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君侧"是什么意思(清军侧是什么意思)
清君侧 qīngjūncè《公羊传》定公十三年:‘晋赵鞅取晋阳之甲,以逐荀寅与士吉射。荀寅与士吉射者曷为者也?君侧之恶人也。此逐君侧之恶人,曷为以叛言之?无君...
下面,我将用我自己的方式来解释清君侧是什么意思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我们开始讨论一下清君侧是什么意思的话题。
"清君侧"是什么意思
清君侧
qīngjūncè
《公羊传》定公十三年:‘晋赵鞅取晋阳之甲,以逐荀寅与士吉射。荀寅与士吉射者曷为者也?君侧之恶人也。此逐君侧之恶人,曷为以叛言之?无君命也。’唐李商隐《有感》诗:‘古有清君侧,今非乏老成。’‘清君侧’指清除君主身边的奸佞。
清军侧是什么意思
是清君侧吧,作谓语、定语。意思是清理皇帝的身边,就是率兵清理朝中奸臣的意思,一般是亲王,手握重兵之人做的。指清除君主身旁的亲信、坏人。本应是正义之举,但总是成为叛乱发动者反抗中央政府的主要理由。明太祖朱元璋曾给后代留下这样的命令,但明成祖朱棣靖难,其实就是谋反,只不过说是清君侧罢了。
①历史上第一次著名的清君侧是西汉初年(公元前154年),汉景帝年间。御史大夫晁错向皇帝上疏,建议削藩,为汉景帝所采纳。而当时的各藩国中,以吴、楚的实力最强,吴王刘濞为了保住自己的实力,纠集了包括楚国在内的七个藩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汉景帝为了平息叛乱,只好将晁错杀掉,但叛乱并没有因此而停止。 ②另一次著名的清君侧事件是明朝初年的靖难之役。明太祖朱元璋死后,他年轻的孙子朱允炆即位,史称他为建文帝。建文帝接受了大臣齐泰、黄子澄等的削藩建议,着手进行削藩。而盘踞在北平的燕王朱棣,对此极为不满,他打着“诛齐黄,清君侧”的旗号攻入南京,自立为帝,年号永乐,即明成祖。 ③另外,元朝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孛罗贴木儿也以“清君侧”的名义,攻入大都。 ④唐安禄山在天宝十四年狡黠奸诈,骁勇善战的他拥有重兵,以清君侧为由发动叛乱,使强大的大唐帝国开始走下坡路。叛乱后称帝,做了二年瞎眼皇帝,被其子谋杀。
好了,今天关于清君侧是什么意思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清君侧是什么意思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这个话题清君侧是什么意思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