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常识网首页
  2. 教育

年关将近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年关?由来是什么呢?)

古诗十九首作者:郭茂倩行行重行行原文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①。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②。道路阻且长③,会面安可知④?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⑤。相去日已远,衣带日...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尽力为大家解答关于年关将近是什么意思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关于年关将近是什么意思的话题,我们开始讲解吧。

年关将近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年关?由来是什么呢?)

年关将近是什么意思

古诗十九首

作者:郭茂倩

行行重行行

原文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①。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②。

道路阻且长③,会面安可知④?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⑤。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⑥。

浮云蔽白日⑦,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⑧,岁月忽已晚⑨。

弃捐勿复道⑩,努力加餐饭。

注释

①生别离:古代流行的成语,犹言“永别离”。所谓“生别离”,并非指人生一般的别离,而是有别后难以再聚的含义,所以下面说“会面安可知”。生,硬的意思。②涯:边的意思。③阻:指道路上的障碍。长:指道路间的距离很远。④知:一作“期”,义同。⑤“胡马”两句:这两句用比喻来代替抒情,“胡马”、“越鸟”尚且如此,难道“游子”就不思念故乡吗?依,一作“嘶”,依恋的意思。“胡马”产于北地,“越鸟”来自南方。⑥“相去”两句:上句谓别离之久,下句言思念之深。久别思深,人一天天地瘦下去,衣带自然也就一天天地感到松弛了。远,指时间而言。日,日益,一天又一天,渐渐的意思。⑦浮云蔽白日:我国古代封建社会里,君臣之间的关系和夫妇之间的关系在观念上是统一的。“浮云”是设想丈夫另有新欢,象征彼此间情感的障碍。⑧思君令人老:这句是承前“衣带日已缓”而说的。老,并不是说年龄的老大,而是指心情的忧伤、形体的消瘦、仪容的憔悴。⑨岁月:指眼前的时间。忽已晚:言流转之速,当做“年关将近”理解更合适些。⑩弃捐勿复道:这句意思是:不管自己如何申诉相思之苦,所思念的人不会因此而归来,那么说来说去有什么必要呢?“弃”和“捐”同义,犹言丢下。勿复道,不必再说。加餐饭:是当时习用的一种最亲切的安慰别人的成语。

译文

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地走,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

从此你我之间相距千万里,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

路途那样艰险又那样遥远,要见面可知道是什么时候?

北马南来仍然依恋着北风,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

彼此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久,衣服越发宽大人越发消瘦。

飘荡游云遮住了太阳,他乡的游子不想回还。

只因为想你使我都变老了,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关。

还有许多心里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

青青河畔草

原文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①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②。

娥娥红粉妆③,纤纤出素手④。

昔为倡家女⑤,今为荡子妇⑥。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注释

①盈:同“赢”。《广雅·释诂》曰:“赢赢,容也。”就是仪态万方的意思。②牖:窗的一种,用木条横直制成,又名“交窗”。“窗”和“牖”本义有区别:在屋上的叫做“窗”,在墙上的叫做“牖”。③娥娥:形容容貌的美好。红粉妆:指艳丽的妆饰。红粉,原为妇女化妆品的一种。④纤纤:细也,手的形状。素:白也,手的肤色。⑤倡家女:犹言“歌伎”。倡,凡是以歌唱为业的艺人就叫做“倡”。倡家,即后世所谓“乐籍”。⑥荡子:指长期漫游四方不归乡土的人,与“游子”义近而有别。

译文

河边青青的草地,园里茂盛的柳树。

在楼上那位仪态优美的女子站在窗前,洁白的肌肤可比明月。

她打扮得漂漂亮亮,伸出纤细的手指。

从前她曾是青楼女子,而今成了喜欢在外游荡的人的妻子。

在外游荡的丈夫还没回来,在这空荡荡的屋子里,实在是难以独自忍受一个人的寂寞,怎堪独守!

青青陵上柏

原文

青青陵上柏①,磊磊涧中石②。

人生③天地间,忽如远行客④。

斗酒⑤相娱乐,聊厚不为薄⑥。

驱车策驽马⑦,游戏宛与洛⑧。

洛中何郁郁⑨,冠带自相索⑩。

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

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注释

①青青:本意为蓝色,引申为深绿色,这里的“青青”,犹言长青青,是说草木茂盛的意思。②磊:众石也,即石头多。会意字,从三石。③生:生长,生活。④忽:本义为不重视、忽略,此处指快的意思。远行客:在此有比喻人生的短暂如寄于天地的过客的意思。客,表示与家室房屋有关,本义为寄居、旅居、住在异国他乡。⑤斗酒:指少量的酒。⑥薄:指酒味淡而少。⑦驽马:本义为劣马,走不快的马。亦作形容词,比喻才能低劣。⑧宛:南阳古称宛,位于河南西南部,与湖北、陕西接壤,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之北而得名。洛:洛阳的简称。⑨郁郁:盛貌,形容洛中繁华热闹的气象。⑩冠带自相索:这句说贵人只和贵人来往,不理别人。冠带,官爵的标志,用以区别于平民,此作贵人的代称。索,求也。衢:四达之道,即大街。夹巷:央在长衢两旁的小巷。第:本写作“弟”。本义为次第、次序,此指大官的住宅。两宫:指洛阳城内的南北两宫。阙:古代宫殿、祠庙或陵墓前的高台,通常左右各一,台上起楼观,二阙之间有道路。亦为宫门的代称。极宴:穷极宴会。戚:忧思也。迫:逼近。

