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诰命夫人”是什么意思?具体有什么作用?(诰赠的意思诰赠的意思是什么)
诰命夫人出场,在场所有百姓甚至品级低的官员都要恭恭敬敬,那么诰命夫人究竟是个什么来头?诰命夫人,实际上是人们对封建社会中受到朝廷封赠的官员嫡母或正妻的一种习惯称...
最近有些日子没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追赠是什么意思”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话题还比较陌生,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而写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古代的“诰命夫人”是什么意思?具体有什么作用?
诰命夫人出场,在场所有百姓甚至品级低的官员都要恭恭敬敬,那么诰命夫人究竟是个什么来头?
诰命夫人,实际上是人们对封建社会中受到朝廷封赠的官员嫡母或正妻的一种习惯称呼,也称为“命妇”。
帝王任命或封赠的文书叫“诰”,“诰命”就是朝廷颁布的命令。
为官员的妻、母授封号的制度,唐代以后才确立。从明代开始,“诰命”制度开始完备。一品至五品称“诰命”,六品至九品称“敕命”。
丈夫是一品官,正妻如果被封,就是一品诰命夫人,嫡母就是一品诰命太夫人。诰命夫人的品级跟随该官员的品级而定。
明朝诰命夫人制度是一品二品为夫人,三品为淑人,四品为恭人,五品为宜人,六品为安人,七品以下为孺人,没品的才称“娘子”。
“诰命夫人”会有俸禄和赏赐,但没实权。有代表身份和地位的冠服,不同品级的头饰和服装不同。一定品级的命妇还可以参与宫廷大典、进入后宫等。她们对于社会公共事务也有一定的发言权。
在世时叫封为诰命夫人,死了后叫追赠,封赠必须具备一定的资格。虽然“命妇”有一定的政治身份,跻身于社会上层,但依然是从属和依附于丈夫或儿子。她们主要还是由于相夫教子持家取得了成绩,才得到了朝廷的肯定和封赠。
廷也正是通过这一形式,将女性在家庭中的功能加以固化和推广,使得广大社会女性自觉地以纲常礼教约束和规范自身。
所以古代妇女若想要成为有一定政治地位的“诰命夫人”,就得鼓励丈夫好好当官,努力升到五品以上,争取当上夫人;
惠赠是什么意思 惠赠是什么意思解释
1、惠赠的解释:称人赠与的敬词。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昨,乔峰,交到惠赠之《中国文学史》三本,谢谢。”
2、词语分解:
(1)惠的解释:惠,恩,好处:恩惠。惠泽。惠和。惠爱。惠握(恩惠深厚)。仁惠。实惠。施惠于人。给人财物或好处:惠政。互惠互利。惠及远人。惠而不费(给人好处自己又没有什么耗费;常用以形容有实利而不多费钱财)。
(2)赠的解释:赠,把东西无代价地送给别人:赠与。赠礼。赠言。赠序(送别的文章)。赠别。赠送。回赠。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追赠。驱除:以赠恶梦。
追讨是什么意思
追
zhu?
