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常识网首页
  2. 教育

巧授连环计在三国演义中指的是谁(庞统巧授连环计的简介概括,急!!!)

巧授连环计在三国演义中指的是庞统.连环计第一记 是周瑜用计将庞统让蒋干认识 蒋干认识庞统后将庞统介绍给曹操 第二记是庞统献计让曹操将战船用铁锁锁成一排 这就可以...

下面,我将用我自己的方式来解释庞统巧授连环计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我们开始讨论一下庞统巧授连环计的话题。

巧授连环计在三国演义中指的是谁(庞统巧授连环计的简介概括,急!!!)

巧授连环计在三国演义中指的是谁

巧授连环计在三国演义中指的是庞统.

连环计第一记 是周瑜用计将庞统让蒋干认识 蒋干认识庞统后将庞统介绍给曹操

第二记是庞统献计让曹操将战船用铁锁锁成一排 这就可以让周瑜火烧曹操的战船

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

巧授连环计中是谁上曹操献的

庞统

连环计为庞统所献,徐庶识破的。曹操准备打江东,但苦于士兵不习惯坐船。庞统为了让曹操的行动失败,同时配合周瑜的火攻,就向曹操建议把所有战船用铁索连接起来,使船的稳度增大。曹操很高兴,就采纳了庞统的建议,并把这些船称为“连环战船”。结果,在赤壁之战中,曹操的船遭受火攻,因东南风助长火势,加上铁索传热,结果没多久,曹操的舰队就全军覆没。后人称此计为连环计。

庞统年轻时,为人朴钝,未有识者。但他的叔父大名士庞德公对他却十分看重,认为他不同寻常。当时,颍川人司马徽清高雅正,素有善于鉴识人品的名声,庞统慕名前往拜见。见面时,司马徽正在树上采桑,于是庞统就坐在树下,跟他交谈起来。两人越谈越投机,就这样一个树上,一个树下,一直谈到深夜。司马徽觉得庞统真正非同凡响,诚心诚意地褒扬庞统是南州首屈一指的人才,并且赞叹说:“庞德公确实有知人之明,庞统确有与众不同之处!”从此,庞统的名声渐渐显赫。庞德公将他与诸葛亮、司马徽并列,说孔明是卧龙,庞统是凤雏,司马徽是水镜。

不久,郡中任命庞统为功曹。庞统有知人之明,他喜欢评判人品高下,乐于培植养成别人的声望,但是他称赞别人时,往往超过那人的实际才能,多有溢美之辞。

时人们觉得奇怪,问其原故。庞统说:“当今天下大乱,雅道陵迟,善人少而恶人多。方欲兴风俗,长道业,不美其谭即声名不足慕企,不足慕企而为善者少矣。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而可以崇迈世教,使有志者自劢,不亦可乎”(《三国志·蜀书·庞统传》)?

吴国将领周瑜帮助刘备攻取荆州,兼任南郡太守,庞统仍为功曹。周瑜去世,庞统送葬到吴地。吴人多闻其名,因此,当他要西返荆州时,众多知名人士齐会昌门,为他送行,陆绩、顾劭、全琮都参加了聚会。庞统又开始品评人物,他说:“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接着,他又对全琮说:“卿好施慕名,有似汝南樊子昭。虽智力不多,亦一时之佳也。”陆绩、顾劭对庞统说:“使天下太平,当与卿共料四海之士”(《三国志·蜀书·庞统传》)。于是,庞统跟他们深相结交而归。

事后,有人曾问庞统:“照您看,陆绩比顾劭好吗?”庞统说:“驽马虽然精良,但乘坐的只是一人罢了。驽牛一天走三十里,所负载的哪里只是一个人的重量呢?”据说,顾劭去见庞统,住在庞统那里,两人谈论起来。顾劭问:“您有善于知人之名,你说说,我和您相比,谁好一些?”庞统说:“讲到陶冶世俗,甄综人物,我比不上您,但是,如果论帝王之秘策,揽倚伏之要最,我可就比您强一点了。”顾劭认为庞统的话有道理,和他亲近起来。

刘备占据荆州,任荆州牧,庞统以从事的身份试署耒阳县令。在任不理县务,治绩不佳,被免官。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哪个人分别和刘备,曹操,孙权产生过直接对话?

在《三国演义》中只有一个人和刘备、曹操、孙权三位大boss都对过话――庞统庞士元!

