其可得乎?
夫君道不正,臣职不明,此天下第一事也。于此不言,更复何言?大臣持禄而外为谀,小臣畏罪而面为顺,陛下有不得知而改之行之者,臣每恨焉。
是以昧死竭忠,惓惓为陛下言之。一反情易向之间,而天下之治与不治,民物之安与不安决焉,伏惟陛下留神,宗社幸甚,天下幸甚。臣不胜战栗恐惧之至,为此具本亲赍,谨具奏闻。
扩展资料
海瑞(1514-1587),字汝贤,号刚峰,海南海口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以刚直不阿,清正廉明著称于世,被世人誉为“海青天”。
嘉靖年间(1522—1566)备死上《治安疏》指斥朝政得失,言天下人所不敢言,因而得罪皇帝被罢官入狱,嘉靖皇帝死后获释复职。
隆庆年间(1567-1572)升任应天巡抚,任内除利弊,整吏治,平冤狱,深受百姓爱戴。但因戴凤翔、高拱等人论劾,被罢官回乡闲居达15年之久。
直至1585年(万历十三年)朝廷起复年迈的海瑞为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任上仍力主严惩贪污,肃清吏治,后卒于任上。1587年(万历十五年),海瑞在南京去世。死后赠太子少保,谥忠介。著有《海忠介公集》。
百度百科—治安疏
身为人臣的海瑞,为何胆敢上奏去批判帝王?
海瑞身为人臣 却敢上书批判皇帝,有两个原因。一是海瑞性格使然,二是与明朝当时的朝廷风气有关。
一、海瑞的性格刚烈耿直,具有为国为民不惜身家性命的勇气,是他敢于上奏批判皇帝的主因
海瑞自号“刚峰”,这两个字最能体现他的性格特征,像一座山峰一样孤傲强硬。海瑞为官期间,正值明朝嘉靖皇帝在位期间。嘉靖作为一个皇帝,能力还是有的,具有很强的驾驭群臣和控制朝局的能力。但嘉靖也有诸多毛病,比如他沉迷于炼丹修道,沉浸在虚无缥缈的求仙长生,不问苍生问鬼神,不惜为此耽误国家大事。而且嘉靖贤愚莫辨,宠信奸臣严嵩等人,使得明朝统治面临严重危机。
正是在这种严峻局面下,孤傲刚直的海瑞,怀着对国家的无比忠诚和忧虑,不忍眼看大明江山江河日下,才会奋不顾身上书嘉靖,痛斥他“嘉靖者,家家净也”,气得嘉靖暴跳如雷。
但嘉靖毕竟不是那种不可救药的昏君,他虽然表面上把海瑞关入大牢,但内心也醒悟到自己的失误,并作出了一些调整。可见海瑞此举还是起到了效果。
二、明朝官吏中“批龙鳞犯言直谏”的风气盛行,海瑞此举也是这种现象的反映之一。
有明一代的朝廷官员,大概是历朝历代官员中最讲气节的一批人。明朝大臣在朝堂上向皇帝犯言直谏、“批龙鳞捋虎须”的现象屡见不鲜,大家都以此作为衡量忠诚度与胆色的标准,似乎谁要不敢在朝堂上跟皇帝对着干一架,就不算大明忠臣。明朝近三百年江山,每一朝都有耿直敢言的直言敢谏之臣,海瑞正是受到这种传统的影响与熏陶,才会以大无畏勇气冒死直谏。
正是基于以上两种原因,海瑞才会为了国家利益,做出“不要性命不要做官”的石破天惊之事,堪称千古人臣楷模。
以下哪一项是著名典故"海瑞上疏"中海瑞上递嘉靖帝的奏疏
《治安疏》是著名典故"海瑞上疏"中海瑞上递嘉靖帝的奏疏。
大致内容:户部云南清吏司主事海瑞在这里上奏:为了匡正君道,明确臣下的职责,求得万世治安,我要直陈天下第一事。
国君是天下臣民万物的主人,正是因为是天下臣民万物之主,所以责任重大。如果民生措置失当,就是君主没有负起责任。所以臣子就应当尽量为君主服务,忠于职守,畅所欲言。臣子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君主的责任也才算尽到了。以前那种专图讨好,曲意逢迎,不让君主听到实际情况的人,现在用不着说他们了。
危言耸听的人或许会说:君子总是想法多,即使遇到贤明的君主,政治清明的时代,也常常居安思危,忧虑重重,只怕反而让人思维混乱,搞不清方向。这种说法不符合现在的情况!
