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树上长的蜇人的虫子叫什么(在枣树上的一种毛茸茸的绿色的会蜇人的虫子叫什么呀?被蜇了以后该怎么治疗啊?)
枣树上长的蜇人的虫子叫洋辣子。洋辣子,褐边绿刺蛾,属鳞翅目刺蛾科。成虫体长15至16毫米,翅展36至40毫米,体绿色;复眼黑褐色;卵扁椭圆形,淡黄绿色,老熟幼虫...
好久不见,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枣树上的绿色虫子叫什么”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不太熟悉,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枣树上长的蜇人的虫子叫什么
枣树上长的蜇人的虫子叫洋辣子。洋辣子,褐边绿刺蛾,属鳞翅目刺蛾科。成虫体长15至16毫米,翅展36至40毫米,体绿色;复眼黑褐色;卵扁椭圆形,淡黄绿色,老熟幼虫略呈长方形,初**,后稍大为黄绿至绿色;蛹卵圆形,初为乳白色至淡**,后渐变为黄褐色;茧椭圆形坚硬,颜色多与寄主树皮色,通常从灰褐色至暗褐色。
发生规律:
褐边绿刺蛾在河北省任丘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枝干或地下的茧中越冬。翌年5月中下旬开始化蛹,6月上中旬至7月中旬为成虫期。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卵数十粒呈鱼鳞状排列,多产于叶背主脉附近,每雌成虫产卵150余粒,卵期7天左右。幼虫于6月下旬至9月下旬发生,8月危害最重。幼虫共8龄,少数9龄,初孵幼虫在原处取食卵壳,1天后蜕皮,并将蜕下的皮吃掉,以后幼虫开始啮食寄主叶肉,稍大后将叶片吃成缺刻或孔洞,6龄后则将叶片全部吃光,仅剩叶脉。低龄幼虫有群集习性,4龄后逐渐分散危害。8月下旬至9月下旬陆续老熟,多入土或在树枝干上做一石灰质的茧越冬。
在枣树上的一种毛茸茸的绿色的会蜇人的虫子叫什么呀?被蜇了以后该怎么治疗啊?
刺蛾
是鳞翅目刺蛾科昆虫的通称,大约有500种。分布全球,多数在热带。幼虫肥短,蛞蝓状。无腹足,代以吸盘。行动时不是爬行而是滑行。有的幼虫体色鲜艳,附肢上密布褐色刺毛,像乱蓬蓬的头发,结茧时附肢伸出茧外,用以保护和伪装。受惊扰时会用有毒刺毛螫人,并引起皮疹。以植物为食。在卵圆形的茧中化蛹,茧附着在叶间。刺蛾幼虫多被称为荆条虎,在东北称为洋辣子(方言),作茧称为洋辣罐(方言)。山东东部方言称为瘄子毛,八街毛子,触子毛。
治疗方法:
1、用食用碱或者是小苏打稀释后涂抹。
2、用风油精或者用肥皂水涂抹,都有利于治疗毒液带来的皮疹、水泡或者疼痛。
3、用泡桐汁涂抹30秒疼痛消失。
枣树上的虫子是什么虫子啊?
枣树上蜇人的虫子可能是刺蛾,属鳞翅目刺蛾科。别名绿刺蛾、青刺蛾、黄缘绿刺蛾、四点刺蛾、曲纹绿刺蛾等,俗称痒辣子。分布地域广泛,几乎遍及全国。褐边绿刺蛾寄主广泛,食性复杂。主要危害白蜡、刺槐、山碴、杨、柳、榆、桑、悬铃木、紫荆、梧桐、苹果、海棠、梨、桃、杏、枣、柿等多种园林植物蜇人后可以用肥皂水或淡盐水反复搓洗肿胀部位,然后再外涂利康液,花露水或风油精等,也可以用碘伏消毒擦拭,也能有效缓解痒感和肿痛。
毛毛虫蜇人后,它的毒刺会分泌一种毒液,使人产生过敏症状,会引起肿胀和刺痛。被蛰后通过上述方法大多都能缓解,如果痒感比较重,患者也可以口服西替利嗪,复方甘草酸苷等药物。被蛰后可在患处抹上一些牙膏,抹过牙膏后患处会感觉清凉,大约5分钟后疼痛感就会减轻,牙膏迅速凝固后,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左右,把凝固的牙膏剥落,即可将毒刺给带出。(老家皖北,夏秋季洋辣子很多,尤以梧桐树和玉米地里为甚,农村人的土办法,但是效果很好,若是蛰后出现大面积红肿和过敏的,建议迅速就医)。

好了,今天关于“枣树上的绿色虫子叫什么”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枣树上的绿色虫子叫什么”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