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三杨指的都是谁(明朝的三杨指的都是谁?他们最后的结局怎样?)
三杨指明朝前期大臣杨溥、杨士奇、杨荣三人,因居地、郡望,时人称杨溥为「南杨」,杨士奇为「西杨」,杨荣为「东杨」。三人皆于建文时入翰林院,历成祖、仁宗、宣宗、英宗...
好久不见了,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三杨指的是谁”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不太了解,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让我们一看看吧。
明朝的三杨指的都是谁
三杨指明朝前期大臣杨溥、杨士奇、杨荣三人,因居地、郡望,时人称杨溥为「南杨」,杨士奇为「西杨」,杨荣为「东杨」。三人皆于建文时入翰林院,历成祖、仁宗、宣宗、英宗四朝。洪熙元年(1425年)宣宗嗣位,杨溥入内阁与杨荣、杨士奇等共典机务,宣德九年(1434年)迁礼部尚书,值内阁如故。杨荣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晋文渊阁大学士,仁宗时晋谨身殿大学士兼工部尚书,宣德时汉王反,首赞帝御驾亲征,五年(1430年)进少傅。杨士奇在仁宗即位后晋为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后兼兵部尚书。三杨中杨士奇受知于仁宗、宣宗、英宗三朝,在文渊阁任事四十年,任职时间之长为有明一代之最,论事存大体,请免赋薪、减官田、理冤滞、汰工役、抚逃民、察墨吏,民皆大悦,善识人,所荐皆名士。杨荣警敏通达,善观察形势,在文渊阁治事三十八年,谋而能断,老成持重,且周习地理、边防,时人比其为唐之贤相姚崇。英宗即位初年,三杨共佐朝政,多所扶正,如练士卒、严边防、罢侦事校尉、慎刑狱、严核百司等。三杨入内阁时日很长,共掌朝政,辅佐三朝,海内清平,对「仁宣之治」功莫大焉。
“三杨”指谁?
明朝的“三杨”分别指的是杨士奇,杨荣和杨溥。三人均是四朝老臣,均进入内阁,因为他们所居住的地方不同,又分别被称为“西杨”“东杨”和“南杨”。
三个人中最惨的是杨士奇,他也是三人中权势最大的,很多皇帝都惹不起他,于是便对他的儿子出手。他的儿子在杀害了很多人后,就被处决,他也受到影响而辞官。
杨荣的情况还好一点,在位期间因为贪腐,曾经被处理过,但是他并没有被撤职,权利也一直握在手中。杨溥虽然没有后台,但是他为人清廉,且对皇帝忠心,最后寿终正寝。
三杨指的是哪三个
三杨是指的是明朝三位内阁首辅,西杨杨士奇、东杨杨荣、南杨杨溥,三杨历经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朝,被史学家视为名臣。
他们在任辅臣期间,安定边防,整顿吏治,发展经济,使明朝的国力继续沿着鼎盛的轨道发展。为明朝做出很大的贡献。
三杨最大贡献应当就是确保大明的政治稳定了,从永乐朝开始,汉王朱高煦便有争储之心,与太子朱高炽展开了激烈争夺,虽然朱棣对朱高煦也是心有所向,但“三杨”却不避斧钺坚决反对改立太子,最终确保了明仁宗朱高炽的继位。
三杨不仅在政治上有着极高的地位,而且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造诣。明朝建立以后,随着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渐渐形成了许多新的文学流派。台阁体就是明代出现的第一个文学流派。台阁体的代表作家就是三杨,杨士奇的代表作是《东里文集》,杨荣的是《杨文敏集》,杨溥则有《文定集》。
明朝的三杨指的都是谁?他们最后的结局怎样?
明朝的“三杨”一般是指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三人,三人均历仕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朝,并且进入内阁,成为重臣,人称“三杨”。三人的居住地方向不同,又将杨士奇成为西杨;杨荣为东杨;杨溥为南杨。
从权利上来讲,“三杨”中杨士奇、杨荣更有权力,杨溥相对弱一些,这主要是因为杨士奇、杨荣资格老,他们进入内阁是永乐朝,而杨溥宣宗继位之后,才进入内阁,无论是人脉,还是资历都要比杨士奇和杨荣差很多。永乐时期,杨荣的权利远远大于杨士奇,但是洪熙之后,杨士奇的权力要比杨荣大一点。不过,杨荣当时已经形成了“树大根深”的局面,所以杨士奇对杨荣也比较忌惮。
“三杨”当中,下场最惨的是杨士奇。杨士奇的真正后台是张太后(明仁宗的老婆),所以杨士奇在明仁宗上位之后,实力急速蹿升,后面几个皇帝都弄不到他,一直到张太后去世之后,杨士奇没有了靠山,明英宗借着杨士奇的儿子杀了数十人,整到了杨士奇,结果杨士奇儿子被杀,自己下台,但是明英宗并没有对杨士奇直接下杀手,并且在杨士奇去世之后,给了文贞的谥号。
杨荣的下场相对好一些,正统年间,也就是明英宗执政时期,杨荣也遭到了上面的整肃,但是只是给予教训,让他老实点,不要过分拿钱,过分弄权,虽然常常被批斗,但是并没有直接拿掉他的权利。后来,杨荣去世之后,给了文敏的谥号,其实这个评价并不高,毕竟他的“老铁”金幼孜还给了文襄,他才文敏确实有点低。不过,杨荣的儿孙后来犯事,被西厂给杀掉了。
杨溥的下场比较好,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杨溥没有实权,得罪的人比较少,所以他死后给了文定的谥号,并且获赠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另一方面杨溥没有后台,所以当官的时候不贪财,有容人之量,之所以杨溥能进内阁,也正是因为他是“道德楷模”的缘故,所以他的下场最好,子孙出路也不错。
今天的讨论已经涵盖了“三杨指的是谁”的各个方面。我希望您能够从中获得所需的信息,并利用这些知识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果。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讨论,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