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和谁葬在了一起?(汉武帝墓被盗,而卫青的墓就在旁边,卫青的墓受影响了吗?)
汉武帝和任何人都没有合葬,他的陪葬墓有李夫人、卫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磾。汉武帝刘彻葬于茂陵,位于兴平市东北12公里处。建元二年(前139年)开始建筑陵墓。茂陵...
大家好,我是小编,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汉武帝的墓在哪里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将这个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在就一起来看看吧。
汉武帝和谁葬在了一起?
汉武帝和任何人都没有合葬,他的陪葬墓有李夫人、卫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磾。
汉武帝刘彻葬于茂陵,位于兴平市东北12公里处。建元二年(前139年)开始建筑陵墓。茂陵封土为覆斗形,现高46.5米,顶端东西长39.25米,南北宽40.60米。底边长:东边243米,西边238米,南边239米,北边234米。
至今东、西、北三面的土阙犹存,茂陵陪葬墓尚有李夫人、卫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磾等人的墓葬。它是汉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修造时间最长、陪葬品最丰富的一座。
茂陵环境
传说汉武帝刘彻在一次打猎的过程中,因在茂乡附近发现了一只麒麟状的动物和一棵长生果树,认定茂乡是一块风水宝地,于是下诏将此地圈禁起来,开始营造陵墓。此地原属汉时槐里县之茂乡,故称“茂陵”。
茂陵总体地理风貌,为黄土高原中的渭河平原黄土地貌,南北参差不齐,错落有致。自然植被良好,具有地域特色。该地带属地热水富裕层。
茂陵被盗光过没有?
汉武帝茂陵被盗过多次,但没有被盗光。
汉武帝刘彻死后被埋藏于茂陵,茂陵现在位于西安市茂陵村,是一个墓葬群,汉朝的著名将领如卫青、霍去病的陵墓都在此,墓葬群比较宏伟,长达百里。
起初是赤眉军掘开茂陵的,挖陵墓的目的主要是想要提高士气,他们当时正被刘秀领导的起义军打败,走上了穷途末路,所以想挖了刘秀的祖坟来提升士气。
董卓是历史上最野蛮的破坏者之一。当时人口、文化、财物最集中的洛阳、长安,都被他毁坏殆尽,茂陵也被他掳掠过。
唐朝末年,又一支农民起义军盗过汉武帝的茂陵,就是黄巢,当时也是打败了,逃到咸阳的起义军,军心涣散,于是盗掘了茂陵。
在清末年间太平天国运动因需要军费而挖掘过陵墓,并盗走陵墓中大多价值极高的宝物。
1858年建立了茂陵博物馆,并先后出土了数百件珍贵文物,价值连城。虽然有过这么多的盗墓人,但茂陵修筑了半个多世纪,内部机关重重,很难进去,陪葬品不可能被盗尽,另外盗墓者多事要一些金银珠宝,经书类的文物还会留在地宫中,至今仍在发掘中。
茂陵是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兴平市。是汉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修造时间最长、陪葬品最丰富的一座,被称为“中国的金字塔”。
茂陵于建元二年(前139年)至后元二年(前087年)间建成,历时53年。陪葬墓有李夫人、卫青、霍去病、霍光、金日_等人的墓葬。
1961年3月4日,茂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08月,包括茂陵在内的29座汉唐帝陵被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参考资料:
汉武帝茂陵位于哪儿