在与三位君王的交往中,只有曹操没有嫌弃过他长的丑。

庞统与曹操的对话是在《三国演义》的第四十七回中。

回目: 阚泽密献诈降书 庞统巧授连环计

庞统受东吴的密计去江北见曹操,献上了连环计,让曹操将所有的战船都用铁索连锁在一起,以保持甲板的稳定性。

曹操听从了庞统的意见,这就导致了后来的赤壁之战,全部战船都被东吴军焚毁。曹军大败。

庞统与孙权的见面是在《三国演义》的第五十七回中。

回目: 柴桑口卧龙吊丧 耒阳县凤雏理事

周瑜死后,鲁肃将庞统推荐给孙权。但孙权见到庞统以后,厌恶他相貌丑陋。交谈中,庞统对周瑜的评价也暗含贬意,孙权很不高兴,就拒绝任用庞统。

鲁肃无奈,为庞统才华不能被东吴所用而遗憾,又怕他去投奔曹操,就将他推荐给了刘备。

庞统与刘备的初次见面是在《三国演义》的第五十七回中。

回目:柴桑口卧龙吊丧 耒阳县凤雏理事

庞统见到刘备以后,由于相貌丑陋,不被刘备所喜,就把他打发到耒阳县去当了个县官。

庞统到任后,整日醉不理事,被张飞得知,特来问罪,庞统一面双手执笔,左右开弓写判词,一面耳八方听诉案,半天干了一个月的活。张飞大为震惊。

张飞向刘备推荐了庞德,刘备才意识到自己眼界的狭隘,重用了庞统。

所以说,庞统是《三国演义》

中与曹操、刘备、孙权都直接交谈过的人。

我们同时也发现,在魏蜀吴三位大boss与庞统的会面过程中,其实,只有曹操从来都没有嫌弃过庞统的相貌,而刘备和孙权都以貌取人。

对于刘备集团来说,庞统是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举足轻重。他为刘备进取西川做出了雄心勃勃的规划,实现了三分鼎立的局面。

庞统在落凤坡殒命,导致刘备一统天下的计划顿时泡了汤,再也无法实现。庞统之死还为后来的失荆州埋下了伏笔。

庞统巧授连环计的简介概括,急!!!

三国演义中说,庞统是仅次于诸葛亮的谋士。没看三国演义之前,一直是在游戏中接触到庞统的,最大的惋惜就是他死的太早了。要不然说不定刘备能够打下更大的一片天下。

赤壁之战是刘备发迹的战争,而这场战争之所以能有顺利的以少胜多,最先决的条件就是庞统为曹操献的连环计。可是在真实的历史上,庞统是完全不可能向曹操献连环计的。三国演义中说,庞统是经过周瑜的安排与蒋干见面的,可是真实的历史中蒋干只在赤壁之战之后见过周瑜,另外,史书三国志上说,庞统短暂的人生中并没有参加赤壁之战。

但是对于小说来讲,是什么都有可能的,一切都是为了剧情服务的,庞统献连环,在小说中顺理成章,没有丝毫的破绽,不得不佩服罗贯中的文学创造能力。

我们得知是周瑜火烧赤壁的,但却忘了关键人物庞士元,庞统

庞统,字士元,号凤雏,于诸葛亮齐名,徐庶曾说过,卧龙凤雏得一个便可安天下。 火烧赤壁的主要事件,是庞统正与周瑜密谋使用连环计,火攻破曹。可是没有人去曹营传递消息。正巧曹操又派蒋干来探听消息,周瑜与庞统将计就计,让蒋干向曹操引荐了庞统。 庞统以曹操水军多为北方人,不习水战,多生疾病为由,建议船只首尾相连。曹操不谙水战,被庞统所骗。 「 ”庞统巧授连环计”出自三国演义「 ”第四十七回 阚泽密献诈降书 庞统巧授连环计” 阚泽受黄盖之命前去曹营献诈降书,曹操派蒋干前去探听虚实。周瑜把蒋干安置在西山,蒋干夜访庞统,庞统向曹操献了「 ”连环计”,使得曹操将全部战船钉在一起,为周瑜火攻成功创造了条件。 所以我们只知道周瑜的火烧赤壁,却不知道献计谋的是庞统 话说庞统一生颇为颠簸,先是去东吴周瑜谋士,随后和孙权争执而不得重用,随后和鲁肃交谈,说一只小鸟不会在没有前途的树上逗留太久,更何况他还是一只凤凰。 随后进入刘备的账下,因长相丑陋也不得很大的重用,出的计谋也很少被采纳。 根据史料记载,诸葛亮是刘备三顾茅庐千辛万苦请出来的,而庞统是听说了刘备的名声自己慕名前来,所以,也难怪刘备更看重诸葛亮。当时摆在蜀汉政权面前有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那就是荆州地区的守与弃的问题,这个问题非常严峻,可以说的上是直接影响蜀汉政权发展走向的问题。当时诸葛亮和庞统提出了截然不同的看法。 诸葛亮认为荆州对于蜀汉政权非常的重要,所以一定要守住荆州,绝对不能让曹魏集团和孙吴集团的人夺走。但是庞统却认为荆州对于蜀汉政权来说并不是那么的重要,而且荆州易攻不易守,并不是他们想守就能守得住的。倒不如就把荆州地区放弃了。 但是刘备没有听从庞统提出了这一「 ”妙计”,而且听从了诸葛亮守荆州的建议,并且派出了非常厉害的将领关羽去镇守荆州。最后的结局我们都知道,关羽大意失荆州而且被杀。最后在落凤坡被射死这是庞统以死而设计的计谋。如果当时刘备听了庞统的建议,也许关羽就不会被杀了。大家对于这件事情有什么看法吗?在这里我恳请大家为我点个赞,点个关注,发表一下你的意见,这就是我的动力。我以后会写更多文章和视频,请大家多多关注,谢谢

