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节的由来(中元节之“鬼节”由来)
中国的鬼节是农历7月15,“鬼节”源自佛教“盂兰盆会”。相传释迦牟尼的弟子目连尊者在未得道前,父母双亡,他十分思念自己的母亲。等到修成之后,他便用天眼通察看地狱...
鬼节由来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它涉及到许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我将尽力为您解答相关问题。
鬼节的由来
中国的鬼节是农历7月15,“鬼节”源自佛教“盂兰盆会”。相传释迦牟尼的弟子目连尊者在未得道前,父母双亡,他十分思念自己的母亲。等到修成之后,他便用天眼通察看地狱,寻找自己的母亲,结果发现母亲已堕入饿鬼道,食物入口,便化为熊熊烈火,苦不堪言。目连很心痛,便去向师尊释迦牟尼请求解脱之法。
中国的鬼节是农历7月15,“鬼节”源自佛教“盂兰盆会”。相传释迦牟尼的弟子目连尊者在未得道前,父母双亡,他十分思念自己的母亲。等到修成之后,他便用天眼通察看地狱,寻找自己的母亲,结果发现母亲已堕入饿鬼道,食物入口,便化为熊熊烈火,苦不堪言。目连很心痛,便去向师尊释迦牟尼请求解脱之法。释迦牟尼训示道,由于你母亲生前罪孽深重,死后堕入饿鬼道,万劫不复,如要解脱,非你一人之力可为,须集合众人力量,方可化解。于是目连历尽艰辛,广集僧众比丘,于七月十五日做了一场盛大的法会,超度地狱亡魂,终于使母亲脱离苦海。盂兰盆是印度梵语。“倒悬”的意思,本来这个节日与中国的中元没有关系,但刚好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中元地官赦罪日也在这一天,于是“盂兰盆会”的故事与中元相融合,并加入许多中国化的元素,比如与儒家的孝道思想结合,形成了具有教化作用的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中元鬼节。
为什么7月十四是鬼节
7月十四是鬼节的原因是大约在宋代,北方战乱,一群汉人为了聚拢祖先们的亡灵,决定提前一天过中元节,把祖宗的亡灵集中起来,然后带着祖宗牌位逃往南方避难。
7月14日鬼节由来:相传南方原并无中元节,是古代汉人南迁传入的。7月14日定为鬼节原因是大约在宋代,北方战乱,一群汉人为了聚拢祖先们的亡灵,决定提前一天过中元节,把祖宗的亡灵集中起来,然后带着祖宗牌位逃往南方避难。
后来为了纪念这个日子,逃往南方的汉人就把中元节改为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十四过。现在七月十四已经是许多南方汉人和少数民族共同的节日,南方人过的节是七月十四,而北方人过的节是七月十五,都叫中元节,即鬼节,现在中国佛教界视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
一般人都认为,七月十四是鬼门大开的日子,因此都极少出夜门,这只是一个片面的想法。事实上,七月十四的午夜,即七月十五的十二点之前,鬼门是从大开到关上,古籍记载,这个时候,应该是游荡人间的鬼魂回归地府的最后限期。
七月十四习俗
招魂祭祖:这里的招魂不同于人刚死的招魂,后者是人死之后,为了使其魂魄归于尸体和墓穴,不至于游离在外成为孤魂野鬼而进行的仪式,前者的招魂则更加世俗化和具有亲切感,是对死去亲人的深情呼唤,有设祭祀酒菜、点香燃烛、烧纸钱等仪式,在祭祀完毕,全家人方可食用祭祀用过的酒菜。
做法事道场:这场超度胜会是佛家普渡众生思想的具体展现,往往办得极为隆重,高僧云集,场面浩大,还往往在期间请戏班上演有关冥界神鬼故事的大戏,比如《钟馗嫁妹》、《白蛇传》等,颇得农村群众的喜爱。
放河灯:大约起源于南北朝梁武帝时期,当时只是僧人在放生池里放河灯,后来流传到民间。成为人们表达对死去亲人的思念,对活着的人们祝福的美好习俗,可是现在已经很难看到放河灯的活动了。
鬼节的由来。
<鬼节>--中元节的由来
(一)中元节的由来
「中元」之名起於北魏,中元节又称「鬼节」或「盂兰盆会」。佛教也在这一天,举行超渡法会,称为「屋兰玛纳」(印度话ULLAMBANA)也就是盂兰会」。盂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著、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於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因而中元节和盂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