汉武帝茂陵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茂陵是西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位于西安市西北40公里的兴平市城东北南位乡茂陵村。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41年)武帝刘彻在此建寿陵,公元前87年武帝死后葬于此。汉武帝刘彻是历史上可以和秦始皇相提并论的很有才略的封建帝王,他在位时,是汉帝国的鼎盛时期,他采用奖励农耕、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抗击匈奴的宏伟战略,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制的同时,在经济上实行煮盐、冶铁、运输和贸易的官营制度,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开展对外贸易;在军事上抗击匈奴,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牢固的控制了河西走廊,向南直抵海南,基本上形成了中华民族生存空间的格局,从而使汉帝国以统一、繁荣、强大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茂陵建筑宏伟,墓内殉葬品极为豪华丰厚,史称“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尽瘗藏之”。
相传武帝的金镂玉衣、玉箱、玉杖等一并埋在墓中。当时在陵园内还建有祭祀的便殿、寝殿,以及宫女、守陵人居住的房屋,设有5000人在此管理陵园,负责浇树、洒扫等差事。而且在茂陵东南营建了茂陵县城,许多文武大臣、名门豪富迁居于此,人口达277000多人。茂陵封土为覆斗形,现存残高46.5米,墓冢底部基边长240米,陵园呈方形,边长约420米。至今东、西、北三面的土阙犹存,陵周陪葬墓尚有李夫人、卫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禅等人的墓葬。它是汉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修造时间最长、陪葬品最丰富的一座,被称为“中国的金字塔”。咸阳原共葬有西汉11个皇帝中的9个,陵墓自西向东依次排列,长近百里,气势宏伟。
汉茂陵详解
金人赵秉文有诗云:“渭水桥边不见人,摩挲高冢卧麒麟。千秋万古功名骨,化作咸阳原上尘。”其诗道出了咸阳原上的历史场景。穿越时空距离,透过这些陈列着的苍凉陵冢,人们似乎看到咸阳原的荣辱兴衰,听到古陵主人战马的嘶鸣声,读到咸阳古陵文化的精彩篇章。
秦岭北麓的关中平原,西起宝鸡,东至潼关,南北夹于秦岭山地和北山山脉之间,是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自西而东的渭河,流贯条形的关中平原,故亦称渭河平原。古代这一带属秦国,长约七八百里,所以又有“八百里秦川”之称。西周、秦、汉时代,关中是全国最富饶之地,其财富占全国十分之六。古都西安即坐落于这片平原中部的渭河南岸。沣河、沪河、灞河等八条河流,从秦岭北麓蜿蜒而来,形成“八水绕长安”的景象。属于秦岭山脉的华山、骊山、终南山等巍峨高峻的山峰,罗列市区之南,重峦叠嶂,云蒸霞蔚,构成了美丽的山水风光。
位于关中腹地、泾(河)渭(河)之交的咸阳,是西汉皇陵的主要集结地。西汉王朝,凡214年,历经11位皇帝,建陵园11座,有9座位于咸阳原上,其中最为显贵的有五陵,即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和昭帝平陵。这五陵当时均建有陵邑管理,故将其称为“五陵原”。古诗中“五陵年少争缠头”,“五陵裘马自轻肥”的记述,即指当年居住在这些陵邑(县)中的纨绔子弟斗鸡走马、为非作歹的事情。
在西汉的11座帝陵中,最大的当数汉武帝茂陵,在中国历史上,如此规模浩大的皇帝陵,只有秦始皇的骊山墓方能与之相比。
茂陵位于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北原上,南位乡的东南部,西距兴平市12公里,东距咸阳市15公里。其北面远依九骏山,南面遥屏终南山。东西为横亘百里的“五陵原”。此地原属汉时槐里县之茂乡,故称“茂陵”。它高46.5米,顶端东西长39.25米,南北宽40.60米。据《关中记》载:“汉诸陵皆高12丈,方120丈,惟茂陵高14丈,方140丈。”上述与今测量数字基本相符。总占地面积计为56878.25平方米,封土体积848592.92立方米。陵园四周呈方形,平顶,上小下大,形如覆斗,显得庄严稳重。
公元前139年,茂陵开始营建,至公元前87年竣工,历时53年。《晋书·索绋传》云:“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贡赋三分之一,一供山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也就是说,汉武帝动用全国赋税总额的三分之一,作为建陵和征集随葬物品的费用。建陵时曾从各地征调建筑工匠、艺术大师3000余人,工程规模之浩大,令人瞠目结舌。