译文

荒凉的山陵墓地上生长的柏树,是那么青绿葱翠、郁郁苍苍,山涧溪流里日夜被流水冲刷的石头,那样错落有致、聚敛成堆。

人生长存活在茫茫天地之间,就好比是从不知名的远处飘来的一个匆匆过客,碌碌无为的一生也就只是那么一个瞬间。

区区斗酒足以彼此相慰,娱乐心意,酒淡菜少却也不觉寒酸,在我的眼中还胜过豪华的宴席。

驾起破车扬鞭驱赶着劣马,我们照样在宛洛之间徜徉游戏,阅尽繁华。

洛阳城里是多么的热闹,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达官贵人彼此相互探访不与圈外人士来往。

通达的大路两边夹杂着或宽或窄的小巷穿插其间,这些巷子口大路边,随处可见王侯贵族的朱门大院豪华宅第。

据南坐北有两个帝王的宫殿,隔着繁华热闹的城市街区遥相对望,两宫的望楼角阁巍峨耸立,看上去高达百尺有余。

达官贵人们豪奢饮宴,尽情享乐,但是却个个看上去都像是忧愁满面欢颜难展,不知被什么所驱使逼迫。

西北有高楼

原文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①,阿阁三重阶②。

上有弦歌③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④。

清商⑤随风发,中曲正徘徊⑥。

一弹再三叹⑦,慷慨有余哀⑧。

不惜歌者苦⑨,但伤知音⑩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注释

①交疏:一横一直的窗格子,指窗的制造的精致。结绮:张挂着绮制的帘幕,指窗的装饰的华美。结,张挂。绮,有花纹的丝织品。②阿阁:阁有四阿,叫做“阿阁”,指屋极四面有曲檐,是古代最考究的宫殿式的建筑。三重阶:指台。楼在台上。③弦歌:就是弹唱。④杞(qǐ)梁妻:齐国杞梁的妻子。杞梁战死,其妻孤苦无依,枕尸痛哭,其遭遇极人世之至悲。⑤清商:乐曲名。⑥徘徊:来往行走,不能前进的样子。这里借以形容曲调的往复萦回。⑦一弹:指奏完一曲弦歌。再三叹:指歌词里复沓的曲句和乐调的泛声,就是上句所说的“徘徊”。⑧余哀:指作者悲哀的情绪,对别人的感染,不随乐曲的终止而终止。⑨苦:指曲调的哀怨缠绵,也借以渲染歌者的内心忧伤。⑩知音:指不仅精通音律,而是通过音律能够进一步体会到音乐的内在含义,奏乐者的心情。这种情感生活在共同时代环境里的人应该能够体会得到,而知音难遇,所以说“但伤”。双鸿鹄:指听歌者和歌者。

译文那西北方有一座高楼矗立眼前,堂皇高耸恰似与浮云齐高。

高楼镂着花纹的木条,交错成绮文的窗格,四周是高翘的阁檐,阶梯有层叠三重。

楼上飘下了弦歌之声,那音响是何其的悲哀!

谁能弹此曲,是那悲夫为齐君战死,悲恸之声竟使杞之都城为之倾颓的女子。

商声清切而悲伤,随风飘飘多凄凉!这悲弦奏到“中曲”,便渐渐舒徐迟荡回旋。

那琴韵和“叹”息声中,抚琴堕泪的佳人慷慨哀痛的声息不已。

不叹惜铮铮琴声倾诉声里的痛苦,更悲痛的是对那知音人儿的深情呼唤。

愿我们化作心心相印的鸿鹄,从此结伴高飞,去遨游那无限广阔的蓝天白云!

冉冉孤生竹

原文

冉冉孤生竹①,结根泰山阿②。

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③。

兔丝生有时④,夫妇会有宜⑤。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⑥。

思君令人老⑦,轩车⑧来何迟!