<动>
(本义:追赶)
同本义(使追赶对象回来) [chase after]
追,逐也。――《说文》
以比追胥。――《周礼·小司徒》。注:“逐寇也。”
公追戎于济西。――《左传·庄公十八年》
驰车充国者,追寇之马也。――《管子·七臣七主》
追亡逐北。――汉·贾谊《过秦论》
壶子曰:“追之!”列子追之不及。――《庄子·应帝王》
公使阳处父追之。――《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汉主追韩信,苍生起谢安。――唐·杜甫《宴王使君宅题二首》
闻追豫州。――《资治通鉴》
又
追操至南郡。
追购又急。――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又如:穷寇勿追;穷追;猛追;追亡(追逐败亡的人)
追求;追取[pursue;seek]
库藏粮饷,都是民脂民膏,你只顾侵来肥己买笑追欢,败坏国家许多大事。――《水浒全传》
又如:追摄(追取);追欠(追缴亏空的款子、拖欠的赋税等);追欢(求欢)
赶得上;比配 [compare;match]
除两税外,不许差役追拢。――《旧唐书·食货志上》
又如:追匹(比配;匹配);追配(与前人相匹敌,媲美);追扰(追比侵扰)
追随,紧紧跟随某人 [follow]
追,随也。――《方言十二》
[《吕氏春秋》]其言有十二月七十有二候,逐日步气,以追寒暑之序,类其物宜而逆为之备。――唐·柳宗元《时令论》
追于宇下。――《资治通鉴》
又如:追陶仿谢(追随、仿效陶渊明、谢灵运去过隐居生活)
回溯;追念;召回 [recall]
追亨朝亨。――《周礼·司尊彝》。注:“犹追祭迁庙之主。”
盖追先帝。――诸葛亮《出师表》
又
深追先帝。
因作《谪九年赋》以自广,是岁腊月,诏追。――刘禹锡《问天钧赋序》
又如:追斋理七(追奠死者);追摄(追念记取);追叹(追溯往事而感叹);追慕(追念仰慕);追摧(追念悲伤);追恨(追溯往事而悔恨)
补救 [remedy]
弗慎厥德,虽悔可追?――《书·五子之歌》
是谓追之。――《素问·调经论》。注:“犹补也。”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追受其牒。――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又如:追像(补救);追补(特加补救以往的不足或缺陷);追救(补救);追书(补记)
追寻 [seek]
以骥之可以追利避害也。――《韩非子》
又如:追迹(追寻遗迹);追掩(追踪袭击);追骑(追寻侦察人、事的真象)
追究 [look into]
苟有不晓之问,追难孔子,何伤于义?――《论衡·问孔》
又如:追比(定期追究;限期完成);追劾(追究告发以前在职时所犯的罪过)
送别;告别 [bid farewell]
薄言追之,左右绥之。――《诗·周颂·有客》
又如:追赠(帝王在臣子死后送给他的官爵或称号);追酒(饯行);追饯(追送饯行)
收缴 [take over]
拆了他的山门,毁了他的佛像,追了他的度牒,不放他回乡。――《西游记》
催逼 [press]
妾家非豪门,官赋日相追。――《蚕女》
又如:追敛(催交租税);追征(催迫征收);追租(催交租税)
讨
讨
t僶
〈动〉
(会意。从言,从寸。言,言论。寸,法度。用言论和法度进行处治。本义:声讨)
同本义 [denounce;condemn]
讨,治也。――《说文》
讨,诛也。――《玉篇》
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左传·宣公十二年》
楚人讨陈叛。――《左传·襄公五年》
讨伐;诛戮 [send armed forces to suppress;kill]
郑伯为王左卿士,以王命讨之。――《左传·隐公九年》
托臣以讨贼。――诸葛亮《出师表》
讨贼督师。――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又如:征讨(出兵讨伐);讨掩(讨伐掩捕。掩捕,乘人不备而捕捉);讨贰(征讨叛逆不忠的诸侯);讨贼(征讨叛逆或盗贼);讨乱(征伐乱事);讨荡(征讨扫荡)
探究 [make a thorough inquiry;probe into]
世叔讨论之。――《论语》
又如:讨实(摸清;落实);讨究(探讨研究事物的道理);讨索(研讨探索)
索取 [ask for]
何辱讨焉。――《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又如:讨针线(讨零花钱;靠人过日子;受人节制);讨彩头(以祝贺主人吉利的名义索取财物);讨春(寻春,探春;旧时称卜卦算命)
乞求 [beg for]。如:讨分上(讨人情;讲情面);讨火(借火);乞讨(向人要钱要饭等)
得到利益或利润 [get]。如:讨彩(博得喝采);讨乖(博取乖顺的好感);讨野火(占别人便宜)
诛杀 [kill]
讨,诛也。――《玉篇》
是儿小秦武阳二岁,而讨杀二豪。――柳宗元《童区寄传》
娶 [marry a woman]。如:讨亲(娶亲);讨老婆
招致 [incur]。如:讨口牙(惹口舌);讨气(惹祸;令人厌烦);讨人怜;讨人厌;讨厌
诰赠的意思诰赠的意思是什么