赤壁之战中曹操中了谁的连环计

庞统。

曹操派蒋干到东吴刺探黄盖等投降真假,周瑜故意安排他遇到庞统,庞统假意降曹,随之到曹营,取得曹操信任。赤壁前庞统应邀去曹操处参观,曹操头疼北方兵不适应在船上作战,庞统告知可用铁链将大船连接起来,减少晃动,连在一起还能跑马,曹操大悦,遂中计。

扩展资料:

庞统是汉时荆州襄阳的人,也就是今天的湖北那里,他的字为士元,他在刘备与刘璋决裂的时候,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用其中计,是刘备手底下十分出色的谋士。

建安十七年十二月,刘备在葭萌关已经呆了一年的时候,庞统就是在这里提出了有名的“上中下”三条密计。刘备认为他提出的计策有一条很好,就依计而行,挥兵直指成都,一路上接连胜利,捷报连连,很快就打到了涪城,刘备因为接连胜利很是高兴,就决定开一场宴会来庆祝。

庞统这时候就说:“不要把讨伐别国当做快乐的事情,这不是一个仁义之师应该做的事情。”刘备这时候已经喝醉了,很生气的说道:“周武王攻打纣王之后,不也是前歌后舞的,难道他就不是仁义之师吗?你这话说的真不好,快点出去。”

庞统便起身退出,但是刘备马上就后悔了,将庞统请回来,庞统便回来了,回来以后也不说话,不道歉,只是在那里吃喝,刘备问道:“刚才我们的讨论究竟是谁的不对。”庞统说道:“是你我二人共同的过失。”刘备听后大笑,于是宴会又恢复了愉快的气氛。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调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带兵攻克白帝、江州、江阳。不久,刘备包围雒城(现今的德阳广汉一带)。庞统率众攻城,被飞箭射中,死去。时年三十六岁。

百度百科—庞统

曹操的众多谋士为什么没有识破庞统的连环计?

《三国演义》第四十七回,庞统巧授连环计,曹操不知有诈,果然依庞统所言,把战船用铁索绑在一块,为日后火烧赤壁奠定了基础。

曹营中谋士如云,究竟有没有人识破庞统的计谋?当然有,还不止一个。

首先识破庞统计谋的便是徐庶。徐庶本是刘备手下的谋士,后来曹操以徐母相逼,强迫徐庶转投曹营。徐庶无奈,只得离开刘备,前往曹营,临走前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徐庶进曹营后,不献一计,因此知道连环计之后,也没有跟曹操说,反倒是以防范西凉马超为名,提前离开了。

徐庶是被逼进曹营的,一言不发可以理解,但是曹操手下的其他谋士怎么又不提醒曹操呢?

当时曹操手下的主要谋士中,郭嘉早死,荀彧坐镇后方,跟在曹操身边的有荀攸和程昱。这两人在看到曹操把战船锁在一块时,已经有发现了些许端倪。

程昱:船皆连锁,固是平稳。但彼若用火攻,难以回避。不可不防。

曹操大笑:程仲德虽有远虑,却还有见不到处。

荀攸曰:仲德之言甚是。丞相何故笑之?

操曰:凡用火攻,必藉风力。方今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安有东风南风耶?

荀攸和程昱已经提醒了曹操要防止对方用火攻,但是曹操非常自信,断定对方不能用火攻。曹操为什么会如此自信?因为此时的气候正值寒冬,只有西北风,没有东南风,而曹操屯兵西北,孙刘驻扎东南,所以曹操根本就不害怕。荀攸和程昱虽然担忧,但也没有办法,毕竟曹操才是主公,他们只是臣下。

曹操的自信确实很有道理,然而他不知道《三国演义》中还有一个堪比神仙的人物,那就是诸葛亮。曹操万万没有想到诸葛亮竟然还能借东南风。

当然,历史上并没有庞统巧授连环计,也没有诸葛亮借东风。

把战船锁在一起,是因为曹操的士兵大多来自北方,不习惯水战,水土不服,很多士兵都生病了,曹操才会如此。事实上,曹操的士兵已经大规模患病,战斗力大幅度下降,即便没有火攻,结果恐怕也好不到哪里去。

至于说东风问题,应该来说赤壁之战确实是出现了东方,但东风不是关键因素,只是锦上添花罢了。按理,赤壁之战发生的时候是冬季,盛行是是西北风。但是大气运动很复杂,在一些小气候的影响下,赤壁出现东风也不是不可能。

巧授连环计在三国演义中指的是谁(庞统巧授连环计的简介概括,急!!!)

好了,今天关于“庞统巧授连环计”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庞统巧授连环计”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关注常识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