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曾可达是何人(北平无战事中的许铁英原型,有此人吗?)
应该是王升将军,王升(1917年10月28日-2006年10月5日)。男,原名建楷,又名修阶,字化行,江西省龙南县人。1931年小学毕业后,学习裁缝。后与人合伙...
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何其沧的人物原型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关于何其沧的人物原型的今日更新,让我们一起跟上时代的步伐。

历史上的曾可达是何人
应该是王升将军,王升(1917年10月28日-2006年10月5日)。男,原名建楷,又名修阶,字化行,江西省龙南县人。1931年小学毕业后,学习裁缝。后与人合伙经营石印印刷店,又在私塾读书两年,从军任县大队文书。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16期毕业,中央干校研究部第1期结业。
曾任江西第四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视导员、赣县政府军事科科长、青年军第208师政工处上校科长、蒋经国秘书、国防部预备干部局督察、“戡建”大队大队长、大上海青年服务总队总队长、国民党江西省党部书记长。1949年到台湾后,历任台湾“国防部”政工干部学校校长、总政治作战部主任、联合作战训练部主任、台湾驻巴拉圭“大使”。1991年任台湾“总统府”战略顾问。是国民党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常委,第十四届中央评议委员。2000年被聘为“总统府”国策顾问。
台湾军队政战系统教父王升是蒋经国早在江西赣州创业时的亲信和干将,曾是蒋经国吉安“战干团”的中坚,后又成蒋经国“中央军校第三分校”的主要力量。王升的一生起落都系于前“总统”蒋经国,表面上,王升是台湾政工教父,可实质上,蒋经国才是真正的创始者,王升只是忠诚的执行者。由于王升全力执行蒋经国意志,使他成为黄埔军校16期中最早崭露头角的将领,集情治、政工与军权三权于一身。
王升曾一度成为台湾叱咤风云的人物,从上世纪30年代末蒋经国主政赣南时,王升就与蒋经国结成莫逆之交,自此成为蒋的左右手。国民党从大陆退守台湾后,王升又极力辅佐蒋经国主政台湾,推行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主办政工干校、培训政战人员,还帮助东南亚、中南美、非洲等国家办“远朋班”,总结、推行“政治作战理论”。在金门炮战中,大肆施行空飘和对大陆展开广播宣传战。炮战停止后,王升奉蒋经国之命主管“刘少康办公室”进行反统战。随着“本土化”、“台湾化”政策的实施,“台独”势力崛起,蒋、王反对中国分裂,坚决反对“台独”,几遭谋剌未遂。在国民党内部权力斗争中,王升外放巴拉圭。蒋经国病逝后,国民党权力逐渐转移,每况愈下。王升从巴拉圭返台后,组织“促进中国现代化学术研究基金会”,联合台海两岸人士,共商反“台独”促统一大计,为促进两岸交流,反独促统作出努力。
北平无战事梁经伦原型是好人坏人?
1、身份复杂,多重身份。燕大教授,何其沧教授学生,精英学者,进步青年,学委领导者,打入中共北平地下党的国民党,铁血救国会核心成员,国军上校。
2、无所谓表面身份和真实身份。看似是它受制于各种身份的影响。各种势力都在利用他。其实他也在也在利用各种利用他的势力。
3、他有良知,对现实环境不满。对美好新世界充满憧憬,他的爱国是没有党派的,没有一般意义上的善恶黑白。为了实现他对心中新世界的秩序而奋斗,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付出任何代价他都愿意。从牺牲木兰,他从纠结中解脱,终于完全明白自己到底是谁,在干什么。他的无私与爱,超凡脱俗,此人值得敬佩。
对于任何人的评价不能简单的用好坏来评论,毕竟人是立体的,
尤其像梁经纶这样复杂的人物。可以说这个人忠实与自己的信仰,忠实于自己的国家和人民,他和***不同的是他是一个忠实的改良主义者,希望通过改良去除国家积敝,所以一直为蒋经国所信任!