伤彼蕙兰花⑨,含英⑩扬光辉。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

注释

①冉:本义为毛柔弱下垂的样子,这里引申为柔弱下垂貌。孤生竹:犹言野生竹。孤,独。②阿:本义指大的山陵、大的土山,这里指曲处。③女萝:地衣类植物,依附他物生长,但不能为他物所依附。④生有时:是说草木有繁盛即有枯萎,以喻人生有少壮即有衰老。时,本义指季度、季节。⑤会:聚会,指夫妇的同居。宜:犹言适当的时间。⑥“千里”两句:上句说离家远嫁,结婚不容易,是回想过去;下句说婚后远别,久别,是现在的悲哀。悠悠,远也。⑦老:五十至七十岁为老。这位女子正是青春时期,此处是极言相思之苦,并非她真的老去。⑧轩车:是有屏蔽的车。古代大夫以上乘“轩车”。这位女子的丈夫婚后远行,当然是为了寻求功名富贵,“轩车”是她的想象,并非实指。⑨伤彼:也就是自伤。蕙兰花:女子自比。⑩含英:指即将盛开的花朵,比喻人的青春活力正在旺盛的时期。含,没有完全发舒。英,花瓣。贱妾:女子自谓。

译文

我好像那荒野里孤生的野竹,希望能在大山谷里找到依靠的伴侣。

你我相亲新婚时你远赴他乡,犹如菟丝附女萝我仍孤独而无依靠。

菟丝有繁盛也有枯萎的时候,夫妻也应该会要有两相厮守的时宜。

我远离家乡千里来与你结婚,正是新婚恩爱时你却离我远赴他乡。

相思苦岁月催人老青春有限,多么盼望夫君功成名就早日归来。

我自喻是朴素纯情的蕙兰花,正是含苞待放楚楚怜人盼君早采撷。

怕过了时节你还不归来采撷,那秋雨飒风中将随着秋草般的凋谢。

你信守高节而爱情坚贞不渝,那我就只有守着相思苦苦地等着你。

涉江采芙蓉

原文

涉江采芙蓉①,兰泽多芳草②。

采之欲遗③谁?所思在远道④。

还顾望旧乡⑤,长路漫浩浩⑥。

同心⑦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注释

①芙蓉:莲花的别名,亦作“夫容”,又名“芙蕖”,或称“菡萏”。②兰泽:生长着兰草的泽。③遗:赠予。④所思:指所思念的人。⑤旧乡:故乡。⑥漫浩浩:犹言漫漫浩浩,这里用以形容路途的广宽无边。⑦同心:古代常用的成词,一般习用于男女间的爱情关系,这里是说夫妇情感的融洽。这句里的“同心”,与“离居”为对称词。

译文

踏过江水去采莲花,到兰草生长的沼泽地采兰花。

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在故乡的爱妻。

回想起故乡的爱妻,却又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漂流异乡两地相思,怀念爱妻愁苦忧伤以至终老。

迢迢牵牛星

原文

迢迢①牵牛星,皎皎河汉女②。

纤纤擢③素手,札札弄机杼④。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⑤。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⑥?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⑦。

注释

①迢迢:远也。迢,遥远,或高貌、高峻貌。②皎皎:明也。河汉:就是银河。女:织女星的简称,天琴座的主星,在银河北,和牵牛星相对。③擢:本义为抽引、拉拔,这里引申为“举”的意思。④札札:使用机杼时的响声。机杼:为织机的总称。机,织机上转轴的机件。杼,织机上持纬线的机件。⑤零如雨:形容涕泪纵横的样子。零,落也。⑥几许:犹言几何,谓距离之近。⑦脉脉:相视貌。一本作“默默”。

译文

那遥远而亮洁的牵牛星,那皎洁而遥远的织女星。

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札地响个不停。

因为相思而整天也织不出什么花样,她哭泣的泪水零落如雨。

只隔了道清清浅浅的银河,两相界离相去也没有多远。

相隔在清清浅浅的银河两边,含情脉脉相视无言地痴痴凝望。

生年不满百

原文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①。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②!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③?

愚者爱惜费④,但为后世嗤⑤。

仙人王子乔⑥,难可与等期⑦。

注释

①千岁忧:指很深的忧虑。千岁,多年,时间很长。②秉烛游:犹言作长夜之游。秉,本义为禾把、禾束;亦可引申为动词,意为手拿着、手持。③来兹:就是来年。④费:费用,指钱财。⑤嗤:讥笑、嘲笑,此处指轻蔑的笑。⑥王子乔:古代传说中的仙人。⑦期:本义为约会、约定。这里引申为等待,指成仙之事不是一般人所能期待的。

译文

人生只有短短的数十载岁月,却常常怀有着千年的忧愁。

及时行乐却怨白昼短夜晚长,那为何不执火烛夜晚游乐。

韶光易逝太匆匆,行乐要及时,时不我予又怎可等到来年。

愚笨的人锱铢必计吝啬守财,逝世两手空空被后人嗤笑。

世间哪有像王子乔驾鹤升天,难以期待那种日子的到来。

回车驾言迈

原文

回车驾言迈①,悠悠涉长道②。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③。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④?

盛衰各有时⑤,立身苦不早⑥。

人生非金石⑦,岂能长寿考⑧?