汉武帝的梓宫,是五棺二椁。五层棺木,置于墓室后部椁室正中的棺床上。墓室的后半部是一椁室,它有两层,内层以扁平立木叠成“门”形。南面是缺口,外层是黄肠题凑。五棺所用木料,是楸、梓和楠木,三种木料,质地坚细,均耐潮湿,防腐性强。梓宫的四周,设有四道羡门,并设有便房和黄肠题凑的建筑,便房的作用和目的,是“藏中便坐也”。《汉书·霍光传》曰:“便坐,谓非正寝,在于旁侧可以延宾者也。”简单地说,便房是模仿活人居住和宴飨之所,将其生前认为最珍贵的物品与死者一起殉葬于墓中,以便在幽冥中享用。“黄肠题凑”是“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木料皆内向,故曰题凑。”汉武帝死后,所作的黄肠题凑,表面打磨十分光滑,颇费人工,要由长90厘米,高宽各10厘米的黄肠木15880根,堆叠而成。
公元前87年,汉武帝死后,入殡未央宫前殿。据《西京杂记》记载,“汉帝送死皆珠襦玉匣,匣形如铠甲,连以金缕。”梓宫内,武帝口含蝉玉,身着金缕玉匣。“匣上皆镂为蛟龙弯凤鱼麟之像,世谓为蛟龙玉匣。”汉武帝身高体胖,其所穿玉衣形体很大,全长1.88米,以大小玉片约2498片组成,共用金丝重约1100克。
茂陵的地宫内充满了大量的稀世珍宝。《汉书·贡禹传》云:“武帝弃天下,霍光专事,妄多藏金钱财物,鸟兽钱鳖牛马虎豹生禽,凡为九十物,尽瘗藏之。”《新唐书·虞世南传》也载道:“武帝历年长久,比葬,陵中不复容物。”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因为汉武帝在位年久,又处在经济繁荣的鼎盛时期,所以随葬品很多,除190多种随葬品外,连活的牛马、虎豹、鱼鳖、飞禽等,也一并从葬。另据记载,康渠国国王赠送汉武帝的玉箱、玉杖,以及汉武帝生前阅读的30卷杂经,盛在一个金箱内,也一并埋入陵墓之中。
茂陵大事记
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征募工匠、徭役数万人,在槐里县(今陕西省兴平市)茂乡,开始修建茂陵。
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大司马骠骑将军冠军侯霍去病病逝,年仅24岁,葬茂陵东侧1公里处,墓像祁连山。
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大将军长平侯卫青病逝,葬茂陵东,墓像庐山,与霍去病墓并列。
汉武帝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二月,武帝巡游,病逝于周至五柞宫,入殡未央宫前殿,逝后18日,葬于茂陵。
汉昭帝始元三年(公元前84年),茂陵被盗掘。4年后,有人在扶风(今陕西省扶风县)买得墓中所葬玉箱、玉杖二物。
汉宣帝太始元年(公元前96年),茂陵复建置茂陵县,徙天下富豪6万余户居住此地。
汉宣帝元康二年(公元前64年),茂陵被盗掘。后河东功曹李友,入上党抱犊山采药,于崖石中得武帝地宫所藏杂经30卷,盛以金箱。
汉光武帝建武二年(公元25年),赤眉军退走长安,西行途中盗掘茂陵。
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董卓遣吕布盗掘茂陵。
唐僖宗中和元年(公元881年),黄巢农民起义军攻入长安,派兵盗掘茂陵。
清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地方官吏在霍去病墓前竖石碑一座,保存至今。
清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孟秋,陕西巡抚毕沅为茂陵和李夫人、卫青、霍去病、霍光等墓前各竖石碑一通。今霍光墓碑已损,其余完好。
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六月,关中东府渭南、华县、大荔回民起义,进逼兴平,本县回民群起策应。28日,战事延至茂陵一带,团练头领边献壁率众团丁为占据有利地形,抢登茂陵,因陵上无工事作掩护,回民以-轰击,攻势凶猛,经半日激战,团练死伤400余人。
民国二十年(1931年)西京筹备委员会负责人张继,在霍去病墓北设立茂陵小学,于校内设立“茂陵办事处”,胡际平为主任,负责管理文物,并在墓南面两侧,修建两座瓦房,将9件石刻移至室内。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月26日,日本学者水野清一在东京出版的《东方学报》第三册特刊发表《关于西汉的墓饰石刻——霍去病墓的石刻》的研究论文。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0月21日,蒋介石携夫人宋美龄,由张学良、杨虎城等陪同,游览茂陵。