臣蒙受国恩,宁可直言得罪也不想说假话,好的就是好的,坏的就是坏的,一丝一毫都不敢隐瞒。我不为讨上面的欢心,也不计较得失,今天披沥肝胆,掏出真心,对陛下您说几句实话。
汉代名臣贾谊曾和文帝这样说:“下面进言的人总是说:天下已经大治,臣独以为还没有。那些说天下已安已治的人,不是愚昧无知就是阿谀逢迎。”文帝算是汉代的贤君了,贾谊也不是对文帝要求过高。汉文帝的品质作风是好的,他有爱民的美德,为人也慈和俭朴,从容谦逊,但缺点在于游于玄老,不专事于政务,有许多政事都被耽误了,没有办好。假使臣下看不到这些弊病,一味认为天下已安已治,这就是愚昧无知。假使臣下看不到文帝的才能毕竟有限,一味用已安已治的话来歌颂他,这就是阿谀奉承。
陛下自视和汉文帝比较起来怎么样呢?陛下天资英断,睿识绝人,具有成为尧、舜、禹、汤、文、武这样的君王的潜力,陛下象汉宣帝一样做事努力认真,象光武帝一样为人大度,象唐太宗一样英武无敌,象唐宪宗一样能够消平各地藩镇叛乱,陛下还有宋仁宗的仁恕之德,总之象这些可取的优点,无论哪一项,您都是具有的。您即位初年,铲除积弊,明白宣示,同全国老百姓一道革新政事。举其大概吧:您作过一篇《敬一箴》,提倡规戒;改定了一些冠服制度,下令废除孔子庙里的塑像,只用木主;削弱了宦官的内外之权;将元世祖从历代帝王庙所祭牌位中剔除;在孔子庙兼祭孔子的父母。那时候天下人都很期待,认为您一定大有作为。有见识的人都认为:只要有好的臣子帮助,不需多久,天下就可太平,您一定比汉文帝要强得多。然而文帝能发扬仁恕之性,节约恭俭,体恤爱民,宋朝的吕祖谦说他善于用人,能尽人之才力。一时天下虽说不上已经大治,但国库充盈,连串钱的绳子都朽烂了,百姓安乐,财物丰足。大家公认他是夏、商、周三代以后的一位贤君。
陛下您立志要有作为,可是没过多久,就被杂乱的念头导引到别的地方去了。您把自己的刚强英明用到错误的地方,以为人真的能够长生不老,而一味的玄修。陛下富有四海,却不念及那都是民之脂膏,常常大兴土木,大修宫殿庙宇。陛下二十余年不上朝处理政务,导致纲纪松懈败坏。朝廷卖官买官,援用这种章程越来越滥,美其名曰推广事例,导致豪强四起,名爵泛滥。您专门和方士在一起炼丹,不与自己的儿子们相见,人们都以为您缺少父子之情。您常以猜疑诽谤戮辱臣下,人们都以为缺少君臣之礼。您整天待在西苑不回宫,人们都以为缺少夫妇之情。天下官吏贪污成风,军队弱小,水灾旱灾无时不有,民不聊生,导致流民暴乱象火烧一样,越来越盛。自陛下登基以来,前几年就这样,但还不严重,但是如今赋税徭役越来越重,各级官吏都效法朝廷,盘剥百姓无度。陛下花很多钱崇奉道教,十余年来已经做到极致了。因此,陛下改元号之时,天下人都猜想:这意思就是说“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
近来,严嵩罢相,严世蕃被处以极刑,勉强可以令人满意,一时人称天下清明。然而严嵩罢相以后的政事,不过和他作宰相以前差不多,也并不见得清明多少。陛下比汉文帝差远了。天下之人对您不满已经很久了,这内外臣工都知道。《诗经》上说:“衰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意思是说宣王不能完全尽职,仲山甫能从旁补救。今日以辅助、匡正来补救、纠正错误并使一切走入正轨,正是诸位臣下的职责所在。圣人也不能不犯错误,否则古代设官,只要他做官办事就够了,不必要求他们进言劝谏,也不必设谏官,更不必说木绳金砺这类的话了。陛下修宫殿,设坛祈祷,就让群臣竞相进献香物和仙桃仙药,叫臣子进表管贺。陛下要兴建宫室,工部就极力经营;陛下要取香觅宝,户部就派人到处索取。陛下举动有误,诸臣顺从得也没道理,竟没有一个人为陛下正言。那种公开讨论对错、贡献良言,防止邪恶的做法,长久没有听到了,献媚的风气太甚。然而人们不敢直言,内心却不能不惭愧,气也不壮了,当面不敢说,却在背后议论是非,人们表面上顺从陛下,却把真心藏起来,这样为陛下歌功颂德,是多么大的欺君之罪?
