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常识网首页
  2. 科普知识

“一中各表”绝非两岸共识具体是什么情况?(九二共识的内容是什么?)

据香港中评社今天发表“快评”指出,“一中各表”是过去国民党的坚持,但绝对不是两岸的共识,也不是国共两党的共识。大陆过去从未接受“一中各表”,未来更加不可能接受。...

现在,请允许我来为大家解答一些关于一中同表和一中各表是什么意思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关于一中同表和一中各表是什么意思的讨论,我们开始吧。

“一中各表”绝非两岸共识具体是什么情况?(九二共识的内容是什么?)

“一中各表”绝非两岸共识具体是什么情况?

据香港中评社今天发表“快评”指出,“一中各表”是过去国民党的坚持,但绝对不是两岸的共识,也不是国共两党的共识。大陆过去从未接受“一中各表”,未来更加不可能接受。

文章指出,大陆从未接受,也不同意一中各表,更不存在现在改变政策的问题。大陆强调的九二共识,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而不是一中各表,甚至只强调“各表”不讲“一中”的九二共识。一中各表是过去国民党的坚持,但绝对不是两岸的共识,也不是国共两党的共识。

文章表示,无论是两岸之间,还是国共两党之间,都还存在很多分歧,大陆也没有否认这些分歧;大陆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承认两岸同属一个国家,坚决反对“台独”。在这个基础上,国共之间就有共同的政治基础,很多问题都可以在这个基础出协商处理。

针对传出大陆不接受“一中各表”的说法,台湾义守大学副校长表示,“一中各表”是马英九一贯坚持的政策,现在如何要吴敦义把“一中各表”拿掉?当初吴竞选党主席的主轴就是凸显跟洪秀柱的不同;如果吴敦义修改“一中各表”路线,不就发夹弯自打嘴巴?李梁坚还说,他相信吴敦义会透过相关人士去跟大陆沟通延续马英九政策的想法与理由。

一中各表的海协主张

海协成立后,根据国务院台办的授权,坚持以一个中国原则作为两会交往和事务性商谈的基础、从1992年3月至1993年4月,与台湾海基会主要就“海峡两岸公证书使用”、“开办海峡两岸挂号函件遗失查询及补偿业务”两项议题进行商谈。中国公认员协会和中国通信学会邮政专业委员会分别参加这两项商谈。

商谈初始,如何对待一个中国原则,就成为两会交锋和斗争的焦点。海协主张,一个中国原则是两会交往、事务性商谈的基础,两岸交往中产生的具体问题是一个国家内部的特殊事务、应本着一个中国原则,通过协商加以妥善解决。但海基会一方面按照台“陆委会”的要求,表示“没有受权谈一个中国问题”,另一方面又在商谈中提出一些现实存在的问题,例如,在解决两岸公证书使用问题中,海基会主张按照国际标准以驻外使领馆认证的做法来处理大陆公证书在台湾的使用;在开办两岸挂号函件业务问题中,援引国家间通邮的做法,大陆做法亦然。所以这样客观上造成了“两个对等政治实体”的做法,使两项本来单纯的事务性议题复杂化。

事实表明,要进行两岸商谈,首先要确立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没有这样一个共识作为基础,两岸事务性商谈无法进行。因此,在两会1992年3月第一次工作性商谈结束后,针对台湾当局的理解,并考虑到部分台湾民众的疑虑,海协常务副会长唐树备就两岸事务性商谈中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作了进一步阐述。

唐树备指出,首先,商谈要反映现实,一个中国是客观事实。只有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并考虑到两岸存在不同制度的现实才能实事求是、合情合理地处理海峡两岸交往中的各种具体问题,真正维护两岸同胞的正当权益。

第二,本来双方对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没有分歧,这见之于中共***的谈话,见之于中国国民党***的谈话,见之于台湾当局公布的有关文件。

第三,我们提出在事务性商谈中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只是要双方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并不是要与海基会讨论“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至于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态度的方式,双方可以协商。

此后,海协将在两岸事务性商谈中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概括为:海峡两岸交往中的具体问题是中国的内部事务,应本着一个中国原则协商解决;在事务性商谈中,只要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可以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表述的方式可以充分讨论,并愿意听取海基会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

关于“一中各表”的问题

因为以前两家互相不承认,现在也不能承认对方。但是经济文化政治的发展必然要让北京和台北互相联系,但是我们不去关注身份问题,而更多的关注实际的问题,所以就采用一中各表。

我们在和韩国建交前一直都不承认韩国,把韩国当成伪政府。但是后来不是也建交了!历史书的说法只是一个时代的说法,两岸实际上是分裂的,这是事实。

九二共识的内容是什么?

九二共识就是一中各表

1992年12月3日,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在香港进行事务性商谈后,双方对「一个中国」之原则达至了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之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内涵,双方存在分歧,当时没有讨论,是把分歧搁置下来,即求同存异。

两岸同中存异异中求同

当时,大陆海协会的表述是:「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台湾海基会的表述是:「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虽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台湾称之为「一个中国,各自表述」,简称「一中各表」。

显然,九二共识内容,是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可简称为「两岸一中」。「两岸一中」有两层含义:一是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一是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终极统一。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台湾提出「一中各表」,这是分歧点,当时没有讨论,采取搁置争议,重在求同存异,即求「一中」之大同,存「各表」之小异。「各表」既是分歧,就不是共识,故而,把九二共识归为一中各表,不符合当时共识的实际情况。2005年5月12日胡宋会《会谈公报》文件,在九二共识括号内注明两岸一中新简称,即写成九二共识(两岸一中),没有明确提到一中各表,双方互让达至共识。

“一中各表”和“九二共二”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所谓“一中各表”,就是“一个中国,各自表述”的意思。 1992年,两岸代表(大陆的“海协会”及台湾的“海基会”)首次进行会谈,并发表了“九二共识”的宣言。宣言的中心思想就是“一个中国,各自表述”,意思是指两岸都坚持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但对于一个中国的定义,两岸采用各自的表述方式:大陆方面的解释是:“中国”就是解放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澎金马是前“国民政府”控制的地方,但仍然是中国的领土;海基会先后提出5种文字表述方案和3种口头表述方案,其中最后一种口头表述方案的内容为:“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双方表述文字都包含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内容,但因文字表述有歧义,以致会谈结束后两会仍没有达成协议。 “九二共识”指1992年11月大陆的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所达成的以口头方式表达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记得采纳啊

“一中各表”绝非两岸共识具体是什么情况?(九二共识的内容是什么?)

今天关于“一中同表和一中各表是什么意思”的讨论就到这里了。希望通过今天的讲解,您能对这个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关注常识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