奄忽随物化⑨,荣名⑩以为宝。

注释

①回:转也。言:语助词。迈:远行也。②悠悠:远而未至之貌。涉长道:犹言“历长道”。涉,本义是徒步过水;引申之,凡渡水都叫“涉”;再引申之,则不限于涉水。③茫茫:广大而无边际的样子。这里用以形容“东风摇百草”的客观景象。④无故物:承“东风摇百草”而言。焉得不速老:是由眼前事物而产生的一种联想,草很容易由荣而枯,人又何尝不很快地由少而老呢?故,旧也。⑤各有时:犹言“各有其时”,是兼指百草和人生而说的。“时”的短长虽各有不同,但在这一定时间内,有盛必有衰,而且是由盛而衰的。⑥立身:犹言树立一生的事业基础。早:指盛时。⑦人生非金石:此句言生命的脆弱。金,言其坚。石,言其固。⑧寿考:犹言老寿。考,老也。即使老寿,也有尽期,不能长久下去。⑨奄忽:急遽也。随物化:犹言“随物而化”,指死亡。⑩荣名:指荣禄和声名。

译文

转回车子驾驶向远方,遥远的路途跋涉难以到达。

一路上四野广大而无边际,春风吹摇枯萎的野草。

眼前一切都是陌生无故物,像草之荣生,人又何尝不很快地由少而老呢?

百草和人生的短长虽各有不同,但由盛而衰皆相同,既然如此处世立业就必须及时把握。

人不如金石般的坚固,人的生命是脆弱的,即使长寿也有尽期,岂能长久下去。

生命很快而急遽地衰老死亡,应立刻进取获得声名与荣禄。

原文

今日良宴会①,欢乐难具陈②。

弹筝奋逸响③,新声妙入神④。

令德唱高言⑤,识曲听其真⑥。

齐心同所愿⑦,含意俱未申⑧。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⑨。

何不策高足⑩,先据要路津?

无为守贫贱,轲常苦辛。

译文

今天这么好的宴会真是美极了,这种欢乐的场面简直说不完。

这场弹筝的声调多么的飘逸,这是最时髦的乐曲出神又妙化。

有美德的人通过乐曲发表高论,懂得音乐者便能听出其真意。

音乐的真意是大家的共同心愿,只是谁都不愿意真诚说出来。

人生像寄旅一样只有一世犹如尘土,刹那间便被那疾风吹散。

为什么不想办法捷足先登,先高居要位而安乐享富贵荣华呢?

不要因贫贱而常忧愁失意,不要因不得志而辛苦地煎熬自己。

庭中有奇树

原文

庭中有奇树①,绿叶发华滋②。

攀条折其荣③,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④怀袖,路远莫致之⑤。

此物何足贵⑥,但感别经时。

译文

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

我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凛凛岁云暮

原文

凛凛岁云暮①,蝼蛄夕鸣悲②,

凉风率已厉③,游子寒无衣。

锦衾遗洛浦,同袍与我违。

独宿累长夜,梦想见容辉④。

良人惟古欢⑤,枉驾惠前绥⑥,

愿得常巧笑⑦,携手同车归。

既来不须臾⑧,又不处重闱⑨;

亮无晨风翼⑩,焉能凌风飞?

眄睐以适意,引领遥相睎。

徙倚怀感伤,垂涕沾双扉。

译文

寒冷的岁末,百虫非死即藏,那蝼蛄彻夜鸣叫而悲声不断。

冷风皆已吹得凛厉刺人,遥想那游子居旅外地而无寒衣。

结婚定情后不久,良人便经商求仕远离家乡。

独宿而长夜漫漫,梦想见到亲爱的容颜。

梦中的夫君还是殷殷眷恋着往日的欢爱,梦中见到他依稀还是初来迎娶的样子。

但愿此后长远过着欢乐的日子,生生世世携手共度此生。

好梦不长,良人归来既没有停留多久,更未在深闺中同自己亲热一番,一刹那便失其所在。

只恨自己没有晨风一样的双翼,不能凌风飞去,飞到良人的身边。

在无可奈何的心情中,只有伸长脖子远望寄意,聊以自遣。

只有依门而倚立,低回而无所见,内心的感伤,不禁得垂泪而流满双颊了。

驱车上东门

原文

驱车上东门①,遥望郭北墓②。

白杨何萧萧③,松柏夹广路④。

下有陈死人⑤,杳杳即长暮⑥。

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⑦。

浩浩阴阳移⑧,年命如朝露⑨。

人生忽如寄⑩,寿无金石固。

万岁更相迭,圣贤莫能度。

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译文

驱车出了上东门,回头遥望城北,看见邙山墓地。

邙山墓地的白杨树,长风摇荡着枝条,万叶翻动发出萧萧的声响,松柏树长满墓路的两边。

陵墓的下面,是早已死去的先人,人死去就像堕入漫漫长夜。

寄身于永恒的黑暗中,沉睡于黄泉之下,千年万年,再也无法醒来。

春夏秋冬,流转无穷,而人的一生,却像早晨的露水,太阳一晒就消失了。

人生好像旅客寄宿,匆匆一夜,就走出店门,一去不返。人的寿命,并不像金子石头那样坚牢,经不起多少跌撞。

岁去年来,千岁万岁,往复不已;即便是圣人贤人,也无法超越,长生不老。

神仙是不死的,然而服药求神仙,又常常被药毒死贻误此生。

还不如喝点好酒,穿些好衣服,只图眼前快活吧!

