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实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所签订的最主要的条约是哪两个)
确立国际秩序,分割世界领土。1、确立国际秩序:《巴黎和会》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协约国)为缔结和约召开的会议,其主要目的是惩罚和削弱德国及其同盟国;确立和...
大家好,我是小编,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华盛顿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将这个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在就一起来看看吧。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实质
确立国际秩序,分割世界领土。
1、确立国际秩序:《巴黎和会》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协约国)为缔结和约召开的会议,其主要目的是惩罚和削弱德国及其同盟国;确立和维护战后的国际秩序;处理战争善后问题等。
2、分割世界领土:《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后续召开的一次解决战后问题的国际会议,由美国倡议召开,主要目的是要解决《凡尔赛和约》未能解决的彼此间关于海军力量对比及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实质上是巴黎和会的继续,目的是在战胜国之间就分割世界领土和势力范围问题进行讨论,以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霸权。
在华盛顿会议中,休斯提出的美国关于限制海军军备的方案内容都有哪些?
华盛顿会议于1921年11月12日在大陆纪念堂开幕。休斯以主席身份致词之后,首先提出了美国关于限制海军军备的方案。美国方案的主要内容有:第一,停止各国正在建造或计划建造的全部战列舰;第二,10年间停止建造主力舰;第三,参照与会各国的现役海军力量,确定各主要国家的主力舰及辅助舰的吨位比例。
四国公约九国公约是哪次会议
四国公约九国公约是华盛顿会议,该会议的主要成果包括三个重要条约:四国公约,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九国公约,这三个公约统称“华盛顿条约”,其目的一是限制海军军备问题,二是太平洋和远东问题。
九国公约
《九国公约》全称《九国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公约的核心是肯定美国提出的在华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九国公约》赋予美国国际协定的性质,限制了日本独占中国的野心,实质上是在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帝国主义列强建立的对中国的联合统治。
《九国公约》规定:“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会议上中国提出废除“二十一条”,收回山东主权,取消外国在华势力范围和一切特权。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所签订的最主要的条约是哪两个
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
其主要内容是战胜的帝国主义国家如何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
华盛顿会议:1、四国条约全称《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由美、英、日、法四国于1921年12月13日签署。条约规定四国相互尊重彼此在太平洋区域内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权利,如相互间发生涉及上述权利的争端而未能通过外交途径获得满意解决时,应举行缔约国会议以便考虑解决;如上述权利受到任何国家侵略行为的威胁时,缔约各国应全面进行协商,以便“联合地或单独地采取最有效的措施”应付局势。
华盛顿会议:《四国条约》
1921年12月13日,签订《美、英、法、日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通称《四国条约》。有效期10年。条约规定:“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内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的权利”,“缔约国之间发生有关太平洋某一问题的争端”,应召开缔约国会议解决。缔约国在太平洋区域的权利遭受任何国家威胁时,缔约国应协商采取有效措施。还规定:“1911年7 月13日英国和日本在伦敦缔结的协定应予终止。”签约同日,四国共同发表的声明指出,缔结上述条约,不能认为美国同意委任统治条款。此举表明美国不受凡尔赛体系约束。
这两个合约都是战胜国瓜分利益为主的条约。
华盛顿会议的召开与九国公约的签订是怎样的
华盛顿会议亦称“太平洋会议”,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继巴黎和会之后又一次重大的国际会议。会议由美国发起,于1921年11月12日至1922年2月6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出席会议的有9个国家,即英国、法国、日本、意大利、荷兰、比利时、葡萄牙、中国及东道主美国。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削减与限制海军军备,以缓和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日趋激烈的军备竞赛;同时企图解决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重新划分势力范围。会上缔结的《九国公约》,就是与会的帝国主义列强为调整对华政策、巩固在华势力而签署的一项条约,是它们加紧侵略和加强争夺中国的表现。