梁经纶,历史宏篇巨制《北平无战事》中的核心人物之一。作为燕京大学的教授,他学贯中西,拥有满腔的爱国热情,始终希望自己能为国家多出一份力。作为一个教授,梁经纶时刻和热血的学生站在一起,他带领着爱国却不太成熟的学生们理性抗议;在学生们面临抓捕危险时,他站在最前面;在流离失所的学生得到住处时,他细心的安排好入住秩序。孟子有云“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梁经纶则说“为了饥寒交迫的人民”,而廖凡的演绎让这样一个爱国、救国的文人形象生动地跃然荧屏。
参考资料:
方孟敖原型人物
方孟敖的原型来自解放战争时期两位著名的空军起义人员,一位是笕桥航校上尉飞行教官谢派芬,另一位是空军第八大队中尉飞行员俞渤。
方孟敖是笕桥航校军官出身,按照当时背景来看,他的原型有两位,分别是谢派芬和俞渤。谢派芬在1942年的时候被派往美军进行战斗训练,回国后正好是国共内战爆发。他不愿意同胞相残,所以每次单独执行任务时,他会把炸弹投掷在荒郊野外。
谢派芬于1949年驾机起义,飞往解放区,加入人民解放军空军。方孟敖另一位原型俞渤出生于军人世家,父母双亡后,他考进国民党龙军军官学校,前往美国接受培训。回国后成为第八飞行大队飞行员,由于不满内战,他总是把炸弹投放荒野上。
作品角色
方孟敖是小说《北平无战事》及其衍生作品中的角色,潜伏于空军的地下党员。既有世家公子的玩世不恭,也有历经苦难磨砺而出的坚韧豁达。爱好红酒雪茄,歌剧诗歌这样的高大上。据说他无坚不摧风流倜傥如《乱世佳人》里的白瑞德,偶尔流露出17岁少年般的孤独与脆弱。
方孟敖出生于无锡世家方家,父亲方步亭(王庆祥饰)留学海外在美国任教,方孟敖与父母弟妹一道居住在美国。后方家举家随方步亭一道回国,居住在上海。方家和世交何家关系极好,方步亭和燕京大学副校长何其沧(焦晃饰)是同学,两家母亲曾经为方孟敖和何其沧女儿何孝钰(沈佳妮饰)定下娃娃亲。
北平无战事中的许铁英原型,有此人吗?
北平无战事》之所以能抓住观众的眼球,靠的就是精心构思的剧情以及背后所展现的宏大历史背景:进入1948年以后,国共内战逐渐走向全面决战的势态,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也出现全面崩溃的局面……对于这样一部严肃的历史剧,剧中的许多人物是否有历史原型,这也无疑是观众的兴趣所在。
“方孟敖”:其实是两个人
被“建丰同志”(蒋经国)评价为“能力卓越,唯精唯一”的“方孟敖”是本剧的男主角,他原本是国民党空军笕桥航校(即国民党空军军官学校)上校教官,实际是中共地下党员,因涉嫌通共并“违抗命令”案被送上军事法庭,后被蒋经国特赦,重新任命为国防部北平运输飞行大队兼经济稽查大队队长,奉上级命令于北平解放前夕随国民党撤往台湾。
从笕桥航校军官的出身看,“方孟敖”的原型应来自解放战争时期两位著名的国民党空军起义人员。第一位是笕桥航校上尉飞行教官谢派芬。谢派芬1942年被国民党空军派往美国进行战斗训练。1943年回国后,任中美空军联队一大队分队队长。国共内战爆发后,他内心十分痛苦,每到单独执行任务的时候,他就总是将炸弹投掷到荒郊野外。经过笕桥航校中共临时支部书记吕云荪争取,谢派芬于1948年11月秘密加入中共。1948年底,国民党准备将笕桥航校迁往台湾。起初,中共地下党组织决定谢派芬随学校迁台,但随后,党组织改变决定,要求其驾机起义。1949年1月3日,谢派芬、中尉飞行教官蒋声翰等机组5人驾驶1架美制C-46运输机从杭州起飞,飞抵解放区的郑州,受到中共方面的热烈欢迎。之后,谢派芬加入人民解放军空军,并于1949年10月1日国庆大典时驾机飞过天安门接受检阅。1989年病逝。
第二位原型是国民党空军第八大队中尉飞行员俞渤。俞渤出生于天津一个军人世家,14岁时,父亲因遭日机轰炸而身亡,母亲随后病逝。身怀国仇家恨的他考入国民党空军军官学校,并赴美受训。回国后,他在第八飞行大队任飞行员。由于不满蒋介石的内战政策,他不愿将炸弹投到村庄上空,而是故意投到荒野上。1948年8月,他被中共地下组织秘密发展为中共党员,并成为第八飞行大队中共临时支部的书记。后来俞渤加入人民空军,曾任空军第一航校参谋长和副校长,于1974年病逝,年仅48岁。