去者日以疏

原文

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①。

出郭门②直视,但见丘与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③。

白杨④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思还故里闾⑤,欲归道无因⑥。

译文

死去的人岁月长了,印象不免由模糊而转为空虚、幻灭。新生下来的一辈,原来自己不熟悉他们,可经过一次次接触,就会印象加深而更加亲切。

走出郭门,看到遍野古墓,油然怆恻,萌起了生死存亡之痛。

他们的墓被平成耕地了,墓边的松柏也被摧毁而化为禾薪。

白杨为劲风所吹,发出萧萧的哀鸣,肃杀的秋意愁煞了人们的心。

人生如寄,岁月消逝得如此迅速,长期在外的游子,怎不触目惊心。只有及早返回故乡,以期享受乱离中的骨肉团圆之乐。

想要归返故里,寻找过去的亲情,就是这个原因了。

明月皎夜光

原文

明月皎夜光①,促织鸣东壁②。

玉衡指孟冬③,众星何历历④。

白露沾野草⑤,时节忽复易⑥。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⑦,高举振六翮⑧。

不念携手好⑨,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⑩。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译文

皎洁的明月照亮了仲秋的夜色,在东壁的蟋蟀低吟清唱着。

夜空北斗横转,那由玉衡、开阳、摇光三星组成的斗杓,正指向天象十二方位中的孟冬,闪烁的星辰,更如镶嵌天幕的明珠,把仲秋的夜空辉映得一片璀璨!

深秋,朦胧的草叶上,竟已沾满晶莹的露珠,深秋已在不知不觉中到来。时光之流转有多疾速啊!

而从那枝叶婆娑的树影间,又听到了断续的秋蝉流鸣。怪不得往日的鸿雁(玄鸟)都不见了,原来已是秋雁南归的时节了。

京华求官的蹉跎岁月中,携手同游的同门好友,先就举翅高飞,腾达青云了。

今却成了相见不相识的陌路人。在平步青云之际,把我留置身后而不屑一顾了!

遥望星空那“箕星”、“斗星”、“牵牛”的星座,它们既不能颠扬、斟酌和拉车,为什么还要取这样的名称。

想到当年友人怎样信誓旦旦,声称著同门之谊的“坚如磐石”;而今“同门”虚名犹存,磐石友情安在?叹息和感慨世态炎凉、虚名又有何用呢?

东城高且长

原文

东城高且长,逶迤①自相属。

回风动地起②,秋草萋已绿③。

四时更变化④,岁暮一何速!

晨风怀苦心⑤,蟋蟀伤局促⑥。

荡涤放情志⑦,何为自结束⑧?

燕赵⑨多佳人,美者颜如玉⑩。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

驰情整中带,沉吟聊踯躅。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译文洛阳城东面高高的城墙,曲折绵长,从鳞次栉比的楼宇、房舍外绕过一圈,又回到原处。

转眼又有秋风在大地上激荡而起,空旷地方自下而上吹起的旋风,犹如动地般地吹起,使往昔葱绿的草野霎时变得凄凄苍苍。

四季轮回,转眼一年又过去了!

在怅然失意的心境中,就是听那天地间的鸟啭虫鸣,也会让人苦闷。晨风在风中苦涩地啼叫,蟋蟀也因寒秋降临而伤心哀鸣。不但是人生,自然界的一切生命,都感到了时光的流逝与短暂。

何不早些涤除烦忧,放开情怀,去寻求生活的乐趣呢!

那燕赵之地本来就有很多的美女,美女容颜如玉般的洁白秀美。

穿着罗裳薄衣随风飘逸拂动,仪态雍容端坐正习练着清商之曲。

因为琴瑟之柱调得太紧促,那琴间竟似骤雨急风,听来分外悲婉动人。

体味曲中的含义,手在弄着衣带,无以自遣怅惘的心情,沉吟之余双足为之踯躅不前。

被佳人深沉的音响感动,心里遥想着与佳人成为“双飞燕”,衔泥筑巢永结爱侣。

孟冬寒气至

原文

孟冬①寒气至,北风何惨栗②。

愁多知夜长③,仰观众星列④。

三五⑤明月满,四五詹兔缺⑥。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⑦。

上言长相思⑧,下言久离别⑨。

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⑩。

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译文

农历十月,寒气逼人,呼啸而来的北风多么凛冽,一片肃杀之气。

满怀愁思,夜晚更觉漫长,抬头仰望天上罗列的星星。

十五月圆,二十月缺。

有客人从远地来,带给我一封信函。

信中先说他常常想念着我,后面又说已经分离得太久了。

信收藏在怀袖里,至今已过三年字迹仍不曾磨灭。

我一心一意爱着你,只怕你不知道这一切。

客从远方来

原文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①。

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②!

文彩③双鸳鸯,裁为合欢被④。

着⑤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⑥。

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⑦?

译文

客人风尘仆仆,从远方送来了一端织有文彩的素缎。

它从万里之外的夫君处捎来,这丝丝缕缕,该包含着夫君对我的无尽关切和惦念之情!

