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常识网首页
  2. 科普知识

鱼缸里的鱼身上有小白点怎么办啊(金鱼身上有白色霜状是什么原因,怎么治好得快)

金鱼身上很多白点说明金鱼得了白点病。1. 要预防和治理白点病首先要知道白点病怎么产生的。白点病也是一种细 菌 感 染 产生的病,一般先发生在头部,鱼鳍或鱼尾,一...

大家好,今天我来和大家聊一聊关于金鱼身上长白点了怎么办的问题。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会将我所了解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并与大家分享,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鱼缸里的鱼身上有小白点怎么办啊(金鱼身上有白色霜状是什么原因,怎么治好得快)

鱼缸里的鱼身上有小白点怎么办啊

金鱼身上很多白点说明金鱼得了白点病。

1. 要预防和治理白点病首先要知道白点病怎么产生的。白点病也是一种细 菌 感 染 产生的病,一般先发生在头部,鱼鳍或鱼尾,一旦染上白点,会传得很快。几天就会让整个鱼缸内所有鱼身上长满白点。如果不治理,鱼就会死亡。

2. 金鱼长白点一般是因为鱼缸的环境突然发生较大变化,使金鱼不适应环境而生病,使金鱼的抵抗力降低而染上白点。或者是新加进去的鱼本身带有白点传给其它金鱼。

3. 首先将鱼缸水温升高至25~28度,当然不能很快的升温,升温太快金鱼就会不适应,我们可以用功率较低的加热棒缓慢加热,一般是每小时2~3度的升温速度。

4. 可以换掉鱼缸中1/3的水。换水要慢,先慢慢抽掉鱼缸中1/3的水。然后再慢慢注入经过凉晒的新水。注入新水的速度一定要慢,不能让鱼缸中水温变化超过1度。

5. 如果金鱼不太严重的话,经过前面两步骤处理后,一般一星期白点就会消失。如果白点比较严重的话就要用药了,治理白点的药水簇馆都有卖,买回来按说明书的要求使用即可以。当金鱼白点消失后,需要坚持每星期换一次水以便慢慢去除鱼缸中的药。换水方法参照步骤2 部分换水,绝对不能一下子把鱼缸的水换完。

白点病的病原是由原生动物小瓜虫侵入鱼体皮肤或鳃部而引发。其小瓜虫属原生动物中纤毛虫的一种。镜检成虫体内具有马蹄形大核。幼鱼仅有圆形、椭圆形或棒形的大核。虫体柔而可塑,形态多变。

此病是观赏鱼中最为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它的发病特点是传染快,流行广,危害大。白点病的发生环境,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发生在12月至翌年6月间,水温在14—25℃时,为小瓜虫繁殖的最适宜温度,也是此病的好发季节。

而水温在10℃以下或高于28℃以上时,则小瓜虫幼虫发育停止或逐渐死亡。及早发现是最重要的,较轻的症状,可以把鱼捞起,放入30~32℃温水中,因为白点虫在这个水温中不能生长。另外还可以用10%的食盐水兑1000千克水进行药浴,连续3天,即可治愈。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词条 白点病

鱼身上有白点

鱼身上长白点是小瓜虫病。

白点病是由于一种名字叫做小瓜虫寄生虫引起的。这种病的成因主要是因为温差过大所导致,病鱼的身上一开始会出现少量的零星白点,这种白点一般的不会成片的爆发,而且白点要比打粉病的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病鱼的鱼鳍末端不会出现红血丝和溃烂症状,只有到后期严重时才会大量的爆发白点。小瓜虫惧怕高温,所以升温治疗是最好和最简便的方法。

初期如果患上白点的鱼只不多,我们也可以用小软刷把病鱼的白点轻轻地刷去,再配合升温、加盐或者添加白点净等药物治疗。

鱼的其他易得疾病:

打粉病是和白点病最难区分的一种疾病,它的成因主要是因为水质酸化和大量的爆藻,引起此病的是一种嗜酸性的卵甲藻。患病的鱼儿初期身体上的黏液会逐渐的增多,各鳍末端会出现一些似粉状的小白点,并且白点增加的速度极快,就像下雪了一样。

随之而来的就是各鳍末端的溃烂和红血丝,这些小白点在鱼体上会成片的增加,就像是在鱼儿的身上涂了一层粉,所以称之为打粉病。

嗜酸性卵甲藻喜欢酸性水质,可以通过大量换水,或者使用小苏打加上ph试纸,把养鱼用水调节成7.5-8的弱碱性水质,再配合适量的消炎药调养此病就可以治愈。

我的小金鱼得了白点病,怎么办?