「中元」是道教的说法:根据五杂俎的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是「上元」,为天官赐福日;七月十五是「中元」,为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是「下元」,为水官解厄日。修行记说:「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於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因此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民间都会准备丰富的牲礼,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
农历七月十五是我国民间的重要的节庆。在古代,民间在这一天以刚收成的新谷祭拜祖先,而佛教的盂兰盆节,及道教的中元节亦在同一天。又相传农历七月是鬼月,在这个月当中间,「好兄弟」们都会来到来人间受人祭拜,由种种的由来融合成今日的「中元普度」。
台湾在中元节这一天,家家户户皆杀猪宰羊,准备极为丰盛的酒肉祭品,祭拜祖先与阴间鬼魂。各地并有许多传统的普度活动,尤以基隆的中元祭最具特色。
(二)中元节的传说
有关中元节的传说很多,台湾民间,农历七月是「鬼月」。阎罗王於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称「开鬼门」,冥府的地狱门将开启,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享受人们的供祭。直到七月三十才「关鬼门」。所以七月又称鬼月。据说,在这段期间,幽冥界的孤魂野鬼都争先恐后地来人间逍遥,找些好吃好喝的。尤其在七月十五日--中元节,是鬼门大开日,一般认为这天最好别出门,以免撞鬼,更不能到河边,免得不慎失足成了水鬼的替身。
目莲救母的故事:「盂兰盆」来自佛经「目连救母」的故事,其音译自梵语,原意为「救倒悬」,即解救在地狱裏受苦的鬼魂。
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莲尊者,惦念过世的母亲,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时的贪念业报,死后堕落在的恶鬼道,过著吃不饱的生活。目犍莲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给他的母亲,但其母不改贪念,见到食物到来,深怕其他恶鬼抢食,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无法下咽。目犍莲虽有神通,身为人子,却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请教佛陀如何是好。佛陀说:「七月十五日是结夏安居修行的最后一日,法善充满,在这一天,盆罗百味,供巷僧众,功德无量,可以凭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这便是台湾普渡拜「好兄弟」(台湾称无人祭拜的孤魂野鬼为「好兄弟」,因此中元节普度孤魂野鬼 便称「拜好兄弟」。)的由来。
於是目连举行法会,诵经施食,终於解救母亲的灵魂。从此以后,佛教徒们都会在这天举行功德法会,为孤魂饿鬼超渡亡魂。七月十五也因而具有教孝的功能。
(三)中元节的意义
从有关中元节的传说中,可深切体认到中元节的祭祀具有双重的意义在,一是阐扬怀念祖先的孝道,一是发扬推已及人,乐善好施的义举。这全是从慈悲的角度出发,很有人情味。所以,我们在庆赞中元的同时,应该跳脱鬼的角度,期勉互爱。
中国人相信,人死后会变成鬼魂,悠游於天地之间。中元普度祭拜无子嗣的孤魂野鬼,让它们也能享受到人世间的热忱,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博爱」的延伸。而结合目莲救母的故事,亦有助於孝道的宣扬。因此,中元节可说是一个具有正面意义的节庆。
自从政府提倡改善民俗、节约拜拜,各地普度的盛况和规模已大不如昔,但由中元节原来所欲强调的观点来看,现代的中国人所要努力的,应是减少浪费,发扬中元普度的善道。
(四)中元节的活动
放水灯
七月的中元祭,对於水灯的态度各地民情各异,台湾南部并不特别重视;但在中北部,却是一件群众参与的盛大活动。其中又以鸡笼字姓传统所形成的水灯游行与施放最具有特色,它是中元祭的高潮,也足万方嘱目的焦点。由於以字姓为中心所形成的宗亲会,在抛弃械斗的陋习后,改以另一种和平竞争的方式,「赛阵头代打破头」,对内凝聚宗亲的向心力;对外展现宗亲的实力。因此水灯游行融合了水灯展示、阵头表演以及字姓代表游行,兼具游戏、竞赛的双重意义,属於祭典中很重要的节目。从游行及施放的过程言,参与者和两旁观赏者有较近的关系,本地人固然自家观赏,而外来客也易於因同一字姓而产生同族意识,形成热烈而激昂的情绪。
根据普度的本意,放水灯的目的在为水上孤魂照路,招引至陆地共亨,因此都在普度前一天午后举行,民间认为唯有如此,才能使水陆两界孤魂靖安。各地的普度,也都会有这个仪式,「鸡笼中元祭」在送燃水灯之前,还特别准备各种阵头护送,原为代表老大公巡境之意。但因每年轮由不同的字姓主办,在输人不输阵的竞赛心理下,使得这个活动一年比一年盛大,至今场面尤为壮观,成为本省最有名的水灯游行。