绮缎上面织有文彩的鸳鸯双栖,我要将它做条温暖的合欢被。

床被内须充实以丝绵,被缘边要以丝缕缀。丝绵再长,终究有穷尽之时,缘结不解,终究有松散之日。

唯有胶和漆,黏合固结,再难分离。那么,就让我与夫君像胶和漆一样投合、固结吧,看谁还能将我们分隔?

明月何皎皎

原文

明月何皎皎①,照我罗床帏②。

忧愁不能寐③,揽衣④起徘徊。

客⑤行虽云乐,不如早旋⑥归。

出户独彷徨⑦,愁思当告⑧谁?

引领还入房⑨,泪下沾裳衣⑩。

译文

明月为何这般的皎洁光亮,照着我这罗制的床帐。

在这个不眠之夜,月光惹动了游子的愁肠。他披衣而起,心事重重地在空房中徘徊。

游子自忖道:外面固然再好,怎比得上家里呢?

在怅惘中,他打开房门走到外面,四下顾望,只见月光满地,夜凉如水。满怀愁绪又向谁倾诉呢?

他神色凄然地回到房里,独自落下泪来。

郭茂倩

郭茂倩(1041年-1099年),字德粲(《宋诗纪事补遗》卷二四),宋代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宋史》卷二九七《郭劝传》)。为莱州通判郭劝之孙,太常博士郭源明之子。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时为河南府法曹参军(《苏魏公集》卷五九《郭君墓志铭》)。编有《乐府诗集》百卷传世,以解题考据精博,为学术界所重视。? 2篇诗文

郊庙歌辞。祀雨师乐章。亚献终献

唐代:包佶

奠既备,献将终。神行令,瑞飞空。?

迎乾德,祈岁功。乘烟燎,俨从风。

郊庙歌辞。享先农乐章。肃和

唐代:佚名

樽彝既列,瑚簋方荐。歌工载登,币礼斯奠。?

肃肃享祀,颙颙缨弁。神之听之,福流寰县。

感怀

唐代:李煜

又见桐花发旧枝,一楼烟雨暮凄凄。?

凭阑惆怅人谁会,不觉潸然泪眼低。?

层城无复见娇姿,佳节缠哀不自持。?

空有当年旧烟月,芙蓉城上哭蛾眉。

冬至大如年,数九过寒冬是什么意思

"冬至大如年"是说年关将近,余日不多,表示冬至的重要性,仅次于过年。

"数九过寒冬"是中国民间谚语,意思是从数九开始就真正的进入一年中最冷的寒冬了。

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过了冬至以后,白天逐渐变长。冬至也是“数九”严寒天气的第一天,“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说的是冬至过后90天,春天就会到来。

古人在冬至这天会祈福,祈求疫疾消除,饥荒减少。“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古代在这天会放假休息。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文人墨客会相约九人饮酒,席上用九碟九碗,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冬至迎来最寒冷的天气,要注意防寒保暖,以防感冒等呼吸道和心脑血管疾病。“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按照中国人的习惯,此时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冬至前后是人们开始进补的最好时间。

《行行重行行》原文及翻译

《行行重行行》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第一首,是汉末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

《行行重行行》原文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行行重行行》翻译

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地走,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

从此你我之间相距千万里,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

路途那样艰险又那样遥远,要见面可知道是什么时候?

北马南来仍然依恋着北风,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

彼此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久,衣服越发宽大人越发消瘦。

飘荡的游云遮住了那太阳,他乡的游子却并不想回还。

因想你使我变的忧伤消瘦,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关。

还有许多心里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

《行行重行行》注释

⑴重:又。这句是说行而不止。

⑵生别离:古代流行的成语,犹言“永别离”。生,硬的意思。

⑶相去:相距,相离。

⑷涯:边际。

⑸阻:指道路上的障碍。长:指道路间的距离很远。

⑹安:怎么,哪里。知:一作“期”。

⑺胡马:北方所产的马。依:依恋的意思。一作“嘶”。

⑻越鸟:南方所产的鸟。

⑼日:一天又一天,渐渐的意思。已:同“以”。远:久。

⑽缓:宽松。这句意思是说,人因相思而躯体一天天消瘦。

⑾白日:原是隐喻君王的,这里喻指未归的丈夫。

⑿顾:顾恋、思念。反:同“返”,返回,回家。

⒀老:这里指形体的消瘦,仪容的憔悴。

⒁岁月:指眼前的时间。忽已晚:流转迅速,指年关将近。

⒂弃捐:抛弃,丢开。复:再。道:谈说。

⒃加餐饭:当时习用的一种亲切的安慰别人的成语。

《行行重行行》赏析

此诗首句五字,连叠四个“行”字,仅以一“重”字绾结。“行行”言其远,“重行行”言其极远,兼有久远之意,翻进一层,不仅指空间,也指时间。于是,复沓的声调,迟缓的节奏,疲惫的步伐,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痛苦伤感的氛围,立即笼罩全诗。“与君生别离”,这是思妇“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的回忆,更是相思之情再也压抑不住发出的直白的呼喊。诗中的“君”,当指女主人公的丈夫,即远行未归的游子。