诰赠的词语解释是:1.明清对五品以上官员的曾祖父母_祖父母_父母及妻室之殁者_以皇帝的诰命追赠封号_叫诰赠。
诰赠的词语解释是:1.明清对五品以上官员的曾祖父母_祖父母_父母及妻室之殁者_以皇帝的诰命追赠封号_叫诰赠。结构是:诰(左右结构)赠(左右结构)。拼音是:gàozèng。注音是:ㄍㄠ_ㄗㄥ_。
诰赠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⒈明清对五品以上官员的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室之殁者,以皇帝的诰命追赠封号,叫诰赠。引清朱之瑜《上长崎镇巡揭》:“然而不为者,以瑜祖、父、兄世叨科甲,世膺_赠,何忍辫__首,狐形豕状,以臣仇虏?”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褚生》:“陈_求赴春_。曰:‘君先世福薄,_吝之骨,_赠所不堪也。’”
二、国语词典
旧时朝廷封赠爵号的诰命。
三、网络解释
诰赠诰赠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ɡàozènɡ,明清对五品以上官员的曾祖父母_祖父母_父母及妻室之殁者_以皇帝的诰命追赠封号_叫诰赠。
关于诰赠的成语
谆谆诰诫不期然而然临别赠语麦舟之赠不期而然典谟训诰临别赠言绨袍之赠不齿于人采兰赠芍
关于诰赠的词语
伯道无儿不期而然临别赠言临别赠语华衮之赠指_相赠不名一钱采兰赠芍麦舟之赠绨袍之赠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诰赠的详细信息
清朝碑文上写的皇清待诰是什么意思清朝碑文上写的皇清待诰意思是什么
1、“皇清待赠”:皇清指清朝;待是等待、期待;赠是授赠或封赠,是对死者而言。待赠相当于现在说的“追认”。皇清待赠这个词的意思是:等待官方的追赠。
2、古代,皇帝发文书为官员加官晋爵,或给其亲属某种称号,授给本人的为授,授给本人在世的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的,为封,可以统称为“授封”。
3、为已死的官员或其亲属加封叫追赠,就是赐给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授给本人的叫授赠,授给父母妻子的叫封赠。
4、死者生前没有获得什么官爵、称号之类的荣誉,平头百姓一个。死后在名字前写上这些词,表达了后代的崇敬和期望。其实是泡影,永远不会实现。在有些地区,这成为写碑文的一种格式,不过是凑字数而已。
5、墓碑或家谱上还会经常见到诸如:皇清待诰、皇清待旌等字样。
6、诰指帝王任命或封赠的文书,一品至五品称为诰命,六品至九品称为敕命。诰也特指受过封的女性,如“诰命夫人”。“待诰”是等待追赠的文书。
7、旌本意是旗帜,是名词。表彰节妇烈女叫做旌表节烈,这时的旌引申为表彰,是动词。皇清待旌、节孝待旌,多指女性,意为等待官方的表彰。
8、皇清待赠、皇清待诰、皇浩待旌、节孝待旌等,意思差不多,都是在等待那虚无缥缈的封赠。写在死者名字前只不过是后人自欺欺人,让人觉得有希望。
9、死者在生已获得授封的,写法就不同了。如“明赐文林郎”“明故文林郎”“皇清诰封文林郎”等,说明死者是明朝或清朝人,在生时敕授过文林郎。“皇清诰封文林郎”应为“皇清敕授文林郎”。文林郎是古代的文职官员的级别,只是七品,只能称敕,不能称诰;授予本人的称授,授予父母及妻子的才称为封。
10、家谱上可以看到很多诰命、敕命之类的文献,很多都是假的。古往今来,家谱造假,无处不在。
_赠是什么意思
赠是送,给予的意思。
赠就是送,给予的意思,“贝”指财物,“曾”意为“重复使用的”、“二手的”。“贝”与“曾”联合起来表示“把自己用过的但仍然保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财物无偿送与他人”。
详细解释
〈动〉
1、形声。从贝,曾声。从贝,表示与财富有关。本义:赠送。
2、同本义。
赠,玩好相送也。——《说文》
何以赠之。——《诗·秦风·渭阳》
凡赠币无常。——《仪礼·既夕礼》。
赠禭所以送死也。——《荀子·大略》
以公命赠孟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赠大珠四枚。——《汉书·李广苏建传》
歌以赠之。——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赠谥美显。——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又如:赠赆;赠仪;赠策;赠诗;赠我药石;转赠;捐赠。
3、送走;逐去。
以赠恶梦。——《周礼·春官·占梦》
又如:赠恨;赠傩。
4、追赠,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
子熙卒,遗戒不求赠谥。——《魏书·韩子熙传》
步夫人卒,追赠皇后。——《三国志·吴主传》
赠太子太保。——《明史》
又如:赠谥;赠公;追赠;赠官;赠典。
辛弃疾的号什么意思