“马汉山”:江湖做派,热爱敛财
“马汉山”实有其人,是蒋经国反贪剑锋所指的要害人物。在剧中,马汉山是北平民食调配委员会副主任,北平市民政局长:军统出身,江湖做派,热爱敛财,口头禅是“混账王八蛋”,哪怕屡屡在人前吃瘪,回转身来仍是一副“我是你老子”的张狂德性,颇有一块老牌滚刀肉的勇气和魄力。同时这也是个受过伤的男人,家门不幸妻离子散,散发出一个混蛋至深的忧伤。马汉山的原型叫马汉三,他早年加入冯玉祥的西北军。后投靠蒋介石,加入军统组织。历任军统局华北实验区区长,军统局北平办事处处长、国民党北平行辕肃奸委员会主任委员、北平市民政局局长等职。后因与毛人凤发生矛盾,又违背蒋介石的旨意,支持李宗仁竞选副总统,1948年,马汉三在南京被毛人凤秘密处死。
“徐铁英”:北平解放前夕畏罪逃跑
虚伪善变的“徐铁英”是本剧中重要的反派角色。他本是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党员通讯局(简称党通局,前身为中统)联络处主任,因参加赴北平调查民调会贪污案的五人小组成员而出任北平市警察局局长。
据历史资料记载,1947年成立的国民党党通局在局本部共有6个处,包括了党派调查处、党政调查处、特种经济调查处、统计处、总务处和交通管理处,并没有剧中出现的“联络处”,想必此处是刘和平老师的艺术再创造。所以,从历史人物里,是很难找出徐铁英在中统内对应的原型人物。不过,如果从北平警察局的角度来看,倒是有个人物可与之相比,1948年北平市警察局长共有过两任,7月30日之前为汤永咸,之后为杨清植。杨清植并非出身中统,但曾担任军统特务团团长、河北站(设在保定)的站长。从出身特务这一点来说,徐铁英和杨清植倒是有几分相似之处:抗战胜利后,杨清植就在北平保定一带活动,策划过不少针对地下党和进步人士的阴谋,曾经一次就在保定逮捕了20多人,株连近百名进步人士。任北平市警察局长后,曾参与过北平解放前夕针对各学校学生运动领袖的“八一九”大逮捕。1948年12月北平解放前夕,他畏罪逃跑。
“何其沧”:专业不是经济学
学富五车且性情耿直的“何其沧”是本剧中的重要角色。在剧中,他是燕京大学副校长,也是国民党政府的经济顾问,受“建丰同志”的特意委托,和中央银行北平分行行长“方步亭”一起设计代号为“孔雀东南飞”的币制改革方案,以挽救国统区的经济。他鼓励子女追求自由,同情参加学运的师生,并时常出面保护他们。
从燕京大学副校长的身份看,“何其沧”的原型有可能是当年的燕京大学代理校长陆志韦。燕京大学成立于1919年,校长原为美国人司徒雷登。1929年后,燕大在中国注册,自此必须遵守国民政府教育部的规定,校长由中国人担任。这样,司徒雷登此后出任教务长,而中方校长被称为“代理校长”,实际上相当于副职。1945年后,陆志韦曾任燕大代理校长。
不过,与剧中“何其沧”不同的是,陆志韦是语言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和诗人,其专业并不是经济学,也不可能是国民党政府的经济顾问。但是,他主张民主,反对内战,并亲身参加了反对蒋介石政权的民主运动,表现出知识分子的良知和勇气。北平解放前夕,他坚决拒绝胡适等代表蒋介石政府提出的邀请,不去台湾,而留下来迎接新中国的诞生。1952年燕大被分拆后,他被调入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工作,后来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文革期间曾受到冲击,1970年病逝于北京,终年76岁。

好了,今天关于何其沧的人物原型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何其沧的人物原型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这个话题何其沧的人物原型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