与君一别,音讯茫然:“相去万余里”。相隔万里,思妇以君行处为天涯;游子离家万里,以故乡与思妇为天涯,所谓“各在天一涯”也。“道路阻且长”承上句而来,“阻”承“天一涯”,指路途坎坷曲折;“长”承“万余里”,指路途遥远,关山迢递。因此,“会面安可知”!当时战争频仍,社会动乱,加上交通不便,生离犹如死别,当然也就相见无期。

然而,别离愈久,会面愈难,相思愈烈。诗人在极度思念中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凡物都有眷恋乡土的本性:“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这是当时习用的比喻,借喻眷恋故乡的.意思。飞禽走兽尚且如此,更不用说人了。这两句用比兴手法,突如其来,效果远比直说更强烈感人。表面上喻远行君子,说明物尚有情,人岂无思的道理,同时兼暗喻思妇对远行君子深婉的恋情和热烈的相思——胡马在北风中嘶鸣了,越鸟在朝南的枝头上筑巢了,游子啊,你还不归来啊!“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自别后,我容颜憔悴,首如飞蓬,自别后,我日渐消瘦,衣带宽松,游子啊,你还不归来啊!正是这种心灵上无声的呼唤,才越过千百年,赢得了后人的旷世同情和深深的惋叹。

至此,诗中已出现了两次“相去”。第一次与“万余里”组合,指两地相距之远;第二次与“日已远”组合,指夫妻别离时间之长。相隔万里,日复一日,是忘记了当初旦旦誓约,还是为他乡女子所迷惑?正如浮云遮住了白日,使明净的心灵蒙上了一片云翳。“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这使女主人公忽然陷入深深的苦痛和彷惶之中。诗人通过由思念引起的猜测疑虑心理“反言之”,思妇的相思之情才愈显刻骨,愈显深婉含蓄,意味不尽。

猜测、怀疑,当然毫无结果;极度相思,只能使形容枯槁。这就是“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老”,并非实指年龄,而指消瘦的体貌和忧伤的心情,是说心身憔悴,有似衰老而已。“晚”,指行人未归,岁月已晚,表明春秋忽代谢,相思又一年,暗喻女主人公青春易逝,坐愁红颜老的迟暮之感。

坐愁相思了无益。与其憔悴自弃,不如努力加餐,保重身体,留得青春容光,以待来日相会。故诗最后说:“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至此,诗人以期待和聊以自 慰的口吻,结束了她相思离乱的歌唱。

诗中淳朴清新的民歌风格,内在节奏上重叠反复的形式,同一相思别离用或显、或寓、或直、或曲、或托物比兴的方法层层深入,“若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话”式单纯优美的语言,正是这首诗具有永恒艺术魅力的所在。而首叙初别之情——次叙路远会难——再叙相思之苦——末以宽慰期待作结。离合奇正,现转换变化之妙。不迫不露、句意平远的艺术风格,表现出东方女性热恋相思的心理特点。

什么是年关?由来是什么呢?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

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

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

"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

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

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相关传说:熬年的传说和万年创建历法说

推荐于 2016-04-29

查看全部3个回答

灯饰灯笼 厂家生产 品质可靠

值得一看的灯笼相关信息推荐

姹紫嫣红-位于广东省中山市横栏镇,是一家集LED灯笼,LED中国结,等研发,生产,销售,工程安装为一体的传统亮化景观灯制造企业。

czyhled.com广告

元旦灯笼价低同行20%元旦灯笼发货快 工期短

关注灯笼的人也在看

元旦灯笼「艺铭灯笼」优势①:不能再降的价格。②:灯笼品牌厂家。③元旦灯笼TOP前三,④:货源足,发货迅速!元旦灯笼

ymdlc.com广告

什么是年关?由来是什么呢?

专家1对1在线解答问题

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

极速提问

最美的花火 正在咨询一个情感问题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送老年人的礼物排行榜北京BTV全民健康学院磷虾油

2020年韩国销售481万盒,全民健康学院医生推荐,56%高磷脂清洁血管改善三高,5倍Omega3吸收率,下单立减50元!