观赏鱼

观赏鱼的白点病是比较常见的鱼病,所谓白点病其实就是寄生虫,想要消灭观赏鱼身上的白点病应该了解如何用药是非常重要的,盲目的用药不仅治疗不好观赏鱼的白点病,有可能还会造成更严重的鱼病。

一、冷静

看清楚那是否真的白点,再冷静地判断相应的对策。有很多养鱼新手一见到鱼的背鳍或尾鳍有一点白色的物体,或甚至发现鱼有蹭缸的情况出现,就断定那是白点病,以为世界末日来临,又捞鱼又加温 又下药,结果得不偿失。其实鱼鳍上有白点物体,很多时都只是因为“ ?打架”或“ ?撞击石头及缸壁”所致,而擦身等情况会在鱼鳞因先前受损,或在痊愈时发生,胡乱地加温下药,后果也不用多说。所以先要冷静地作出观察一段时间,在肯定那是白点病后,方才因应环境而作出适当的治疗部署。要知道白点病本身并不可怕,充其量只可以用“ ?烦”来形容,真正可怕的是那些只顾心惊而又不懂得去处理的人;现实里导致死鱼的罪魁祸首,往往并不是白点虫,而是人。

二、隔离

轻微病患的鱼留在大缸中治疗,严重病患的鱼捞起放落医疗缸分开治疗。理论上,白点病是适宜整缸处理的。因为就算缸中只有一两条鱼出现白点,有可能小瓜虫在缸中已经经过了一次或以上的生命周期,捞走有白点的鱼不代表水中、草上没有小瓜虫的孢子或缸底上没有它的成虫正在分裂当中,所以最有效和最彻底的方法还是整缸处理。其实,除非在别无他选的情况下,个人一直不主张每次将所有病鱼捞走放在医疗缸治疗。因为病鱼本身巳十分虚弱,就算在医疗缸中水质相似、水温也相同,但始终都会有所差别,而且在一个新的环境之下,或多或少都会使病鱼受惊,令其更加虚弱,进一步减低其抵抗力,治疗上往往会因而更为困难,转缸过程若处理得不好的话甚至会令病鱼比小瓜虫还要先行一步。不过若当中遇有严重病患的鱼,在这种迫不得意的情况下,捞起它们分开治疗还是有需要的,因为这样可避免大缸中轻微病患的鱼受到再进一步的感染,直接令大缸中的病情可以更容易地受到控制。 如果本身已有医疗缸一直在运作着的朋友们,隔离的程序会比较简单,做足对温对水就可以了。

三、加温

慢慢地或分段地将水温调高至28℃或以上,但不要超过30℃。调高水温的目的,就是要加快小瓜虫在鱼体身上的生长速度,催化它们成熟然后脱离鱼体;另一方面,此举也有助缩短水中那些小瓜虫孢子的寿命。不过,有很多养鱼新手一直有个误解,听别人讲话加温,就以为水温越高就等同越好,有些甚至会将水温调高到32℃或以上,殊不知道此举只会令病患中的鱼更容易死亡!其实当水温24℃至26℃时,整个小瓜虫的生命周期只会得约48小时,即2天。过份地加温,只会令病鱼的新陈代谢过快,直接使其更加虚弱,病情严重的鱼会往往因负荷不了以致死亡。再者,过份地高温也会对缸中的水草构成一定的压力,轻则叶黄草溶,重则枯萎,而且还未计对缸中其他生物如虾、螺等的影响。所以切勿盲目地加温,以为此举“ ?只有百害,而无一利”。另外在加温的同时,大家还要注意水中的溶氧量。要知道当水温越高,水溶氧量就会越低,但生物耗氧量却会增加,而且当鱼因病虚弱时,对氧气的要求会比平常多。因此大缸中最好在关灯后打氧,而医疗缸中则要24小时打氧。

四、落盐

大缸中用不高于0.3%浓度的盐水进行为期约3至5日的药浴,医疗缸中用不高于0.5%浓度的盐水进行约1至2星期的药浴,两者所需的实则时间均要视进展而定。再严重的话,病鱼可以先以1.5%的浓度去进行药浴,时间以半小时为极限,视乎病鱼的大小和体质而定,完成后再放入医疗缸治疗。何为0.3%的浓度?计算的方法很简单,浓度0.1%就是以100g的盐加入100L水当中。举个例子,个缸150L水,要达到0.3%浓度的话 就要放450g的盐,如此类推。至于下什么盐,细盐和粗盐,分别不大,只要不是含碘盐。另外由于现在不是煲汤,放盐时千万不要将盐直接放入缸中,要先要用温水将其完全溶解,才慢慢地、均匀地倒入缸中。假若一个不留神,放多了盐量,令鱼出现沉底无神或大口大口呼吸等症状时,也不需要惊慌,换水就已经可以解决问题。用盐的好处,除了效果显著之外,最大的优点是它十分可靠,并不会对已建立的硝化系统产生任何不良的影响,而且浓度若不超过0.5%的话,对水草本身也影响有限。