十四日的祭典活动仍在庆安宫内,由僧侣组成的诵经团负责举行;从清晨六点「发表」开始,展开一天的诵经礼忏。发表的目的是为了向上苍表明赈济的心意;而一些经诵如《普门品》、《大悲咒》、《往生咒》等,也是作为晚上放水灯前必有的佛教仪式。另外就是正殿大门内,摆放的大士山、寒林所、同归所,也是在上午完成开光、安位的仪式,让十方孤魂有所依归,并有大士爷监视坛所,让男女孤魂各安其位。既然陆上孤魂已陆续归集,听经礼忏,并承受施食;也需对海上的孤魂有所召请,基隆为海港,居民与海有密切的关系,不论捕鱼、经商或往来海上,离免有遭遇海上风波的情 况,因此放水灯就更富於地理文化的意义。
中元节之“鬼节”由来
中元节之“鬼节”由来
说起中元节(鬼节)的由来,自古以来就有两个说法,而这两种说法都源自佛教。以下的中元节之“鬼节”由来,欢迎阅读参考。
第一种说法是祭祀孤魂野鬼的大节日。中元节源自道教,后来佛教改为现现在俗称的鬼节。盂兰节在印度语中意指“倒悬 ” ,“倒悬 ”指的的'是释迦十大弟子目连的母亲死后受饿鬼之苦,不能吃东西 。 后后来得到释迦帮助。用百味五果供养十方神佛并藉功德救母亲。所以现在为了祭 祀孤魂都在鬼月农 历 7月 举行普渡会,现在叫鬼节。 一般来说古时候都不愿在这个月作嫁娶等重要事。
第二种说法是,相传地藏菩萨,他的母亲去世后来到阴曹地府,被关在牢房里少不得受十八层地狱的种种折磨,地藏菩萨是个孝顺的孩子,看到母亲受罪心中不忍,在七月十五这天竟恂私情,让看守牢房的小鬼偷偷把牢门打开放他母亲出来,谁知这一开牢门不要紧,牢房中的小鬼们蜂拥而出跑到人间为害百姓,所以就有了“七月半,鬼乱窜”之说。那些跑回家乡的鬼纷纷向家人索要钱财以便回去用来生活和打通关节希望早日托生。后来人们把这一天就定为[鬼节]。
时至今日,我们也无法判断哪种说法是真,哪种说法是假。不过既然是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传统节日,我们只要照着规矩去做一些应节的事情就好啦!
;鬼节的来历 鬼节有什么禁忌讲究?
古人的科技并不发达,因为对于一些未知事物的探索难以找出一个确切的答案,故而在对于这些未知的事情上,通常都会用鬼神去梗概。那么鬼节的来历,鬼节有什么禁忌讲究?下面跟着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鬼节的来历许多人都不知道中国“鬼节”的由来,实际上,“鬼节”源自佛教“盂兰盆会”。盂兰节源于佛教《大藏经》中的目连救母的故事:“有目连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连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据说当时佛陀的学生,大比丘目犍连(目连的全名)施展天眼通,见到他死去的母亲,却发现她已经因为生前的种种罪行(好杀生、喜大肆烹嚼、生活奢侈挥霍)而堕入饿鬼道,变成了喉咙细如苇管,肚子却如水缸般巨大的饿鬼,目犍连用钵盆装饭菜给她吃,而饭菜刚到母亲眼前就变成一堆火炭。目犍连只好向佛陀求救,佛陀被目犍连的孝心感动,授予其《佛说盂兰盆经》。按照指示,目犍连与众僧人于农历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百味五果、饭食素斋供奉地狱里的众生。挨饿的众饿鬼终于得到了食物。因此,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兰盆会”,即我们所说的“鬼节”。
鬼节有什么禁忌讲究放天灯在这天放天灯也有两个说法,其一是把自己家的小鬼用天灯放出去,把霉运带走,带的越远越好,让这些小鬼永远也回不来。这时候就很忌讳别人家的天灯落在属于自己家的地方,如果落下来,就要重新放飞出去。其二是说,家家都希望自己逝去的先人都能进入极乐世界,鬼节这天放天灯,是为在阴间准备飞升极乐世界的先人们照亮升天的路。
不能直呼姓名晚上不要穿戴绣有自己姓名的衣物,以免元神被附身,另外最好避免连名带姓的直呼别人名字,否则一旦给好兄弟(闽台民间对鬼的敬称)听到后,会趁机取走他的三魂六魄,同时若听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时,也千万不要立刻回头或回应。
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姻缘、八字事业、婚姻运势、财神灵签、情感合盘、看另一半、八字测算、姓名速配、一生运势、复合机会,您可以在底部点击在线咨询(仅供娱乐):/xz/
好了,今天关于“鬼节由来”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鬼节由来”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