如果您承认修道有害无益,那么臣子的转变,百姓的祸福,天下的安危都将由此而不同,所以您应当立即悔悟,每日上朝理政,与宰辅、九卿、侍从、言官一起言说天下利害,洗刷数十年君道之误,那样就能置身于尧、舜、禹、汤、文、武这样的明君之中,也使得臣下能够洗刷数十年谄媚君主之耻,让他们置身于皋陶、伊、傅这样的贤臣之列,君臣便可互相勉励、互相敬重。内廷中的宦官宫女,外廷中光禄寺厨房的仆役,锦衣卫中那些受惠于祖先恩荫的人,以及各个衙门里那些额外的冗员,无事可干而为官的人太多了。皇家的仓库里,户部、工部以及光禄寺等衙门里,缎、绢、粮料、珠宝、器物、木材等东西很多,堆积在那里也无用,用了也用的不是地方,白白浪费了很可惜。臣子们进谏,您采纳实行,对您说来只不过动一动节省的念头罢了。京师里的一块金子,到了田野百姓那里抵得上一百块金子用。您稍稍节省一点,国库便有余用,老百姓则有了储蓄,好处真不知有多少啊,而陛下为何不这样做呢?
今天官吏设置不全,办事因循苟且,敷衍塞责,不守法纪,却还自以为不错。应该督促遵守基本的道德来端正官员们的行为,停止用钱买官那一套来理清仕途;让文武官员安于其位,责成他们做出成绩来;平常就练选军士以免打仗了临时召募百姓;让那些吃白食的和尚道士回家,回到士、农、工、商的行业里;府州县地方官要生计和教化并重,树立好的礼俗规范;屯田、运盐应该恢复征收实物,来充实边防军队的储备;按地亩交粮,按人口应役,以便恢复老百姓的元气;检举天下官员的贪污勒索行为,让那些贪赃枉法的人心生怯懦,按照刑律处罚他们,毫不宽容。如此以来,便是仁政,几十年之后才能收效,与天地并存的伟大功业便可成就了。这样的事由诸臣提议,陛下执行,也就在陛下一振作间而已。一振作而诸废具举,百弊铲绝,象唐、虞三代那样光明灿烂的大治便可复兴矣,而陛下为什么不实行呢?
陛下只要稍事节省和振作就行了,又不是要您多么劳心劳神。九卿掌握大政方针,百官承担具体的职责,巡抚、巡按、六科给事中等纠举肃清,维护风气,陛下考核政纲的实施情况,督促他们做出成绩来。努力去找贤才,任用他们办事,自己就省力了。就像天运于上,四时六气各得其序,君主只要自己有德,感化臣民,不必亲自动手管理一切。天地万物为一体,自有它的道理。百姓安居乐业,形成一片祥和气氛,而陛下自然能够感到真正的快乐和价值。天地是化生万物的,人也有帮助天地化生的能力,可以与天地并列而为“三才”。道与天通,命运可以由我们自己掌握,而陛下自然能够享受真寿。这是真正的道理,转身就能做到,立刻就能见效。要是依旧去服食什么长生不死之药,巴望着能成仙升天,不是道理所在。那么做只能匆忙的散爵禄,让精神徒然的紧张,玄修求长生,是捕风捉影的空想,陛下一辈子求之,究竟得到没得到呢?
君道不正,臣职不明,是天下第一大事。于此不言,更复何言?大臣为保乌纱帽而阿谀奉承,小臣害怕获罪表面顺从,陛下有错误却不知道,不能改正不能执行,臣每想到这里便痛心疾首。所以今天便冒死竭忠,诚恳的向陛下进言。望陛下能够改变心思,转换方向,而天下之治与不治,民物之安与不安都取决于您,若陛下真能采纳,是我宗庙、社稷、国家的幸运,是天下黎民百姓的幸运!
嘉靖皇帝到底算不算厉害君王
嘉靖皇帝执政数十载,却几不问国事,沉迷修道,任由奸邪妖惑宫廷,他自认自己聪明绝顶,却不把他的智慧用来治理国事,而是用于操控大臣,坐观争斗。嘉靖朝后期以致明朝国事衰微,贪官污吏作乱,名不聊生,海瑞上书:“嘉靖者,家家净也”。他是个聪明人,但从君王角度来说,他是个彻彻底底的昏君。

好了,今天关于“嘉靖嘉靖家家净净谁说的”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嘉靖嘉靖家家净净谁说的”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