五、换水

大缸中隔日换水四分之一,医疗缸则隔日换三分之一,直至疗程完成,而每次换水均要保持盐份的浓度。 其实水并不需要太密地换。换水的目的是要:一)减低水中所含小瓜虫活孢子的数量,二)将死去的小瓜虫成虫或孢子带走而令水质在治疗的过程中得到改善。要明白就算如日常管理中的换水,都会对缸中的生物构成一定程度的压力,更何况是正在生病中的鱼。换水太密或太多只会令病鱼更虚弱,更难快速痊愈。另外换入的水要保持适当的盐浓度,例如大缸中换走50L水,新换入的50L水就要在先前加入150g的盐以维持0.3%的浓度,当然不要忘记加定水剂(除氯和除重金属),而且可能的话,要尽量避免温差的出现,在冬天时最好先为新水加温,等新水达到和大缸一样的温度时,才好加入缸。当完成整个疗程后,即是白点病被完全治愈后,也无需要将大缸内的水一下子全部换走,只需先换三分之一,然后再照平常一样,每星期换三分之一水便可。

六、等

耐性是最好的战友。如同对付任何鱼病一样,治疗白点病最重要的是切忌“心急”,正所谓欲速则不达,往往都贪快,又高温又加重药,不要说是病鱼,健健康康的鱼都会死。 ? 那么何时才叫作战胜利呢?要等到再无发现鱼身上有白点的那一天开始计,其间继续疗程,如果在跟着的3日内都没有白点再出现,那就可以开香槟庆祝了;若果不幸地发觉白点再现,也千万不要泄气,可能小瓜虫太强,到时只需再维持疗程一段时间,直致可以开香槟的情况出现为止。另外一个很常出现的误解是,鱼病时要停止喂食。其实这是毫无必要的,因为鱼病时同人生病时一样,虽然未必有胃口,但也需要营养才能增强体质,再而增加抵抗力去应付小瓜虫的攻击。所以千万不要停止喂食,但在喂食的份量上需要减半或以上,避免病鱼因无胃口,令食物过剩而导致水质迅速恶化,或因病时吃得太饱而引发其他如消化不良等病发症。

观赏鱼的鱼病是需要我们细心观察才是可以发现的,如果发现的不及时很可能会耽误治疗甚至导致死亡,所以平时对观赏鱼的观察必不可少,也是健康的一个保证。

金鱼身上有白色霜状是什么原因,怎么治好得快

金鱼身上有白色的霜状有可能是得了水霉病,主要是因为水质差或受到外伤后细菌感染。饲养者要想让它们快速痊愈,就要使用孔雀石绿搭配甲基蓝药浴治疗。每天药浴10-20分钟,数日后金鱼身上的菌丝就会脱落。出现此问题也有可能是因为得了白点病,主要是水温太低引起的。这种情况要快速治疗,需先升温,再使用白点净药浴。 一、金鱼身上有白色霜状是什么原因

金鱼身上有白色的霜状有可能是水霉病,引起水霉病的主要原因就是外伤感染,比如捕捞或运输中,鱼体受到外伤,孢子菌趁虚而入,就会引发水霉病。水霉病前期是不太明显的,中后期的时候,鱼体表面的皮肤会出现白色的絮状物,看起来像物体结霜一样,后期严重的时候会出现溃烂等问题。

金鱼身上白色的霜状还有可能是白点病,主要是因为水温太低或温差太大,白点病前期鱼体只有零星的白点,中期白点会扩大成白色的斑块,白斑上还会覆盖一层薄膜。

二、金鱼身上有白色霜状怎么治好得快

1、如果是水霉病,想要快速治疗的话需要使用孔雀石绿搭配甲基蓝一起药浴,每天药浴10-20分钟,几天后,金鱼体表的菌丝就会脱落,饲养者保证水质清洁,新的皮肤很快就会再生。

2、如果是白点病,饲养者就需要先将水温提升到25-28℃,这样就可以杀死大部分的小瓜虫,然后再使用白点净药浴,同样也是每天药浴10-20分钟,坚持一周,病鱼就可以痊愈。

金鱼身上长白点,烂尾巴怎么办?

金鱼身上长白点可能是白点病,而烂尾巴可能是尾部腐烂病。针对这两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白点病的处理:

- 将患病的金鱼转移到隔离缸中,避免传染给其他鱼。

- 使用药物治疗,如甲硝唑或马拉硝唑,按照说明使用。

- 提高水质,保持水温适宜,定期更换水。

- 饲养环境要清洁卫生,避免过度拥挤。

2. 尾部腐烂病的处理:

- 将患病的金鱼转移到隔离缸中,避免传染给其他鱼。

- 使用盐浴治疗,将金鱼浸泡在盐水中,浓度为每升水添加3克食盐,每天浸泡15分钟,连续3-5天。

- 提高水质,保持水温适宜,定期更换水。

- 饲养环境要清洁卫生,避免过度拥挤。

鱼缸里的鱼身上有小白点怎么办啊(金鱼身上有白色霜状是什么原因,怎么治好得快)

好了,今天关于“金鱼身上长白点了怎么办”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金鱼身上长白点了怎么办”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关注常识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