问题一:辛弃疾号是什么意思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1180年,41岁的辛弃疾再次任隆兴(南昌)知府兼江西安抚使时,拟在上饶建园林式的庄园,安置家人定居。1181年春,开工兴建带湖新居和庄园。他根据带湖四周的地形地势,亲自设计了“高处建舍,低处辟田”的庄园格局,并对家人说:“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因此,他把带湖庄园取名为“稼轩”,并以此自号“稼轩居士”。
问题二:辛弃疾,号什么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
问题三:辛弃疾别号是什么?代表作有()。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追赠少师,谥忠敏。现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 著名词作《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满江红(家住江南)》、《沁园春(杯汝来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
问题四:辛弃疾字什么号什么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赞同吧
问题五:辛弃疾的别号是什么 别号稼轩居士
问题六:辛弃疾字什么号什么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汉族,南宋著名词人、豪放派代表人物,在文学上,他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代表作品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清平乐?村居》等。辛弃疾现存词600余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的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
关于更名一事,辛弃疾在抗击金人的战斗过程中,将原字“坦夫”改为“幼安”,旨在效仿西汉大将霍去病之事,也能奋勇杀敌,带领将士打败异族侵略。
他出生时北方就已沦陷于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够“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出自《美芹十论》),同时,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 *** 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而另一方面,正由于辛弃疾是在金人统治下的北方长大的,他也较少受到使人一味循规蹈矩的传统文化教育,如“四书五经”。在他身上,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辛弃疾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出生前13年,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美芹十论》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实施。在各地上任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光复故国的伟大志向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其独特的词作风格被称为“稼轩体”。晚年被起用知绍兴府兼浙江安抚使、知镇江府。在镇江任上,他特别重视伐金的准备工作,但为权相韩腚兴忌,落职。一生抱负未得伸展,1207年10月3日,终因忧愤而卒。据说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康熙济南府志?人物志》)。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作为南宋词坛一代大家,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文钞存》。
问题七:辛弃疾是什么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出生前13年,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绍兴三十一年(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十论》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在各地任上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由此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为豪放派爱国诗人,与苏轼并称为苏辛.耿京聚兵山东,节制忠义军马,留掌书记。绍兴三十二年,令奉表南归,高宗召见,授承务郎。宁宗朝累官至浙东安抚使,加龙图阁待制,进枢密都承旨卒。曾寓居江西上饶、铅山达十余年。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有《稼轩长短句》。