华盛顿会议上所确立的远东国际关系格局,是巴黎和会上所确立的欧洲国际关系格局的补充,一般并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列强在远东的角逐和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进入20世纪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与太平洋地区的争霸愈演愈烈;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与沙俄是这场争霸战中的主要角色。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动;德国战败被迫暂时退出了逐鹿;沙俄政府被十月革命推翻;新生的苏俄摒弃了沙俄的帝国主义政策。这些都使帝国主义在远东的争霸局面为之改观。1919年的巴黎和会及其所建立的凡尔赛体系主要是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关系,对于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势力划分,则因种种原因,悬而未决,成为一大遗留问题。
在战争中实力大为膨胀的美国,由于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未能取得充分体现出美国实力的成果,尤其愤愤不满。它极力寻找机会,在东方弥补这一缺憾。 战后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争霸最激烈的是美、英、日三国,其中又以日、美两国的矛盾更为尖锐。正如列宁所分析的那样:“近几十年来这两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积下了无数的易燃物,因此这两个大国必然会为争夺太平洋和太平洋地区的霸权而展开激烈的搏斗。” 帝国主义争夺的重点在于中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日本帝国主义利用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争而无暇东顾之机,加快了对华侵略的步伐,大有独吞中国之势。在政治上,1915年它提出了奴役中国的“二十一条”,企图使中国完全沦为日本的殖民地。1917年,它又通过兰辛—石井协定,使美国承认日本在华的特殊权益。在经济上,1917年到1918年间通过“西原借款”,加强对华经济控制。
?《凡尔赛和约》使日本继承了德国在山东的非法权益,其势力不仅扩张到华北,而且逐渐向英国在华势力范围长江流域与华南渗透。自1914年后,日本在上海的投资速度远过于东北,特别是棉纱行业。中国棉纺业里的外商纱厂,几乎尽为日商所有。据统计,日本在华开设的公司数,从1914年的955家上升到1921年的6141家。日本商品开始排挤英货,英、日矛盾日趋加深。日本在华势力的急速膨胀也危及美国的利益。美国不仅对英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在华独占鳌头的地位十分眼红,而且也不能容忍日本势力的急速膨胀。在美国看来,中国是一个潜在的巨大市场。在英国、日本等国已捷足先登的不利形势下,美国只能凭借自己雄厚的经济实力,打进中国,分享杯羹。因此,它一向倡导“门户开放”政策。
在华盛顿会议期间,美国对中国实行什么政策
门户开放、机会均等
九国条约全称《九国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由与会国于1922年2月6日签署。主要内容有:缔约各国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的完整;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工商业机会均等的原则;各国不得在中国谋取特殊权利而损害友邦人民的权利,不得鼓励有害友邦安全的举动;除中国外,各国不得谋取或赞助其本国人民谋求在中国任何指定区域内获取专利或优越权。中国代表在会上提出的关于取消领事裁判权、撤退外国军警、关税自主、取消租借地和势力范围等合理要求均遭列强拒绝。该条约的实质是确认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实行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它结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在中国占有的优势地位,使中国再次成为列强共同宰割的对象。
会议期间还讨论了山东问题。中国代表强烈要求收回山东主权和废除“二十一条”,在美英斡旋下,中日两国于1922年2月4日在会外签订了《解决山东悬案的条约》及其附约。规定:恢复中国对山东的主权,日本将胶州湾德国旧租借地交还中国,中国将其全部开为商埠,并尊重日本在该区域内的既得利益;日军撤出山东,青岛海关归还中国,胶济铁路及其支线由中国向日本赎回,前属德国人的煤矿由中日合办。这样,山东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但日本在山东仍继续保持相当大的势力。
华盛顿会议所形成的华盛顿体系,是凡尔赛体系的继续和补充。它暂时调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关系,确立了它们在东方实力对比的新格局,承认了美国的优势地位,使日本受到一定的抑制。
今天关于“华盛顿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华盛顿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并从我的答案中找到一些灵感。