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GDP和人均收入有什么联系(经济学:人均GDP的提高意味着该国民众就生活幸福吗?)
人均GDP和人均收入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指标。人均GDP是反映按人口计算的全社会新创造的价值,从分配的角度来说,它包括国家收入(也就是各项税收)、企业收入(...
人均GDP的通俗解释的今日更新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它涉及到许多方面。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关于人均GDP的通俗解释的最新动态,希望我的介绍能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帮助。
人均GDP和人均收入有什么联系
人均GDP和人均收入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指标。
人均GDP是反映按人口计算的全社会新创造的价值,从分配的角度来说,它包括国家收入(也就是各项税收)、企业收入(也就是企业利润以及固定资产折旧)和劳动者收入,因此人均GDP的概念要大于人均收入,也就是说,个人收入(包括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只是GDP中的一个构成要素。
举例说明:
2014年,中国人均GDP排名最高的是克拉玛依、鄂尔多斯、阿拉善三个资源型城市,人均GDP分别为22万元、20万元、19万元,大大高于深圳的15.5万元。
其中,克拉玛依产石油,鄂尔多斯产煤炭,阿拉善产煤炭。
克拉玛依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3万元,鄂尔多斯不到4万元,阿拉善不到3万元,均低于深圳。
一个地方的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查看等式发现,人均GDP和人均劳动者报酬,两者并不具有一致性。因为还有“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三个变量。
人均GDP与人均收入不一致或者严重背离,说明经济的循环效率低。
扩展资料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常被认为是衡量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指标。
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状况重要指标,但不适合衡量一个地区或城市的经济状况,因为每个城市的生产总值上缴上级或国家的量都不同,所以在每个城市留下的财富就不一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16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744127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3980元,比上年增长6.1%。?
国家统计局2018年1月5日发布公告,经最终核实,201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现价总量为743585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减少54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与初步核算数一致。
2017年中国GDP总量为827122亿元,首次登上80万亿元的门槛;GDP同比增长6.9%,增速较2016年提高0.2个百分点。这是自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首次加速。
参考资料:
中国人均GDP3300美元是什么意思
中国人均GDP3300美元的意思是: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300元,通俗点就是国内生产总值与中国人口的比值。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国界范围内)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格。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状况重要指标。
2015年4月15日,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406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2014年增长7.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770亿元,同比2014年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60292亿元,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72605亿元,增长7.9%。从环比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3%。
人均GDP的通俗解释是不是平均一个人在这
人均GDP你首先要明白什么是GDP,GDP一般是一个国家一年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格,人均就是除以这个国家的总人口。
一般来说人均GDP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以某地区一定时期国内生产总值(现价)除以同时期平均人口所得出的结果。
例如,2001年,初步统计北京市国内生产总值为28175700万元,年平均户籍人口为1112万人,那么,人均GDP=28175700÷1112≈25338(元)/人,折合成美元(年平均汇率8.276)。
经济学:人均GDP的提高意味着该国民众就生活幸福吗?
人均GDP只是国内生产总值除以人头数的结果,反映了这个国家人均生产能力而已,与幸福度完全没有关系。
我希望从两个明显区别的层面来解释,通俗的说一个层面是生产的东西不能带来相应的幸福感,一个层面是生产的东西被少数人享受,多数人并不幸福。
层次1:人均GDP高可能是大量的投资拉动的,可大量投资却带来了大量产能过剩或者浪费,国家体制因素导致资源配置能力太弱,生产的东西多,建的铁路多,但老百姓用不着。
层次2:GDP的多寡只能说明蛋糕大小,而民众的生活的幸福感需要公平的切蛋糕作为前提,在民众幸福感明显很低的剥削社会里,人均GDP也未必低。
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均Gdp是指纯收入还是毛收入
由国内生产总值GDP减去折旧(投入的固定资本在一年内的消耗)就得到国内生产净值NDP,也就是国民收入,然后再从中减去税收和企业净储蓄(通俗说就是企业赚的实际利润),加上转移支付(政府无偿提供的各种社会保障),就得到总的可支配收入(或者说纯收入)。人均的话,除以人口数即可。
Gross Domestic Product。。第一个单词就是总的,毛的的意思
什么是人均GDP?
GDP计算的是一个地区内生产的产品价值,而GNP则计算一个地区实际获得的收入。 GDP最常见的计算公式是: GDP = 消费 + 投资 + 政府支出 + 出口 - 进口
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核算期内(通常为一年)实现的GDP与该国(或地区)的常住人口相比,就得出人均GDP。
所以您所举的例子比较接近人均GNP。
(黄庭钧 赵竞飞_新华社2002年1月4日/chinese/kuaixun/93608.htm)上海市统计局今天提供的最新统计快报称:2001年,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3.73万元,比2000年增加2700元,继续以人均GDP超过3万元的实力,居全国省级地区之首。按当年汇率折算,上海人均GDP已突破4500美元。
统计显示,2001年,上海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完成49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2%。这也是上海市国内生产总值自1992年起连续10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上海经济正处在加速发展的成长阶段。
人均GDP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经济指标。据介绍,1952年,上海人均GDP只有125美元;经过25年的发展,1977年超过1000美元;接着又用了16年的时间,1993年的人均GDP水平上升到2000美元。而从1993年的人均2000美元到1997年的3000美元,只用了四年时间,实现了上海经济发展历史上的第一次大的跨跃,综合经济实力从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上升为下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2000年,上海人均GDP实现了第二次大的跨跃,超过4000美元,达到4180美元。2001年上海人均GDP又突破4500美元,使上海综合经济实力达到上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上海人均GDP的不断增长变化,映射出上海经济日益加快的发展步伐。
统计还表明,2001年,上海全市GDP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1.7∶47.6∶50.7,第二、第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增长格局进一步巩固。目前,上海第三产业的比重已经接近上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好了,关于“人均GDP的通俗解释”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人均GDP的通俗解释”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