1956年,茂陵文管所成立。所址位于茂陵东侧1公里处霍去病墓前。仅有3间瓦房,16件大型石刻。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茂陵、霍去病墓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63年1月11日,兴平市豆马村村民赵振秀在村北土壕起土时,发现西汉珍贵文物铜犀尊,积极交献国家。经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鉴定为国宝级文物。
5月,茂陵文管所陈列室(即两间旧瓦房)整修完毕,16件西汉大型石刻开放展出。
1967年,6月上旬,一伙“0”中的武斗人员抢占霍去病墓作为据点,并扬言“破四旧”,企图砸烂文物,茂陵文管所工作人员坚持说理斗争,保护了文物。
为保护文物安全,文管所在当地群众帮助下,挖深9米,三处面积均为15平方米的地窖,并在石刻周围用土丕砌墙,墙内充填黄土,以保护大型石刻免遭毁坏。
1976年,7月,国家文物局在茂陵文管所召开全国文物保护工作现场会,国家文物局副局长沈竹作重要讲话,茂陵文管所所长介绍“茂陵文管所依靠群众开展文物保护工作”的经验。
1977年,由国家投资,对茂陵文管所进行了整修、扩建。盖起具有汉代建筑风格的文物陈列室一座,长30米,宽10.5米,面积315平方为。
1979年12月,茂陵文管所升格为茂陵博物馆。
1980年,茂陵博物馆自筹资金45000元,修建第二座仿汉建筑风格的文物陈列室。
3月,法国考古学家密特朗参观茂陵博物馆,并将其父1914年拍摄的霍去病墓及墓前石刻照片2幅转交茂陵博物馆收藏。
5月1日下午,兴平市西吴乡豆马村群众在茂陵三号无名冢南60米处平整土地时,发现汉从葬坑一座,茂陵博物馆对该从葬坑进行发掘清理,共发掘出文物236件,其中有国宝级文物两件(鎏金马、竹节熏炉),一级文物37件。
同年,在茂陵博物馆附近16个村及厂矿、机关、学校,先后建立文物保护小组55个,发展文物通讯员269人,形成了一个以茂陵陵区为重点的文物保护网络。
1989年2月19日,武帝陵派出所成立,主要负责茂陵田野文物安全和周围自然村的治安工作。
2月,霍去病墓东西两侧石刻长廊建成。3月1日起,搬迁16件大型石刻艺术品,15日全部就位。
2月8日,茂陵博物馆珍贵文物展览正式对外开放。
4月5日,新修茂陵博物馆至汉武帝陵旅游复线路竣工。
1992年10月,茂陵博物馆仿制品青铜错金犀牛尊,荣获国家旅游局、轻工业部、商业部、纺织工业部及中国旅游购物节组委会联合颁发中国旅游购物旅游商品“天马金奖”。
门票价格:旺季:80淡季:60咨询电话:029-38456140
邮编:713100景区地址:兴平市西吴镇道常村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西汉第七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汉武帝十六岁时登基,为巩固皇权,汉武帝设置中朝,在地方设置刺史,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文化上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先秦以来“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刘彻详细信息++
汉武帝墓被盗,而卫青的墓就在旁边,卫青的墓受影响了吗?
汉武帝刘彻是西汉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没有之一,其文治武功不仅超载了他的祖辈及父辈的文景二帝,甚至超载了开国皇帝刘邦。汉武帝刘彻与秦始皇一样,从即位皇帝的那一年就开始兴建自已的陵墓,秦始皇陵墓修建了39年,汉武帝陵墓则修建了52年。
汉武帝的陵墓叫茂陵,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区与兴平市之间的“五陵原”上,西距兴平市12公里,东距咸阳市15公里,距西安42公里,北面有九骏山,南面有终南山,陵墓所在地是一块风水宝地。汉武帝陵墓所在地之所以叫“五陵原”,是因为这里埋葬了五位西汉皇帝,分别是:汉高祖的长陵、汉惠帝的安陵、汉景帝的阳陵、汉武帝的茂陵、汉昭帝的平陵,故名"五陵原"。不仅如此,陵墓区还埋葬了众多的王公大臣和皇亲国戚,汉武帝的茂陵周边就有李皇后李夫人、卫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磾等人的墓葬,除此之外,茂陵周边还分布着大大小小近400个陪葬墓。