广告2021-03-12

年的来历是什么

十万个冷知识

382赞·1播放

年的来历年的来历是什么

“年”字最早的写法是一个人背负成熟的禾的形象,表示庄稼成熟,即“年成”。古时候所谓的“年成”指的就是这个。因此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岁一熟,所以“年”与岁在日期数量上有相同周期了。上古的中原地区和藏族都是过年,后来变成了过岁(说法还是讲“过年”)。 年在古代汉民族传说中是消灭了凶猛怪兽夕的神仙。夕在腊月三十的晚上来伤害人,神仙年与人们齐心协力,通过放鞭炮赶走了”夕“。人们为了纪念年的功绩,把三十那天叫“除夕”,即除掉了猛兽夕,为了纪念“年”,把初一称为过年。(引证:上海美术**制片厂,《除夕的故事》,并非现在错误版本,“夕”是怪兽) 年,会意兼形声字。甲骨文的“年”字,上部是一束穗子向下垂的禾谷的象形,下部是一个弯着腰、臂向下伸的人的象形,二者合起来像人负禾之形,表示丰收、收获等义,“人”也兼表声。金文中“年”字的形状跟甲骨文中的很相似,只是下垂的谷穗更明显,人的腰也更弯,稍微有点变化的是人与禾连在一起。发展到小篆阶段,篆文整齐化,“年”下部的“人”讹变为“千”,“年”由此转化为形声字,禾形,千声。其隶书字形,“禾”最后两笔以及“千”的第一笔,都变成了直线。隶变后楷书写作“秊”。俗作“年”。最初“人”头顶着“禾”的样子,彻底消失了。如今规范化,以“年”为正体。

21赞·295浏览2019-01-18

什么是"年""年关"?由来和传说?相关的文学作品?

年就是年兽 只是传说而已,哪部文学作品就不详了 年兽的传说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 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裏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著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裏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 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著红纸,院裏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著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裏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32赞·1,841浏览2016-05-01

年的由来

年是什么?最初的概念“年”是与农作物生长的周期性和人类生产的劳动的周期性相关联的,庄稼获得好收成,百姓们不免要庆祝一番,久而久之,就成了一个节日.所以年是收获的象征,所谓“五谷熟曰年”.另一种传说是:相传在远古时代,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叫“年”,一年四季都在深海里,但逢新旧岁之交,便出来糟踏壮稼,伤害人畜,百姓叫苦连天.有一次它又跑到村庄里为非作歹,被一家门口晾的大红衣服吓跑了.到了另一处,又被灯光吓得抱头鼠窜.于是人们掌握了“年”怕声音、怕红色、怕火光的弱点.每至年末岁首,人们就在家门口贴红联、放鞭炮、挂红灯,院子里烧柴禾、拢旺火,用菜刀剁菜肉,发出声音 把“年”吓得逃回海里,不再危害人畜.久而久之便成了过年的种种习俗.到了大年初一,亲朋好友就互相拜访,祝贺没有受到“年”的伤害,逃过“年”的这一难关,所以“过年”又称“年关”,这也是拜年的由来.

10赞·197浏览2016-06-27

“过年”的由来是什么?

过年的来历 :一 相传很早以前,有个打柴的青年名叫万年,他看到当时的节令很乱,决心把节令定准。一天,他上山砍柴,两眼望着树影,忽然,他从那移动的树影中受到启发。回到家中,他设计了一个专门测日影计天长短的“日晷仪”。可是,当天气出现云阴雾雨时,怎么办呢?后来他又看到崖上的泉水很有节奏地往下滴,便动手做了个五层漏壶,用漏水的方法来计时,慢慢地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重复一次,最短的一天在冬至。 万年带着自制的日晷仪和漏水器去见天子,向天子讲了自己多年测定的结果,说明了冬至点、日月运行的周期。天子听后,感到万年说的有道理,便把万年留下,并在天坛前筑起日晷台、漏水亭。 过了一个时候,天子派节令官阿衡去了解万年的制历情况。万年拿出自己的草历说:“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草木荣枯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阿衡听后很嫉妒:万年把节令定准,就会得到天子的重用……于是,他收买了一个刺客去暗杀万年。 一天中午,当万年到日晷台观日影时,刺客拉弓向万年射去。只听“啊”的一声,万年应声倒下。卫士闻讯赶来,拿住刺客,扭送去见天子。天子得知暗杀万年是阿衡策划的,便将阿衡处以死刑,并亲自去看望万年。万年指着申星说:“现在申星追上了蚕白星,星家复原,子时夜交,旧岁已完,时又逢春。希望天子定个节吧!”“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天子说。从此春节的习俗流传至今。 过年的来历:二 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节日喜庆气氛要持续一个月。正月初一前有祭灶、祭祖等仪式;节中有给儿童压岁钱、亲朋好友拜年等典礼;节后半月又是元宵节,其时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盛况空前,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结束了。 春节习俗:祭灶 扫尘 贴春联、门神 年画 倒贴“福”字 除夕夜 年夜饭(团年饭) 祭祖 守岁 迎春 红包(压岁钱) 新年赠橘 新年放爆竹 拜年 接财神 回娘家 初六送穷 过年的来历:三 关于春节的来历有很多传说,流传最广的是下面的故事: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 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灯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 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 年节古称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 春节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12赞·115浏览2019-09-03

新玩转宝iOS - 学生赚 一个有收获的app

值得一看的学生赚相关信息推荐

appxoo.com广告

网上赚钱的网站

值得一看的网上赚钱相关信息推荐

lp.pinduoduo.com广告

正在加载

评论

20

年关将近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年关?由来是什么呢?)

今天关于“年关将近是什么意思”的讲解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主题,并从我的回答中找到需要的信息。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关注常识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