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一生力主抗战,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又与宋志士陈亮及理学家朱熹保持深厚友谊,与之砥励气节,切磋学问。抗金复国是其作品之主旋律,其中不乏英雄失路的悲叹与壮士闲置的愤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还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江南农村四时的田园风光、世情民俗。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其诗文亦有足称道者,特别是其文“笔势浩荡,智略辐凑,有权书衡论之风”。
生平
一、青少年时期。止于23岁南渡以前。这是他一生最为意气风发的时期。
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22岁的辛弃疾聚众二千人树起抗金旗帜。未几,率部归耿京起义军,并力劝耿京归宋,以图大业,1162年,辛弃疾奉命南渡,联系起义军的归宋问题。不料叛徒张安国杀了耿京,率部投金。辛弃疾在返回途中得知此消息。辛弃疾率领五十余名骑兵,奇袭金营,生擒叛徒张安国。此举“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从此辛弃疾投奔南宋,官为江阴签判。
二、青壮年时期:
1162年至1181年,从辛弃疾23岁到42岁,是一生中游宦时期。这一时期的辛弃疾,雄心勃勃,壮志凌云。他先后上了一系列奏疏,力陈抗金抚国方略。但他的意见并未被当权者采纳。
在此期间,他由签判到知州,由提点刑狱到安抚使,虽然宦迹无常,但政绩卓著。他出任滁州知州仅半年,当地“荒陋之气”一洗而空。他在湖南帅任,创置“飞虎军”,“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他不失为一个有清醒政治头脑忧国忧民的好官。
三、中晚年时期:
1182年至1202年,从43岁到63岁。这期间除了53岁至55岁一度出任闽中外,两次遭弹劾,有18年在江西家中度过,是他一生被迫归隐时期。在长期隐居生活中,他寄情田园,留恋山水,追慕陶渊明,写了大量田园词,山水词,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他的爱国 *** 在某些唱和赠答词中,也有强烈表达。
四、晚年时期:
1203年至1207年,辛弃疾64岁到68岁四年间。辛弃疾64岁高龄时,仍不以久闲为念,不以家......>>
问题八:辛弃疾什么意思? 辛弃疾释义:[Xin Qiji] (1140-1207) 南宋著名词人、号稼轩、少年参加抗金义军、后率军归宋、先后任大理寺少卿及湖南、江西、福建、湖北、浙东安抚使等职、后去职闲居江西上饶一带、善作词、抒发其渴望复国统一的壮志、抨击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投降妥协行经、著有《稼轩长短句》
问题九:辛弃疾字什么,号什么,什么朝代 辛弃疾,自幼安,号稼轩,济南人。他是南宋最杰出的爱国词人。著有稼轩词(一名稼轩长短句)总计六百多首。 辛弃疾是出生在沦陷区的。辛弃疾出生时,他的家乡山东历城就已经沦陷了,而辛弃疾为什N那样的忠义奋发,因为他是生长在一个忠义奋发的家庭之中,他的祖父辛赞,在辛弃疾童年之时,就常带著一群儿童去游览,指划山河,培养他们的国家民族思想。所以辛弃疾的忠义天性是跟著他的生命一起成长的。所以说,稼轩词反映了南宋整个一代热爱祖国人们的共同心声。 他一生写了六百多首歌词,从不同角度广泛反映自己的时代。当然,其中也有部份描写个人狭小生活情趣的作品。稼轩词的内容大致可分为四大类,即爱国词,乡村词,闲放词,爱情词。 四类中爱国词的比重较大,爱情词分量最少。爱国词和乡村词算是稼轩词中的两项重要成就。是故,未来我们将针对辛词此两样成就,分别叙述之。 自从出现辛词这座豪放的爱国词的高峰,随著反映时代危机的需要,在辛词的影响下,豪放词的佳作大量涌现,在词的发展史上取得了和婉约词双峰并峙的地位。由南宋后期直到亡国,多少词人哀旷愤世的作品,无不继承辛词的爱国传统和豪放风格。所以,从南宋以后,元明清直到当代,不少文学家继承了辛词的豪放传统,在词坛中留下长远的影响
好了,今天关于“追赠是什么意思”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追赠是什么意思”有更全面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