由于西汉崇信厚葬,而且汉武帝的陵墓是西汉所有陵墓中规模最大,装修最豪华,陪葬品最多的陵墓,光是修建汉武帝的陵墓就花了52年,而且每年要花去全国赋税的三分之一去建陵墓,这是一笔非常巨大的耗资,茂陵修建的花费加上其陪葬物品,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据说建成后,给汉武帝陪葬的物品太多,一时茂陵地宫中都装不下,都摆到墓道及外室中来了,也正因为如此,引来了无数的盗墓贼挺而走险,关于汉武帝陵墓有记载的被盗就达到四次,甚至在西汉时期,就有被盗记录。
第一次被盗发生在汉昭帝时期的公元前84年,汉武帝仅仅去世四年之后,汉武帝陵墓中有两个宝物,分别是玉箱和玉杖,流落到民间 ,被汉武帝生前的身边人发现并上报,最后官府开始追查,发现汉武帝陵墓并无被盗痕迹,此事不了了之。第二次被盗发生在汉宣帝时期的公元前64年,据《汉武帝内传》中记载,这次被盗的是经书,有一个叫李友的采药人上山采药,在一山崖的石洞中发现一个金箱子,里面装的都是经书,李友后来上报朝廷,这事后来传到汉宣帝耳中,经查据这些经书,询问汉武帝时期的旧人,得知是汉武帝的陪葬物品,但又查不出来怎么被盗的,成为谜团。
第三次被盗发生在公元25年9月,王莽死后的短暂乱世中,当时的起义军赤眉军击败更始军进入长安,因粮草、经费匮乏而大肆抢掠,随后想出了盗墓的主意,赤眉军用了两三个月时间,打开了茂陵大门,**茂陵中的陪葬品,三十万赤眉军几乎搬了几十天,但茂陵中的陪葬品仍然没有搬完。第四次被盗是发生在唐僖宗时期的公元880年,当时的黄巢起义军进入长安,再次盗掘茂陵,抢走大量金银玉器。
当然了,这些只是史书上有记载的被盗,没有记载的盗墓行为那就更多了,不光乱世时,盗墓贼会大量光顾,就连和平时期,也有盗墓贼去**皇陵。卫青墓位于今陕西省兴平市南位镇道常村西北,在茂陵东北1000米处,卫青墓的东侧是霍去病墓,卫青作为汉武帝时期最有名望的大将军大司马,死后被汉武帝安排在茂陵附近陪葬。
汉武帝的茂陵被盗,也导致周边一些陪葬的王公大臣及皇亲国戚的墓地被盗,但从现在掌握的情况来看,卫青墓似乎没有被盗。首先在“五陵原”地区,皇帝的陵墓才是主要目标,而周边陪葬的王公大臣、皇亲贵戚的墓只是次要目标,皇帝的陵墓被盗完了,才会考虑这些陪葬墓地。
其次,卫青生前为人低调,死后的墓地也并不豪华,甚至连旁边的霍去病墓地也比卫青墓豪华气派的多,就算真有盗贼来到卫青墓地处,也会优先考虑**霍去病的墓地,除了卫青墓地低调外,历史上的卫青也是一个非常简单朴的人,他生前没有多少有钱的宝物陪葬,就连死后陪葬的物品也大多是汉武帝所赐。
最后据说卫青墓地顶部有两个尖顶,名为庐山冢,也让盗墓贼不知道卫青墓地到底在哪个尖顶之下,不好下手。后来时间久远,墓地早已失去原来面貌,也增加了盗墓的难度。
汉武大帝刘彻陵墓
汉武帝陵---茂陵,位于陕西省兴平市东9公里的渭北原上。公元前 2 39年开始建陵,工期历时53年。“陵封土高46.5米,顶端东西长39.25 米,南北宽40.6米,底边长东边343米,西边238米,南边239米,北边243米;总占地面积56878平方米。整个陵园园区占地合60万平方米以上。”陵区有霍去病、卫青、霍光、李夫人、平阳公主等近30座陪葬墓。汉武皇帝(汉武帝)名刘彻,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代孙。公元 2 40年,年仅 2 6岁的刘彻即位称帝,在位长达54年。汉武帝亲政后,锐意进取,励精图治,广聚人才,文治武功,把国家推到一个强盛时代,真正建立了一个多民族统一和疆域辽阔的强大中国。史学家称,汉武帝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执政时期最长、建树最多、业绩最丰,留下的历史文化财富最为厚重和珍贵的政治家之一。甚至称汉武帝是“一代伟人”和“千古名君”。在当政是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霍去病墓资料霍去病是汉武帝最爱的青年将领, 2 8岁开始率军出征,先后六次大获全胜,无一败绩;被封为大司马大将军,公元前 2 2 7年英年早逝,年仅24岁。霍去病墓占地6600多平方米,南北长 2 0 2 .5米,南面宽56.7米,背面宽58.4 米,冢高 2 8.38米,“冢像祁连山”。是第一个安葬在茂陵园区,最靠近汉武帝陵的陵墓。
好了,关于“汉武帝的墓在哪里”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汉武帝的墓在哪里”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